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展开论题组:267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6 »展开主题组:7 2013.2.24 23:29:33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摄于一切大乘正法之《僧伽吒经》浅释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大誓莊嚴為然法炬欲問大事。白佛言。世尊。當來世無小眾生。無老眾生作生滅者。】
这时,药上菩萨大誓庄严,欲为大众然起正法智炬,向佛请教大事因缘,便恭敬的向佛请法说,世尊,当于未来世生灭者中,是无小众生还是无老众生呢?
药上菩萨用向佛请教大事因缘的方便智慧,巧妙的转移了诸外道所问。药上菩萨为何如此行作呢?是因为药上菩萨观诸外道因缘,知其根基,故将所问太大太远的题目,拉回现实道场,具体须明了的根本重要题目上来;如一小孩儿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是怎么来的呀?身边的阿姨用其他话题,将小孩儿所问岔开;因妈妈无法详细回答,只能权宜回答;故妈妈无论如何回答,小孩儿听了,由于年龄与智慧的限制,还是似明白而又真不明白。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对佛教法藏朦胧知;如在前一段时间,各种大众媒体上说,有一假僧人骗钱骗色,连续骗杀几名与之私通的女人,说明广大信众对佛教戒律常识的无知,佛教戒律常识中有僧尼与人私通者,为佛教戒律所不许,若言行轻佻都为犯戒,若有犯戒僧尼及私通者,皆为犯邪淫戒、破和合僧戒,将堕入大无间地狱,经劫苦受果报。对于弘法者而言,在弘传法义的同时,也注重释解戒理;既防止有僧尼犯戒,又防止假僧尼胡为,还防止信众上当。
【佛告藥上。眾生有老作小。如是生滅。善男子。如人沐發。著新衣服。從舍而出。餘人語言。善沐頭髮著新淨衣。又如有人洗沐頭髮著故洗衣。善沐頭髮衣服非妙。如是如是。藥上。眾生老者于閻浮提以為非妙。少者雖妙現有生滅。】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六道众生中,有老众生化作为小众生而处于生死;如有人洗沐头发,又着新衣服,从舍宅而出。他人有说,这个人善于洗沐头发,换着新净衣服。又如有人洗沐头发,换着旧洗衣服。无论如何善洗沐头发换着衣服,由主人未变,对主人仍然不是妙事。六道众生处于生灭法中,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药上菩萨应知,于本世界老众生处于生死都以为不妙,而少众生虽不经常沐发更衣,却于本道自现有生有灭。
老众生,为长期往来于饿鬼畜生地狱之中的众生。六道众生命识,若不能脱离生灭法则控制,无论如何沐发、化妆、换新衣、着旧服,仍然属于改头型、换面孔、变肤色、现皮毛而已。然而,老众生虽处于生死轮回都以为不妙,而少众生虽享受诸天妙乐,却也未逃离三界火宅生灭法。一切三界天道众生,当定力消失后,神识都将先堕入地狱,再从地狱超生进入轮回。
【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為小。佛告諸外道。所言老者。數數往來餓鬼畜生地獄之中受苦無厭。爾時一切諸婆羅門天龍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惱。彼諸尼幹作如是言無小眾生。】
这时,一切婆罗门、尼干子等外道,向佛请法说,世尊,何道为老众生,何道为小众生呢?佛对诸外道说,所谓老者,为数数往来于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受苦无厌的众生。此时一切婆罗门、天龙、大王等向佛哀求说,世尊,我等愿得出离生灭法,更不能再受生死苦恼。诸尼干子却说,我等无小众生。
佛为诸外道所说,为生灭法,也为因果法;属于声闻法,而不是大乘法。佛法唯有一乘,而在世间方便说三乘;是对不同说法对象、不同闻法根基众生权宜而说。一乘法义理,是佛为舍离二乘法、发菩提心的众生而说出世间实相法。而诸外道属小乘根基,先以二乘法权宜相教,知六道轮回苦而求逃离生灭法,修证声闻缘觉道果入世间涅槃,再开权显实说大乘法,劝发菩提心,至脱离生死苦海的彼岸。有人弘法时,不分闻法对象,也不观众生根基,用一味大乘法义理以实代权,以远替近,以念佛往生代表一切,所收效果不佳,反而使闻法众生疑惑丛生,争论纷起,不能从当下实实在在的依法禅行、持戒护心,依次第脱离生死苦海。这么讲不是批评谁,或责难谁,只是相互提醒,注意三乘法方便妙用,收得更好弘法效应。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觀此眾生如是難度。】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我观如此众生怎么这样难度呢?
