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622  2006.6.24 14:17:06   法华微信 注册
 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的区别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48) (10215)
 既然以贪,有怎么修习?〖who〗(4.13 14:04) (11405)
 对佛法的贪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的〖灵山居士〗(4.13 21:11) (12146)
 明白了〖who〗(5.25 13:29) (11625)
 谁能做得到啊〖一平〗(5.30 14:21) (11386)
 你说的贪,是法执吧?〖孤松〗(6.4 13:57) (11174)
 顶礼〖jhw8016〗(4.18 21:44) (10224)
 论及贪官〖安年〗(5.29 21:53) (9520)
 我看你的帖子,感想多多〖俗眼看佛界〗(5.30 20:08) (5.30 20:09) (10246)
 之一 读:《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的区别 》后感 蒙山城〖俗眼看佛界〗(6.1 18:49) (11183)
 这几篇〖灵山居士〗(6.1 21:51) (11239)
 之二 : 读《末法时代与贪心》后感 蒙山城〖俗眼看佛界〗(6.1 19:18) (10393)
 两种人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49) (11229)
 不一定(内空)〖徐风依旧〗(2.11 13:23) (11070)
 如何回答〖jhw8016〗(4.18 21:57) (4.18 23:15) (11221)
 后学曾就此问题写过一篇佛教的和平演变〖灵山居士〗(4.18 22:20) (11323)
 即使真的象恐龙一样,也不会消失迨尽〖浮尘〗(4.25 10:08) (10133)
 导火索.蚂蚁搬家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50) (11005)
 帮我〖迷〗(4.29 21:35) (10902)
 师兄好〖灵山居士〗(5.9 23:53) (10825)
 权实之喻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50) (10840)
 权实〖jhw8016〗(4.18 22:05) (11165)
 呵呵,怎么个叫权,怎么个叫实呀?〖zt〗(4.19 16:57) (11536)
 神通与正信的关系辨正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51) (11115)
 关于佛与神通〖who〗(4.13 14:38) (11484)
 不是本人关注神通,是有人关注神通〖灵山居士〗(4.13 21:16) (11477)
 写得好,超然〖碧山绿水〗(4.30 12:25) (10000)
 佛法里没有神通的内容〖阿含〗(5.31 15:39) (5.31 15:40) (10273)
 阿弥陀佛,〖黄连〗(6.22 8:00) (9975)
 阿弥陀佛,〖黄连〗(6.22 8:04) (9977)
 每日三思〖灵山居士〗(2.9 14:51) (9960)
 用一块布来盖住天空〖灵山居士〗(2.9 14:52) (9958)
 文字之舟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52) (9817)
 佛教,束缚还是解脱 灵山居士〖灵山居士〗(2.9 14:53) (9884)
 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佛教的世界观〖灵山居士〗(2.9 14:53) (9901)
 禅宗与意识形态〖灵山居士〗(2.10 8:47) (9845)
 执著VS不执著〖灵山居士〗(2.11 8:12) (10775)
 不一定(内空)〖徐风依旧〗(2.11 13:26) (10865)
 戒律与法律〖灵山居士〗(2.11 11:22) (10719)
 不一定(内空)〖徐风依旧〗(2.11 13:30) (10748)
 用一个玻璃杯打碎另一个玻璃杯〖灵山居士〗(2.12 10:01) (9843)
 论战.怒火.消防员〖灵山居士〗(2.13 9:35) (9740)
 伟大的动机导致伟大的结果〖灵山居士〗(2.15 19:04) (9753)
 常识的缺席〖灵山居士〗(2.17 11:54) (10676)
 初学者我也〖who〗(4.13 14:14) (11182)
 这话什么意思,我没看明白(内空)〖灵山居士〗(4.13 21:15) (12165)
 参去!〖碧山绿水〗(4.30 20:08) (11999)
 答复〖who〗(5.25 13:15) (11638)
 快乐的人极少问什么是快乐〖寓寓〗(2.17 21:30) (9702)
 禅宗与中国文化〖灵山居士〗(2.18 18:23) (9712)
 佛像存在的理由〖灵山居士〗(2.19 14:56) (9913)
 选择手指,还是选择月亮〖灵山居士〗(2.21 14:23) (10570)
 小小的不同看发法。〖who〗(4.13 14:22) (11090)
 不放弃,你就抱着吧(内空)〖灵山居士〗(4.13 21:09) (11977)
 回复〖who〗(5.25 13:27) (11548)
 布施之道〖灵山居士〗(2.22 16:00) (9626)
 肚子与脸的辩证关系〖灵山居士〗(2.23 18:55) (10732)
 宏扬佛法还不容易吗? 减少"之乎者"就很容易了.〖寓寓〗(2.24 2:35) (10786)
 令外〖寓寓〗(2.24 2:52) (10821)
 倒水之前先看看杯子是不是满的〖灵山居士〗(2.25 19:40) (9602)
 上座部与大乘的差别〖灵山居士〗(2.26 21:09) (10426)
 对南传佛教缺乏真正了解〖阿含〗(5.31 14:55) (9333)
 能否回答一些问题?〖碧山绿水〗(6.24 14:12) (8790)
 关于不共见解〖灵山居士〗(2.28 12:53) (9589)
 南无阿弥陀佛(内空)〖信愿感佛〗(2.28 13:45) (3.1 12:22) (10655)
 您的意思是一口吞下去吗?〖灵山居士〗(3.1 10:19) (10797)
 我们总是试图留住一些留不住的东西〖灵山居士〗(3.1 23:32) (10581)
 灵山师兄的话真是直指人心〖欣然而受〗(3.20 15:50) (10718)
 无常即是有常〖碧山绿水〗(4.30 12:51) (9848)
 成道的必要条件〖灵山居士〗(3.3 10:32) (9531)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灵山居士〗(3.5 3:37) (9476)
 便宜没好货〖灵山居士〗(3.6 9:31) (9485)
 发言人与代言人〖灵山居士〗(3.7 6:35) (9434)
 宽容的底线〖灵山居士〗(3.9 19:20) (9483)
 暂时安乐与究竟安乐〖灵山居士〗(3.13 19:23) (10273)
 贪念是无法克服的(内空)〖碧山绿水〗(4.30 20:12) (9742)
 信仰自由与佛教法义〖灵山居士〗(3.16 12:48) (10258)
 有人说法是这样,请明示意〖碧山绿水〗(4.30 20:19) (10768)
 个人意见〖灵山居士〗(5.12 2:30) (10603)
 外道是相对而说〖阿含〗(5.31 15:23) (10902)
 受教了!〖碧山绿水〗(6.24 14:17) (10479)
 两种信仰者的道路〖灵山居士〗(3.17 16:27) (9367)
 艺术家式的小偷〖灵山居士〗(3.19 20:37) (10291)
 文笔写得好,但内容好象空了点〖碧山绿水〗(4.30 20:30) (9738)
 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灵山居士〗(3.21 15:57) (10298)
 赞!!!师兄好文章啊!〖烈火〗(3.23 11:55) (10349)
 见地与行为〖灵山居士〗(3.23 18:50) (10087)
 不错啊!不过没有明师的指导,自己怎么知道啊?〖烈火〗(3.24 22:00) (10277)
 乞丐与张曼玉的婚姻可行性探讨〖灵山居士〗(3.27 1:44) (3.28 21:22) (10493)
 您方便‘说法’太随意了吧(内空)〖bug〗(3.28 11:54) (10570)
 不要只为人民服务〖灵山居士〗(3.28 17:55) (9890)
 您说呢〖黄连〗(6.22 7:17) (8830)
 愤怒青年德山宣鉴〖灵山居士〗(3.29 21:00) (10154)
 善知识啊!一针见血!〖大自在〗(3.30 0:00) (11290)
 呵呵!反对!〖烈火〗(4.9 20:52) (12144)
 这里的日子不是我们这些小人人能混的〖信愿感佛〗(4.14 14:18) (12200)
 佛教的和平演变〖灵山居士〗(4.1 1:33) (9196)
 佛法的表述与世俗逻辑〖灵山居士〗(4.3 10:11) (9128)
 佛陀的分别心〖灵山居士〗(4.5 3:30) (9984)
 佛本无此心,世人自扰之〖碧山绿水〗(4.30 20:37) (9775)
 没有战争并不代表我们就不会死〖灵山居士〗(4.6 3:28) (10051)
 死到没什么怕的,关键是生生死死,活的受罪,死了也受罪!〖大自在〗(4.8 0:11) (11193)
 其实没有什么生死,幸福,〖大自在〗(4.8 0:26) (11231)
 原来你也怕死(内空)〖一平〗(5.30 14:25) (9515)
 禅宗与有为善法〖灵山居士〗(4.8 4:13) (10157)
 您好!〖都付笑谈中〗(4.9 21:46) (11265)
 师兄好〖灵山居士〗(4.10 10:42) (12196)
 呵呵~看来做个提问的阿难也并不容易~~哈哈哈~好啊!就这样吧!(内空)〖都付笑谈中〗(4.10 18:59) (12405)
 人注意浮光掠影多了。。。。不好 不好〖寓寓〗(4.9 22:33) (11193)
 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大自在〗(4.10 1:20) (4.10 1:23) (12342)
 网结的再多,丝质依然,演绎多了,空自纷扰罢了。(内空)〖寓寓〗(4.16 22:45) (12209)
 只见甘甜,不言苦楚。〖碧山绿水〗(4.30 20:26) (9929)
 让我们把眼光从地球仪上挪开〖灵山居士〗(4.10 11:20) (9017)
 我们的麻烦制造者〖灵山居士〗(4.14 3:51) (8946)
 上师与假钞〖灵山居士〗(4.18 15:27) (8929)
 忏悔〖jhw8016〗(4.18 21:41) (4.18 21:42) (10057)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初都会犯这些毛病。〖灵山居士〗(4.18 22:18) (9985)
 我们是不是该闭嘴〖灵山居士〗(5.9 23:51) (8548)
 关于因果律〖灵山居士〗(5.11 1:30) (9623)
 我认为谤佛下地狱的起缘〖碧山绿水〗(5.11 12:30) (10546)
 您的观点跟我的观点完全一致〖灵山居士〗(5.12 2:23) (10602)
 谤佛下地狱属于信仰〖阿含〗(5.31 15:12) (9454)
 佛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灵山居士〗(5.15 18:56) (8599)
 坐着苹果去飞行〖灵山居士〗(5.19 13:17) (9527)
 不知道有什么经论为依据?〖十方〗(5.19 15:52) (9717)
 值得商榷〖缘缘〗(5.27 0:17) (10784)
 回复两位师兄〖灵山居士〗(5.27 7:55) (11774)
 再复灵山居士〖缘缘〗(5.28 1:39) (13162)
 呵呵〖灵山居士〗(5.28 15:42) (14032)
 回复居士的“哈哈”〖缘缘〗(5.29 0:12) (15138)
 回复一下〖灵山居士〗(5.29 9:04) (16058)
 不许人疑,且叫人如何肯你!〖西风胖马〗(5.29 16:36) (16110)
 最后问一句:居士真的是已证空性的过来人吗?〖缘缘〗(5.29 17:10) (17024)
 回复〖灵山居士〗(5.29 17:23) (17806)
 更符合佛教的思路……〖路过〗(6.14 9:51) (17294)
 我想您应该先看一下是不是已经离题太远了。〖灵山居士〗(5.29 17:35) (17834)
 忏悔〖缘缘〗(5.29 20:04) (18111)
 嘻嘻,“翠竹可以是法身,苹果为什么不能是观音菩萨?”——此言差矣,〖十方〗(5.29 0:26) (14935)
 1〖3481〗(6.1 19:19) (15752)
 原因这样:〖十方〗(6.2 9:33) (16127)
 还有师兄可以看看《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灵山居士〗(5.27 7:59) (11677)
 很耐看的一本通俗弘法书〖zt〗(5.28 16:25) (12964)
 一点看法〖灵山居士〗(5.28 17:51) (13703)
 哦。不需要经,但需要烧?〖zt〗(6.3 8:06) (13943)
 (被删除)〖灵山居士〗(5.27 10:04) (9382)
 请不要再用类似“套着马桶去约会”的标题发布文章〖iamfisher〗(5.28 16:35) (10258)
 事实的规矩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平〗(5.30 14:24) (11191)
 违反版规和异教有所区别。〖嘻嘻哈哈〗(5.30 15:22) (11266)
 我们应该盯着杯子还是应该盯着杯中之物〖灵山居士〗(5.28 19:29) (9140)
 我是不知道我怎样去实证〖大自在〗(5.29 0:53) (9340)
 把墨镜摘下来〖灵山居士〗(5.30 5:26) (9201)
 看完了,也不知是作者累还是读者累,反正是很累,〖十方〗(5.30 11:24) (10026)
 每人都有表達慾,的確是累呀:)(内空)〖云起〗(5.30 12:01) (10202)
 为什么我们认为纸是纸〖灵山居士〗(5.31 2:14) (9166)
 1〖3481〗(6.1 19:58) (10089)
 因为〖灵山居士〗(6.1 21:49) (10066)
 (被删除)〖灵山居士〗(6.1 2:03) (9079)
 对“距离已经不远”的几个异议〖路过〗(6.1 8:26) (6.1 8:30) (9962)
 回复〖灵山居士〗(6.1 21:47) (10119)
 1〖3481〗(6.1 20:21) (10128)
 这是因为〖灵山居士〗(6.1 21:37) (10161)
 不要在需要钳子的时候提供油条〖灵山居士〗(6.2 2:31) (8233)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灵山居士〗(6.3 4:51) (8891)
 敢问你是学藏密的吗(内空)〖碧山绿水〗(6.17 8:45) (8707)
 我们的习气〖灵山居士〗(6.4 1:43) (8196)
 在擂台上和“自我”面对面的接触〖灵山居士〗(6.6 3:47) (8172)
 顺“我”者亡逆“我”者昌〖灵山居士〗(6.7 4:02) (8170)
 自我的借口〖灵山居士〗(6.8 4:49) (8212)
 一个人的战争〖灵山居士〗(6.9 5:47) (8116)
 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要忘了你是一个佛教徒〖灵山居士〗(6.9 19:51) (8198)
 夺回我们的心灵指挥权〖灵山居士〗(6.10 20:10) (8069)
 好大一棵树〖寓寓〗(6.11 20:32) (8046)
 你不是一个俗人〖灵山居士〗(6.12 11:59) (8753)
 悟“俗人”有感!〖心光〗(6.23 19:35) (8761)
 (被删除)〖灵山居士〗(6.13 16:50) (8829)
 一切法本来空寂生而未生,老兄打个什么?呵呵~能打的所打的又是什么?粉碎后又如何呢?哎!(内空)〖都付笑谈中〗(6.13 19:37) (9818)
 假如〖灵山居士〗(6.13 20:30) (10667)
 依你而说~~~~〖都付笑谈中〗(6.14 12:16) (11470)
 石头和木头〖灵山居士〗(6.14 15:49) (6.14 15:53) (12283)
 呵呵~~依你看彻悟空性的人当车来时会怎样?被车撞了会怎样?车来不来时又怎样?(内空)〖都付笑谈中〗(6.15 21:17) (12346)
 一切皆空!空也是无!无就是一切!(内空)〖心光〗(6.23 19:40) (9777)
 佛教开示和洗脑完全相反,洗脑让人认识越来越偏执,佛教开导引人越来越明智。〖路过〗(6.14 9:34) (10451)
 回复〖灵山居士〗(6.14 10:33) (11178)
 佛教化导众生借用众生的五蕴,包括语言,而没必要把五蕴改造成适应佛教。〖路过〗(6.16 8:56) (6.16 9:01) (11304)
 你没有理由不去感恩〖灵山居士〗(6.14 15:54) (7981)
 做世界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灵山居士〗(6.15 13:04) (8690)
 建议___灵山居士请进〖十方〗(6.16 10:43) (9519)
 谢谢您的建议〖灵山居士〗(6.20 2:29) (9538)
 苹果好吃摘起来难!〖心光〗(6.23 20:20) (7921)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的区别 灵山居士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一群人,他们习惯于盯着苹果,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然后凭借着对苹果的视觉感受彼此争论苹果的味道。争的不亦乐乎。
有的认为苹果是青的,一定非常酸,有的认为虽然是青的却未必非常酸。他们都忘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必需亲口尝一下苹果。
这种人,我们称之为研究佛学的学者。
还有一种人,看到了苹果之后他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品尝苹果。
在别人争论的时候,他已经快把苹果吃完了。他知道苹果既非特别酸,也非特别甜,他不认为可以通过文字完整的把苹果的味道表达出来。
因此他只是微笑的注视着争论的人,在他们争累的时候对他们说:你们说的都很对,不过你们为什么不亲口尝尝再争论呢。
这种人,我们称之为佛教实修者。
21:31 2006-1-20

灵山居士  2006.2.9 14:48:12    

(3622-1)  显示次数:10215(8427+178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既然以贪,有怎么修习?
记得宗萨钦哲仁波切曾经说过末法时代跟正法时代的区别在于,正法时代没有那么多女人穿着比基尼跳来跳去。
佛陀也曾经说过,末法时代的比丘守持一条戒律的功德与正法时代守持所有戒律的功德相等。
由此可见,末法时代跟正法时代的区别在于引起贪心的东西多少的问题。如果我们处于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即使想贪心也无从贪起。
人类的贪心就象是羽毛,引起贪心的物质就象是风。就像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毛泽东时代没有贪官,而事实却是毛泽东时代能吹动羽毛的风比较少而已,这让那些心怀贪念的官员很难发挥他们的特长。
在末法时代的大街上走一圈,引起你贪念的东西可谓比比皆是,你的贪心一个接一个的生起。而在佛陀的时代,没有巨幅美女广告牌,没有电视机,没有促销,没有手机短信。你不用担心在你打坐的时候有人上门来搞推销。
因此,你的修法相对来说要比末法时代容易的多。
17:20 2006-1-23

who  2006.4.13 14:04:35    

(3622-2)  显示次数:11405(9774+1631)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对佛法的贪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的
我要修习佛法,为的是得解脱,这不是贪又是什么?既然以贪,有怎么修习?

灵山居士  2006.4.13 21:11:06    i  

(3622-81)  显示次数:12146(11105+104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明白了
菩提心则是引导一切众生成佛的迫切悲心。跟世俗的贪两码事。

who  2006.5.25 13:29:05    

(3622-124)  显示次数:11625(10647+978)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谁能做得到啊
谢谢师兄指教

一平  2006.5.30 14:21:58    i  

(3622-150)  显示次数:11386(10548+838)     查看一平的所有文章 给一平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7 主题索引
你说的贪,是法执吧?
佛与共产主义的目标实在是一样的
当我对别人说共产主义是可能实现的 就是人人都成了佛
当我对别人说成佛是真的 那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
我想在六界里永远消失 我想什么也不做 我想没有我 还不行吗?

孤松  2006.6.4 13:57:26    QQ:287834449  

(3622-177)  显示次数:11174(10363+811)     查看孤松的所有文章 给孤松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顶礼
你说的贪,是法执吧。罗汉法执,所以是罗汉。难道不“贪”法,就不能用法?!放下一切贪,安住此法中---不即不离---

“对法不对人”,“谈法不谈人”.
法法皆同,法法如一,一真不二,本来如此,何有所证?!
尘世,虚空,十方,三世,等等诸等皆是一真法界!为何?能转境故。所转境者实为转心!则这个世界就是净土,脚下即是净土。

jhw8016  2006.4.18 21:44:16    ICQ:369791118  

(3622-92)  显示次数:10224(9203+1021)     查看jhw8016的所有文章 给jhw801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6 主题索引
论及贪官
信守奉行

安年  2006.5.29 21:53:45    来自:33354661  

(3622-146)  显示次数:9520(8650+870)     查看安年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4 主题索引
我看你的帖子,感想多多
贪官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产物,可以肯定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
物质文明对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社会在不断地完善,再等个千来年可能有所改观吧,呵
人心总是不足想吞象,贱

佛由心生

发布于:2006.5.30 20:08:03    修改于:2006.5.30 20:09:23  
俗眼看佛界  2006.5.30 20:08:03    来自: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咀中小  QQ:180477794  

(3622-154)  显示次数:10246(9472+774)     查看俗眼看佛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2 主题索引
之一 读:《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的区别 》后感 蒙山城
真想都回一下

俗眼看佛界  2006.6.1 18:49:46    

(3622-162)  显示次数:11183(10328+855)     查看俗眼看佛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0 主题索引
这几篇
我好像以前看过着故事。
但我觉得用这故事来比喻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在我观念中,有学者与实修者出现,各有特点。
我们要学其长,避其短。
假如我们站在实修优点中,来批判学者的缺陷,我们会进入一个极端的。

我在此做这样的比喻吧?
第一角度:学者知道是苹果,但不知道其味道。而实修者知道味道,但不知道是苹果。
第二角度:实修者在尝苹果的时候,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不一定能品出正确的味道。而学者,如然没有尝到,但根据自己才智与经验,能正确的判断苹果的味道。
哈哈,第三个角度:就是这《佛教学者与佛教实修者的区别》
第四角度:让大家倡言吧/

灵山居士  2006.6.1 21:51:54    

(3622-170)  显示次数:11239(10480+75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3 主题索引
之二 : 读《末法时代与贪心》后感 蒙山城
是针对某一特殊因缘而发,只对具体的事。所以没有更加深入。

俗眼看佛界  2006.6.1 19:18:00    

(3622-163)  显示次数:10393(9612+781)     查看俗眼看佛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两种人 灵山居士
现在比远古进步了,这谁也不能否定。
时代与时代的不同,我们要适应,谁也阻止不了进步的脚法。
当我们在指责现在物质的诱惑是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是自己先起虚妄的心而引起的。
我们没有必要担心电视、手机、与电脑。假如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想:这一切现在的科技手段,使佛法加快了进入平常人家的步伐,是佛法更昌盛了。会不会更好。


贪心是人的本性之一,佛在教化我们的时候,就是去掉我们的贪心,无住布舍。不同时代,贪的标准不一。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与现在,是不能站在同一个角度来衡量的。或着说,我们现在看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个人,贪一吨粮食。它的严重性比现在贪一千吨要严重的多。
想贪也无从贪起。我总觉的这句话,是在开脱什么?或着?

