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展开论题组:526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3 »展开主题组:8 2023.4.5 11:18:46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序章·寻源记 08:念


梳理重点语汇的最初阶段,比解读“根”更为震撼的是读到经藏中描述身受心法四念住的四随观,以及随之考察的与念住关联的其他表达。

“念住(satipaṭṭhānāna)”在经藏中被佛陀屡屡强调,后世也一向高度重视。以第一个随观为例,汉译传统上流行甚广的表述,是如杂阿含所译“身身观”或“身念处”,中阿含所译“观身如身”,以及玄奘法师所译“循身观”。广为流传且依此展开实践的一种解说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而在经藏中读到的四随观按字面直译为:“即身 身随观(kāye kāyānupassī)……”,是个不符合日常习惯的表达。中文“观身不净”这样的无主句并不是没有主语,只是省略不说,读者自会补充,成为一句主动宾完整的短句。但是四随观原文截然不同,会引起一串问题:谁观?观什么?怎么观?……也很容易被添加上“正常的”主语,再把“即身”当作宾语,就变成“观身如何如何”,这也是常常看到的解说。然而读到这句巴利原文,麻叔和朝鸣兄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很操作”、“这就不是在认知内容上的观”。

接下来考察“念(sati)”。从字典和通常的讲解中可以了解到,这词源自动词sarati(记忆),兼有唤起和不忘失的双重含义。念(sati),以及和它密切关联的念住、念身、念觉支等表述,在经藏中出现频率极高,其重要性也被佛陀反复强调。当然也是历代论师、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产生了许多解读。这类重点语汇的含义,一般的字典很难囊括,我们照例是主要在经藏中寻找佛陀的解说。

在解说“五根”的《相应部48.9—10经》中关于念根的部分是这样的:“圣弟子具念, 具足至高念明慎,于久远言行亦能忆念、随忆念。”此前解读过根(indriya),这里念根可以大致读作“念之能”。而“念明慎(satinepakka)”又是一个有趣的表达。nepakka(以及nipaka)的含义包括谨慎警觉及敏锐明利,我们译为“明慎”。关于“明慎”的形象化表述,见于《相应部47.20经》中那个著名比喻:端着满满油钵穿过热闹人群而不能洒出一滴,“盈满油钵,即指念身”。麻叔的老读者可能熟悉“明晰” 一词,明为觉性不可遮蔽,也是念身或念住之特质,而相比于“明晰”,“明慎”更突出了保持敏锐警觉的主动。

发布于:2023.3.21 18:17:05    修改于:2023.3.21 18:24:06  
Naji  2023.3.21 18:17:05    

(526-8)  显示次数:3353(2747+606)     查看Naji的所有文章 给Naji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V MCheese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