药上菩萨从诸尼干子对待佛说法态度上观知,诸外道众生难度。哲学上有一句话,在真理与谬误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无知之人在对待真理态度上,没有谬误偏见产生的对立、排斥、轻慢等态度,身心尚无产生反方向作用力,比较容易接受真理;而偏见之人与此相反,从态度上不愿接受与自谬误相反的真理,在身心反方向力作用下,如南辕北辙,更不容易接受真理。诸外道众生,由于心外求法形成的邪知见在作怪,当来问难,当下受呵,当然不伏;与诸婆罗门、天龙、大王等相比较,更难以接受佛法教化,这就是诸外道众生难度的另一面。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如來今日分別解說。汝善諦聽。有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在如來前不禮如來。亦不問訊。】
佛对药上菩萨说,如来今日分别解说,你等应好好听闻,于今日道场中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在佛前不知礼敬如来,也不懂合掌问安。
佛教礼仪,是在佛与信众及信众间人际交往中形成,是以建立和合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轨范,既为大众所认同,又为共同所遵守。在佛与信众及信众间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达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从个人素质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展示、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沟通的方法技巧,是以友好尊重的习惯做法。新学众生不知礼敬如来,既为无知,又为失仪。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諸眾生不禮如來。亦不問訊請決所疑。】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诸众生是因为什么缘故,如此不知礼敬如来,也不懂问安与请法决疑呢?
诸新学众生失仪,在大众眼里是一群缺乏教养、素质低劣、迷失志向的人;这样的人,所言所行使人见则生疑,失去标准信任。可见佛教礼仪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若是普通人,被人指为不懂礼貌,等于无知,形像受到莫大侮辱。修行人在做人与做事中,时处应保持仪轨庄严、谦下和善、礼让于人等威仪,使世人见则起敬,见则生喜,见则友善,为交流知见与弘法利生等打下良好基础,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若作是說無小眾生。如是之人是小眾生。彼人問言。我等諸人是小眾生。世尊。我等是小眾生。佛言。如是如是。汝等是小眾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爾時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皆得十地住於虛空。】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好好听闻,于今日道场中,若要明确指出谁是小众生,如是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是小众生。诸新学众生向佛请法说,我等诸人是小众生吗?世尊,我等诸人是小众生吗?佛回答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你等诸新学众生是小众生;其中缘故,是不能自知身量轻重,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严重缺乏自知之明。此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闻佛教诲,深心领受,障除智生,皆得菩萨十地品位而住于虚空。
诸新学众生为何速得菩萨十地品位,其中缘故,是往昔与佛因地行菩萨道时结善因缘,受其教化增长善根,早已证得十地菩萨品位,今来众会示现有学众生身。菩萨所示现众生身,有身障、智障,故所表现失仪,不能自知身量轻重;闻佛开示,自生忏悔,诸障即除,智慧生起,恢复十地菩萨自在境界。在四众弟子中,若有人遇师如此呵责,有多少人能做到深心领受,不仅能自生忏悔,还能心喜荣获至宝,身心无始所负业习障山,被师几句法语移走化为乌有。能如此行作实有智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相传有的寺庙,住持师对弟子所行不如法事好言相劝几句,弟子不但不能信受,反而大打出手,恶语相加,然后一走了知。在家弟子中,更是常见不鲜,名为向师请法,实则探摸底细,察言观色心机,贼心学佛盗法;师若稍加点破,轻则不对根基,中则言讥争辩,重则毁辱怨恨等。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谁也不愿说,初始千里马难调难伏,伯乐也不好当啊!