灵山居士  2006.2.9 14:49:43    

(3622-3)  显示次数:11229(9827+140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不一定(内空)
有两种人,一种在你向他问法的时候,他会把他从书上看到的最高见解告诉你,也不管你是否承受得了。他的目的在于显示自己的高明而不是接引你逐步走上解脱之路。
还有一种人,在你向他问法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接受能力,给你你目前所能接受的法。比如他不会告诉你,六道轮回从最高角度来说也是虚幻的,而前一种人却会。他会跟你说:是的,六道轮回是真实的存在。而且非常苦,所以我们需要出离心来帮助我们解脱轮回。
从释迦牟尼佛到当代一些大菩萨,他们都属于后一种人,当然前一种人也不少,他们的特征是读了一些佛书,但读佛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解脱,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以及在适当的时候用来嘲讽别人以彰显自己的高明。当后一种人在向佛教初学者普及佛教基础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旁边自以为很优越很高明的说:魔就是佛,佛就是魔,或者:无一法可修,无三界可以出离。
我希望我们这个时代,后一种人多一些,前一种人少一些,当然,最好是像恐龙那样彻底消失,虽然我知道这只是奢望。
6:26 2006-1-29

徐风依旧  2006.2.11 13:23:10    

(3622-15)  显示次数:11070(9995+1075)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徐风依旧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如何回答

《因明辩论坛》 《辩论规则》

发布于:2006.4.18 21:57:48    修改于:2006.4.18 23:15:04  
jhw8016  2006.4.18 21:57:48    QQ:150451518  

(3622-93)  显示次数:11221(10210+1011)     查看jhw8016的所有文章 给jhw801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后学曾就此问题写过一篇佛教的和平演变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能向身边的人弘扬佛法,修行没到一定的境界,每每会把人误引歧途

灵山居士  2006.4.18 22:20:31    来自:33354661  

(3622-96)  显示次数:11323(10370+95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即使真的象恐龙一样,也不会消失迨尽
也许对师兄有点用。

浮尘  2006.4.25 10:08:18    

(3622-100)  显示次数:10133(9208+925)     查看浮尘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导火索.蚂蚁搬家 灵山居士
目前的世界上还有很多恐龙的遗骨,也就是说,‘空’并不是代表不存在,只是形式不同,在佛的心中是空,在人的心中是有。。

灵山居士  2006.2.9 14:50:15    来自:42178793  

(3622-4)  显示次数:11005(9683+132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1 主题索引
帮我
有个人,他被绑上了炸弹,扔在一个无人问津的所在。而且,导火索已经点燃。这个人却因为导火索看上去很长,似乎还要烧一阵子才会爆炸而不去关心自己就快变成碎肉了,他只是低着头看地上的蚂蚁搬家,看的津津有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人,从我们一出生,就被绑上了炸弹,从炸弹被绑上的那一瞬间,导火索就一直在燃烧,而且越来越短。而我们却还有心思专注于蚂蚁搬家。
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解开炸弹,但我们至少应该尝试一下。把观察蚂蚁如何搬家的时间用在解除炸弹上,永远比专注于蚂蚁搬家更加值得。
不过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人都专注于蚂蚁搬家,关心解除炸弹的人总是显得形只影单。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很显然,大部分人都在骗自己,他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忘记炸弹的存在。他们表现的好像根本没有炸弹没有导火索这种东西,生活里只有蚂蚁搬家。
不过偶尔他们也会记起导火索正在燃烧,这时候他们想起了佛教。
6:37 2006-1-29

迷  2006.4.29 21:35:32    

(3622-101)  显示次数:10902(10030+872)     查看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师兄好
我觉得自己就像你故事中说的那只蚂蚁.我现在感到前所未有迷茫与绝望.真的很想有个人来指点我.让我去除心中的欲望.平淡过完一生.你能指点我吗?你有什么联系方法吗?我希望能与你聊聊!~

悦!~

灵山居士  2006.5.9 23:53:15    来自:154664429  

(3622-112)  显示次数:10825(10024+80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权实之喻 灵山居士
我因为搬家的缘故,很长时间没上网,我的联系方式是QQ403985868
MSN W98ZX6@MSN.COM

灵山居士  2006.2.9 14:50:38    

(3622-5)  显示次数:10840(9552+128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权实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有权说实说之分,对佛法不甚了解之人经常会认为佛法里面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比如有时候释迦牟尼佛会说地狱是实有,有时候却又说万法唯心,地狱也是虚幻。
禅宗马祖道一对权说有个比喻,有人问他:为什么说,是心是佛。禅师说:为止小儿啼哭。
权说就是根据你现在的程度所给予的你所能接受的教法,这类教法并非了义,但可以逐步引导你走向了义。
打个比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生出来的。妈妈会告诉她,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路上拣的。这就是权说。
假如这个小女孩长大了,快结婚了,再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这时候妈妈决不会再跟她说石头里蹦出来的,她会很详细的告诉她真实的状况。这就是实说。
佛法上的老师会根据你的程度来决定你所需要的是权说还是实说,假如你只有五六岁的程度,那么实说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等于把一块巨石放在一个小孩子的头上,后果不难想像。
14:36 2006-1-29

jhw8016  2006.4.18 22:05:54    

(3622-94)  显示次数:11165(10170+995)     查看jhw8016的所有文章 给jhw801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呵呵,怎么个叫权,怎么个叫实呀?
顶礼妙法莲华经,希望开智慧,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权实之法

zt  2006.4.19 16:57:08    来自:33354661  

(3622-98)  显示次数:11536(10412+1124)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神通与正信的关系辨正 灵山居士
善友不妨说说呢?

灵山居士  2006.2.9 14:51:03    

(3622-6)  显示次数:11115(9741+137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关于佛与神通
拙文《以凡夫之心测圣者之智》里提到了神通,有师兄跟贴说“要想对那些神通之类的有信心还真是太难.糊哩糊涂的信吧又觉得不是正信.”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上文提到神通目的并不在于宣传神通的实有,虽然在世俗谛上来说,神通确实是实有。 从胜义谛来说,神通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无实质。
我们这个时代,要相信神通的存在确实有点难度,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无神论的国度,从我们一生下来,就被灌输种种统治者所欣赏的理论。我们被告知,佛教是迷信,鬼神不存在,因果报应只是愚民工具。在我们还没有分辨是非能力没有选择权力的情况下被灌输这些东西,要我们形成其他世界观也就成了勉为其难。
这些观念从小就伴随着我们,围绕着我们,几乎成了我们的一部分,一提到鬼神,我们下意识的就会产生批判的情绪,我们会很鄙夷的说:迷信。而其实,真正迷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对佛教全无了解的情况下就把他定了性。
即使从世俗角度来说,对一个自己全无了解的事物下定义也是非常不明智之举。而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当然这个责任并不在我们,宣传机器要付很大责任,很难想像一个人天天在你耳边嚷嚷无神论,而你还能产生别的观念。谎言重复一千遍虽然并不会变成真理,但是会产生让你误把谎言当真理的效果。假如一个你很相信的人每天对你说,地球是三角形的,那么过不了几年,你就会认为地球确实是三角形的。任何认为地球是圆形的言论都会被你视为无知。
有一天,我们接触了点佛教的东西,我们发觉佛教似乎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那位叫释迦牟尼的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于是我们兴趣大增,我们逐步深入了解释迦牟尼佛说过的话,然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佛教并不是过去听说的那样青面獠牙。我们以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们后悔不已。我们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再到深入了解,然后我们选择依止释迦牟尼佛。
我们对佛陀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的智慧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对他的智慧我们不再存有任何疑问,但是还是有点疑问,那就是佛经里所描述的种种神通。因为固有的观念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虽然我们已经把它铲除的差不多了,但他还在垂死挣扎。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见识神通,虽然佛教的神迹并不比其他宗教少。
虽然佛制戒律严禁表现神通,但佛教的神通记载在所有的宗教之中仍然是最多的。无论是在久远的释迦牟尼时代,还是当代,佛教示现神通的都不乏其人。遗憾的是目击者总是极少数。虽然这极少数目击者言之凿凿,但绝大多数的未目击者仍然是心存疑虑,毕竟我们不了解目击者的诚信指数,如果是老公跟老婆说我看见某某上师飞起来了脑袋上还有七彩光环,互信效果会好很多。
我个人认为,神通与正信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关系。当然也有被神通折服而依止佛教的人,但我认为这种这种关系相当脆弱。因为有些外道也有很大的神通,而佛教界用表演神通来吸引你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更好看的神通表演,很容易就被人家拉拢去了。当然一个对佛法有很深入的了解的佛弟子亲见了神通,对他的信心会有很大的促进,但这事儿基本上属于可遇不可求。
如果非要以神通的存在来验证佛陀的话,那么就应该先存疑而不是急着否定。毕竟我们所知的远远小于我们未知的。用一滴水来否定整个大海怎么看都不是智者所为。科学界真正严谨的科学家对神通之类的未知事物尚且不发表看法,何况我们学佛的人。只要功夫到了,自然知道这一切是真是假。
我们所要作的是把佛法真正运用到生活里,如果佛法可以让我们的问题烟消云散,让我们的问题不再成其为问题,这就是佛法最好的起用。而神通则永远不可能有这个效果。如果一个尚未调伏自心的人拥有了神通,很难想像他会不起慢心。这个时候,他就象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拥有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搞不好就会把自己弄伤了。而且这把刀对他没有任何用处,当然,炫耀除外。
好像听过一句话,最大的神通就是降服自己的烦恼。在我看来,怎么降服自己的烦恼永远比怎么在水上走路怎么看到墙的另一边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真正的降服了自己的烦恼,那么离在水上走路的日子也不远了。希望大家也是这样。
23:45 2006-2-3

who  2006.4.13 14:38:23    

(3622-76)  显示次数:11484(10354+1130)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不是本人关注神通,是有人关注神通
我觉得,何必关注神通?难道我们学佛是因为有了神通才学的么?难道佛没有了神通我们就不学了么?有一天佛说,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你的疑惑,没有其他。那么是不是我们都要背离?

灵山居士  2006.4.13 21:16:46    i  

(3622-84)  显示次数:11477(10503+97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写得好,超然
所以才有这篇文字

碧山绿水  2006.4.30 12:25:35    

(3622-102)  显示次数:10000(9168+832)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9 主题索引
佛法里没有神通的内容
是一篇引人入道的好文章,有说服力

学佛,修心,不迷信

发布于:2006.5.31 15:39:42    修改于:2006.5.31 15:40:10  
阿含  2006.5.31 15:39:42    

(3622-159)  显示次数:10273(9504+769)     查看阿含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9 主题索引
阿弥陀佛,
佛经里有不少神通的描写,但没有任何神通原理的解释。

阿含里根本佛法的内容是:无常无我苦,缘起

大乘里有中观唯识等佛法内容,但似乎都没有解释神通的原理。

神通和解脱烦恼没有关系。是否有神通,有以下两种可能:
1),神通是为适应吸引古代社会信众而由佛经撰写者加上去的。实际没有神通。
2),神通确实存在,但只是修行的副产品,和佛法没有关系,外道也可以修得,所以,佛经没作原理的解释。

黄连  2006.6.22 8:00:52    

(3622-219)  显示次数:9975(9261+714)     查看黄连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0 主题索引
阿弥陀佛,
师云:神通有两种,一:自在的神通,二:不自在的神通,呵呵

黄连  2006.6.22 8:04:37    

(3622-220)  显示次数:9977(9305+672)     查看黄连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每日三思
佛经上的话以及每一个字都有他的妙用,不可以增加一点或减少一点.所以要慎言

灵山居士  2006.2.9 14:51:37    

(3622-7)  显示次数:9960(8647+131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用一块布来盖住天空
一:我们所喜欢的一切,所珍视的一切,所不喜欢的一切,所不珍视的一切,这所有的所有,都会消失。区别只在于时间早晚而已。如果我们每天都想到这一点,他们消失的时候我们的痛苦会少很多,我们所不喜欢的一切对我们的干扰也会少很多,我们用不着欺骗自己,说:我们永远在一起,或者,永不分离。对人对物都是如此。
二: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而且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死期是几十年后还是看完这个帖子。我们有一种很固执的迷信,认为我们都还会活很久。我们都忘了,那些今天躺在太平间里的冰冷的躯体,昨天也许还和我们一样,固执的认为自己还会活很久,但是今天他们躺在太平间。也许仅仅在两天之前,她还和你一样在计划自己的人生,准备今年五一去香港玩个痛快。除了危重病人,没有人会想到自己会死。虽然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我们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干着各种事情,我们被这些事情折腾的手忙脚乱,我们作这些事情的潜在动机都是为了让我们忘记死亡的迫近,虽然我们把这个动机掩饰的很好。
三:每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陌生人,过去生都曾经是你的亲人,虽然他们的面孔变的你已经认不出了,虽然他们也许对你并不友善。假如你拥有宿命通,你可以观察到他们在轮回中不止一次的作过你的亲人你的父母。假如你没有宿命通,那么相信佛陀的话,佛陀的话过去有很多人相信了,也因此而得到了解脱。假如你既没有宿命通又不打算信佛教,那么想想你的周围,你的电脑,你每天吃的饭,你的桌子,你的椅子,每一件你的必需品都是很多人劳动的结果,我们的生活依赖很多人的劳动才得以存在。这是你善待他人的理由。

灵山居士  2006.2.9 14:52:07    

(3622-8)  显示次数:9958(8652+130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文字之舟 灵山居士
当我试图用人类的语言文字来把我对佛法的真实理解描述给别人的时候,每次都深感语言文字的苍白无力。那感觉就象是试图用一块布来盖住天空,不管这块布有多大,最后总是无功而返。
在佛法较浅的层次,我尚且可以用各种比喻各种阐释让对方明白我所要表达的内容。随着讨论的深入,人类的语言也逐渐丧失了他的作用。比如我很难通过语言的形式让对方明白禅是什么。我最多只能告诉他们,禅不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后曾经说过:我法妙难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尚且深感语言的无力,何况我们这些后人。虽然中国的文字在几千年的进化中早已发育的极其精妙,连骂人都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表达方式。但是在佛法真理面前,中国文字仍然是显得力不从心。
文字是一种代号,每一个念头,每一件事物,每一种心情,都被人类冠以相应的文字,以致于我们看到桌子的时候脑子里只能冒出桌子的概念,而绝对不会冒出“面包”的概念。我们就是这样被他束缚住了。假如我们把桌子的概念破除了,也许桌子就会变成面包。
文字是代号,不过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这个代号当成了他所代表的事物本身。比如“头疼”,你的头很疼,你告诉妈妈:我头疼。但是“头疼”两个字只代表了你的头在疼,而这两个字决不可能把你头疼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
佛法也是一样,在较浅的佛法里,语言文字尚且可以发挥作用,一但涉及胜义谛比如禅,语言文字就要缴械投降了。
中国的禅师们说:开口就错。他们的意思是你一旦将禅诉诸文字,就将产生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就像你说一切皆空,这样破除了一个旧的意识形态,但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意识形态。这个新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力丝毫不比旧的差。所以禅师们总是一边立一边破。就像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说法时那样,这边说完,那边就破。
还有就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性让他无法还原禅的本来面目,因此你所表达的禅永远是一块试图盖住天空的布。
通常对禅比较常见的误解是把禅定当做禅,禅定固然是达到禅的途径之一,但禅定永远不是禅。还有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就是认为认认真真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分钟认真作好每件事就是禅,假如禅是这么轻而易举之事,禅宗也不会衰落到今天的地步。
现在我好像也只能说禅不是什么,而很难给禅下个定义,因为一旦下个定义,它就不是禅了。用陈健民先生的话说:禅是佛体性身(三身合于一者)之最上证悟,其本身便是佛身之本体。陈先生说的很对,不过我更希望陈先生没说过这话,那就更对了。
22:50 2006-2-5

灵山居士  2006.2.9 14:52:35    

(3622-9)  显示次数:9817(8654+116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佛教,束缚还是解脱 灵山居士
拙文《用一块布来盖住天空》似乎引起了一些误解,其实我的本意意在指出文字对胜义谛禅的无能为力,并未有丝毫否定文字对佛法贡献之意。
毕竟我们所接触到的佛法,基本上都是以文字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相对真理上文字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假如没有文字,我们不会知道杀生会带给我们什么,也不会知道禅宗诸祖都说过些什么。要从佛法的相对真理过渡到绝对真理也就无从谈起。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说过舟的比喻,以文字方式出现的佛法被喻为舟,假如你已经到了彼岸,那么继续背着佛法之舟就成了疯人之举。但是问题是你并没有到达彼岸,在河中心就放弃文字之舟,后果并不难想像。其实已经到了彼岸的人是绝对不会继续背着文字之舟,这是纯属多余的担心。他会发现他一直都在彼岸,并没有此岸彼岸之分,而且佛法之舟也从来不曾存在过,因此也就谈不上放弃。
有佛友问““最终一切都要破除。慢说文字,法都要空掉,是不是这样啊?”,其实无论是文字还是法从来都不曾以我们认为的存在方式存在过,文字与佛法与世间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诸多因缘和合的产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含义,也不具有任何自性,它的含义是我们加上的。打个比方,一个地球人看见墙上写着一段骂人话会很生气,但是一个其他星球的人看见这段骂人话就不会生气,在他眼里,墙上这段骂人话只是一段不知所云的符号。所以,外星人看到的更接近实相(只是接近实相而非实相)。而我们看到的是被我们贴上标签的。假如我们从一生下来就被告知:傻瓜是赞美词,混蛋也是赞美词,那么我们在被别人称呼为傻瓜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所以我们把一些语言符号视为赞美,把另一些语言符号视为挑衅。其实他们本身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他们并不具有任何自性。所有的定义都是我们强加上去的。
因此,文字和佛法本身也不具有任何自性,组成佛法的文字同样可以被用来组成邪说,你也可以说他们本来就是空性的,既然本来就是空性的,那就用不着再空一次了。
5:10 2006-2-7

灵山居士  2006.2.9 14:53:03    

(3622-10)  显示次数:9884(8658+122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佛教的世界观
虽然佛教徒有一万条理由来证明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而且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也不是宗教,但是对佛教并不了然的绝大多数人仍然把佛教视为地球上的几大宗教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由于政治环境的因素一直无法正视佛教,提到佛教,很多中国人下意识的想起迷信,佛教被权力定位为迷信。权力最喜欢说的是宗教是鸦片。
这是马克思的高论。既然佛教也属于宗教,那么把他列为海洛因一类的也就不算冤枉。佛教就是这样被丢弃在谁也看不见的角落里。
最近十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厌倦了政治的中国人转向宗教领域寻找自己的寄托。佛教开始受到重视。作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最兴盛的宗教之一,很多人在寻找自己寄托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想到了佛教。我不知道佛教里有多少人仅仅是为了想找个精神寄托就在对佛陀的教言一无所知至少是所知不多的情况下信仰佛教,不过相信这个比例并不少。虽然佛陀并不鼓励这种盲信。
知识分子在佛教里惊奇的发现佛陀的某些教言与现代科学有着惊人的一致,进而产生了研究佛法的欲望,他们在佛法上花的时间越多,就越是惊叹于佛陀的智慧。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完全是佛教的世界观的时候,他们也就依止了佛陀。佛陀显然更喜欢后者的信仰的方式,佛教学者们称呼这种信仰方式为理信。跟前者比起来,他显然更加坚固,盲信的危险在于他的脆弱性,一个人可以跟着大众一窝蜂的去信仰佛教,也同样会一窝蜂的跟着大众去捣毁佛像。文革中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点。
当然要求所有的人都在认可佛陀所说为真理之后再去依止佛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那么充裕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假如一个人为了研究佛法而放弃了自己做生意挣大钱的时间,反而会被视为不务正业。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前者的信仰方式虽然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但佛教也并为把他们拒之门外。只要不遇到大的政治变动,很难想像还有捣毁佛像之类的事情发生(塔利班除外),所以前者即使是盲信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佛教的深入了解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前者的信仰方式也不是全无问题产生,我曾经在一个法会上听见这么一种观点。有位老居士,据说皈依几十年了,在法会还没开始的时候对一些初学乍到的佛弟子宣传一种我闻所未闻的观点。老居士说:“信佛不能断,你这一代信佛,你下一代还要信佛,下下一代还是要信佛,到第三代才能获益。假如断了,第三代就不会获益了。”有初学者很虔诚的问:“那我这一代能不能获益?”老居士很权威的断言:“不能,要第三代才能获益,还不能断。”我在旁边听的很悲哀。
佛法本是解脱之法,不过相当一部分人信佛之后反而给自己增加了更多无谓的束缚。假如初一十五忘了上香,很多人心里就会嘀咕:佛菩萨会不会生气?生气了会不会给我小鞋穿?看见别人拜佛姿势不怎么雅观,自己就莫名奇妙的动气,在旁边指指点点。要不就是自己吃素,就见不得吃肉人,甚至公开宣布:吃肉人不是佛弟子。假如真是如此,那么藏传佛教里很多人恐怕都要被赶出佛弟子之列了。还有就是自己念阿弥陀佛,见了别人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对不对机,一概劝念阿弥陀佛,假如对方说:我是修密宗的。那么就拐弯抹角的力图证明密宗不如净土宗,最后看对方实在不买账,就翻脸而去。
还有一类是闻思相对来说较深入的,但是奇怪的是佛法的闻思并没有丝毫改变自己的内心,很象是买了很多粮食却不吃只是用于炫耀。他们很喜欢展示自己的观点,也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误导他人之嫌,假如别人对他的观点有所冒犯,那么他的嗔心马上就起来了。
本来佛陀给我们一条船是让我们渡河,而我们却在船上彼此争论谁的船更好看,甚至为此而大打出手。相信佛陀在彼岸看见我们只能叹气。
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一天,一位叫赵州的禅师走进了大雄宝殿,看见文远侍者正在拜佛,赵州禅师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干吗?远侍者说:拜佛。禅师说:为什么要用礼呢?文远侍者说:给佛施礼也是好事啊。赵州说:好事不如无事。
7:34 2006-2-8

灵山居士  2006.2.9 14:53:30    

(3622-11)  显示次数:9901(8600+130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禅宗与意识形态
虽然作为中国人承认这些会让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但是作为佛教徒我们还是要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人目前所拥有的世界观已经属于无可救药之列。
我不知道佛教徒在中国人里占了多少比例,不过就日常接触来看,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十个中国人里你只能找出一个自称是佛教徒的人。而且这一个自称佛教徒的人所拥有的是中国人的世界观还是佛教的世界观还很值得怀疑。
什么是当下中国人的世界观呢?答案是非常让人悲哀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保持着这么一种观点,他们中比较诚实的人会说我爱钱,钱就是一切,有钱就是大爷没钱就是孙子,为了钱做什么都可以。当然也有比较委婉不那么直露的说法,那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假如你跟他们说因果报应,他们就会惊奇的瞪大眼睛很怜悯地望着你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信这个。”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你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是及时享乐而不是去念什么佛。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傻的人了。
虽然这让人很悲哀,但确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所拥有的世界观。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责任并不应该由我们承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种种政治运动,在这些政治运动里,我们已经把世上最无耻的事干过了,所以现在我们继续无耻也就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
那么什么是佛教的世界观呢,虽然佛教各派有些细微的观点并不是那么一致,但仍然可以找到各派所共有的世界观。
首先佛教徒承认因果不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绝不会作会给自己带来种种厄运的事。但是遗憾的是,我发现有些自称佛教徒的人并不是那么惧怕因果。你也可以说,他们身上,中国人的世界观还是非常强硬的存在,佛教的世界观只被挤到一个角落里。我认识一个自称是佛教徒的人,每次他发现他身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佛教的世界观有冲突的倾向时,他总是站在中国人的世界观这一边,把佛教的世界观抛到一边。因此我对他对因果的信任程度深表怀疑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假如他真的明白他所做的事会在将来带给他什么的话,我相信他绝对不会去做,但是他做了。这只证明了一点,他不信因果,因此惧怕也就无从产生。很多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也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相信因果,其实这并不难分辨,只要看看当你身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佛教的世界观起冲突的时候你站在哪一边就知道了。假如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相信因果,那么再向别人宣布自己是佛教徒就要谨慎点了。
其次佛教徒会认可无常,知道人身难得,真正的佛教徒知道自己每过一天就更接近死亡,因此也就非常精进,假如你每天宁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肥皂剧上也不愿意多念一次佛,也很难说自己相信无常珍惜人身。
佛教徒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认可所有的众生在过去生都做过我的亲人,假如你因为你前世的母亲在公交车上不小心撞了你一下就大发雷霆,那么可以说你心中并无这个概念。


假如你觉得这几项我做的还都不错,那么可以说自己是个佛教徒。假如扪心自问作不到,那么继续努力就是你的当务之急。
这些是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拥有了之后才谈得上更进一步认识唯识中观,假如连这些都不具备,唯识中观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早证佛果。
0:24 2006-2-9

