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展开论题组:3688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34 »主题组:40 2006.5.15 20:36:03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示果在前,修因在后。
比如说,我是种庄稼的,我这边种小麦种的不错。我就说了:嗨!大家伙儿,种小麦这收益不错呀,别种稗子了呀。乡亲们一看,说,嗳!还真不错,咱也种种。

这是示范的效应。

四谛法,有两重果因:苦谛为果,集谛为因;灭谛为果,道谛为因。
四谛法,又有三转:初为示转,次为劝转,末为证转。

这是佛陀的示范。示、劝、证,就如同上面那个示范的庄稼汉。大家伙看到这投入产出比还真不错,跟着大家伙一起耕种收获。

为何说无限的投入有无限的回报,我建议你还是再去多闻思几遍普贤行愿品再说,屡屡听闻、再再思考。不学则无术呢,呵呵。


~~~~~~~~~~~~~~~~~~~~~~~~~~~~~~
你说:
若佛不愿意住常、乐、我、净,而愿普度众生,则净收益可能会减少。问题是,佛化身千万,普度众生时,其本身是否受苦?苦乐孰轻孰重?

回复您:
按你所说,“常乐我净”可住或可离,请问此处在何方?若有处所,请您即指出?!若您能找得出,你还开得起这个口。若找不出,只好请你自己闭上,小心我往你嘴里扔石子,哈哈。


经中说,诸行无常,此理不变,不变即常;禅定力明三昧乐,烦恼寂灭是即为乐;诸佛以二无我而自庄严,解脱烦恼所知二障,人无我、法无我,归无所得,是以解脱我法二执而法身自在;离诸三轮(惑、业、苦),三轮体空,而为净。

你问“佛化身千万,是否受苦”。这是否受苦,你要亲自去问佛本人才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还想替佛感受吗?这很好,那您就去了解什么叫“梵行舍、行舍住、般若波罗蜜舍”,你该自己再多努力去研读。

赠您一段赞佛偈: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磐,无有涅磐佛。
无有佛涅磐,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
为何“不得有无”还总是兴起大悲心呢?为何说“不取”呢?
你能就在这段经文内找出内在的逻辑吗?呵呵。

发布于:2006.4.27 15:51:13    修改于:2006.4.27 15:58:45  
zt  2006.4.27 15:51:13    

(3688-40)  显示次数:15363(14580+783)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lucky桑秋法成,万法一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