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此諸眾生快得善利得盡生死。世尊。此諸眾生離於生死得住十地。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諸龍國王惡魔眷屬。來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詣佛聽此法門。願我等輩皆得如來妙色之身形色像貌。願如如來應正遍知。】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诸新学众生为什么如此快速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呢?世尊,诸新学众生为什么如此快速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十地品位呢?此时诸婆罗门、尼干子、龙王、国王、恶魔与其眷属等,皆来到佛前礼拜并请法说,世尊,我等来到佛所住道场,听闻如此法门,愿我等无智之辈皆能证得如来妙色身形像容貌,愿具足如来十种名号功德。
值佛住世,闻佛说法,若是菩萨所示现众生身,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智慧生起;若是有因缘善根的众生能发菩提心,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业障,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品位。现代若是有因缘善根的众生,能入正法道场听闻佛法,十方诸佛菩萨都亲临拥护,护念加持发菩提心的正念之人,可同样快速去除身障、智障、业障,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品位。对如此讲法请勿生疑,应坚信果真能如此,千真万确能如此神奇;只是一些人用肉眼观、思维想、差别心,百障门开,无法观知证悟罢了。于正法道场听闻佛法,即生获得善利得尽生死的人大有存在,只是众生末法于心,身以末法修行,无法与之明说实相,恐生谤毁增新罪业,故而隐实说权,随缘方便,甚至故卖破绽,装愚显拙等。东奔西走日夜忙,身心漏斗各处装;得灌一斤失九两,怪他不掂己重量。七个不服八不忿,错失因缘破天荒;诸佛慈悲勤护念,可惜无法靠近前。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來詣佛所聽此法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如來說此語已。諸外道尼乾子等。皆得無生法忍住於十地。時諸菩提薩埵以自神通。踴在空中高七多羅。于虛空中化成七寶台奉施如來。在於虛空中作種種神通而自變化。爾時諸天於虛空中當如來上雨眾妙花。念佛如來於其自身起佛身想。無量百千諸天子以華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門瞿曇真是世間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眾生漸具方便。說一善語得離生死。】
佛对药上菩萨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诸大众你等来到佛所住道场,听闻如此法门,已发菩提心,不久当得成佛。此时佛说此语后,诸外道尼干子等大众,皆得无生法忍,住于菩萨十地品位。这时诸菩萨以自在神通力,踊跃在虚空中二百多米高;于虚空中化成七宝台奉施如来,并作种种神通自在变化。同时诸天子于虚空中,当着如来所坐上空,雨众妙花供养佛,念佛如来名号,于其自身起佛身清净想;无量百千诸天子,边以华散佛边这样说,我等今日获得大善利益,这位出家人悉达多乔达摩,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神力,就像我等众生这样,渐次具足方便,说一善语则得离生死苦海。
诸婆罗门、尼干子、龙王、国王、恶魔与其眷属等,闻佛说法皆得无生法忍,住于菩萨十地品位;显示皆为菩萨所示现众生身,皆是往昔所具因缘、所修善根,以身口意演绎佛法化度众生的过程;即由说一句善语,与因地菩萨行人结善因缘,受教化培植善根增益德本,再为第二导师演绎佛法。
无生法忍,修行人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身心安住出世实相,于世间能忍诸法,于所行菩萨道不动不退。修行人若遇悲欢、离合、荣辱、得失时,身心不动情、持常态、用理智、耐得住;修行人若遇苦难、伤痛、绝望、惊恐时,身心不退初愿、护戒法体、生智转境、禅行念佛;才是得无生法忍的表现;如几位出家人,在一起交流知见,畅谈各自出家因缘经历,当说到生死攸关时,大家有时欢声笑语,有时又痛哭流涕;只有一位出家人无动于衷,几位同修认为太过冷血。事后有人问及为何毫无表情,这位出家人只淡言一句,法本如是。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諸天子。何因緣故作如是語。現諸神通善贊如來。】
这时,药上菩萨从座位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请法说,世尊,如此诸天子是什么缘故这么说,又现诸神通善于赞叹如来功德呢?