灵山居士  2006.2.10 8:47:36    

(3622-12)  显示次数:9845(8607+123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执著VS不执著
一种意识形态,不管他会导致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当他一旦在你心里扎根,你就无可避免的要受他到的左右。我们都是佛弟子,我们都从书上获得了很多佛教的意识形态,我们都认为这些意识形态很好,因为他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也都毫不怀疑这些意识形态都是真实的存在,假如有人说这个意识形态不好,那么我们就会非常生气,因为它几乎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所以任何对这个意识形态的质疑都被我们视为对我们本身的冒犯。假如有人说这个意识形态非常好,我们就会很开心,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得到了赞誉。我们就是这样沦为意识形态的奴隶。禅宗祖师们深知这一点的可怕,因此他们不会把任何意识形态给你。然而即使在禅宗的传法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产生也是无可避免,真正的禅师会在你正打算用刚从禅师这里获得的新的意识形态取代旧的意识形态之际,在新的意识形态尚未产生束缚你的力量之前把他打的粉碎。
他们会在给你一个新的意识形态来驱除旧的意识形态的时候告诉你,这个新的意识形态也同样毫无本质,假如你对他产生爱憎,认为他是真实的存在,那么他对你的束缚将丝毫不少于旧的意识形态,你将永无自由。禅师们用一种意识形态打破另一种,在新的意识形态打破旧的意识形态的同时,新的意识形态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这时候你不应该再对新的意识形态有任何眷恋,也不应该把他收藏起来,你应该做的是把新的和旧的一起放弃。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是意识形态的奴隶,在我们还没有任何是非分辨能力的状态下,就被灌输种种政治,伦理,风俗上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渗透到我们的每一处,很自然的和我们和平共处,以致于我们根本不觉的我们被强加了什么,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比如我们被告知,小兔子是善良的,大灰狼是邪恶的。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看见大灰狼就很难产生亲切的感情,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大灰狼本身,而是我们贴在它头上的标签。假如有个人告诉我们,大灰狼并非邪恶,他只是想找点东西吃而已,那么我们就会深感被冒犯,我们会和这个人争辩。不过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发现大灰狼确实并非过去想的那么邪恶,于是我们逐渐接受了大灰狼并不怎么邪恶的观点,年深日久,它就成了我们所有观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假如这时候又有一个人告诉我们大灰狼还是非常邪恶的,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感到自己的观点被冒犯,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会和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辩论,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过很少有人能真正说服别人,因此我们忙了半天,还是看不出对方有接受我们观点的迹象,因此我们就开始质疑对方的智商,进而探讨对方的先人祖宗。对方当然也不是素食者,我们送给对方的问候,对方会原封不动的送回来,有时候还会更多。
看到了吗,我们就是这样被意识形态玩弄于股掌之上。我们只是意识形态的宠物狗,被它牵在手里。
禅宗的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你,那条狗链并不存在,甚至连意识形态本身也不存在,连不存在都不存在,因此为了不存在的东西打的头破血流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佛陀在教下的教导是引导我们逐渐揭去我们贴在事物上面的标签,我们在每一件事物上都贴了无数的标签,因此我们很难看到事物本身,所以我们需要各种工具,慢慢地刷去小广告似的标签,我们持咒念佛观想都是在揭标签,每揭掉一层,我们就离实相更近一步。
当然也有些人在过去生已经揭下了很多标签,目前他离实相只有一层纸的距离,对这类人,佛陀告诉他们标签其实并不存在,标签与标签掩盖下的实相本身就是一体而非二元。这是一种非常好非常直接的方法,过去有很多佛教大师经由此道而获得证悟,但是遗憾的是它目前好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他要求你的标签非常薄,才有依此道证悟的可能。这就是禅宗。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在为意识形态而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拥有意识形态才是真理,因此为了捍卫他即使是发动战争也是情理中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们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打的头破血流的镜头,也经常在网上看到由于彼此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互相问候对方家人的情景。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人们仅仅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就互相伤害。值得骄傲的是,佛教几乎没有过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就伤害对方的历史,最多也只是打打嘴仗,从没有像伊斯兰那样郑重其事的发动圣战。

佛教里当然也有非常多的意识形态,但是佛教所有意识形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你破除任何意识形态对你的束缚。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禅宗,他告诉你,你所执有的意识形态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真实存在,你也无需破除,因为他根本毫无实质。比如你无法去打破空气,也不用去打破空气,在空气里自由呼吸就行了。教下则是先告诉你你目前所拥有的意识形态非常不好,他会导致你的种种不幸,你需要一个新的意识形态来取代他,这个新的意识形态会让你慢慢远离种种不良习惯,你会在新的意识形态的引导下逐步走上佛陀所指引的道路,然后在不同的阶段你会从你的老师那里获得更新的意识形态以便进一步接近实相,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无论是新的意识形态还是旧的意识形态你都用不着了,他们都消失了,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从来都没存在过。这时候,你就获得了解脱。
19:19 2006-2-9

灵山居士  2006.2.11 8:12:09    

(3622-13)  显示次数:10775(9651+112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不一定(内空)
这是一个老问题。也许他对于已经逐渐入道的佛教徒来说并不成其为问题。但是从他出现的频率来看,仍然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佛教徒发明了种种借口,不执著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借口之一,当佛教徒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事就会以不著相为理由而拒绝执行,不过直接告诉别人“我不愿意作”似乎很伤人,自己也不好意思出口,于是佛教徒找来了不著相的借口作为挡箭牌,比如很多知识分子出身的佛教徒,在你要求他们拜佛磕头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太著相了吧,佛在心中就行了之类的借口来搪塞,有时候甚至还会抬出禅宗大师的《见佛不拜歌》来抵挡。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是非常看不起拜佛一类的行为,他们认为学佛只学佛的智慧就行了,不用像那些拥有较低文化的人一样去拜佛。他们就是这样用这些听上去很不容易反驳的借口把自己的我慢我执遮掩的密不透风。众所周知,佛教徒对佛教的法门有选择的自由,很多佛教徒像逛商场一样挑选自己喜欢的法门,一旦选定了某个法门,就几乎像谈恋爱一样立即爱上了这个法门,也几乎就在同时,他也开始了敌视轻视其他法门的生涯。爱上这个法门本没有错,不过因为爱上这个法门就敌视轻视其他法门就属于大错特错之列了,因为学佛毕竟不是谈恋爱,容不得第三者的存在。这跟中国人的不宽容传统大有关系。
就象基督教本来是个很好的宗教,目前在西方也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不过拐弯抹角地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似乎变了味儿。中国的基督徒们似乎并没有学到基督教宽容现代的一面,反而把中世纪基督徒的偏执学的淋漓尽致。好在现在不是中世纪,不然我们这些异教徒很有可能被基督徒们吊起来享受北京烤鸭的待遇。在中国基督徒眼里,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基督教更好的东西了,而且也不可能存在与基督教同样好的东西,所以攻击其他宗教就成了中国基督徒们的每日必修的早晚课。佛教则有幸沦为中国基督徒们的重点攻击对象。不过基督徒在这方面取得的业绩非常差劲,非但没有说动一个佛教徒投入基督的怀抱,反而让中国人对基督教横生反感。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基督徒们的传教方式太过单调,还有就是靠攻击别人起家的人也非常不容易让人产生信任的感觉,中国基督徒们不管是对谁,都是那么一句硬邦邦的:信基督吧,信基督你全家会得救。时间长了,很难不惹人反感,用佛教的说法就是不看机。假如中国的基督徒们都改行作推销,我相信很大一部分都有饿死街头的危险。
说了这么多基督教,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人的不宽容历史源远流长而且非常具有创造性,外国的东西进来之后很难避免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命运,很多中国人习惯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看电影的时候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眼里,人只有好人坏人之分,中间地带是不存在的。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基督徒里大面积的存在,在佛教徒里同样欣欣向荣。
众所周知,佛陀为了因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佛陀给感冒的人开白加黑,给头疼的人阿司匹林,给睡不着觉的人开安眠药,但是感冒的人却非常看不顺眼头疼的人,而头疼的人又觉得吃安眠药的人如果改吃阿司匹林或许会更加促进睡眠。假如所有人都吃同一种药,那么问题并不存在,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患同一种病。
很多佛教徒喜欢说不执著喜欢说无相。假如看见别的佛教徒所做的事所修的法门不符合自己的想像的话,他们不会告诉别人你的修法不好或者你的做法不好我不喜欢你的做法,他们会告诉人家,你太著相了。以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就象前面所说的,知识分子质疑拜佛一类的行为,其实并非真的认为这类行为不合佛法,而是为自己的不拜佛找个无懈可击的借口。
其实不执著远不是初学者可以问津的境界,如果说什么人才真有资格不执著,那么恐怕只有登地的菩萨才有资格说。很多初学者陶醉于不执著这个词,他们忘了,不执著本身就是一种执著。
佛教的修行本身就是从执著慢慢过渡到不执著。作为佛教徒,我们首先必需执著于某些东西,然后才有可能不执著。假如我们说我应该不执著,什么事都不执著。念佛也不应该执著,修金刚萨埵也不应该执著,居士五戒也不应该执著,因为著相是很可怕的,著相就会产生束缚。那么我们恐怕等到弥勒佛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念不完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我们期望达到不执著的境界更是成了空中楼阁。
现在我们要作好的是把有相的执著的任务完成,那就皆大欢喜了。假如有相的任务不完成,无相也就成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有相是无相的基础。比如我现在敲你脑袋一下,你还是会很生气,会很疼,你会捂着你被敲的地方跟我吼:你干吗!这时候你忘了你应该假装不著相。至少要装的无所谓。所以我们目前还是处在有相的阶段,无相和不执著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从有相逐步过渡过去的。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前者是后者之母。
7:52 2006-2-11

徐风依旧  2006.2.11 13:26:26    

(3622-16)  显示次数:10865(9824+1041)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徐风依旧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戒律与法律

《因明辩论坛》 《辩论规则》

灵山居士  2006.2.11 11:22:00    QQ:150451518  

(3622-14)  显示次数:10719(9624+109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不一定(内空)
如果说法律的制定是为了避免你走进监狱,那么戒律的制定则是为了避免你走进地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恶业都会把你送到地狱,但是他们会把你送到三恶道,会给你带来种种你不想看到的局面,这里地狱只是个代称)。
有些人视戒律为束缚,这大多是想从佛教得到点什么而又不想付出的人。他们认为戒律的出现只会让他们的生活束手束脚(其实只是让他们不能无所顾忌的作不该做的事了)。他们认为佛陀的智慧很值得借鉴,但是佛陀的戒律则是过时的东西,他们还会举出禅宗的例子来反对戒律。因为有的禅师说过:戒定慧是旧家具。
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注意到,禅师说的是旧家具,也就是你已经用过的家具,他已经发挥了他的作用,现在你已经不需要它了。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没用过这个家具的人却把新家具视为附庸。
佛陀对他所说的法有个比喻,法是度人的船,当你来到彼岸的时候,是否还会背着船继续前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戒律也是如此。首先他会禁止你作一些事,这是一些会带给你很不好的后果的事。你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佛陀知道,并且为你制定了这样戒律来约束你。
就象一个刚到城市的乡下人未必会知道在城市的大街上随地吐痰会被罚款一样。我们对于杀盗淫的后果也并不那么清楚,我们往往只看到一个人一生的某一时段,然后就下结论说:好人没好报,祸害几千年。然后就放心大胆的去作种种会把你送到地狱的事。
法律出现的最初也会让人们束手束脚,但是如果没有法律,没有任何约束,我们的社会会变成地狱。所以有时候强制性的法律并非坏事。
对于一个要自杀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捆住她的双手让她无法伤害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守戒律的人跟要自杀的人非常相象。
戒律是修正我们行为的最好方式,并且将进一步让我们获得禅定。当我们真正的获得禅定,智慧之门也就向我们敞开了。

19:47 2005-12-15

徐风依旧  2006.2.11 13:30:43    

(3622-17)  显示次数:10748(9785+963)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徐风依旧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用一个玻璃杯打碎另一个玻璃杯

《因明辩论坛》 《辩论规则》

灵山居士  2006.2.12 10:01:19    QQ:150451518  

(3622-18)  显示次数:9843(8646+119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论战.怒火.消防员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手上捧着一个装满了知见的玻璃杯,而禅师们破除弟子尚且残余的知见的行为非常像是用一个玻璃杯打碎另一个玻璃杯。他们深知,假如用石头或者木棒打碎那个装满了知见的玻璃杯,那么他的弟子接下来就会对石头或者木棒爱不释手。禅师们试图把弟子从知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努力也就成了无用功。因此禅师们不会给弟子任何机会。他们会把一切都打的粉碎。
对弟子们来说,他们本来小心翼翼捧着一杯装满了知见的玻璃杯,而且非常为他陶醉,他们认为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东西,既可以用来自利也可以用来利他,因此需要加倍珍惜。他们两手捧着它,生怕别人伤害到它,他们也就因此而丧失了自由。接引他们的禅师们看到了这点,毫不留情的打碎他们手中的玻璃杯,在两个玻璃杯互相撞击而破碎的那一瞬间,弟子获得了解脱。从那以后,他再也用不着小心翼翼的捧着玻璃杯,他可以自由呼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这个时候,假如他发现别人和自己以前一样,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个装满知见的玻璃杯,那么这位已经获得解脱的弟子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打破对方手中的玻璃杯。当然也是用玻璃杯。这时候他用来打破别人手上那个装满知见的玻璃杯的玻璃杯虽然也一样装满了知见,但由于彼此对玻璃杯所持看法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态度,那位小心翼翼捧着玻璃杯的僧人,与未获解脱之前的他一样,对玻璃杯有着深刻的眷恋。而后者拿出一个玻璃杯并非是为了玩味欣赏,而是为了打碎前者的玻璃杯,在他拿出玻璃杯的同时,他就知道它破碎的命运。因此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眷恋。更进一步说,他很清楚,所谓的破碎只是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概念,究竟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被打碎。也从来没有玻璃杯。
这个时候的他也不会有诸如以“空”废有,执有碍空之类的问题产生,因为这些都存在于他以前的玻璃杯里,而那个玻璃杯已经被他的师傅打的粉碎了。就象我以前提到的那样,这时候你无需去打破空气,也无需去调和空气,更加无需去追问空气的化学成分,自由呼吸就行了。
这时候的他也许会告诉别人:你所认为的从来都不曾存在过。说这话的前提是听他说话的人已经非常接近实相。但是对于那些远离实相的人,他是决不会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离实相太远了。他要等他们走近点再告诉他们。

9:37 2006-2-12


好!但有问题,清注意一下!
"你发现无论是新的意识形态还是旧的意识形态你都用不着了,他们都消失了,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从来都没存在过。这时候,你就获得了解脱。"
居士好思辨,这里提提问题:
一、“禅悟”虽然不是普通的意识状态,但在禅悟中有“知”,这算不算一种意识形态?
二、禅悟的状态和我们现在的意识状态虽然天壤之别,在悟境中万有消释,在现在历历境存,但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不能通融时,就会相互障碍,要不以“空”废有,要不执有碍空。不知居士对此如何看法?
三、“他们从来都没存在过”,在悟境如此,在悟后有此感性认识,这只是感性说明,否则我们可以不需要任何修行就成就。因为“他们从来都没存在过”,你觉得呢?

本贴由菩提逍遥于2006年2月10日17:47:04在〖网海莲舟佛法论坛(国内版)〗发表.

灵山居士  2006.2.13 9:35:07    

(3622-19)  显示次数:9740(8640+110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伟大的动机导致伟大的结果
我们都是佛教徒,我们都非常喜欢展示自己的观点,我们并不在乎他正确与否,假如我们觉得我们对佛法有所领悟,那么我们很难抑制将它展示给他人的欲望,我们显示自己的欲望远远大于帮助他人获得解脱的欲望。互联网的发达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仅仅在十年之前,我们目前的论战速度还属于不可想象之列。那时候的论战大都是发生在月刊一类的杂志上。即使非常好战之人,也必需耐着性子等一个月才看的到论战的另一方说了些什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上街买菜,做饭,看新闻联播,跟老婆吵嘴,中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所以一个月之后即使看到对方说了自己非常不喜欢的话也已经平淡了很多。还有很多诸如身份一类的问题他不能不顾及,因此论战双方说话还是非常克制的。
但是目前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在佛教的论坛上展示了自己的观点,也许我们上个厕所回来之后就发现有很多人对我们的观点并不是那么认同,这有很多原因,很可能我们的观点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正确,也很可能我们的观点引起了对方的嫉妒情绪,还有可能是我们的观点碰到了有些人的痛处。总而言之,我们的观点遭到了反对,这里面有善意的反对,也有恶意的反对,但是不管是善意的反对还是恶意的反对都会让我们非常生气。这时候我们忘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怎么样。所以佛教的洗脑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五加行里有些修法就是要你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洗自己的脑,你要反复思维所有的众生过去生都作过你的妈妈或者至少也是你爱的人。在经过了这样的反复洗脑之后,你就已经确认了这件事,假如有一天你前世的妈妈对你并不那么友善,你在对他生起嗔心之前会想到:他也是我前世的妈妈,曾经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现在这点不友善又算什么呢?
这就是洗脑的作用。当然多数人并不认为洗脑是个好词,因为他总是和“愚民”“独裁”这些臭名昭著的词联系到一起。我们知道很多独裁者都非常酷爱洗脑,他们采取各种方式不让民众接受外面的信息,他们只向大众提供一种经过篡改的信息。提供这种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这种洗脑是非常不好的。但是还有一种洗脑,那就是佛教的洗脑,佛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都无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也可以说我们都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因袭而来,这些因袭来的东西里面搀杂着非常多的错误信息,它会导致我们的种种不幸和痛苦。所以我们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给自他制造麻烦,我们的痛苦和迷惘都源于我们所接受的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生活方式。所以佛教必需以一种正确的意识形态来代替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错误的意识形态。这种洗脑的目的在于让我们逐步走上释迦牟尼佛当初走过的解脱之路。有非常多的事实证明这种洗脑的效果非常之好,它导致许多人成为大成就者,因此这种洗脑是好的。
我们在怒火燃烧的时候没有发现消防员的存在,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好好用佛教的方式洗自己的脑,假如我们每天把佛关于怒火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话背上一百遍,那么我相信消防员出现的几率会大的多。我们的功德非常之少,这仅有的一点功德还在我们的怒火之中被烧的一干二净。
我们的怒火持续了一阵子,然后我们还要回复对方的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尽量保持着君子风度,随着彼此在观点上的差异越来越大,我们的怒火越烧越旺,我们不禁开始怀疑对方所拥有的的智商,我们心里怀疑,嘴上也就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对方当然也不是节能灯,我们对对方智商的深刻质疑的果报马上就出现了,(不信因果的人可以从这里得到教益)对方也开始强烈质疑我们所拥有的智力水平。至此,双方颜面扫地,而且在怒火中损失了非常多的功德。这些功德也许你要行善积德很多年才会得到,而你就这么毫不珍惜的把他们付之一炬。
本来我们上论坛的目的是为了学佛为了促进自己的修行,(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人上论坛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辩论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澄清佛教的法义,不过很多人的辩论目的似乎并不在于澄清法义,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观点优于对方,从而建立优越感。这都是我执在背后捣鬼。我们嘴上说着“无我”,私下里却因为别人的一句反对而耿耿于怀,因为别人的一句赞誉而窃喜。需要声明的是,我说这些并不代表我已经超越这个境界了,我同样会为了一句反对而非常生气,觉得很受伤,也同样会为了一句赞誉而非常开心。我只是希望大家做的更好。在怒火燃起之前想一下嗔心的后果还有辩论的目的,我想这会让我们平和很多。
9:20 2006-2-13

灵山居士  2006.2.15 19:04:33    

(3622-21)  显示次数:9753(8590+116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常识的缺席
我们作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个动机潜藏在后,动机指挥着我们,一般情况下我们表现在外面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而动机却往往并非如此。比如我们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假如我们要的菜里面有肉,我们就会告诉对方,我不吃肉,这个时候,我们的动机就是希望对方追问一句:为什么不吃肉呢?然后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对方我是佛教徒之类的话。然后我们就很期待对方说几句赞誉佛教的话,这会让我们的虚荣心大为满足。
不过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会照着我们的预想轨道发展下去,假如和我们吃饭的那个人有求于我们,比如他非常希望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订单。(这是他和我们坐在一起进食的唯一动机)那么他也许会顺着我们说些信佛好信佛的都是好人之类的话,那么我们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看上去非常顺眼,那些订单给这样的人也比较放心。但是假如和我们坐在一起的是个对我们并无诉求的人,而且这个人刚从网上看到一些不利于佛教的新闻,恰好他刚才上厕所的时候又摔了一跤现在屁股还在隐隐作痛,这诸多因缘凑在一起,很可能就会让这个人说出我们并不希望从他这里听到的话。比如这个人会告诉我们:要小心啊,现在骗子多得很,听说有人被骗财骗色。而且还会闪烁其辞地暗示很可能我们遇到的上师也是个骗子。
这让我们非常生气,我们一边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一边跟对方解释那些骗子并不属于佛教他们只是附佛外道。虽然附佛外道这个概念对对方来说并不比相对论更容易理解。而且很显然,对方对附佛外道是什么的关心程度远不如对自己杯中的酒,对方心不在焉的听着我们说话,嗯嗯啊啊的应付着我们的解释。我们看见他居然这么不重视我们的信仰,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受伤,这个人看上去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顺眼了,他的吃像也非常不雅观,我们再也没有胃口和这样的人一起共进午餐。我们恨不得立即吃完立马走人,以后永远也不见他。
这就是我们的不良动机会引发的后果。我们跟别人提到我们是佛教徒,表面上看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我们对肉毫无胃口,而实际上则是为了炫耀一番。即使得到了赞誉也只是为我们的我执更加坚固而添砖加瓦。
假如追问一下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很多事上的动机都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有时候动机隐藏的非常深,以致于我们自己都被自己给骗了。比如我们放生,我们会告诉人家放生是为了救这些即将被别人当成食物的生命,而实际上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我们知道,假如我们告诉别人我放生只是为了我的生意更加兴旺或者我的身体好起来。那么别人就会非常鄙视我们的动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显示自己的高尚。我们放生之后就会注视着我们所希望得到改善的事情,假如事情真的有所改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放生真的很不错。然后我们就会继续去放生,继续告诉别人我们伟大的动机。但是假如放生之后我们的事情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甚至更糟,我们就会非常怀疑放生的效果。需不需要再去放生就成了待议话题。
佛教把这一类的动机归入非佛法之列,大乘佛教非常不鼓励这类动机。因为他打着佛法的幌子干着世间法的勾当。有位菩萨曾经说过,他最好的习惯就是作一件事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假如发现动机不好,那么就需要把他扭转过来。
伟大的动机导致伟大的结果,不伟大的动机导致不伟大的结果,你不能指望种下一颗草的种子长出一棵参天大树。熟悉因果律的佛教徒都会认同这句话。因此我们的动机非常重要,他直接决定我们所修的是上座部佛教还是大乘佛教,还是非佛教。
所以作每件事之前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18:48 2006-2-15

灵山居士  2006.2.17 11:54:08    

(3622-22)  显示次数:10676(9552+112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初学者我也
作为佛教的初学者,我们都有一种好高骛远的情绪,(比如你看见我把你列为初学者,就会非常不平,认为这是对你的轻视,你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初学者。这也是好高骛远的特征之一。)它导致我们很难平心静气的面对初学者的疑问。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了,实在不值得为此而浪费时间,我们表现的好像我们一生下来就非常了解佛法的样子,似乎其他初学者的问题在我们身上从未出现过。这至少说明了我们非常健忘,我们忘了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对佛教一无所知,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分不清佛教和道教的区别,以致于我们经常在道观里问出“观音菩萨在哪里”的问题。
我们都非常喜欢谈论空性或者禅,大圆满大手印一类的东西。谈论这些东西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可以大大的增加我们的满足感(我们就是这样掉进了我执的陷阱而不自知)。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谈。假如初学者对我们所谈的大圆满大手印并不是那么有兴趣,他们只对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的答案表示出兴趣,那么我们就会很不耐烦的叫他们自己看书去,我们的举动会让初学者觉得很受伤害,也会对他们对于佛教的信心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不过我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些。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为初学者解释那些非常幼稚问题的义务,我们觉得他们大可以自己去看书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我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讨论禅或者大圆满上。
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谈论那些看上去很高明很深奥的东西,佛教常识的缺席也就成了必然。我们很少在论坛上看见有人自己写的普及常识的帖子,显示自己高明的帖子倒是随处可见。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那个义务普及常识,我们认为那应该是比我们修为低的人做的事,我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看不起常识性的帖子(假如有人写的话)。正是因为常识的匮乏,所以才造成了初学者的幼稚问题。
我们一方面自己不写常识性的帖子,另一方面又非常排斥(至少是倾向于忽视)常识性的帖子,我们并不觉得我们需要这种帖子,我们觉得我们更需要大圆满禅宗之类的开示,对常识性的帖子我们甚至懒得去看看他到底在讲些什么。我们以自己的消费水平来衡量初学者,我们把自己的消费能力强加在初学者头上。我们会对着初学者的问题给予他们并不需要的解答。比如有初学者问:怒火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而我们有些道友却会告诉他们:生气者谁?参去。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回答是最佳的,也不认为这样的回答会让初学者参出什么东西,这样的回答除了让他一头雾水之外好像并不具备其他功能。这样的回答并不表示回答者不知道怒火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只说明了他没好好观察对方的根器。至少我们不能说他是个好老师。假如你在餐馆里吃饭,小姐问你:您要吃点什么?这时候她需要的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假如你跟她说:“吃饭者谁,参去。”那就很有被送到精神病医院的危险。
中国人一向是轻视常识而又缺乏常识的民族。宣讲常识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非常丢脸的事,我们似乎更乐于说些高深莫测的话来显示我们的高明,在我们这里很多常识都要被重新提及,在佛教里这种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假如老师跟我们说那些听起来很平常的佛教常识,比如六道轮回,菩提心,善待他人之类的东西,我们就会打着哈欠东张西望,没在他面前睡着就已经是非常给他面子了。
我们认为我们已经非常了解这些了,因此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是非常愚蠢的事情。我们认为我们更应该去听大圆满的教授,那会更适合我们。
我们忘了我们作为初学者的时候,假如没人愿意搭理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叫我们看书去,或者“喝茶去”。那会是什么结果。也许我们就真的投入基督的怀抱了。
11:23 2006-2-17

who  2006.4.13 14:14:00    

(3622-74)  显示次数:11182(10234+948)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这话什么意思,我没看明白(内空)
是的,我们常喜欢说些高深莫测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仿佛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浅薄。如果这样,我们还参什么佛?