善于请法是智慧,方便请法为随缘。药上菩萨随顺因缘,又善于向佛请法,功德无量。而有的人,在日常交谈中,也会提出一些奇特问题,如你们信佛人,假如佛与父母同时跌倒在地,先扶起谁呢?很多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二种观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很难统一;其一是先将佛扶起,理由是佛恩胜于父母恩。其二是先将父母扶起,理由是佛慈悲教化众生孝顺父母。有人让我二选其一,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理由是人若不能将孝顺父母放在首位,其他难以真常,近恩若不能报,何谈报远恩。同时,佛法在世间,若信佛人不能随顺世间法,将孝顺父母放在首位,世人要误解为信佛人不能孝顺父母。这时,又有人辩称,若按你所说,现在世中一些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不应出家为僧了!若出家为僧则不能孝顺父母,若孝顺父母则不能出家为僧。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与上述所问是二回事,在家修学佛法是因缘,出家修学佛法是依因缘;在家孝顺父母为行小孝,出家孝顺父母为行大孝。大孝,为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及报答七世父母之恩。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彼諸菩薩不讚歎我。自贊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於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諸佛所護。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覺說法。】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诸菩萨不仅是赞叹佛,更是在自我赞叹其身,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得坐于法座、放正法光明,为十方诸佛所护持,成于佛道而正觉说法。
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为诸闻法大众快速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十地品位,得道中最胜,得诸法自在。佛安立法门为教主,于法界自在化度众生,随心所愿皆令得道,故尊超众圣称法王。《妙法莲华经》中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此外,菩萨也称法王;如《大宝积经》中云,“菩萨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谓为四?一曰不舍道心;二曰亦复劝化他人发意;三曰以诸德本劝助道心,所可闻者意广无极;四曰一切释梵及四天王,其诸声闻并缘觉地,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
以其自身得坐于法座,为诸菩萨于清净地设置床座,内外俱净,常乐随问说法,身心安稳处于法座。佛于法会上说法放光或加趺入三昧时,所坐座位称为法座,也称七宝座。佛与菩萨所坐法座名称相同,法义有别;在于菩萨法座是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得十方诸佛所护念加持。
以其自身放正法光明,为诸菩萨随其身心所受、所思、所触、所观诸法,得究竟义,不忘念佛念法等十念功德,称正法光明。
正觉说法,为诸菩萨于一念间证悟诸法实智;即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依此证悟诸法实智,观察众生因缘善根而说法。
诸闻法大众,闻法受教、自忏罪业是自我功德,佛未说一字也不见世间过;供养佛、赞叹佛是自我庄严,佛具足功德也早已庄严。修行人若无自我功德,何来自我庄严。在世间一切众生所行善恶,在法则作用下,皆是平等得报,自善为自因,当得自缘果;自恶为自因,当得自果报。只有个因共因与个缘共缘不同,当得个果共果与个报共报相同。故见善报时,应知种善因结善缘多么可贵;故见恶报时,应知种恶因结恶缘多么可惧。人在所结善恶共因缘时,有个人善恶业习为前导,才有所结共因缘;故见善报时,应知感恩。故见恶报时,应知自恨。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無量眾生。然諸眾生猶不可盡。】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大德世尊您日夜常不疲厌,化度无量众生;为什么诸众生犹存而不可尽呢?
药上菩萨如此向佛请法,是为大众决疑,丝毫没有问难之意,出发点完全不同,所收效应当然不同。同样问题,不同人以不同心态所问,所收效应为什么不同呢?由出发点不同,所到达终点完全相互背离;即出发点从责难开始,所到达终点是业习;出发点从决疑开始,所到达终点是功德。若出发点从责难开始,所到达终点是功德,须中途自我调整初衷,改弦更张后归入正途;故一切善行,应从当下端正心态,自结善因法缘。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問於如來。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饒財。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園林谷米大小麥豆稻秫胡麻。彼于春時一切種植。至時則熟熟複收穫。各各別盛。盛已食之。至於春時種之如前。善男子。眾生本業。亦複如是。受樂報盡。複作善業。種諸善根。種善根已。增長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歡喜。藥上。以歡喜心於百億劫樂報不失。善男子。如初發意菩提薩埵。不墮惡道。總知諸法。】
这时,佛对药上菩萨说,很好!很好!你能以如此法义请问于如来。你等应知,如有人具大富贵,多有财宝,多有佣人,多有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秫、胡麻等。富贵人于春耕时种植一切农作物,至秋时节则农作物成熟,成熟后再收获,各种粮食各别存贮,分别依需食用。再至春耕时节,又种植、收获、存贮、食用如从前一样。众生本来业习,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受乐报尽又作善业种诸善根,种善根后又增长善法,增善法后又得大欢喜。众生以欢喜心善行不断,于百亿劫乐报不失;如初发意菩萨,善根增长而不堕恶道,总知诸法空相、无常、无我,又乐报不失。
善根渐次增长,速证菩提源于百千亿劫善行,精勤不疲,受诲不厌,道心不退,自当成就。恶习累积增加,堕于恶道缘于百千亿劫恶行,习惯思维,固执我相,贪求强取,不知惭愧。
初发意菩萨,是凡夫与二乘人证入品位菩萨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若有速超,皆为菩萨示现;如是法则定制,明了法义自知。我知道如此讲法有的人不愿意接受,读了一本佛经自认是佛者有之,受了菩萨戒自认是菩萨者有之,得了一修行法门便自认能成佛者有之,念了几天佛便自认能往生净土者有之,都在我法二执的妄想中以因为果,只能如同望梅止渴;就是不能行入发菩提心因缘,不能证入发菩提心功德,不能成就初发意菩萨道行;其不知欲速则不达,如同画饼充饥。当然,菩萨往来示现者除外。
堕于恶道的恶行,看似偶然,实则习惯,非常可怕,常人不觉;如人与人相争时,有人脱口而出,灭了他!家与家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家!族与族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族!国与国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国!若长此下去,以恶制恶何时了,以暴制暴几时休;道德自律息争斗,公评法论定是非。和睦相处好邻居,往来交善为和平;节制贪欲避强取,共同兴业求发展。这种口杀来自于心杀,从大乘法实相义等于同等杀业,远比亲手杀一至百千人业报重的多;因杀习太重,又根深蒂固。若从声闻法权宜义上解未造杀业,但业习之根未除,固不能出离三界;待定力消失堕落后,再入轮回自有因缘和合时。再从世间义上解,也应从习惯思维的定式中走出来,从狂躁情感的盲动中静下来,从贪婪无厌的强取中停下来,从高慢霸道的极端中放下来,在平等协商中,找出解决办法,留有回旋余地,戒急用忍,忍则缓之;忌暴宜善,善则双赢。否则,恶习累积,害人害己。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雲何初發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为何初发意菩萨多见怖畏于梦中呢?
初发意菩萨得诸佛护念,得诸菩萨护佑,常于睡眠化入梦中,用其怖畏境界去其业习之根,了其当受余业,防其生起退心,促其精进禅行,教其依法持戒,度其早成道业。对修行人而言,是好事,应身受业报改为梦中受,待道心坚固时善境界自然生起。对如此境界千万不要害怕、生疑、乱想,不要放下西瓜去找芝麻,不知感恩而自伤菩提。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意菩提薩埵。於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淨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初发意菩萨于其梦中多见怖畏;其中缘故,是于梦中净除一切业报,使其业报幻受,而不可以身受众苦;但以往昔所作罪业于心识中浮现,以梦见怖畏代替身受众苦。
有的修行人,禅行密修十几年,突然经常于睡梦中出现怖畏景象;有时梦见身处悬崖边攀不上去而坠入山谷,有时梦见乘船漏水而惊呼,有时梦见坐车到处乱碰,有时梦见房子坍塌崩坏,有时梦见众人执杖追杀等。连续几年如此,心中害怕求问于我。我告诉他,这是日夜精进、发心猛烈所致。若在梦醒后不去想它,禅行时将诸相空掉,行住坐卧时以一念佛号摄持身心,保持住精进心、大愿心不退,过一段时间自然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应特别注意持戒净行,梦见身坠入山谷是心中偶有染念生灭,梦见乘船漏水是身有漏习未尽,梦见坐车乱碰是身心劳累不得清静,梦见房子坍塌是业报身体将有疾病,梦见众人追杀是往昔业习因缘相缠等。有的人经几日、几个月、几年,时间长短根据个人因缘而定;但都是重罪轻罚,警示不要放逸、懈怠、退转等。
【藥上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初发意菩萨于梦中,常见哪些怖畏景象呢?