灵山居士  2006.4.13 21:15:23    i  

(3622-83)  显示次数:12165(11280+88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参去!

碧山绿水  2006.4.30 20:08:19    

(3622-104)  显示次数:11999(11176+823)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答复
呵呵,楼主师兄敢说敢写,真乃我等所求也

学佛,修心,不迷信

who  2006.5.25 13:15:00    

(3622-122)  显示次数:11638(10791+847)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快乐的人极少问什么是快乐
看了师兄的文章心有感悟,反思自己,确实会犯您文章中所说的毛病。

寓寓  2006.2.17 21:30:57    i  

(3622-23)  显示次数:9702(8572+1130)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禅宗与中国文化
  有些东西不是靠研究而能得来,如同哲学家通晓哲理,却很少有快乐着的,也往往不是道理的奉行者,活在了形式里,没有经久润泽的内容。
  凡是辩争都存不稳性,这如同知道苹果是什么味,就没必要辩争一样。
  有些东西在于体味而不是探讨。

灵山居士  2006.2.18 18:23:47    QQ:287736902  

(3622-24)  显示次数:9712(8578+113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佛像存在的理由
有一种非常奇怪的观点,那就是认为禅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我想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能是个民族主义者,不可否认持这种观点的人很爱国,所以才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归入中国人的发明之列,不过爱国并不能成为我们随意篡改历史的理由。当然承认禅是中国人的创造也许对于民族自信心的促进有所帮助,有益于创建和谐社会。不过对于事实却是非常的不负责任。禅宗宝典《五灯会元》里记载的非常清楚,禅是由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到菩提达摩才带入中国。说禅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无异于说六祖之前的历代禅宗祖师都是笨蛋都不懂禅,这其中就包括了释迦牟尼。
六祖之后,禅开始普传天下,中国的禅师们为了让学人更容易理解禅,采用了各种促销方式,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使用儒道的语言方式。所以很多人就此认为禅是释儒道合一,很难想像出还有比这更远离真理的结论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要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就要入乡随俗,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自己的产品口味上进行调整。禅也是一样。
为了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理解禅的真义,中国的禅师们使用各种中国文化来包装禅,很多儒家道家的语言被用于包装禅,原因是由于中国人早已习惯了儒家的东西,看见儒家包装纸的禅会生起亲切感,理解上也会容易的多。比如你要是问一个农民说卫生间怎么走?他很可能只会瞪着你而不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去解决自己的生理负担。这时候你就需要使用他熟悉的语言方式,你问他:茅坑在哪。效果会好的多。禅宗所采取的就是这种入乡随俗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和佛家举行了婚礼。包装纸撕开之后,禅还是禅,丝毫未变。
文化对于佛法来说只是一层包装纸,不同的民族所需要的包装纸也都不同,但是很多人往往对于包装纸表示出更多的兴趣。他们在包装纸上流连忘返,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17:31 2006-2-18

灵山居士  2006.2.19 14:56:24    

(3622-25)  显示次数:9913(8575+133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选择手指,还是选择月亮
作为佛教徒,我们都在家里的佛坛上或多或少的摆放着几尊形态各异的佛像,我们每天早上在他们面前点燃几支香,供上几碗水,然后像说悄悄话似的把自己最希望达成的事告诉这几尊佛像,希望能达成所愿。假如我们干了自己非常后悔的坏事,那么我们也会跑到佛像面前痛哭流涕,毫不隐瞒的把自己干的坏事说给佛像听。我们在家里摆放佛像这一方面表示我们是佛弟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别人炫耀。假如我们没有佛像,我们会觉得非常不安,我们会觉得自己很不正统,我们会觉得佛陀和我们离的很远。我们认为佛陀只存在于寺庙里的大雄宝殿。我们很难想像佛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刻都在。不过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作为初学者是很难感悟到法身是无处不在的。
作为初学者,我们都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非常需要有一个依止处,每天去寺庙跟佛陀说悄悄话在目前的中国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能够做到的恐怕只有那些剔光了头发的出家众。因此在自己家里摆几尊佛像就自然成了绝大多数佛教徒的选择。这会让他们觉得佛陀离自己非常近,佛陀再也不是只存在于寺庙里的大雄宝殿,佛陀就在自己家。就象送牛奶的每天早上都见的着。这无形中就拉近了你和佛陀的距离,佛教的修行其实就是不断拉近你和佛陀的距离,你和佛陀越来越近,距离逐渐消失,直到最后完全融为一体。
由于我们的虔诚,我们认为佛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因此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我们再也不会把臭袜子扔的到处都是,因为我们害怕佛陀会被我们的臭袜子熏走,我们也不会把屋子搞的和猪窝相似,因为我们家里来了一位非常尊贵的客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目力范围内。我们过去很多恶习都因此而得到制止。当我们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低眉的佛陀。也许这就会让我们的罪恶念头烟消云散。就象我们小时候正要干坏事突然看见那个我们称之为爸爸的家伙来了一样。
对于初学者,佛像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他让初学者有个具体的参照物可以模仿,可以礼拜,可以倾诉,可以观想,可以忏悔。虽然真实的佛陀并不受这些诸如形象,时空的限制,但他也必需以人身的方式示现在人间,法身是无法说法的,(更准确的说法是法身无法以凡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比如语言来说法,法身说法对听众要求非常高)必需以化身佛的方式来说法。每一尊佛像我们都可以视为佛的化身,当你超越了所有二元对立,消除了你与佛陀之间的所有距离,明白了你就是佛的时候,也许你并不需要佛像,但在此之前,他的重要性并不比你每天使用的佳洁士要低。当然,前提是你是佛教徒。
14:40 2006-2-19

灵山居士  2006.2.21 14:23:49    

(3622-26)  显示次数:10570(9519+105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小小的不同看发法。
基本上,如果我们想知道苹果的味道,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已经吃过苹果或者至少吃了大半个的人,在他们的引导下亲口去吃。

而不是去听一个从没吃过苹果只会盯着苹果看的人向你描述想像中的苹果的味道。

原因很简单,仅凭想像是完全无法确知苹果的味道。

假如有哪位学者仅凭盯着苹果看就证得了果位,那么我们当然可以去听听他对苹果味道的描述。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位。

所以我们想知道苹果味道的人就没有任何理由把时间花在听一个从未吃过苹果的人对苹果的想像上了。因为他会产生两种过失,一是你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你吃掉半个苹果。二是你到最后会发现你的学者老师向你描述的只是他想像中的的苹果味道,而非真正的苹果味道。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佛教徒所追求的并非知识,而是真理,(真理到手之后,也要放弃)佛教的各种知识只是指月之指,但绝非月亮。所以我们很难相信那些专注于指月之指的学者。他们只看见了手指,而看不见月亮。
13:49 2006-2-21

who  2006.4.13 14:22:05    

(3622-75)  显示次数:11090(10166+924)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不放弃,你就抱着吧(内空)
我觉得,真理到手后也要放弃,这句话是不是过于执着于空,首先,真理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很难追求到真的真理。再次,我们获得真理后有必要一定要放弃么?

灵山居士  2006.4.13 21:09:17    i  

(3622-80)  显示次数:11977(11128+84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回复

who  2006.5.25 13:27:40    

(3622-123)  显示次数:11548(10704+844)     查看who的所有文章 给wh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布施之道
首先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理,其次,我奉行一些原则做事,假如我找到了符合真理的原则,我依旧依循这原则做事,能不能说是不放弃呢?

当然,或许我可以这样理解,放弃不意味着违背,只是不执著于真理本身。

请师兄指正,谢谢。

灵山居士  2006.2.22 16:00:46    i  

(3622-27)  显示次数:9626(8558+106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肚子与脸的辩证关系
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崇拜者,模仿者和言听计从者(当然也有半信半疑者持观望态度者),我们经常很听话的去做些布施之类的善举。这些善举让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善良,也在他人面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合格的佛弟子的形象。虽然有时候我们并不是那么想去放生,我们更希望待在家里抱着自己的宠物狗看韩国电视剧,不过为了维护自己的佛弟子形象,还是非去不可。我们必需坚持自己的矫饰。我们非常害怕别人因为我们不去放生而怀疑我们好不容易所树立起的合格的佛弟子形象。这说明我们的放生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巩固我们的我执。
很难说这属于善举。虽然客观上他确实利益了一部分众生,不过对于你本人却是非常不利,它增加你的我执,而且是在非常难以觉察的动机下增加。你很不容易觉察到自己所做的善行其实一直都是在巩固自己的我执,因此也就不可能有找到对治方法的欲望。
我们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修行,我们以为自己非常精进(并且为自己的精进而骄傲,这说明你又进入了我执的圈套),每天念很多经咒,其实我们每一分钟的精进都被巧妙的用于增加我执。这从我们每次修完法都要在镜子里看一下我们的脸色是否因修法而更加健康就可见一斑。我们并非修行佛法,而是修持我执。我们从口袋里掏出钱给乞丐,并不是真的想为他作点什么,我们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誉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我们在布施之后会情不自禁的在心里算计着,布施这么多钱了,我的生意应该会好转吧。我们会非常关注我们的布施所产生的效果,我们布施并非是为了帮助他人,只是另一种投资方式而已。
我们在金刚经里读到,释迦牟尼佛说要不著相布施,因为这样才会有非常大的功德。这让我们非常不安,我们想起自己以往布施都非常著相。
都是有所求而布施。那么我们所得的功德一定是非常微小,这让我们非常不安。于是我们开始假装不著相布施。我们在放生之后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件事情。我们专著于其他娱乐。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把放生这件事情忘了,而且非常为自己能把这事忘了而窃喜。当然,这些都发生在非常隐秘的心理角落。
基本上,如果我们怀着无所求的心态来布施,这会好的多,当然这非常不容易做到。假如我们想的是:我怀着无所求的心态来布施,这样会对我好的多。那么我们就再一次被我执所捕获。我们在放生之前假如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假如我们不去放生,我们所要放生的这些生命将会面临如何的命运。他们将被放到案板上,刮去所有的鳞片。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指甲被用刀刮去,我们会是什么感觉。我想这跟那些可怜的众生被刮去鳞片的感觉非常相似。然后,他们被用刀剖开肚子,取出内脏。平时我们被刀在手上划出一道伤口都会让我们觉得非常难以忍受。肚子被剖开的体验毫无疑问更加不好受。虽然我们今生并没有这样的体验,但我们可以想像。还有一点,这些可怜的众生全部都曾经是我们所爱的人,设想一下,他是你今生的父母或者子女,即将面临变成别人食物的命运。那么你会怎么样。我不认为你还会无动于衷。
这个时候,你会非常自然的生起悲心。解救他们也就成了你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你所做的都是非常符合佛法的。当然在这个时候,你并不会考虑我这样作符不符合佛法能得多少功德之类的问题,你的悲心占据了一切。让你没有任何空间用来思考这些自私的问题。
假如你可以经常这样作布施而不去考虑自己所得功德多少的问题,那么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步入了三轮体空的不著相布施。
那个时候,你就是菩萨,释迦牟尼佛也会向你展开微笑。
15:21 2006-2-22

灵山居士  2006.2.23 18:55:57    

(3622-28)  显示次数:10732(9630+110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宏扬佛法还不容易吗? 减少"之乎者"就很容易了.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肚子受到不友好的对待例如拳头的剧烈冲击时,我们的脸要保持若无其事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通常我们的肚子受到拳头一类的冲击时所产生的痛苦会非常迅速的蔓延到我们的脸上。这源于我们的肚子和脸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同属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由肚子和脸还有其他各部分组成。假如我们没有肚子,我们就无法进行很多人体自身的工作比如消化排泄之类的,这会导致我们迅速死亡。假如我们没有脸,别人就会惊叫着从我们身边跑开,然后告诉每一个人说自己看见鬼了。
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重要零件组成的一个整体,同样的,佛法也是由大乘小乘金刚乘之类的重要零件组成的一个整体。而我们很多自称是佛弟子的人却非常热衷于攻击佛教其他教派。他们似乎不知道,肚子受到冲击时,脸上的表情也美不到哪儿去。
目前我们的佛法已经是非常衰弱的一个人,而我们作为佛弟子在干些什么呢?我们并没有去维护去照顾这个衰弱至极的人,并没有给他端水倒茶,更多的时间,我们不是在打他的脸就是在攻击他的肚子。毫无疑问,这对加速他的死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释迦牟尼很久以前就已经预言了佛法早晚要从我们这个世界上消失,但我们还是希望他可以晚一点消失。就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早晚要死,可还是希望能够多活一分钟一样。
上座部佛教的信徒坚持认为大乘非佛说,大乘则认为上座部佛教只属于那些根器较差的人。显宗认为密法是不是佛所说的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件事。密宗对显宗的态度则与大乘对上座部的态度如出一辙。人们如果要反对一件事情,总是不难找到成千上万的理由,浩瀚的佛典为此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无数攻击对方的武器。人们用佛陀对大人的开示去反对佛陀对小孩的开示。
佛陀告诉大人:你可以抽烟。告诉小孩:你不可以抽烟。然后大人就和小孩为能不能抽烟的问题打的天翻地覆,进尔攻击对方的宗派。他们只看到了那句话,而忽略了那是佛陀根据他们不同资质所做的不同开示。
我们就是这样折腾着那个衰弱至极的可怜人。我们非常希望这世界上只有一朵花,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对这朵花表示陶醉,假如我们发现有人更喜欢其他的花,我们很难抑制自己心中的怒气。我们非常看不惯别人醉心于其他花的神态。我们会想方设法来证明我们手里的花比他的花更美他更应该陶醉于我们的花而不是他目前所拥有的那朵花。其实所有的花都是佛陀种下的,有的是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留给别人的,我们为什么要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的花呢,假如我们的愿望达成的话,这世界就少了很多美丽。
18:30 2006-2-23

寓寓  2006.2.24 2:35:22    

(3622-29)  显示次数:10786(9799+987)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令外
通俗易懂让大众都容易接受就成了.
当代如果有人有能力把各种经书系统的完全用白话解释透彻,后世人论其作用可能仅次于唐三奘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寓寓  2006.2.24 2:52:45    QQ:287736902  

(3622-30)  显示次数:10821(9792+1029)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倒水之前先看看杯子是不是满的
自辩大了易伤神,如以一手博击令一手.
树枝分叉可行,若主干分叉就不幸了.

灵山居士  2006.2.25 19:40:02    QQ:287736902  

(3622-31)  显示次数:9602(8540+106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上座部与大乘的差别
基本上,作为佛教的狂热崇拜,身体力行和实际受益者,我们都非常希望可以跟别人分享我们通过学佛所带来的的快乐和经验。这是我们善良本质所决定的,我们自己吃了一块糖,觉得这块糖非常好吃,那么我们也就很难抑制把他和我们所爱的人分享的欲望。所以,在我们获得了佛法的好处之后,我们也非常希望我们所爱的人可以和我们一起共享。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并没有发现,我们所爱的人的杯子是满的。
假如我们向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这里说的不是很熟悉所指的是熟人,但不是熟悉到可以同床共枕的人)推荐佛法,那么对方出于对你的尊重或者至少出于不想得罪你他也许不会对你所说的表示非常明确的反对。他们会假装认真听你说话,一边听一边注意着下班时间是不是快到了。他们会说:嗯,佛法确实不错。不过说完这话之后,他们就扭过头继续专心干自己的事了,丝毫看不出他有学佛的迹象。我们的努力白费了。这让我们很是生气。虽然对方并没有对我们的佛法表示明确的反对,但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他们认为这样就已经非常对得起我们了。不过我们显然希望得到的并不止是这些。虽然我们对他们向我们感激涕零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不过至少他们应该表现出非常有兴趣的样子。不过他们还是让我们的希望落了空。
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遇见,一般我们遇到一个看上去比较顺眼的人,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向他宣传佛法的好处,假如恰好对方最近正在为老公在外面包二奶而睡不着觉,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听听我们要说些什么。假如对方觉得自己过的非常好,一切都还不错,自己对佛法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那么他很可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人。下次再遇见这个人,我们对他的态度就会淡了许多。我们从心里认为他不配学习佛法,因此我们再也不跟他提起与佛法有关的事。我们觉得那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件事,跟对着牛弹钢琴是同一性质。
由于对方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并非很重要,所以这件事对我们宣扬佛法的热情所形成的打击也是很有限的。很快我们就忘了以前的不快经历。我们很快就锁定了新的目标。这次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我们对此觉得非常有把握,因为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从来都是跟我们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我们并不认为在这件事上他们会例外。不过宣传的结果却非常出乎我们的想像,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向我们明确表示,自己对我们的那一套毫无兴趣而且在一百年之内也不太可能有兴趣。这让我们非常震惊。我们开始重新打量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第一次觉得他们很陌生。然后就觉得自己很受伤。我们最亲近的人居然和我们拥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这让我们开始重新考虑我们是不是找错了人。然后,我们就开始了争吵,再然后,很可能我们就选择再找另一个人。
这些问题的出现责任完全在我们,我们在往一个杯子里倒水之前至少要先确定这个杯子没水即使有水至少也要水比较少,我们要倒的水才有进入的可能。完全没水的杯子存在的几率非常之小,即使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些婴儿,有很多杯子里也有些微的水。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亲友老师,新闻联播,报纸杂志电影电视都在往这个杯子里倒水,因此当你遇见他的时候,很可能他的杯子里已经非常满了。假如你是他的女朋友,而他又正在试图把你发展成他的老婆,那么你往他杯子里倒些佛法的水,他很可能会掩盖自己的杯子已经满了的事实,假装自己很有兼容性,其实你倒在他杯子里的水都被他偷偷倒掉了。当你成为他的老婆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觉得再向你隐瞒自己杯子已经满了的事实已经非常不必要了。而且他觉得夫妻之间根本没有必要互相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他的真实想法还是让你非常震惊。你觉得自己似乎上当了。你的脑子里出现了离婚这个词。
基本上,如果我们要往一个杯子里倒水,那么首先我们必需先观察这个杯子,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倒进一个杯子。不同的杯子所需要的水也不同。假如这个杯子还有四分之一的容量可供我们倒水,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倒水的角度,既不要太满,也不要太少。更不要让杯里原来的水和现在的水产生冲突而导致水的外流。不过我们通常对观察杯子毫无兴趣,只要看到是杯子我们就会产生往里倒水的欲望。所以我们往往会很受伤。假如对方是无神论唯物论的传承持有者,那么我们并不需要急着往他的杯子里倒水,因为这个时候他杯子里的水通常都是满的,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我们可以和他聊聊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话题,等着太阳把他杯子里的水蒸发掉一部分再说。
不过佛教界内部也有很多人非常热衷于往别人已经有水的杯子里倒水,他们觉得别人杯子里的水都非常不好,喝了会对健康产生相当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会试图用自己的水换掉别人杯子里的水,不过很少有成功的先例。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坚持要换掉对方杯子里的水,另一个则坚持自己并不需要对方的水,坚持的同时还试图往对方杯子里倒点自己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冲突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往对方杯子里倒水并不是为了让对方解脱,而只是为了显示我们的水优于对方。或者说,我们优于对方。
我见过一位非常具有安利人精神的佛教徒,她每天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向别人宣传佛教,当然她的出发点我们不能说不好。不过我们仍然要注意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头。假如一个人即使在厕所里遇见你也会告诉你:信佛吧,信佛你就不便秘了。那么我想任何人都受不了。结果并不难想像,每个人都像躲非典病人一样躲着她。我们很难认为这是适当的弘法方式。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19:17 2006-2-25

灵山居士  2006.2.26 21:09:51    

(3622-32)  显示次数:10426(9336+109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6 主题索引
对南传佛教缺乏真正了解
佛陀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拥有着无数的伟大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他不会对着小孩说大人才有资格听的话,也不会对着大人说小孩关心的话题。他会给予小孩小孩的教法,给予大人大人的教法。这样的结果是,大人小孩都获得了满足。
正因为如此,佛陀分别给予了上座部教法和大乘教法(金刚乘也可以包括在大乘内,假如禅宗算大乘的话。)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一部分人更关心自己的解脱,他们虽然并非没有爱心,但是对于行菩萨道却有着非常大的恐惧,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具备普度众生的这个能力。佛陀针对他们的根器和愿望给予了上座部的教法。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显然拥有比前者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并不畏惧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佛陀也给予了这类人一种教法。这类人,后来被我们称为菩萨。作为中国人,我们提到菩萨这个词,想到的最多的就是观音菩萨,我们认为菩萨必需站在空中,拿着一个白瓶子,脑袋上还戴着个圆圆的光环,像电灯泡一样会发光,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就象新闻联播里经常报道的先进典型共产党员。假如我们跟别人说,我们是菩萨,我们获得的赞许肯定远远少于嘲笑。这会让我们非常灰心。不过我们不要为此而伤心,假如我们因此就觉得做一个菩萨好难,那么我们获得嘲笑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对于扮演菩萨的角色心生倦意。
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前者与后者的第一个区别在于发心,上座部的修行更加注重个人的解脱,他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当然大乘非常不欣赏这种发心,大乘对上座部这类发心的批评并非是为了否定上座部,而是为了让他们加入菩萨道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一般来说,大乘的修行确实比上座部困难的多。首先,大乘的修行时间就是个让人看了就晕的数字,修行方式更是非常危险。上座部佛教一般来说要容易的多。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修的是南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来鉴定一个人所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很多号称自己是大乘行者的人做的并不比小乘要好,许多人其实连小乘的发心都尚未具备。仔细检查一下我们每天念经咒的动机,很多人都会非常震惊的发现,原来自己并非想获得解脱,我们每天念经只是为了今生今世能过的非常好,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好老婆,为了事事顺利,为了能度过目前的难关,为了让别人认为我们是个好人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佛教知识以显示自己非常富于智慧。我们会发现,我们连小乘行者都不算,我们并没有出离心,我们没觉得做人有什么不好,也对来生转生其他五道并不恐惧。我们听六道轮回的时候并不觉得那是真实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入甚至认为那是神话故事。我们甚至认为假如做人作累了作作其他生命也不是个坏主意。我们把转生其他五道想像成一次远方的旅行,对于活的很累的我们来说,我们甚至有点渴望转生别的道,当然最好不是地狱,天道或许是个不错的度假胜地。
这些都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平时就象尼斯湖怪兽一样难以见到,我们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修大乘,我们对外宣称自己是大乘弟子,然后用非常鄙视的眼光来呵斥上座部的佛教徒。其实对于真正的上座部佛教徒来说,我们应该非常感到羞愧才对。因为我们所修的并非佛法,只是世间法。虽然他被巧妙的冠以大乘的幌子。
当然,真正拥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大乘行者还是非常多的,否则汉藏佛教早就像恐龙一样消失了。不过拥有不良动机的伪大乘佛教徒也不是少到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安枕无忧。或许我们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做个适当的调整,那么我们在对外宣称自己是大乘佛教徒的时候基本上可以问心无愧。假如我们还是延续自己的不良动机,那么来生我们很可能真的就去其他几道旅行去了,而且我可以保证,去三恶道旅行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上座部佛教的信徒一般来说较为低调,比较少见他们给自己的教法打广告,当然他们也同样具备人性的弱点。我们不难发现,最近有上座部佛教的朋友宣传上座部,当然作为大乘弟子我们并不反对上座部给自己做广告,因为毕竟大乘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比较理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应该成为上座部弟子还是大乘弟子,而不是为了比较好听而选择自己无力承担的责任。所以做广告是非常好的手段,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们大乘也是经常在给自己作广告。但是有些上座部弟子在做广告的时候似乎很有贬低大乘的倾向,甚至比较公开的表示大乘不是正法。这种举动就非常让人不赞叹了。即使从商业角度来说,宣传自己的时候贬低别人甚至把别人形容的一无是处也是一种非常不道德非常糟糕的行为。作为佛教徒,更是有谤法的嫌疑,因为上座部与大乘同属于一座塔,你在这座塔的上面炸开几个洞是伤害这座塔,在下面炸开几个洞也属于同一性质的行为,都会让这座塔觉得自己很受伤。毁谤任何佛法的行为都会导致毁谤者本身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因此我们希望大家在打广告的时候不要互相伤害。更不要对自己目前根本不可能了解的的圣者的行为指手画脚。基本上,我不认为仅仅给圣者泼点脏水就可以获得否定圣者的效果,一般来说,当你试图用一桶脏水来污染天空,那么泼出去的水基本上都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大乘菩萨与阿罗汉还有个区别就是菩萨拥有较多的选择空间,在菩提心和智慧抉择的护驾下,只要是对于众生有益的行为,大乘菩萨并不畏惧去做,哪怕它会导致自己身陷地狱。假如和戒律有冲突的话,那么菩萨一般会选择放弃戒律而保持正见。而不会为了维护戒律而放弃正见,这就是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差别。阿罗汉为自己考虑,戒律是决对不可以放弃的。而对于菩萨来说,众生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自己,为了众生的安乐牺牲自己乃至自己的戒律属于理所当然。当然这并非给你一张可以随意违背戒律的护照,一般情况下,做的最好的菩萨总是把戒律和正见两者兼顾,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在你别无选择的时候,确定这样做对大家有益的时候,才可以放弃戒律来维护正见。很多人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的选择空间大了很多,为自私的目的违背戒律的后果是非常不美妙的,你的动机只有自己知道,因此自己不要骗自己说我是为大家而实际却是为自己。这样就等于收到了地狱的邀请函,那可是你没法拒绝的晚餐。不过你必需亲自扮演烤鸭的角色。
6:55 2006-2-26