受持具足戒的人,是不为人占卜相面,解梦吉凶。怎么这里还有解梦呢?容易引起初学人、特别是修学净土法门人的误解误判。这里的解梦与为人占卜相面、解梦吉凶,从法义法理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其一所依法理不同;一为所依佛法定观因缘,另一为所依易理推论吉凶。其二说法对象不同;一为发菩提心的初发意菩萨,另一为世俗凡夫之人。其三释解内含不同;一为以梦境方便化导修行除障,另一为以占卜信息避祸得福。其四各自目的不同;一为坚固道心六度万行至彼岸,另一为占者与卜者双方各谋利益。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藥上。是名第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淨。彼初發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藥上。是名初發心菩提薩埵第二夢見大怖畏也。】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其人梦见炽然火聚;初发意菩萨应念知,是以此智火慧聚,然烧我蕴习中一切烦恼之薪;这是第一梦见怖畏景象。其人又见水流垢浊不净,初发意菩萨应念知,是以此漂洗涤除我根尘中一切烦恼染结绑缚;这是第二梦见大怖畏景象。
初发意菩萨于睡梦能见各种景象,平常人于睡梦也能常见,如何认知得诸佛护念加持呢?正确区分的方法很简单;其一为自我是否皈依过三宝得入法门受持戒律;其二为自我是否精进禅行并发过菩提心;其三为自我在说法、闻法、读经时身感凉、热、香气、有力等;如有人问,语言、曲调、文字中也不见火风水香等,如此诸多吉祥感应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得诸佛护念,得诸菩萨护佑;否则,你听世俗说话、歌曲与阅读世俗文字时,试一试有无如此诸多吉祥感应。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初发意菩萨于梦中,还能常见哪些怖畏景象呢?
修行人于闻法道场得诸佛护念加持为时得,初发意菩萨于梦中得诸佛护念加持为常得。时得功德为增长善根,与善知识结法缘。常得功德为善根成熟,快速证得菩萨品位。有时得才能渐证常得,时得与常得往往同时存在;二者的区别,时得为因缘,常得即善根。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於其夢中自見剃發。藥上菩提薩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嗔癡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藥上。初發心菩提薩埵。唯生清淨佛國土中。佛告藥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願菩提。以發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藥上于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於嗔恚之心。佛告藥上。我於無量百千億劫行諸苦行。善男子。我不為資生國土財產。為知諸法實相故。藥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聞此法。即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此法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名。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國。善知滅道。知第一道。識第一善根。成就無比神通知無比滅。藥上。于汝意雲何。雲何名滅。】
佛对药上菩萨说,药上菩萨应知,初发意菩萨有的人于其梦中自见剃发,见后不应恐怖;其中缘故,是应念剃发为断情丝,剃除身心贪嗔痴毒根,去掉六道轮回所生业习。如是初发意菩萨不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龙趣、天道,唯独能生清净诸佛国土中。药上菩萨应知,当未来世中,于佛法要灭尽的后五百岁时,多有诸菩萨往来世间示现众生,心愿护持佛法快速成就菩提。以如此发心的缘故,常得众中多人毁辱打骂;而被毁辱打骂之人不但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乐为其说法。药上菩萨应知,我于无量百千亿劫中,常行如此诸多苦行;但我不是为了资养生活、国土权势、财物产业等,只为能证知诸法实相的缘故。药上菩萨应知,我如此行苦行,不能证得菩提;而我闻此经法门,即日得成佛道。药上菩萨应知,此经法门义理甚深,如是法门难得闻其经名。若有得闻此经法门名者,一切修行皆能证得菩提。药上菩萨应知,得闻此经法门名者,是人得超千劫生死后,能往生清净诸佛国土,善知寂灭为乐圣道境界,唯知证得菩提为第一道,心识常增长菩萨行第一善根,成就圣道无法比拟的神通,了知圣道无法比拟的寂灭为乐道。药上菩萨,你是怎么想的,什么是法灭义呢?