阿含  2006.5.31 14:55:45    

(3622-156)  显示次数:9333(8561+772)     查看阿含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5 主题索引
能否回答一些问题?
以北传佛教的视角解释南传佛教,对南传佛教缺乏真正了解。

碧山绿水  2006.6.24 14:12:54    

(3622-225)  显示次数:8790(8199+591)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关于不共见解
以下问题,不存在分裂或者谁对谁错的提法,只希望灵山兄能思考侠
1、藏密是否是大乘?如果是,他是佛法吗?如果是佛法,请您看看他的教义是否与楞严等严重矛盾!
2、要知道佛陀应该预见到分别说法可能给自己法埋下分裂的种子!这个我想不用佛陀都有这个思维的!最起码的一点,佛陀会在很多地方留下相应开示。不会对小孩子说的法与对大人说的法完全不同,然后也不通知双方或告诉中间人的!
3、如果都大乘、小乘中的全部都是佛法,那么佛陀有那么多时间吗?按照四阿含的写法,似乎看不出来。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2.28 12:53:09    

(3622-33)  显示次数:9589(8546+104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南无阿弥陀佛(内空)
基本上,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持有各种见解的人,我们用来判断一个人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所持有的见解是与我们相近还是相反,虽然我们经常在新闻联播上看到那些拥有不同见解的国家很虚伪的互相说着些求同存异的话,其实我们都知道,至少在其中一方放弃自己所持有的见解之前,要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是只会发生在睡梦中的一件事,他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让日本承认战争罪行让美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用来判断对方的标准也并非完全一致。比如现在非常多的人喜欢以那种被称为钱的长方形纸片的薄厚程度来鉴定一个人的价值,那么他很可能会完全凭借这一点来判断他所遇到的人是不是可以作为她的朋友。但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学习者,我们更重视一个人的见解。其实一般人也非常重视对方的见解,假如你在宴会上遇到一个人,这个人长的并不是很讨你喜欢,而且他拥有和你完全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非常让你不开心,因为它和你原来的想法非常有冲突,让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受到了威胁,那么很难想像你们还会有继续交往的欲望。但是假如你遇到一个人,这个人长的不讨厌,他所想的跟你昨天想的非常一致,也可以说他把你想过但没有说出来的想法清楚的以语言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你就会非常惊奇,会对他另眼相看,你会觉得他非常亲切。然后你们俩就成了好朋友,因为你们俩拥有很多共同的见解。这让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充满了快乐。一般我们找朋友或者找老婆基本上就是在找一个和自己拥有相同至少也是相似见解的人。
佛教里有很多共同见解,也存在着很多不共见解,比如所有的佛教徒都认为释迦牟尼佛是个非常伟大的人,这应该也属于一个共同见解。其他的众所周知的共同见解比如四法印就无需多谈了。假如两个佛教徒在一起坐火车,那么刚开始他们很可能不知道对方的佛教徒身份,后来其中的一个看见另一个手上戴着佛珠,正在为怎么打发时间而犯愁的他就很可能问另一个:你信佛啊?另外一个佛教徒很快承认了自己的佛教徒身份,那么这两个人就寻找到了一个共同见解,那就是佛教是好的,而且两个人都信仰这个非常好的宗教,这个共同见解让他们很开心。然后他们就开始交谈佛教的种种。试图寻找到更多的共同见解以更进一步的开心。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对方拥有的见解让自己很不开心,因为对方是密宗的,所谈的全是密宗如何如何好,而自己却是上座部佛教的,两个人很快发现了彼此之间的见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让两个人都非常恼火。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对方相信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都试图证明对方的见解不属于佛教(其实只是不属于他的宗派而已)。不过因为两个人都受过长时间的洗脑,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说的是错的。最后,两个人只有选择不欢而散。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假如我们发现有个人跟自己拥有同样的信仰,那么我们就会忍不住试探一下他的见解如何,假如发现他和我们的见解完全不同,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认为只有我们的见解才是佛陀的见解,任何试图冒犯我们见解的人都会让我们非常不开心。我们会企图改变对方的看法,虽然这种企图往往会落空。
假如我们明白佛教里有很多不共见解的话,那么也许我们会少犯这样的错误,佛陀给予了各种教法,这些教法完全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人所开出的不同的药。佛教里的共同见解就是吃药才能治好病,佛陀是个好医生,我们必需信赖他,要按照他说的去做。不同见解则是吃药的时间与方式,比如有个人很不幸地拥有失眠的毛病,那么佛陀告诉他,你最好睡前吃一片安眠药。这样,这个不幸的人就会逐步得到解脱。但是对于另一些个患其他病的人来说,他吃药的时间就必须在早晨,这样才会对他的病产生最大的作用。假如那位患失眠症的人遇到那位早晨吃药的人,就会问他:hi,你好啊。我最近在佛陀那里开了一副药,效果非常好。你也应该试试。早晨吃药的人说:我也在佛陀那里开了药,每天早上吃一次,效果很好。
这个时候,失眠症患者就会非常不以为然的告诉那位早晨吃药的人:你搞错了,佛陀说要睡觉前吃。那位以更加不以为然的口气说:是你搞错了吧,佛陀明明告诉我早饭前吃。然后他们就为此而争论不休。其实佛陀完全是根据他们的病来决定他们的吃药时间,给他们开药的目的也都是让他们逐步获得健康。至于不同的吃药时间也是根据个人的病情来决定的。作为佛陀的病人,只要遵守佛陀给你自己所制定的医疗计划就可以了。至于佛陀给其他人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那已经超出了我们应该关心的范围。我不认为关心别人的吃药时间是佛陀所希望看到的。
佛教许多宗派都有着自己的不共见解。每个宗派的不共见解对于本宗弟子来说都是对的。因为每个宗派都是根据一部分人的根器而专门设立的,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学好自己的不共见解和共同见解就行了。但是把自己宗派的不共见解拿到公开的论坛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非常不合时宜了。假如禅宗,宁玛巴,上座部,格鲁派,都把自己的不共见解拿到论坛上来宣传。那么论坛每天都会像遥远的中东那样战火纷飞。假如你去请示你的老师,他也不会支持你把南传佛教对佛陀的看法拿到以汉传佛教为主的论坛去宣传。南传佛教对佛陀的看法对于本宗弟子来说毫无疑问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把它移植到汉传佛教的其他宗派就会水土不服了。所以这些只适合对本宗弟子宣说。假如有人表示对此非常感兴趣,那么也可以对他说。但是不适合对修持其他宗派的弟子宣传本宗的不共见解,那样除了招致反感很难想像还有其他收获。
12:29 2006-2-28

发布于:2006.2.28 13:45:09    修改于:2006.3.1 12:22:51  
信愿感佛  2006.2.28 13:45:09    

(3622-34)  显示次数:10655(9640+1015)     查看信愿感佛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您的意思是一口吞下去吗?

我要飞的更高 我要飞的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南无观世音菩萨

灵山居士  2006.3.1 10:19:27    来自:娑婆  

(3622-35)  显示次数:10797(9788+100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我们总是试图留住一些留不住的东西
这固然好,对有些大嘴巴来说也比较合适,问题是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没那么大的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口一口吃是个较佳的选择。当然对于极少数大嘴巴是不用分别哪是果肉哪是核。但是我们嘴巴较小的人还是分清楚比较好。

灵山居士  2006.3.1 23:32:31    

(3622-36)  显示次数:10581(9506+107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灵山师兄的话真是直指人心
有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的一个女友为了让自己的身材变的更加接近非洲难民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其中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可歌可泣比韩国电视剧还要催人泪下。我听完之后发表了一点个人看法,我说:女人们总是试图留住一些留不住的东西。其实这句话非常的不客观,试图留住一些留不住的东西很难说是女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只不过女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因此我们经常把这个荣耀颁发给他们。其实男人们在这方面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女人,有些男人甚至有超越女性的倾向。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我们非常希望能抓住一些东西来证明我们自身的存在,基本上,在我们没抓住一些东西之前,这个世界倾向于忽视我们。在我们抓住一些东西之后,保持我们对他的拥有权就成了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我们为此而疲于奔命。每个人都想把那些看上去很不错的东西留住,都想把他据为己有。但是每个人最后都会很悲伤的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们所珍视的一切,想留住的一切,根本不听我们的劝解,他们毫不留情的舍弃了我们。所以我们常常陷入绝望之中。
根据佛教的教义,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只是我们倾向于忽视这一点,我们只把无常的概念留在书上,并没有把他放在心里。我们经常心存侥幸,我们觉得自己可能会例外。不过无常却表现的非常不给我们面子,经常做出一些让我们非常受伤的事情。根据无常的原理,我们非常重视的爱情也是无常的,假如我们明白这一点,当爱情完成他的使命就要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感到太多的痛苦,我们不会拉着爱情的衣袖对着他痛哭流涕。不过由于我们经常心存侥幸,我们非常奢望自己的爱情可以特立独行非常希望我们的爱情能够躲过无常。我们会骗对方说,我会永远爱你。其实这完全违背无常,根据无常的原理,我们不可能永远爱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为永远。假如我们诚实的话,我们会告诉我们的女朋友,我爱你,但是根据无常的原理,我只能爱你一时,至于这一时有多久我自己也是很清楚,也许爱到明天早晨,也许爱到后天的晚饭时间。当然这么说之前你要作好心理准备,因为你说了这些话很可能招来对方的不理性举动,即使对方是非暴力的佛教徒。真话总是长着一副讨人嫌的嘴脸。我们经常唱:爱你一万年。其实就算这个奢望变成事实,他也仍然属于无常,假如真有个傻瓜爱你一万年,那么只会增加你的痛苦,到了第一万零一年的时候,他的承诺也就到期了。那时候你们放弃自己的爱情的痛苦恐怕比大英帝国放弃香港要痛苦一百倍。不过也许这会让你感到松了一口气,毕竟一万年都对着同一个人而不产生厌烦的情绪基本上只属于圣人才做得到的事,很多人刚结婚不久就发现自己已经对自己的伴侣不再感兴趣。如果要面对一万年,很难想像会发生什么事。
基本上,无常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过由于人类非常不愿意看到无常,所以它经常被掩盖的让你误以为他并不存在。对我们来说,我们看到一阵风吹过并不会觉得这是无常,我们也不觉的我们吃饭也是无常,其实我们吃饭就属于无常,他至少可以证明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无常的,我们在吃饭之前的身体与吃饭之后的身体完全不一样。当然,这是非常粗大的无常。不过指望这些细微的事情让我们领悟到无常很显然是非常浪漫主义的一件事。我们需要极具震撼力的无常表演,一般这个角色总是由死亡来扮演。虽然人类把无常掩盖的非常好,不过偶尔我们也是可以看见一些无常。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无常的莫过于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的突然消失。我们会感到非常震惊。我们会觉得难以置信,那个昨天还和我们一起讨论伊朗核危机一起批判美国的人,今天居然变成了一堆灰。我们非常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即使我们的想像力非常匮乏,我们也会联想到我们有朝一日也会变成同样的东西。不过这个想法太过悲伤,我们很不愿意去想,虽然他是早晚要发生的事。我们更乐于去思考一些与我们完全无关的事。比如我们关心台湾什么时候统一远过于关心我们自己什么时候死去。由于我们人类总是找的出很多事情来让自己忘掉死亡,所以我们很快就把这些抛到脑后去了。
我们除了不安全感之外,还有一种非常荒谬的安全感,这二者同时存在于我们身上,与我们体内的寄生虫一起和平共处。我们的安全感让我们不认为自己会死,我们都很愚蠢的觉得我们会万寿无疆。我们认为车祸,谋杀,空难矿难,911,泰坦尼克,恐怖分子,这一切倒霉事都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那些都只存在于非常遥远的地方,只存在于电视机里,存在于报纸上,只存在于别人身上,我们觉得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几率并不比本拉登亲自跑来干掉我们的几率要大。他们遥远的就象月球。我们是安全的。而且我们的生命还会细水长流,我们的生命还会非常悠久。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还有太多的好东西没吃过,还有太多的书没看过,还有太多的恋爱没谈,我们并不认为我们会在体验这些之前就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总是在计划未来,我们总是计划着明天要干些什么或者一年之后要干些什么甚至几十年之后要干些什么而很少想一下现在要干些什么。其实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分钟之后还活着。(至少我不能保证明天还四平八稳的坐在这里写文章)我们总是对现在的状态不满,我们想要更多,更好,更完美,在得到了更多,更好,更完美之后,我们会非常伤心的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可爱,他们一点也不多,不好,不完美。于是我们就继续寻找。我们就是这样把我们生命一点一点耗尽。然后我们就会非常悲惨的被我们的业力火车托运到三恶道。来支付我们所做所为所要付出的代价。
假如有一天我们对佛法有所领悟,那么很快我们想要留住的对象就从世俗的事物转变为佛法,我们开始认同佛教的说法,我们认为世俗的东西都是无常的,我们抛弃了世俗,转身在佛法里寻找永恒。于是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抱持着法身,如来藏的观念,我们认为这些才是永恒的。由于我们的习气非常顽固,我们认为我们总要抓住点什么,佛教之外的人一般比较流行抓住金钱之类的东西,修佛的人则比较喜欢抓住法身如来藏之类的东西。其实我们只是给自己换了一个枷锁而已,我们的新枷锁远比我们的旧枷锁要狡猾,很显然,他更难打开。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非常渴望留住一些留不住的东西,我们希望留住自己的美貌,身材,希望留住我们年轻时的样子,还希望留住我们的爱情。作为一个修佛的人,我们学会了很好的掩饰自己的欲望,或者说,我们的欲望自己学会了很好的掩饰自己,我们的欲望都是非常好的特种兵,我们常常以为我们没抓住什么,其实我们一直抓着法身如来藏,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我认为我们还是松开自己的手比较好。基本上,只要我们手里还抓着任何东西,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解脱。

23:09 2006-3-1

欣然而受  2006.3.20 15:50:43    

(3622-46)  显示次数:10718(9651+1067)     查看欣然而受的所有文章 给欣然而受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无常即是有常
这是对执迷不悟的迷者的当头棒喝.使欲非为者汗不敢出.实觉心灵触动颇多.

欣然而受

碧山绿水  2006.4.30 12:51:02    来自:599246072  

(3622-103)  显示次数:9848(9018+830)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成道的必要条件
万般皆变化,唯我心不变!师兄写得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明白但无法做到,亦是如此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3.3 10:32:00    

(3622-37)  显示次数:9531(8465+106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当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个观点感到不适的时候,假如深入观察我们的内心就会发现,这个观点触到了我们的痛处。因此我们必需反对他来保持我们的优越感。不过很少有人可以深入观察自己的动机,我们通常发现一个观点令我们非常生气,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会对它进行批判,而不是去观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它感到不适。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我以前在吃肉的时候,假如看见有人宣传吃素的好处,而且列举了种种吃肉不合佛法的例证,我就会非常的不舒服,接下来就会去反对这个观点的持有者,我会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吃肉与解脱并不存在太大的关系。我会告诉对方,藏传佛教很多人也在吃肉啊,他们同样获得了成就,你自己没吃肉,也不见得就比人家修的好。
当然我的动机并非是为了证明吃肉确实与解脱不是存在很大关系,我的动机是为我自己的吃肉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这一个极具辩才的辩护律师,通常当我们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开脱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他会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不合理,我们是对的。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我现在已经不吃肉了,假如我再看到此类文章,我就会非常心平气和了,丝毫没有去反驳他的欲望。
我举这个例子当然是有目的的,我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一个人要客观的看待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反对一件事情,往往只是因为他伤害了我们,并非是由于我们认为他不是正确观点。由于佛法是非常玄奥的,佛陀常常说些在佛教外行看来是自相矛盾的话,所以我们并不难从佛经里找出支持我们观点的例证,正反反方都可以通过佛陀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徒嘴仗打的比较多的原因。比如成道这个问题,一个从来没有出家打算的在家人基本上就会持有在家出家都一样的观点,假如承认在家就无法成道的话,那么对自己将是莫大的伤害,自己的修行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已经出家的师傅也不会非常喜欢在家也可以成道的观点,因为这样的话,自己出家的意义也将大幅缩水。当然并不排除有完全客观的观点存在。
在佛教的历史上,并不难找到在家成道的例子,不过更多的是出家成道的例子。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家成道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家成道显然要比出家成道遭遇更多的困难,在家成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否则历史上的在家成道者应该远远多于于出家成道者,佛陀也应该继续待在皇宫里做个好爸爸好老公好儿子而不是拿着个钵四处度人。当然,这并不表示出家成道就容易的像你过马路买包烟,一切只是相对而言,相对于在家,我们认为出家成道较为容易。
一个真正为成大事而出家的人,已经放弃了所有的世间快乐,他所具有的功德和决心远非在家人可以比。当然并不排除有在家菩萨具有同样的决心,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在家菩萨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欺骗自己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我们早晚要面对现实,那就是我们不是在家菩萨。假如我们骗别人说我们是在家菩萨,那么情况还不是那么严重,至少我们知道自己是在骗人,这就是自知之明,假如我们连自己也骗,并且很成功的获得了自己的认可,那么我们就会成为第二个萧平实。
关于成道的必要条件已经有过太多的开示,出家修行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把出家视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他意味着你再也不能干那些你想干的事了,再也不能交女朋友,再也不能过性生活,再也不能常回家看看,这会让你的父母感到非常伤心。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出家修行并非很现实的一件事。不过伟大的佛陀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的,针对这一部分人,他开许你们可以在家修行,你可以交女朋友,可以过性生活,可以常回家看看,你的父母也不会感到伤心。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无论如何,出家修行还是最佳的选择,他为你提供最好的修行环境和最少的干扰。当然这只是对那些真正想成佛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更关心自己的股票涨幅只是把佛法当做生活的点缀的人来说,出家修行可不能算是个好主意。
大乘佛教里,要成道必需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假如没不具备这些,很难想像会有成道的可能性。必需很惭愧的承认,我自己并不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倒是有一点。我有时候几个月不出门,这个时候会积攒出一点出离心,还有就是为自己拥有了一点出离心而感到的窃喜心,不过假如一出门,我辛辛苦苦积攒的这点出离心就被外面的世界冲洗的干干净净了,这个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只剩下了伤心。看来我还是剔光了脑袋找个山洞学密勒日巴会比较好。
对某些人来说,在家修行可以更好的担负起普度众生的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支持在家修行的人往往只是出于留恋尘世间的种种,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出离自己的家,我们完全可以依此而判断出这个人不具备出离心,我们的证据非常充分,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家都不愿意出离,那么想要他出离三界更是非常不可能的一件事。当然了,也许有些大菩萨示现为在家人,他们不出离是为了更好的更方便的借在家人的身份度化众生。但是我们不要被自己所骗,我们常常自以为自己保持在家人的身份是为了普度众生更方便,而实际上却是我们非常害怕出家。当然,我们是前者还是后者,一般来说,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必需为自己的动机负责任,假如我们只是为了害怕出家而把自己打扮成在家菩萨的形象,那么我们的前景将会非常不美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注意的一件事。
10:12 2006-3-3

灵山居士  2006.3.5 3:37:44    

(3622-38)  显示次数:9476(8471+100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便宜没好货
我们身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发明了很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以过去人们认为只会发生在神话里的速度飞速传播。这样的结果是,布什这边刚说完要打伊拉克,萨达姆那边就已经开始准备跑路了。对于公众人物来说,身处这样的时代并非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你的偷情还在进行中,你偷情的照片已经在互联网上被世界人民所欣赏了。所以公众人物一般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他们知道也许一句话说的不对就会导致自己的声望彻底完蛋。因此,约束自己的言行也就成了大多数公众人物的戒律。不过很多公众人物显然对这样的时代的到来毫无准备,陈凯歌最近被大家口诛笔伐显然就是没准备的结果。作为佛教徒,我们注重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假如一个佛教的公众人物,说出一些毫无经论依据的话,那么试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我最近听到一个奇怪的观点,据说是出自一位佛教的公众人物之口,这个观点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时代,最容易获得成就的是在家女众,也就是女居士,其次是在家男众,也就是男居士,再其次是出家女众,也就是尼师,最不容易获得成就的也是最可怜的就是出家男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僧人,俗称和尚。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有何依据,我不记得自己曾经在佛经里发现过类似的观点。我曾经希望提供这个观点的那位朋友可以提供这个观点的经论出处。不过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他能提供依据的迹象。有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随机说法。因此就算找不到经论依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观点的持有者认为,这是为了巩固在家女众的信心而说。我认为这个观点的持有者忽视了这些话的作用。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我们目前并不是生活在唐朝。作为一个佛教公众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很快的传遍全球。所有的佛弟子都有可能看到这句话,这句话虽然会让在家女众产生非常舒服的感觉,让她们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其实这句话对在家女众产生的最大效果恐怕就是让她们沾沾自喜,我见过一位女居士,非常自豪的告诉我,末法时代,居士最容易成就,出家最不容易成就)不过对于出家男众却是非常不利。并不是所有的出家男众都对佛法了如指掌。假如有一位对佛法了解不多的出家男众看到这句话,出于对这位公众人物的信心,他并不怀疑这句话有没有依据。而是非常自然的接受了这句话。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很可能他会还俗,最好的结果也是信心顿失。这就是这句话产生的效果之一。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我们表达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是否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一个佛教徒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很可能,我们是在表达一种无知,不过我们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度人。我们的话所产生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我们,比如我们在网上说佛教怎么怎么不好,那么其他人听到了,很可能也会跟着说,那么他谤佛的罪业你也不是没有份儿。你们会坐着同一趟车去地狱观光。还有一种是宣传自己似是而非的观点,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是牛奶里掺着毒药,喝起来味道似乎还不错,不过结果却非常不美妙。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接受大众的检验,当然了,我们一般会比较倾向于相信名气较大的佛教徒,对这些大名鼎鼎的佛教徒我们经常会网开一面,对他们实行免检政策。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一位真正的大菩萨并不会对检验产生恐惧的情绪,他们的智慧经得起任何考验,他们会坦然的接受检验,假如你忘记了检验,他们还会提醒你,告诉你一定要先检验再依止。假如我们对所有名气较大的佛教徒都实行免检政策,那么很可能会放走一些顶着高僧大德的帽子说着相似法的人。这种人的存在确定无疑,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给我们预警了。在佛陀和名气较大的佛教徒之间,我们毫无疑问要选择佛陀。假如我们因为某人名气较大就对他的一些明显违背佛教说法的言论放任自流,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欣赏到佛法的灭亡这一千古奇观。佛陀也会非常遗憾,因为他所说的依法不依人并没有得到后世弟子的贯彻实行。很多人更加认可依人不依法。也许这就是末法时代的必然,政令不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佛教徒之外的人如此,佛教徒更是应该如此。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会有因果,假如我们所说的话导致很多人获得解脱或者至少产生让她不杀生的作用,那么这个因果就是好的,我们也会获得非常好的果报,假如我们所说的话让对方对佛法失去信心,那这个因果也必需由我们承担,即使我们不想承担。因此我们说话之前必需想一下后果,因为毕竟我们不是面对一个人,而是面对全世界。
3:11 2006-3-5

灵山居士  2006.3.6 9:31:12    

(3622-39)  显示次数:9485(8449+103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发言人与代言人
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位朋友问过我,有没有可以短期居住的寺庙,可以为提供在家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寺庙生活体验,顺便可以修学佛法。我告诉她:便宜没好货。这句话让她感到非常的不解。想了半天最后还是问我: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我不得不跟她解释我的意思是说指望这种短期行为得到佛法真正的好处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你得到多少取决于你付出多少。所以我说,便宜没好货。
现在又有人重新提及了类似的话题。那就是短期出家。基本上,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目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很多观念都被颠倒过来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现在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比如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很多做小姐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属于丢脸的事,相反的,她们还觉得自己很光荣。每天车接车送,挣大把的钱。当然,我并不认为靠出卖肉体吃饭是非常值得羞愧的事,但是要我把这些事情视为一种荣耀恐怕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颠倒的年代。本来出家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不过现在人对出家的观念似乎正好相反。身为佛教徒,也很难不受其影响。很多在家人对出家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非常喜欢接触那些出家的师傅,听他们说些看上去很有智慧的话,但是假如我要我们自己去作出家人,我们就会立即找出一大把理由来证明自己为什么更适合在家。我们对佛教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我们只想从中索取点什么,而很少想到要为佛教作点什么。
假如我们有个短期出家的经历,那么我们以后跟别的佛教徒提起来就会显得非常有资历,会获得更多的赞誉,我们所说的话也会具有更多的权威性,我认为我们希望可以短期出家的目的无非是可以用来跟人炫耀。我的想像力比较贫乏,除了这个用途我很难想到还有其他用途。对我们来说,在城市里生活的太久了,短期出家可以换个全新的环境,呼吸一下寺庙的空气。这对我们的身体会大有好处。我们当自己也当得非常的累,我们给父母当儿子,给老婆当老公,给儿子当爸爸,给下属当老板。这些角色我们都扮演过了,我们很想换个新鲜的试试。于是我们想到了出家,由于我们的目的并非普度众生成人天导师,而只是换一种活法,所以我们很不愿意长时间待在寺庙里,假如当和尚当累了,我们还会寻找更好的活法。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有个短期出家,可以让我们即满足了欲望,又不至于被佛教牵绊住。对我们来说,短期出家就是一次远足旅行,对寺庙来说,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我们并不想停留太久,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在寺庙里把自己的下半辈子就这么消耗掉。我们并不想让自己的脑袋光太久。
很难说这种态度属于佛教徒应该具备的态度。我们常常在冠冕堂皇的表面理由之下挟带自己的私货,佛教的修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自己并没有挟带私货。有些行为我们很难确定他是否挟带私货,有些行为则可以一眼看出绝对是挟带私货。挟带私货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心知肚明,还有一种是自己心不知肚不明,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挟带私货。还以为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其实是在为人民币服务。
9:06 2006-3-6

灵山居士  2006.3.7 6:35:18    

(3622-40)  显示次数:9434(8455+97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宽容的底线
在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我们非常需要一位真正的领路人。从一个凡夫到成佛的过程,其中的复杂程度丝毫不比你在海底寻找一根针更加容易,因此假如没有一个领路人,我们很可能在海底待上一辈子,每天欣赏海底世界。在目前这个时代,很多人自称可以为我们领路,可以带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不过一般来说,我们很难相信他。比如你想去一个你从没去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一辆出租车,开车的司机还必须是知道或者去过这个地方。在找车的时候你必需看一下他是否属于黑车,因为坐错了车只能增加无谓的麻烦,一般来说,你坐上这俩黑车之后假如发现这不是你要坐的车而试图下车,那么黑车司机一般就会非常不友好,甚至你还会受到来自黑车司机的攻击。因此在上车之前就必须毫不犹豫的检查开车者的资格。比如他是不是属于正规的出租车公司,这一般从外面就可以一目了然。不过目前的情况似乎有点复杂。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时候黑车打扮的跟正规的出租车并无二致。这导致我们非常不容易分辨,往往我们坐在一辆黑车里,还自以为马上就要到家了。
释迦牟尼佛很清楚末法时代的这种状况,因此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整套的检验方法。还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在我们坐车之前,一定要先检查对方的资格,假如我们稀里糊涂的上了一辆车,比如我们受到了舆论的蛊惑,我们其实是非常容易受操纵的,比如广告上说这个洗发水非常好,可以保证你用了之后就没有头屑烦恼,然后我们就傻呼呼的去买这种洗发水。我们就是这样被广告商操纵了。假如所有的舆论都说这是一辆还不错的车,我们受到这种宣传的影响,有时候就会把释迦牟尼佛的警告抛到脑后去了,我们会产生一种很安全的错觉,我们没去检查开车者的资格,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怀疑大众的眼光。我们上了他的车。
这种状况正在佛教里大面积的发生,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名气较大的佛教徒,不可否认的是,名气较大的佛教徒里面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值得我们信赖和依止的人。但我们同时必需清楚,他们之间也混杂了一些徒有虚名的人。以名气来判断一个人说的正确与否是佛陀非常不鼓励的一种行为。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要依法不依人,还告诉我们即使是对佛陀本人的话,,我们也要彻底验证它的正确性之后再接受。佛陀本人尚且如此自觉的接受安全检查,后人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安检,假如说你不希望被检查,那么很可能是由于你随身携带炸弹。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所有的说法者实施安检政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的安全。
基本上,我们不鼓励佛法上的创新,我们都是佛教的保守主义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不会被某人骗。佛法上最好的老师就是把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表达的最清楚最完整的老师,也可以说,最好的老师都是在充当佛陀的传声筒,他们的责任就是把佛陀的真实意图完整而不加删改的传递给我们。由于佛陀已经把真理圆满究竟的表达了出来,他已经彻底根绝了后世任何佛法上创新的可能,我们经常发现某些创新的“佛法”与佛陀的教法比起来是多么的荒谬无知和可笑。因此作为佛陀的传声筒,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必须要有经论依据,经论依据倒不一定非要有一模一样的原话,但是你必需要找到佛陀曾经表达过这个意思。充当佛陀的发言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不能随意发挥,不能把佛陀根本没有说过话没有表达过的意思当成佛法灌输给大众,那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很没有职业道德。作为佛陀的发言人,所要作的就是向大众清楚的表达出来佛陀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比如佛陀对伊拉克战争持何种观点?对禽流感有何看法之类的。不过有些发言人说着说着就忘了自己只是发言人这件事,把自己当成了佛陀的代言人,所表达的观点也都不属于佛陀而来自于他自己。这就非常让人不赞叹了。佛陀并没有授权你代他思考。你的责任只是表达佛陀的观点。更可怕的是,由于这个人一向是充当佛陀的发言人,以前也都做的不错,那么谁也不会怀疑这次他所表达的并非佛陀的观点。大家都会不加思索的认为:哦,这就是佛陀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就非常悲哀了。像六祖大师的坛经所表达的都是佛陀曾经表达过的东西,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方式而已,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六祖大师自己一拍脑门子想出来的。六祖大师是个非常好的佛教发言人。
在佛教里,说法的方式可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不使用文言文说法,不使用那些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或许更为合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现代人听得懂并且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法,但这一切都是在不改变佛法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看到的是,从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今天住世的大菩萨,他们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的东西。没有哪位真正的大菩萨会试图给佛法加点自己的东西。假如有哪位觉得佛法还不是很圆满,还需要自己给释迦牟尼佛作些补充加点自己的佐料,那只能说他压根儿不懂佛法,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两。至于那些被加了佐料的“佛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躲的远远的,如果你还想在这辈子有所成就的话。
6:13 2006-3-7

灵山居士  2006.3.9 19:20:11    

(3622-41)  显示次数:9483(8453+103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暂时安乐与究竟安乐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宽容,表现宽容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自己的满意度。可以非常巧妙的巩固我执。所谓的宽容,在我们看来,就是当别人做了那些本来会非常让我们生气的事的时候,我们并不生气(或者假装不生气),还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不过佛教的宽容并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这是我们每个佛弟子都必须清楚的事,有些行为看上去非常不宽容,但他会导致非常好的结果。有些行为看上去非常宽容,但却会导致很多人为此而丧命。这样的宽容其实属于犯罪的帮凶,也不是佛陀所提倡的。
我们都知道,六十多年前希特勒杀掉了很多犹太人,这当然属于犹太人的业报,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属于业报就心安理得的看着犹太人被塞进焚尸炉。假如我们当时有机会在希特勒身边工作,这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如何作呢,是选择对希特勒保持宽容,还是选择把希特勒干掉。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个答案。假如我们在确知希特勒要杀掉许多犹太人之后还对他表示宽容,那我们就很有助纣为虐之嫌。这个时候,假如我们可以绕到希特勒脑后开一枪,那就是非常值得赞叹的行为。因为我们的发心是终止他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终止这种行为会获得两个好处,一是犹太人可以摆脱被杀的命运,二是希特勒本人和许多德国纳粹可以避免杀人的恶业。由于我们的动机非常的好,我们完全舍弃了自己。所以这种行为是真正的菩萨行。
佛教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那就是慈悲出祸害,无原则的慈悲确实非常不值的提倡。慈悲应该有智慧的辅佐。缺少智慧的慈悲就象是一个从没下过厨房的人想帮点忙,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
一般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提倡宽容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好处和坏处总是并存,好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必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被吊死,坏处是邪见也同样不会被吊死,它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我们一般对坏人或者那些看上去很不好惹的人都非常宽容,比如大街上遇见抢劫的,我们就会对抢劫者表现出无限的宽容,不过我们对好人却经常不是那么宽容。我们非常喜欢别人对我们宽容,那意味着我们就算做错了事也会得到谅解。我们并不喜欢对别人宽容,当然,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很宽容我们也许会假装宽容来获得别人的赞许。但宽容仍然有底线,美国政府再宽容也不会允许恐怖分子在网上公开讨论如何炸掉白宫。同样的道理,佛教的宽容也有底线,我们并不提倡各种邪见的流行,毕竟,分辨一个说法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做到之事。很多人还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非常容易被那些看上去似乎也不是全无道理的东西所吸引。大量的初学佛者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顾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在他们分辨能力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一个清净的修学场所也就成了佛教论坛的必然选择。假如有那么一个说法,并非那么合乎佛法,那么我们提出质疑就属于理所当然。假如我们不提出质疑,倒是很值得质疑。
基本上,佛教历代大师包括释迦牟尼佛本人都从未表现出对邪见的宽容,这并不代表他们身上缺乏宽容,也不代表他们还被是非的二元观念所左右,更不代表他们还有分别心,因为他们知道,在我们拥有真正的正见之前,我们的佛法城堡防守非常薄弱,邪见可以轻而易举的攻破他。佛陀和祖师们并不希望看到邪见在我们的城堡里长驱直入。因此他们给我们创造一个避免接触邪见的环境。驳斥不正确的见解就属于这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首先要驱逐邪见,不给邪见生存空间,让他们没有存活机会。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只茶杯,它的容量非常有限,通常我们的杯子里装下了邪见,就很难容的下正见。即使最后正见与邪见的战争中邪见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正见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正见驱除邪见夺回皇位的斗争也并非每次都会获得成功。有时候,由于邪见先入为主,他早已在我们的城堡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政变失败,正见被邪见驱除出境。要向一个人证明他所拥有的看法是错误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不可能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固执己见。这里面有感情的因素,当一个人和自己所拥有的想法相处的时间久了,要把他们分开并不比拆散一对情侣更容易。他们对对方的忠诚度会令所有正在恋爱的人感到羞愧。
佛陀非常清楚这件事,因此他不让我们接触这些不好的东西,或者在我们试图接受这些东西的时候用正见来把他击的粉碎。这个时候,他表现的似乎很不宽容很不慈悲。不过我们必需清楚,这个时候不宽容其实就是最大的宽容,不慈悲其实就是最大的慈悲。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宽容和慈悲,而是正见。
18:48 2006-3-9

灵山居士  2006.3.13 19:23:55    

(3622-42)  显示次数:10273(9284+98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贪念是无法克服的(内空)
佛教徒所追求的有两种安乐,一种是暂时的安乐,一种是究竟的安乐,不过我们通常对后者的兴趣并不比对跑过我们身边的一条狗更多。我们对后者非常缺乏兴趣,对前者却是兴致勃勃。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对究竟安乐缺乏了解的必然结果。毕竟究竟的安乐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遥远的像非洲一样的东西。一般来说,我们都对暂时的安乐有着切身的体验,比如我们感到累了困了,躺在床上睡一会,这个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暂时的安乐。我们买到了我们很久以前就想拥有的数码相机,这也会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安乐,不过这个安乐通常非常短暂,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拥有的相机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好,我们发现别人手上的相机似乎更为时尚,于是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的暂时安乐就此宣告结束。不过即使暂时安乐都像崇祯那么短寿,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追求。仔细检查一下你的动机,你会发现你每天忙忙碌碌的目的几乎全是为了这些短暂的快乐。除非我们是受虐狂,否则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导致自己获得暂时的安乐。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可以持续很久的快乐,一般来说,我们只要试图持续一种快乐,他就会变成不快乐。比如我们非常爱吃一种食物,在我们刚开始吃的时候还是快乐的,不过我们假如一直不停的吃,我们就很难感受到快乐了。快乐就会离开我们。
究竟的安乐很少有人体验到,一般来说,只有彻底的证悟者才会体验到究竟的安乐。不过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它听起来就象是埃塞俄比亚那么遥远。大多数的佛教徒都认为存在着那么一个究竟的安乐,但是那似乎跟我们无关。我们也很少想到有生之年体验一下什么叫作究竟的安乐,就象我们很少想到有生之年要当一次美国总统。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具备这个资格。我们对自己的修行抱着非常宽容的态度,假如我们很累,我们就会批准自己去睡觉而不是去念仪轨。我们对自己要求非常的不严格。我们认为严格是应该赐予别人的礼物。我们自己用不着。我们对究竟的安乐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中自然有自己信心不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普遍对究竟的安乐存在着一种致命的误解。我们对成佛之后要干什么感到迷惘,我们也对自我的消失感到恐惧,我们的潜意识里甚至认为成佛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对成佛一无所知,无知导致恐惧的产生。我们认为成佛就是没了自我,虽然作为佛教徒我们并不否认成佛是件好事,不过我们仍然对成佛保持着这种不可知的态度。造成这个状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成佛,也对成佛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对暂时的安乐有着非常多的切身体验,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体验暂时的安乐。而究竟的安乐,由于我们的缺乏了解,被远远的放置在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当我们进入未来,它又跑的更远了。
我们并不反对体验暂时的安乐,但我们不应该认为生活里只有暂时的安乐而把究竟的安乐驱逐出自己的生活。要知道,暂时的安乐就象是手里的泥鳅,我们抓住了他,但是很快它就会从我们指缝里滑走。这个时候我们只剩下一手的鱼腥味。基本上,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抓住一条又一条泥鳅,然后看着它们从我们手里滑走。第一只泥鳅从我们手里滑走的时候或许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伤心和震撼,不过后来我们慢慢习惯了,也就麻木了,我们总是想抓住点什么东西。不让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很空虚,没有人认为这种感觉很美好。
佛教的修行者有两种目标,一种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安乐,一种则是为了获得究竟的安乐,假如我们学佛只是为了让自己这辈子过的更好或者下辈子过的更好,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也就是暂时的安乐。根据因果的原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究竟的安乐。即使我们当上了比美国总统还牛掰的大梵天,也仍然逃不出死亡的追索。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很短暂,即使是大梵天这么牛掰的人物,最后也会死的很惨。不过有的时候暂时的安乐与究竟的安乐之间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分,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究竟的安乐,其实我们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安乐而已。
这并不表示我们要把暂时的安乐抛的远远的,我们总是表现的很极端,不是把究竟的安乐拒之门外就是把暂时的安乐抛到脑后。暂时的安乐是究竟的安乐的基础,很难想像我们在一个缺乏暂时安乐的环境下还有心思追求究竟的安乐。追求究竟的安乐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暂时的安乐。我们不能找借口说我们要给予众生的是究竟的安乐,而不是暂时的安乐,然后就对作那些可以给予众生暂时安乐的行为予以拒绝。我们目前并不具备给予众生究竟安乐的能力,因为我们并没有成为佛陀。即使是佛陀,也不可能把究竟的安乐装在盒子里当圣诞节礼物送给你,也要你自己去慢慢学。就算佛陀把究竟的安乐装在盒子里送给你,你也要打开盒子才能看得到,你和究竟的安乐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个打开的过程,至于打开盒子的速度,则取决于你的资质和精进程度。目前我们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暂时的安乐。假如我们说了一句话,让对方明白了一点道理,而这些道理会对他产生非常好的影响比如让他不再喜欢到处去看没穿衣服的异性身体不再做那些即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或者让他解开了某个心结,那就是给予他暂时的安乐,同样的,我们所有利益他人的举动也都属于这个范畴。比如我们去放生,那就是给予众生暂时的安乐,不过由于我们佛教徒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暂时的安乐,我们不能认为能救下它的命之后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所以我们还要给被放的众生洒甘露水,为他们作三皈依。这样做当然也不是立即就可以让它们获得究竟的安乐,但是却种下了非常好的因。它们今生的寿命结束之后,会借此因缘转生为与佛有缘的人。那个时候它就可以自己走上通往究竟的安乐之路了。
基本上,暂时的安乐可以作为我们的短期目标,而究竟的安乐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暂时的安乐可以作为获得究竟安乐的靠垫,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靠垫太舒服了就拒绝起来。那就违背了佛陀给你这个靠垫的初衷。
18:59 2006-3-13

博客
http://spaces.msn.com/members/lsjszx/
http://blog.sina.com.cn/u/1219470373

碧山绿水  2006.4.30 20:12:02    

(3622-105)  显示次数:9742(8943+799)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信仰自由与佛教法义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3.16 12:48:20    

(3622-43)  显示次数:10258(9281+97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有人说法是这样,请明示意
我们都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是真理,我们都认为别人所拥有的不是真理。我们都非常希望别人可以接收我们的观点,我们都非常不希望别人不接受我们的观点。于是我们就有了各种观点上的冲突,很多人觉得仅仅是言语上的冲突是远远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于是就有了宗教战争。作为佛教徒,我们都非常确定佛法才是真理,不过据我所知,其他宗教的信徒也都非常确定他们所拥有的才是真理。我们彼此敌视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都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才叫真理,我们都认为别人所拥有的是假理。根据一山不容二虎的原理,我们很难让两个真理相安无事,两个真理就象是两个老婆,要她们和平共处几乎是梦里才会出现的情景。基本上我们目前只要看见其他信徒就会很生气,我们觉得他们应该做的是立即放弃自己的信仰跟着我们走。其实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同样属于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一类,非常需要接受思想改造。就是因为很多人都试图改造别人的思想,所以因为宗教而引发的冲突从来都不少见。一般来说,每个宗教信徒都非常不喜欢别的宗教信徒试图为他洗脑的尝试,穆斯林更是如此,假如你试图给他灌输点什么他就试图给你灌肠。
宗教战争持续了几个世纪,每个参与的人都活的非常的累,大家都被折腾的青面獠牙,于是大家就想找个一劳永逸的方式解决宗教问题。有人认为,我们应该都信仰一种宗教,那么宗教冲突的发生就不再可能。其他人也都很认可这个观点。不过问题是信仰哪个宗教好。每个宗教的代表都非常主张信仰自己的宗教才是最好的选择。信仰其他的宗教只会让你倒大霉上街被车撞死。于是战争从这里又开始了。大家打累了之后又开始琢磨,到底怎么好呢?于是有聪明人提出来,大家各信各的,互相尊重,信仰自由。这是个好主意。
到目前为止,这还是最好的方式。所有的宗教虽然私下都不认同对方的说法,但是表面上还是彼此客气的像政客。
作为佛教徒,我们尊重对方的信仰,但不认同对方的教义。尊重对方的理由很简单,不尊重只会让双方打的头破血流,互相在对方脑袋上制造无数的大包,打完了之后对方也不可能皈依佛教。没有哪个佛教徒会认为这是聪明的做法。但是尊重与认可是两回事。尊重不代表认可。
有些宗教(或许我们更应该称呼他们为附佛外道)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对待,虽然我们佛教徒非常不认可他们的说法,但我们也不能对人家采取粗暴的方式(例如在脑袋上制造大包)。我不认为那种方式可以收到预想的效果,事实也在证明我的观点。虽然我们非常不认可他们的说法,但他们仍然具有信仰自由。
在信仰上,我们不主张用那种非人道的方式去迫使一个人放弃信仰,即使对附佛外道也是如此。虽然他们所信仰的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的不正确非常的需要加以纠正,仍然有他们的信仰自由。假如我们不尊重其他人的信仰自由,那么早晚有一天,我们自己的信仰自由也会享受到同样的待遇。这非常符合因果。
但是在佛教法义上,我们绝不能宽容附佛外道的邪说。我们必需告诉每一个人他们的观点不属于佛教,我们必需找出他们与佛教的差异,否则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里所说的不宽容指的是针对邪见。并非那种非人道的制造大包的方式。一般来说,我不认为在对方脑袋上打出几个大包,就可以起到让他放弃信仰的作用。
其实要破除附佛外道的说法并非要采取暴力的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让对方心服口服。辩论是个好的选择。我们很难相信有任何附佛外道在辩论上可以折服佛教。对这一点,佛教有着非常充足的信心。假如我们气急败坏,或者试图以制造大包的方式让对方屈服,这就远离了佛教非暴力的宗旨。历史上没有哪位佛教大师是靠在对方脑袋上制造大包的方式使对方折服。他们总是心平气和,以无碍的辩才来压倒对方。假如我们作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只能说,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活的很失败。
12:17 2006-3-16

碧山绿水  2006.4.30 20:19:53    

(3622-106)  显示次数:10768(9867+901)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个人意见
观点与我一致,包括萧平实先生的观点,我都认为也有对的地方!我想北宗不是大派的话,到今天我们也许会说北宗是外道!