灭道,不同人有不同义;若于声闻乘为所证涅槃境界;若于菩萨则为具足智慧藏,如实知于色受想行识处,苦、集、灭、道法义,一切法无作无作者、无言说无处所、不生不起不予不取、无动转无作用;若于佛乘则为常、乐、我、净,真如境界。
第一道,为第一义谛,是与世间法相对应的出世间法。若于菩萨则为了知世间法,明了俗谛可通达出世间法一实相,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世间愚夫。
第一善根,不同人有不同义;若于声闻乘为灭道,若于菩萨则为成就佛道。
于末法时代,常得众中多人毁辱打骂,而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乐为其说法的人,是菩萨境界,不是初发意菩萨所能为之。初发意菩萨若遇诸恶因缘,易生退转心;往往是依文解义头头是道,实行见硬就回;慈悲心常发,享乐心也常有;说法师是非而不闻义理真谛,见世间过随意评判而不能保持净行;长期安逸成习,见苦易生怨言;不能经常诵持大乘经典,仅凭己见臆断他人知见;无明烦恼生起时,不能转化反而胡乱猜忌因缘;一切以我修道为中心,执著诸法空相为道;以小乘之心度大乘人之腹,不知惭愧反为得意;遇一切事时顾虑重重不能代他受过,不敢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自认我智高明,道业成就,无人能胜。初发意菩萨若遇善知识,及时导化,开启智慧,转化境界,遭毁辱打骂知感助道恩,了去前世业;遇诸恶因缘知谢助缘法,值遇助道大恩人;如一位僧人上殿时,与另一位僧人一言不顺则遭当众毁辱打骂,这位僧人一笑了之;众僧各个心感不平,不理解这位僧人的作法,指责这位僧人为什么这样窝囊?为什么不还击?我们是出家来了,不是受谁气来了!这位僧人说,“大家的好意我领了;但是,忍辱功德是修得,不是说得”。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法處名滅。】
药上菩萨回答说,世尊,法处为灭义。
法处灭义,为菩萨既知诸法无常、空相、无我,又知诸法无常中佛性常住、空相中佛性妙有、无我中性为真实。
【佛言藥上。何等法處。】
佛对药上菩萨说,法处在哪里呢?
法处,为法性无一切相,又显一切相。无一切相,为自性本空,无自然法,无因缘法。显一切相,为空中妙有,慧命愿力,安立法界,和合因缘。
【藥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處。如世尊說。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药上菩萨回答说,世尊,法是所依法门修行处;如佛所说,身心勤行精进、持戒、忍辱等,是世间菩萨道法行处,若详尽义理则为法藏。
法,于凡夫人未证慧命身,不能通达智慧,一切皆受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根尘界限;超越界限则六根散坏,尘不入识,识入另道。于二乘人证得色界慧命身,能通达三界智慧,一切皆脱离欲界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色界根尘界限;超越界限则慧命身定力消失,识依功德力转入他趣。于菩萨已证出世慧命身,能通达世与出世智慧,不受一切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超越根尘界限;入世则六度万行示现诸法相,出世则十度随缘方便供养诸佛。
【佛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問此義汝善解說。】
佛赞叹药上菩萨说,很好!很好!药上菩萨你善解佛所说法义。
善解佛所说法义,为菩萨依所证悟的通达智慧,解说佛法义理的无尽法藏,以身心示范依法持戒无量功德,弘法利生,自利利他。
本经第二卷中,有四种不可思议;其一本经正法灭五逆罪业不可思议;其二本经能化现诸佛菩萨化度众生不可思议;其三与行菩萨道的人结善因缘受其教化增长善根不可思议;其四初发意菩萨得诸佛护念加持梦中净业不可思议。若能以此脉络来理解本经法义,本经义理权实立见,可助其忆念。

证悟为本  2013.2.24 23:25:40    

(267-7)  显示次数:7597(7122+475)     查看证悟为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幸运女神芸( 当来)妙莲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