问题如下:
有人说佛陀在初期捍卫佛教的正信(附佛外道),都是采用很严厉的方式!我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5.12 2:30:27    

(3622-116)  显示次数:10603(9837+76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8 主题索引
外道是相对而说
有对的地方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接受,李红字的观点也有对的地方。但是错的地方更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很轻松的分辨出他哪些说的对哪些说的错,然后接受对的,抛弃错的。所以指出他们是外道很有必要。
佛陀的时代有附佛外道吗?我不是很了解,不便评价。

阿含  2006.5.31 15:23:55    

(3622-158)  显示次数:10902(10202+700)     查看阿含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6 主题索引
受教了!
佛陀时代,依止奥义书的古婆罗门教是印度正统,其它沙门思想(包括佛陀的思想)都被称为外道。即使现在,佛陀的思想在印度也是典型的“外道”。 但佛经把所有其它思想都称为外道。

佛陀本人对外道的态度是,不热衷反对他们,而让他们来实践自己的佛法。佛陀认为,自己的方法是灭苦之道:你可以不信我说的,但你可以试试我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熄灭痛苦。

早期佛教就是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佛陀本人从来不是个热衷打击“外道邪法”护法护教的人。

碧山绿水  2006.6.24 14:17:06    

(3622-226)  显示次数:10479(9881+598)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两种信仰者的道路
看了些南传书籍后,现在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明白多了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3.17 16:27:01    

(3622-44)  显示次数:9367(8394+97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艺术家式的小偷
存在着两种信佛的方式,一种是懒人式的信佛方式,还有一种是智者式的信佛方式。前者在佛教界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他们信佛的原因并不复杂,仅仅是出于生活在佛教国家,周围的环境没有为他们提供太多的选择。就象一个人走累了,看见路边一张椅子,这时候他会很自然的坐上去。而不会考虑这张椅子是不是刚被油漆过,会不会沾一裤子之类的问题。因此这种信仰方式是懒人式的。我相信如果这类人出生在基督教国家也同样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信仰基督教。他们信仰佛教仅仅是出于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宗教上面。对他们来说,佛教只是让他们生活里的一种点缀。因此看上去还行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是智者式的信佛方式,这一类人是在对于佛陀教法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其他宗教和世俗思想也都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选择依止佛陀。这类人在佛教界占得比例非常之小。显然佛陀更赞成后者的信仰方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前者的信仰方式并不比一只玻璃杯更加坚固。一般来说,前者的信仰脆弱的像薯片。由于前者是随着大众的信仰而信仰,那么当大众不再信仰佛教的时候,他也不会选择与佛教并肩而战。由于佛教知识的匮乏,这类人往往会把佛当成神来膜拜,他们非常希望仅仅烧几支香就可以换来荣华富贵或者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这样的愿望往往并不容易得到满足。假如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出他们的贪心已经得到了满足,那么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进而对佛陀产生怀疑,不过由于他们非常清楚当众质疑佛陀的后果,所以他们很聪明的把不满藏在心里。留待以后再说。文革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会。这类人把平时贪欲没得到满足的怒火发泄的淋漓尽致。他们捣毁佛像,批判僧人。这就是为什么文革中有些攻击佛教最起劲的是一些佛教徒的原因。
一般来说,后者的信仰的方式非常值得提倡。由于后者对佛陀的依止并不具备前者的盲从,他是在理性抉择之后得出佛法是最究竟的真理的结论之后才选择依止佛陀。这样的信仰不太可能仅仅因为头上被打了几个大包就被放弃。
前者的信仰非常简单,就象我们通常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使用那些天天在我们耳边做广告的产品一样,前者对佛教的选择也仅仅是因为佛教做了太多的广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生活被佛教所充满,我们想不知道佛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当你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宗教的时候,你会非常自然的想到佛教。就象当你需要一块香皂,你会非常自然的选择舒肤佳一样。前者信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他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来判断佛教的好坏。而后者则可能要许多年才可以真正的信服佛教。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看上去似乎很像真理的东西。每个人也都宣称自己所说的为真理。因此要在这么一大堆真理里找出真正的真理很需要时间和耐心。很多人一生追求真理,可惜追到手的总是假理。后者首先必需学会明辨是非,这是一个听上去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做到明辨是非。他们被各种信息所左右。因此明辨是非在他们来说并非容易的事。当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真理,还有一种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可以通过语言或者阅读的方式获得,绝对真理则无法诉诸语言。
后者还必需是一个对真理感兴趣的人,因为一个对钱更感兴趣的人不太可能产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假如他是一个唯真理主义者那就更好了,不过这显然属于奢望。后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很多世间的思想家都说了真理的一部分,有的说的多一点,有的说的少一点,但是既不究竟也不圆满,在宗教里也是一样,宗教的创立者根据他们自己的层次说出他们所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这样的结果会让后者产生出追求圆满真理的欲望,这个欲望会牵引着他来到佛陀的身边。后者在把佛陀与其他宣称自己为真理拥有者的理论做了长时间的比较之后,很难得出佛陀所说不是真理的结论。由于每个人都固执己见的原理,后者在这个时候对佛陀的信仰已经坚不可摧。即使你在他的脑袋上制造无数的大包也只能对他的肉体造成伤害。无论如何,伤害不到他的信仰。假如后者从佛陀那里学到了很圆融的智慧,那么这个时候他可以假装放弃信仰,保留有用之身,以利益他人。
基本上,我们更提倡后者的信仰的方式,当然也并不排斥前者的信仰,每个人入道的因缘都不同,不能奢望所有的人都使用后者的套路。因为大多数人既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充裕的精力。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干着跟佛法无关的事,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太可能把时间花在比较佛陀和耶稣哪个说的比较对上面。不过后者也应该逐步的多去了解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些什么,这样作的好处有很多,至少在别人问你,释迦牟尼佛对这个问题持何种态度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脸红。
15:56 2006-3-17

灵山居士  2006.3.19 20:37:40    

(3622-45)  显示次数:10291(9240+105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文笔写得好,但内容好象空了点
<DIV>一般来说,我们每天都吃三顿饭,(当然有的佛教徒是只吃一顿饭,这样的佛教徒看到这句话不要生气)我们都有自己非常喜欢吃的菜,我们很习惯吃这种菜,对这种菜的味道非常熟悉。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菜里被加了点以前没加过的东西,例如加了点醋。我们马上就会觉得味道不对,我们的舌头会非常快的把分析结果通报给我们的大脑,然后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会向做饭的人表示抗议。一般来说,假如一个人对佛法的熟悉程度像他对自己喜欢吃的菜一样,那么假如他遇到那些被掺了点其它东西的“佛法”,也就非常迅速的感觉到味道不对。不过这样的人并非像塑料袋那样遍地都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对佛法不是很熟悉的人倒是遍地都是。这样的情况给予了附佛外道非常宽松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可以象祖国的花朵那样的茁壮成长。<BR>作为佛教徒,我们都非常不喜欢吃那些被人作了手脚的菜,我们都非常希望吃到佛陀亲手所做的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的安全。你也可以说我们都是极度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佛陀本人也不希望看到自己所做的菜被人加点毒药之类的东西,因此佛陀为我们留下了如何去验证这道菜是否是被人加过东西的方法。有些附佛外道的手法极为拙劣,我们可以很轻松得看出这道菜不属于佛陀的手笔。不过有些附佛外道却非常不容易辨识,他们的下毒手段基本上属于无色无味,一般人根本没法防备。<BR>首先,我们必需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假如我们对于佛法的熟悉程度就象是对自己的家,那么家里的任何变动我们都会很快的觉察到。比如有一天,你回到自己的家,发现似乎有点不对,屋子里的东西似乎被人动过。那么很可能你们家就进过小偷。我们非常熟悉自己的家,每一样东西都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一件一件搬回来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家非常有感情。任何细微的变动都难以逃出我们的感觉。一般来说,小偷有两种,一种是翻箱倒柜式的,当这种小偷光临你们家之后,你只要一打开门就会发出由衷的惊叹。你会毫不犹豫的确认有不受欢迎的人来你们家作过客。还有一种小偷属于艺术家型的,这种小偷要把一切都做的非常艺术,假如他要偷窃的那家里有一头熟睡的狮子,那么他会在不惊醒狮子的前提下取走所有的财物,当他光临了你的家之后,他要让你丝毫看不出你家里曾经有过非法入境者,这样他才会觉得很开心。附佛外道就有这么两种,一种是让你一眼就看得出来他是附佛外道的那种人,好像他脖子上挂了个招牌,上面写着我是附佛外道。还有一种就是篡改的比较艺术的那种人,虽然他进过你的家,但是做的非常巧妙,以致于你只能觉得什么地方不太对劲。而很难发现你的家被人动过。<BR>有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个很难确认的附佛外道,就会有这种感觉,我们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是由于我们的佛教知识和实修经验的匮乏让我们感到对此无能为力。我们无法确认他到底是哪种人,我们无法确认这道菜是否被作过手脚。这有些象我们寻找上师,我们遇到自己最重要的上师的时候,会非常开心,有时候,我们只要看一眼他的照片,就会确认,这个人是我的上师。虽然感觉有时候会表现的很没有诚信,它经常欺骗你,但是感觉仍然是我们面对附佛外道时的判断标准之一。当然,这个标准非常的不可靠。有时候,由于文化上的隔绝和宣传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对远方来的穿着红色僧袍的西藏佛教徒产生不好的感觉。这个时候,感觉就会欺骗你。<BR>佛陀给我们留下了判断附佛外道的标准,那就是三法印。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用三法印来验证对方是不是附佛外道难度并不低于让一个三岁小孩去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方打听这个人的名声,假如你打算依止他的话。一般来说,佛教界总有些人没睡着,总有些眼睛是睁着的。很难想像一个附佛外道可以骗过所有的佛教徒,即使他做的再高明。其次就要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多喝牛奶之类的。这样当我们遇到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时,就有足够的抵抗力。<BR>在我们这个时代,宣称自己自己为真理拥有者的人有越来越多的倾向,我们在这众多的真理中选择了佛教。但是很不幸地是,当我们置身佛教之中,我们会发现宣传自己为佛教真理拥有者的也不乏其人,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眼花缭乱。比较安全的方法是找个已经接受过多方安检的人来依止,我们自己去对他进行安全检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首先必需拥有安检系统。拥有安检系统的唯一途径就是多了解一下释迦牟尼这个人说过些什么,没说过些什么。当我们对此非常了解的时候,如果遇到试图蒙混过关的炸弹携带者,我们的安检系统就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人有问题。<BR>19:30 2006-3-19</DIV>

碧山绿水  2006.4.30 20:30:47    

(3622-108)  显示次数:9738(8955+783)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最好能举些例子,也许就生动精辟很多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3.21 15:57:42    

(3622-47)  显示次数:10298(9240+105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赞!!!师兄好文章啊!
一个人对自己动机的诚实程度,决定着一个人是虚伪还是真诚。一般来说,我们都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动机,这是因为我们的动机大都是非常羞于见人的那种,掩饰自己的动机几乎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本能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与生俱来非常顽固的习气)。比如有的时候我们接触一个女孩,我们会告诉这个女孩,我们之所以与她接触是因为有着无数的非接触不可的理由,而事实却是,我们想和她上床。这是我们最大的动机。不过我们都非常清楚假如把这个动机告诉别人对方会有何等反应,所以我们通常都把他掩盖的很好。一般来说,我们会给自己找出许多理由来骗自己说我应该和她上床,最常见的理由就是爱情。我们骗自己说我爱上了她,不过这个爱情往往会在我们和她上床之后消失。这就证明了他仅仅是一个借口,它的使用期非常有限,通常我们在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之后,我们就会把它抛弃。我们一般都对自己的动机非常清楚,动机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假如我们非常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动机,那么可以说我们是个真诚的人,虚伪的人一般都会选择那些看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的动机,比如我。我写这些东西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名利,不过我却经常告诉自己和别人我在普度众生我在弘法。因为我们的真实动机往往非常的拿不出手,非常的不上台面。我们很担心这类动机被别人所洞悉,那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非常丢脸,让我们名声扫地。所以佛教里菩萨的修行就是让自己在每一件事上都有着可以拿出手的动机,这样的好处是你不必虚伪,不必心口不一,不必拿出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充当自己的动机。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真实动机告诉别人而不必担心会遭到别人的耻笑。菩萨就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不好的动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不过有时候情况却有点复杂,比如一个坏人,出于娱乐自己的动机把一个盲人一脚踢下楼,这个时候他的动机毫无疑问是非常的坏,所导致的结果也是非常不好,盲人在被踢下楼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身体和水泥地碰撞所产生的痛苦,不过事情还没完,这个盲人因为被踢下楼的原因而重新获得了光明,他再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这个结果肯定让那位坏人大失所望。因为他并没有看到想看到的东西,他的不良行为导致了一个很好的结局。我们是不是因此而应该感谢这位坏人。我认为大可不必。根据佛教的法义,大乘菩萨的动机直接决定了他所做的是善还是恶,因此不管那个坏人的行为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他最初的动机是坏的,因此他在这个行为中所获得的也只是恶业。我们通常总是从结果去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不过这相当危险,假如一个坏人做了某些坏事却意外的产生了很好的结果,那么他也可以获得嘉奖。作为佛教的修行人,保持自己动机的透明度非常必要,这让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所做的是善还是恶,这对我们止恶行善非常有用,假如我们不清楚自己的动机,也就无从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佛法。从大乘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所做所为是善还是恶完全取决于他的动机。假如是动机是为自己,那么就算修再多的善法也不是菩萨的行为,如果动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众生,哪怕是非常小的善行也会收获巨大的心灵效益。
有些行为,虽然客观上确实利益了一部分众生,但是由于这些行为并非是在利益他人的动机下所发生,所以这些行为对于修行者本人并不会产生好处。假如作这些行为的是一些不修佛的人,那么我们无需在意,但是如果佛教徒以结果而不是动机来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那就很不值得提倡了,因为有些动机不纯的行为也可能获得好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坦诚面对自己的动机,即使不能对别人,也要对自己做到这一点。
为了表示诚意,首先说说我最初学佛的动机,其实最初我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好人,更不打算成为一个菩萨,我小的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这样就使得很多身体强壮的孩子觉得欺负我是一件非常安全和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就经常被大家欺负。根据佛教的原则,每个人都希望离苦得乐,那时候的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希望,不过离苦得乐就得在避免别人的欺负的基础上欺负别人,我看到那些欺负人的家伙都很快乐,因此也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不过由于身体实在瘦弱,我欺负别人离苦得乐的梦想一直不能得以实现,一直到上初中见识了黑社会我才茅塞顿开。我觉得做一个黑社会里的坏人应该就可以获得欺负别人的权力,因此我立誓要作一个最好的坏人。不过现实往往是非常残酷的,我的资质太差,所有的坏人都认为我不具备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坏人的必要零部件,其中一个坏人给我出了个考题,假如我通过的话,那么我就有希望加入坏人的阵营。不过他的考题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居然叫我去街上对女孩子耍流氓给他看看。并且告诉我这是成为一个坏人的不共前行,也是坏人界的五加行之一。我硬着头皮去了半天,回来告诉他:不行,我作不到,耍流氓这种高难度动作实在不是我目前做得到的,有没有简单点的?那个坏人摇摇头,耸耸肩,对此深表遗憾。我也就因此被淘汰出了坏人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现在还能在这里看到我的原因。我在坏人界惨遭淘汰,因此也就转向往好人界发展,所以慢慢就混到佛教里了。当然,目前我的动机已经远非如此了,不过我目前的动机还是很多高尚的动机和自私的动机掺杂在一起的混合物,我目前的修行就是把那些不那么高尚的动机一一淘汰,只剩下高尚的动机。那个时候,我也无需掩盖自己的动机,可以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愿那一天早点到来。
15:30 2006-3-21

烈火  2006.3.23 11:55:49    

(3622-48)  显示次数:10349(9389+960)     查看烈火的所有文章 给烈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见地与行为
丁丁丁!!!

自知其心是为上!

灵山居士  2006.3.23 18:50:51    

(3622-49)  显示次数:10087(9179+90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不错啊!不过没有明师的指导,自己怎么知道啊?
佛教的初学者拥有着无数的缺点,其中之一就是经常会把自己在书上看到的见地当成自己的见地,然后就对那些看上去比较低的见地加以嘲笑。一般来说,初学者很难明白佛陀对于不同的人开示了不同的法,因此法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就象张曼玉看上去很美,可惜不太适合你。你要追求她至少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对于初学者来说,追求最高见地就等于一个乞丐妄想着可以娶张曼玉当老婆。
一般来说,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高的见解,就会迫不及待的用它来取代我们过去所拥有的较低的见解,而不去考虑他是否适用于我们。就象我们买下一辆保养费用非常之高的跑车,而不去考虑我们是否可以养的起它一样。当我们发现有人在宣传较低的见解的时候,我们会迫不及待的去纠正他,我们纠正他并非是为了帮助他接近真理,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拥有较高的见解,从而感受自我满足。我们很难想像到,初学者并不需要太高的见解,而且也跟本无法消化很高的见解,在佛法上,我们并不能过高的估计对方的接受能力。最好的老师都是根据弟子的根器予以教法,他所需要的是较高的见解还是较低的见解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修行程度。一个刚入佛门的人并不需要禅,也不需要大圆满,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认可因果,真正的相信轮回,这就足够了。对初学者说些禅宗公案之类的东西基本上等于对俄罗斯人讲非洲土话
我们都经常在佛书里找出一些可以作为我们借口的话,这些话一般都是出自圣者,我们把他牢记在心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成佛,只是为了当自己需要借口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当我们吃肉的时候,假如有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我们就会抬出济公禅师的话,我们会告诉那个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过我们却忘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不过这后半句对我们来说并非那么美好,因此我们倾向于忽视它的存在。也许压根我们就不知道后半句的存在,因为我们也是在一个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为借口的人那里听到这句话。那个人也不知道这后半句。很奇怪,我们对这类可以作为借口的话总是过目不忘。我们对佛法的态度就象是逛超市,我们在佛法的超市里挑挑拣拣,找出我们喜欢的那些或者我们认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放到购物篮里,假如我们的上师告诉我们你应该选择这个清洁球,他对你会更有用,我们就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老师推荐的东西,假如我们发现它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和老师就会皆大欢喜。假如我们发现老师推荐的东西并不那么符合我们的胃口,我们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他,我们觉得我们需要更高的见解,那么我们就会假装把他放到购物篮里,过一会趁上师看不见再把它偷偷扔到超市的某个角落里。其实上师推荐给我们的东西往往会更适合我们,我们却并不相信我们的上师。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因此我们也都希望在上师那里获得与众不同的待遇。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应该和那些在我们看来比较笨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我们觉得我们无需修前行,我们觉得我们可以一步登天,我们觉得我们目前的修为已经非常高了,因此老师给我们的任务几乎是对我们的漠视。我们为此而非常生气。我们都觉得我们在佛教里都是资深佛教徒了,假如有人把我们当做初学,我们就会非常生气。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我执在操纵。
当我们觉得一个见解非常好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我们觉得似乎我们已经和这个见地的表述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了。因此我们可以模仿他的行为。我们却不知道,禅宗祖师们有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也是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南泉不是每天都斩猫,否则动物保护组织也会跑去抗议,丹霞也不是天天把佛像当柴火烧,那时候劳动人民虽然生活贫困,资源匮乏,烧火的木头还是不难找到的。
假如我们有模仿祖师这些反叛行为的倾向,那么我们将来的结果就会非常悲惨,除非我们具有和祖师一样的修证成就。当然我们并不是不需要模仿祖师,我们修行就是在模仿释迦牟尼佛,模仿他的弟子们,模仿他们在每一件事上的态度,但是通常我们并不能去模仿祖师们那些看上去非常反叛的行为,我不认为我们具备这个资格。我们通常会有一种错觉,我们认为禅宗似乎是非常容易修的东西,我们认为禅宗也无需守戒,什么都不执著就行了。当我们修法比较累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不要执著啊。然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睡觉了。不过当我们在公交车上被别人踩了一脚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不执著忘的干干净净,我们会非常执著于那个人道不道歉,假如他浑然不觉,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这个时候,不执著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这说明我们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更多的借口,或者说我们看佛书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更多的借口。
即使我们真的拥有了非常高的见地,也仍然要非常小心自己的行为,拥有较高的见地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跳出了因果的围城,因果仍然象我们的女朋友那样天天跟着我们,过去曾经有位禅师就因为持有大成就者不受因果管束的观点而陷入了非常悲惨的境地,因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假如我们希望下辈子做一回狐仙,那么就大可模仿这位禅师。那么下辈子我们就一定可以体验一下别样人生。
18:23 2006-3-23

烈火  2006.3.24 22:00:02    

(3622-50)  显示次数:10277(9359+918)     查看烈火的所有文章 给烈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乞丐与张曼玉的婚姻可行性探讨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过我们却忘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

=--有趣有趣~!

自知其心是为上!

发布于:2006.3.27 1:44:15    修改于:2006.3.28 21:22:11  
灵山居士  2006.3.27 1:44:15    

(3622-51)  显示次数:10493(9307+118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您方便‘说法’太随意了吧(内空)
前一篇文章提到初学者与最高见地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象是乞丐与张曼玉。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任何乞丐都有娶到张曼玉的可能性,因为任何乞丐都有成为富翁的可能,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所谓可能,就是很有可能不可能。假如这个乞丐不去奋斗的话,不去积累财富,那么很难想像张曼玉会愿意下嫁给他。一般来说,我们每个初学者都是乞丐,至少在佛法上,我们几乎一文不名,我们都是佛法上的乞丐,我们非常希望那些在佛法上很富有的人可以把他们的东西和我们分享,很多人都非常乐于帮助我们,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分出来一点给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非常感恩,当然也有些人会捉弄我们,他们会把一些石头之类的东西放进我们乞讨的碗里,这样当我们想吃饭的时候就会被硌坏牙齿。在最初的时候,想娶到张曼玉只是个非常美好的梦想。但是假如我们希望可以娶到张曼玉,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心,当然娶到张曼玉并不是我们的最高目的,我们的最高目的应该是离苦得乐。但是离苦得乐必需获得张曼玉,也就是最高见地。有时候,我们发了点小财,娶了个长的很像张曼玉的女人,这个时候,我们会非常高兴的误以为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其实我们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安乐而已。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乞丐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意淫型的,这种乞丐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到处跟人夸耀他已经娶到了张曼玉,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在向别人显示他是张曼玉的老公。这类人与张曼玉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还有一种是默默奋斗型的,他们每天都在奋斗,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但从不夸耀,他们知道自己与张曼玉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他们对在有生之年娶到张曼玉怀有信心。通常我们对第一种人持批判态度,这类人非常之多,而且大多是初学者,一般来说,这类乞丐都是做了个春梦,梦里张曼玉对他笑了一下,醒来之后他就觉得自己已经跟张曼玉领结婚证了。因此到处以张曼玉的老公自居,假如有人说张曼玉比较喜欢用古龙香水,他就会以非常权威的口吻告诉别人:其实张曼玉最喜欢用的是香奈儿,你的看法是错误的。
其实他也只是在梦里看到张曼玉用香奈儿,不过他把这一切都当了真。
佛教的说法是,一切乞丐都有娶到张曼玉的可能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乞丐也都有娶不到张曼玉的可能性。我们绝不能因为我们有这个可能性而沾沾自喜。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只要努力,按他说的去做,我们就有可能娶到张曼玉。但是佛陀不是张曼玉的爸爸,不能自作主张把她嫁给你。他只能告诉你,怎么去泡妞。至于泡不泡的到,则取决于你自己。首先我们必需要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当张曼玉的老公,我们要让她的孩子喊我们爸爸。作这些之前我们必需要把自己打扫干净,很难想像我们穿着臭气熏天的乞丐衣服和张曼玉一起共进晚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金刚萨埵牌浴液,他可以洗净我们所有的尘垢业障。当我们作完了这一切,换上干净衣服,带上我们的钱,那是我们的福慧资粮,坐上我们的跑车,然后停在张曼玉的家门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获得她的邀请。可以进入她的家参观。这个时候,我们和她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按照佛陀的方法一步一步的走,佛陀有充分的信心让你追到张曼玉。成为她的老公。因为以前曾经有过无数的人向佛陀咨询如何追到他们心目中的女神。佛陀给他们出谋划策,这些人最后都成为了他们所爱的人的老公。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佛陀的能力。假如我们的追求事业非常的不顺利,我们就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偏离了佛陀的哪一条教法。比如佛陀说张曼玉很喜欢红玫瑰,你却送她百合,当然很难收到你想要的效果。还有就是你的精进程度,假如你三五天才给张曼玉打一个电话说声“你好”,那么很难想像她会愿意成为你的老婆。
总的来说,我们每个乞丐都必须要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娶到张曼玉,其次我们必需挣很多的钱来增加我们的吸引力。当然了,金刚萨埵浴液也是必不可少。即使我们非常有钱了,也应该经常洗澡换衣服,否则我们很难逃脱被踢下床的命运。
1:03 2006-3-27

bug  2006.3.28 11:54:23    

(3622-52)  显示次数:10570(9519+1051)     查看bug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不要只为人民服务

灵山居士  2006.3.28 17:55:12    

(3622-53)  显示次数:9890(8967+92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8 主题索引
您说呢
作为佛教徒,我们都认为佛教拥有着无数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我们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正是因为这无数的与众不同让我们选择了成为佛教徒而不是基督徒或者伊斯兰,世界各大宗教都主张为人民服务,佛教的特殊之处在于并不仅仅主张为人民服务,还要更进一步为所有的众生服务。这让我们觉得佛教非常特殊,非常有个性,所以我们选择成为佛的弟子。虽然佛教比较了义的教授并不喜欢个性,也不提倡搞特殊化,佛教里较为了义的教授告诉我们,平等更接近实相。所谓的个性,特殊只会增加不平等。佛教里视所有的众生平等,因此只为人民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把很多非人民的众生排除在外并非佛教的作风。
一般来说,其他宗教很难想像作为高贵的人我们要为其他众生服务,(他们认为其他众生更应该为我们服务,比如在我们感到饥饿的时候充当我们的食物)虽然他们也主张自由平等博爱,不过听上去更象是口号。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自由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也不取决于制度。这里说的是绝对自由,绝对自由只存在于佛教,好的制度可以提供相对的自由,但绝对自由永远取决于你自己。假如你可以不被任何意识形态任何观念束缚,那么绝对自由并非遥不可及,当然了,民主制度相对于专制制度还是更值得我们称赞。但民主制度并不能导致真正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这么说并不代表我是民主的反对者,即使是相对的自由也比不自由更加接近绝对的自由,毕竟要追求绝对的自由,相对自由的环境也属于必需品,假如你生活在塔利班政权下,去追求佛教的绝对自由,后果会很不如意。而真正的平等是在空性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一般我们所说的平等就是拥有同样的机会,享受同样的待遇,我们认为这些就是平等。佛教的平等远不止这些,佛教的平等是不加任何标签的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一般我们看见一个人,就会立即给他贴上很多标签,比如“长的不错,是个美女”或者“这个人真讨厌”,我们就是这样把这些本来很平等的人变的不平等。假如我们把这些标签全部揭去,会发现每个人都很可爱。其实我们内心从来没有把别人当成与我们同样重要的人,我们觉得其他人一点也不重要,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自己的看法当做绝对真理,假如其他人对此有所质疑,我们就会很生气。在这种状态下,要求平等显然是奢谈。佛教的平等最低的要求也要我们把他人和自己看成一样重要,我们其实连这点都相当不容易做到。至于博爱,一般来说,假装出来的博爱总是占了大多数。真正的的博爱只能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很难想像缺乏理论支持的西方人会真正拥有博爱。他们大多是嘴上说说而已,当然具有完备理论支持的东方佛教徒也并非个个都很博爱。基本上假装出来的还是占了大多数。菩萨就是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修持者。假如一个人真正的做到了佛教意义上彻底的自由平等博爱,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是佛了。
我们目前的修行其实只是为自己服务,为人民服务对我们来说其实都是非常奢侈的要求,为非人民服务更是不可想象。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一般来说,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一些看上去很可爱的“非人民”服务,例如猫狗之类的众生,不过我们为他们服务的最终目的还是利用它来取悦我们自己。因此我们的目的仍旧是自私。
基本上,我们必需真正的相信轮回,真正的认可每一个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亲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培育出平等的心态。我们不会认为人比动物重要,也不会认为动物比人重要,因为他们同样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只限于为人民服务,我们也不再认为人是高人一等的生命。我们就会认为每个生命都一样,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责无旁贷。有的时候,由于我们能力所形成的限制,我们必需在众多需要救助的众生中选择最需要救助的来帮助,毫无疑问,救助一个即将被杀的众生远比救助一个暂时没有生命之忧的众生更值得我们出手。从我们人的观点来说,每个人都会认为人更重要,但是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没有哪个人有权力搞特殊化,所有的众生都很重要。假如我们认为人比鱼重要,不但会导致所有鱼类的上街抗议,还会让你失去平等观。假如失去了平等,你就远离了佛陀。
17:01 2006-3-28

黄连  2006.6.22 7:17:03    

(3622-218)  显示次数:8830(8149+681)     查看黄连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愤怒青年德山宣鉴
请尽量不要说别人的宗教好不好,只问自己做到了没有,每个宗或教,他摄受的众生各自不同,所以不能说自宗好,他宗不好,只是圆 满程度不一样,您说呢

灵山居士  2006.3.29 21:00:41    

(3622-54)  显示次数:10154(9234+92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善知识啊!一针见血!
一般来说,禅宗祖师们的行为都表现的非常反叛,他们经常做出些惊人之举,也经常说一些让一般佛教徒听了会立即休克或者心脏病突发的话。不过很多人对此抱有非常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觉得禅师们这么做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事实恰恰相反,禅师们的惊世之举往往只是为了打破你的成见。而那个成见则是你解脱路上最大的障碍。但你并为认识到这一点,你还为你的成见而沾沾自喜。并未发觉你已经沦为他的奴隶。禅师们所做的就是打破你的牢笼。当然因为禅宗并不存在固定的形式,因为在禅宗看来,任何固定的形式都有可能成长为你新的牢笼,所以禅师们打破牢笼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有些禅师们打破牢笼的方式比较温柔,有些则显得非常粗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风格。这其中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拆牢专家。那就是德山宣鉴禅师。假如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德山宣鉴无疑是一位激进主义者。用中国人的语言方式来形容他,那就是一位愤怒青年。他应该算是禅宗里呵佛骂祖的祖师爷。愤怒青年德山宣鉴曾经这样表达了自己对佛教里那些大名鼎鼎人物的看法,德山宣鉴禅师说:“我对先祖的看法并不是这样,我这里没有祖师也没有佛,达摩是老骚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棒,文殊普贤是个担屎汉,等觉,妙觉只是破除执见的凡夫,菩提,涅槃是拴驴的木桩,十二二部佛经是鬼神簿,是擦屁股的废纸,四类果位,三类贤者,初学佛者以及十地圣者则是守古坟的一群鬼,自身难保。”相信很多佛教徒看到这里都会感到非常的晕,假如你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假如一个对佛教哲学有兴趣但是对佛教神话持批判态度的世俗学者看见这段话,会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他认为他找到了非常好的例证可以证明佛教内部也有人认可他的看法。不过由于缺乏实际修行的经验,世俗学者也就没有任何可能看懂德山宣鉴禅师在说什么。他只会认为德山宣鉴是个敢于挑战佛教权威的勇士。这不能不令人悲哀。假如我们要知道德山宣鉴想要表达什么,首先要明白禅宗的见地都是非常接近绝对真理的,也可以说佛教最高的见地存在于禅宗和密法之中。因为绝对真理的不可描述性,决定了我们只能描述一个类似的绝对真理。禅宗所要描述的也是绝对真理的模型而非绝对真理。因为禅宗祖师一般都不绕弯子,他们所说的一般都是离绝对真理最近的见地,所以他的听众也都是束缚最少的人,你可以说有资格听禅宗祖师讲话的基本上都是根器非常好的人,对于这种人,间接的教授就显得多余而不合时宜。他们需要的是相对直接的教授。他们往往只剩下最后一点束缚,这个时候,愤怒青年德山宣鉴就出现了,用他那段话把他最后一点束缚摧毁无余。没有祖师也没有佛,假如有祖师有佛的话,那就是二元对立,实相是超越任何二元的。通常我们都很极端,我们认为事物非此即彼,佛陀给我们一把刷子的目的是用来刷去我们所有的尘垢,当我们已经刷去所有的尘垢之时,这个时候要作的就是把刷子扔掉,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我们不应该继续拿着刷子,除非我们打算当装修工人。不过很多人却对刷子产生了感情,拿在手里舍不得扔掉。这个时候,刷子就成了尘垢。大乘里面对这种态度持批判态度,这属于“意执佛法智慧”,是大乘所列出来的十个黑名单之一。假如我们查查佛经的原文,就会发现佛经里称呼它为“菩提法智魔”。之所以把他列入黑名单,是因为我们把毫无自性的东西(刷子)当成了有自性的东西。当佛陀给你这把刷子的时候,他知道假如告诉你刷子也不存在,你会非常震惊,你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刷子也不存在的话,你就只能用手去对付那些尘垢。因此佛陀会告诉你,刷子是存在的,尘垢也是存在的,当你把尘垢清除的差不多的时候,你才有资格知道刷子不存在,尘垢也不存在。你甚至不必把刷子丢掉,因为你无法丢掉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也无需丢掉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比如你无法去丢掉空气。
由于轮回和涅槃仍属于二元对立,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刷子也不存在的时候,也就是意识到了涅槃也应该丢掉,假如你不丢掉他,他就会成长为拴你的木桩。德山宣鉴的话就是把一切都打的粉碎,这样你就没有任何可以拿在手里的东西。禅宗是非常直接的教授。对于有些弟子,甚至连刷子都不用提。一般来说,佛教的绝大多数教法都是间接的。间接的教法是由于我们非常难以接受直接的教法。间接的方式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就像是我们追女孩子,假如一见面直接告诉她:跟我结婚吧。人家多半会被你的直接吓跑。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采取间接的方式,比如一起吃个饭,或者一起去某个地方游玩。以这种间接的方式逐步达到你要达到的目的。因此佛陀才会先给我们一把刷子,然后告诉我们我们必需像装修工人那样去刷去尘垢。比如净土宗的修法,就需要走极乐世界的中转站。这就是间接的教法。
至于你所需要的是间接的教法还是直接的教法,则由你的资质决定,有时候我们非常渴望可以接受那些直接的教法,甚至我们希望什么也不作每天睡大觉,遇到一位大禅师,然后听他说几句一般人听不懂的话,或者用木棒在我们脑袋上打一棒,然后我们就大澈大悟了。再然后我们还是什么都不作,每天逍遥自在看电视剧跟朋友吃饭。不能说这种可能性不存在,但是在我们什么都不作之前,最好还是作点什么。比如没事还是多想想所有的众生(包括每天找你碴的那个混球)都是我母之类的,或者想一下美女一百年之后的样子,或者每天多吼几声那个叫阿弥陀佛的人的名字,这样作的好处是,或许会让我们遇到比较直接的教法的几率更大一些。一般来说,“什么都不作”是个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我们总是让自己作点什么,即使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我们还是在思考着那个混蛋今天怎么不理我之类的问题。假如我们希望达到什么都不作的境界,还是先作点什么比较好。
20:21 2006-3-29

大自在  2006.3.30 0:00:37    

(3622-55)  显示次数:11290(10321+969)     查看大自在的所有文章 给大自在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呵呵!反对!
简单明了,灵山居士好悟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烈火  2006.4.9 20:52:41    来自:山西  QQ:273244424  

(3622-64)  显示次数:12144(11231+913)     查看烈火的所有文章 给烈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这里的日子不是我们这些小人人能混的
没有悟道之前说那些话是自己往地狱里面跳!!!
有资格说话的人少之又少!!!

自知其心是为上!

信愿感佛  2006.4.14 14:18:14    

(3622-86)  显示次数:12200(11327+873)     查看信愿感佛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佛教的和平演变
希望快点往生吧

我要飞的更高 我要飞的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南无观世音菩萨

灵山居士  2006.4.1 1:33:38    来自:娑婆  

(3622-56)  显示次数:9196(8237+95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佛法的表述与世俗逻辑
当我们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替换别人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力不从心。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对每件事的想法则受到他所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所遭遇的事件的影响和限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每个人也都对别人试图来改变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感到非常生气。并且理所当然的把他视为一种思想上的侵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思想遭到侵略并且极有可能被篡改的时候,那么他立即就会启动反侵略措施。他会动员自己所有的库存想法来打一场反侵略的战争。这个时候,辩论就由此产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小心眼的人是很多的,即使你在理论上折服了他,也不能收到让他在思想上向你缴械投降的效果。更大的可能是他抱着失败的怨恨转入地下,像基地组织那样跟你玩阴的。这个时候,胜利的一方非常容易被胜利所陶醉而忘了最初为什么要辩论。一般说来,佛教徒与其他人辩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这个人证明佛陀的伟大光荣正确。向他证明佛陀的伟大光荣正确的目的则是让他也跟着我们分享佛陀的智慧。这是佛教徒与外道辩论的比较正统的动机。当然并非每个佛教徒跟别人辩论都是这样的动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假如我们抱着最高尚也是最纯正的动机跟对方辩论,结果却让对方变成了本拉登。我们就不能不思考一下我们的方式。通常我们跟外道的辩论结果就是如此。很少见到有哪个外道辩输了之后心甘情愿的皈依佛教。这说明我们的思想改造运动还不是很成功。
因为不是每一天我们都会遭遇到外道,更多的时候,我们试图改变我们身边的人的想法。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我们在向他们灌输佛教知识的同时却几乎从没想过我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具有震撼性的事情。这等于宣布他们以前一直都被人愚弄,所接受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都非常不正确。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不让人生气。因为我们的亲戚朋友早已被无神论所占据,包括我们自己以前也是。我们接受佛教的过程都非常曲折,几乎可以写成一本书。我们知道,当一个人的思想被某种东西所占据的时候,你想把他赶走并且实施重建是颇费周折的一件事。就象你在公交车上想让一个舒舒服服的坐着的人起来把位子让给你一样困难重重。当我们习惯了一种东西,要我们和他分开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一件事,譬如我们习惯了一个人,每天都和他在一起,吃饭睡觉甚至上街也要手拉手,假如有一天这个人跟我们说:我们分手吧。我们就会觉得天旋地转,好像天一下子塌了砸在我们脑袋上。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所熟悉的将不再熟悉,我们所习惯的将被人为的终止。我们从今以后将要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我们感到了痛苦。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习惯了我们的想法,要我们放弃它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佛教里的法义有很多都和我们一直接受的价值观世界观存在着很大的冲突。我们出生在一个无神论盛行的国家,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宣传非无神论,所有的宣传都倾向于证明无神论的伟大光荣正确。非无神论的声音微弱到我们几乎听不见。因此我们理所当然的以无神论为我们的世界观。当然,很多人会说佛教是无神论,佛教的无神论并非不承认非人类非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众生的存在的无神论,佛教的无神论是不为任何观念束缚视一切平等的无神论。世俗的无神论者其实都是有神论者,因为无神论就是他们的神。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佛教显然没有太多兴趣去讨论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佛教对这些非人类生命的描述只是点到即止,因为他们跟修行关系不是很大。
由于我们的思想一直被无神论所占据,因此当佛陀的智慧试图进入我们的思想领域的时候,所遭受的抵抗和困难也就可想而知。假如我们没有被任何观念所污染(这个大概只有婴儿或者成佛的人才会具备),那么佛教的智慧进入我们的思想领域就会像美军开进巴格达那样一帆风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辆车,在佛教的智慧登车的时候,就会发现,车上已经坐满了人,甚至连容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而且这些人大都是对佛教智慧抱着敌意的。这个时候佛教智慧所要作的就是以佛教的智慧来迂缓车上众多乘客的敌意。在降低敌意的基础上慢慢的转化他们,最后给自己找到一个座位。然后再把其他佛教智慧带上车,最后以和平的方式来改变这俩车的政权,把这辆车所有的乘客换成佛教的智慧。我们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和平演变,众所周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就是这种没有硝烟的演变策略,从目前中国的状况来看,我们必需说美国做的非常成功。我们佛教必需向山姆大叔学习。学习一下如何和平演变我们身边的人,通常我们都非常希望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理想与现实撞车,伤亡的总是理想。基本上我们所收获的失望远远多于希望。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非常顽固,都非常坚持他们自己的那一套。这会让我们很生气。假如我们向美国学习的话,首先要学的就是美国人的耐心,美国人并没有指望中国人睡了一夜第二天就接受美国的价值观,而是非常有耐心的在各处布局。假如我们试图改变身边的人而又遇到防守坚固的思想堡垒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必那么着急让他们接受佛教。我们可以找几首非常好听的佛教音乐来给对方听,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好意。在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就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至于种子的成熟只是时间问题。
佛教不会拒绝任何人,哪怕他只是想在佛陀那里索取点什么,一般来说,佛教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与众生结缘,最常见的就是以满足众生欲望的方式来促成他对佛法的修学兴趣,假如一个人非常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金钱,他在佛陀面前祷告,只要他足够诚恳,又有过去生的布施因缘,那么佛陀就有可能满足他的愿望,这会让他对佛法产生非常好的信心。这样也就与他结了缘。至于以后的发展,就不难想像了。很多人都是抱着各种奇怪的理由来接触佛教,但是只要他足够深入,最终都会被佛陀的智慧折服。所以结缘很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个非常顽固的人,当我们试图让他接受佛的观点的时候,假如我们缺乏佛教的智慧的话,结果就会闹得两败俱伤,两个人都会很生气。都会觉得对方太顽固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我们不能指望往花盆里扔下一颗玫瑰种子第二天早晨起来就看到玫瑰花,我们必需非常有耐心,我们必需给予他适量的水,阳光,空气,当着一切都具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忙别的了,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家,就会发现玫瑰花已经长出来了。
不过通常我们都不是这么做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往花盆里扔一颗种子,然后既不浇水也不让他晒太阳,我们所做的只是蹲在那里抱怨为什么花还没长出来。我不认为这是好的方式。
聪明的做法是把种子扔在花盘里,然后再把其他种子扔到其他花盆里,这样当你忙完一圈回来的时候,也许最初种下的玫瑰已经开花了。
1:00 2006-4-1

灵山居士  2006.4.3 10:11:46    

(3622-57)  显示次数:9128(8212+91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佛陀的分别心
最近听到这么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佛法是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的。不可否认这种观点在某些时候也不是完全的错误。比如佛法的胜义谛,就完全无法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我们目前用语言所描述的胜义谛只是真正的胜义谛的拙劣仿制品而已,他跟真正的胜义谛的区别就象是真名牌和假名牌的区别。我们目前称之为佛法的东西并非只有胜义谛,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处于世俗谛的修学之中。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胜义谛遥远的就象是天边的那朵云。当然这么说并非表示我们不需要胜义谛,只是说我们对胜义谛的需要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迫切。世俗谛永远是胜义谛的基础。我们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跳到月亮上去。我们想要胜义谛也并非希望可以很快成佛,我们只是认为胜义谛里较少束缚,甚至不修行都可以成就。这比较符合我们的偷懒心态。我们都不认为自己是根器很差的人,我们也都不希望付出太多,我们希望像那些似乎什么也不作每天只是吃饭睡觉的禅师那样修行。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才适合我们。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速食式的,以前我们吃方便面,现在连米饭都有方便的了,因此很多人想要速食的佛法也不是很难理解。基本上这是一种很符合潮流的想法。但是即使是速食也不代表你拿过来就可以吃,最起码你也要撕开包装,然后泡上水,然后再等几分钟。不过很多人似乎是非常饥饿,(我很怀疑他们是从朝鲜来的)他们把方便面拿到手里连包装都不撕开就企图进食。结果只能是咬了一嘴的塑料纸。上面提到的那位“认为佛法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观点持有者就是这类人。通常我们都觉得金刚乘是速食式的佛法,禅宗好像也属于非常速食的那种(很多人这么觉得)。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需清楚,即使是速食,也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去除包装就可以吃到嘴。虽然去除包装跟支起锅下面条比起来仍旧属于高效率。
那位观点持有者似乎认为佛法只有胜义谛,(这在某些时候是对的,比如师傅和弟子都是证悟非常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的对话很可能就不需要世俗谛)其实真正的胜义谛里连佛法也不存在。佛法有世俗谛胜义谛之分,真正的胜义谛超越文字名相,我们无法用语言的方式来让它现身。但是世俗谛完全依赖于文字譬喻和世俗逻辑才可以传达。胜义谛是已经见道的登地菩萨才可以谈论的境界,可以说是他们的专用品。假如我们没到那个层次,说胜义谛的话属于自欺欺人。假如一个资粮道,加行道的学人,试图模仿已经见道的菩萨的言行则属于非常不自量力的行为。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佛法上的意淫,他在意淫自己已经开悟,试图与祖师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南泉可以斩猫,丹霞可以烧佛,德山宣鉴可以呵佛骂祖。但是假如我们也试图这么做,后果就会很不美妙。
释迦牟尼佛在讲述佛法的世俗谛的时候也全是用的世俗逻辑,比如“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三界火宅”这都是用世俗事物来作比喻让人明白佛法。假如不用世俗逻辑来表述,很难想像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菩萨决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最高见解告诉每一个人,他会根据对方的根器,给予适当的教法。决不会对着一个刚入佛门的凡夫说他目前并不需要的胜义谛。假如一个人对着每个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这些话是他从禅书上看来的),而且这些话都在显示着他的见解很高,那么我们最好还是远离这种人。
虽然释迦牟尼佛在最初曾经说过我法妙难言,这似乎可以作为支持“佛法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的论据。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这里佛陀所说的是胜义谛。他觉得要用语言来说明白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最后他还是说了。而且是非常技巧性的说法。佛陀并没有一上来就大谈禅宗之类的胜义谛,而是从最基础的东西谈起,用世俗的语言世俗的逻辑,慢慢引我们入道,慢慢带领我们接近真理。
基本上,胜义谛属于佛法上的高档消费场所,作为佛法上的的穷人,我们目前并没有太多的金钱可以供我们去那里挥霍,假如我们只是为了摆阔,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跑到那里消费,那么我们以后的日子就会过的很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似乎非常喜欢假装自己很有钱,基本上,在佛法上充阔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一件事。因为当你买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兜里的钱并不足以支付账单。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脸红。
9:45 2006-4-3

灵山居士  2006.4.5 3:30:26    

(3622-59)  显示次数:9984(9091+89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佛本无此心,世人自扰之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佛陀会特别强调某个特殊的日子,佛陀会告诉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行善修法,我们就会获得超乎平时几亿倍的功德,这个时候,假如我们不明白佛陀的良苦用心,就会感到非常的困惑,我们会奇怪于佛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别心。通常我们都被告知,佛陀是超乎这些二元分别的智者。我们觉得佛陀不应该是拥有这么大的分别心的人,即使我们供养佛陀一泡狗屎,理论上佛陀也不应该皱一下眉头。因为理论上佛陀不应该把狗屎和佳肴看成是两种东西。不过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佛陀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分别心。这让我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其实佛陀之所以展现这些分别心并不是因为他自己还有分别心,而是因为我们还有分别心。作为一个向释迦牟尼学习的初学者,我们通常都很容易懈怠,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事情可以把我们吸引到佛法之外。当我们打算修法的时候,几乎立即就会有很多其他事情跑来打扰我们。比如我们打坐,我们坐下不久,电话就会响起来。当我们接完电话准备回去继续打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猫把花瓶打碎了,我们会非常生气,但是我们还是要去打扫这些。等我们打扫完了,我们早就把打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心里觉得似乎有什么事还没做,不过怎么也想不起来。然后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下班了,告诉我们他们今天在单位听说的奇闻。我们的修法就是这样被各种打扰扼杀了。假如这类事情经常发生的话,那么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懈怠的情绪,假如我们不是一个像密勒日巴那样很坚定的修行者,那么很容易被这些懈怠打败,我们会认可自己失败的命运。然后就对佛法不闻不问,慢慢的我们和佛法之间的距离就变的遥远了。假如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明天就是神变月,明天修法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这个时候你就会重新燃起对佛法的兴趣。就象有人告诉你,明天商场大减价,你不去可就亏大了。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所以当我们听说神变月的时候,就不会让自己错过这个机会。我们会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假如都不利用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被别人视为傻瓜。我们就是这样又回到了佛陀的怀抱。这是一种非常善巧的方式。佛教有那么多的佛菩萨,一年之内他们都轮流着过生日,当然他们过生日,作为一个佛弟子,假如我们袖手旁观不买个蛋糕庆祝一下是很不好意思的一件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作一些善行或者修法来作为蛋糕送给他们。
这种善巧对于一些对佛法产生懈怠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重新接近佛法的机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很严重的分别心,而且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痊愈的可能性,佛陀非常了解这一点,他并没有试图在短时间之内打破我们分别心的计划,而是对于这些分别心加以利用,(既然你无法改变一件事物,那么最好是对他加以利用)让他们产生好的作用,比如利用我们的虔诚让我们更加趋近真理。上面说到的神变月和佛菩萨过生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利用我们的分别心来获得让我们更加精进的效果。
还有一个似乎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他们会对佛教那么多的佛菩萨感到头晕目眩,甚至会由此非常错误的得出结论认为佛教是多神教。其实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佛菩萨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拥有着各种分别心,所以就有了各种佛菩萨。正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心,所以这个世界才有那么多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服装,我们会觉得这件衣服很好看,那件衣服很难看。我们不会认为所有的衣服都一样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心。当然我们的分别心则起源于无明。基于这个原理,假如佛只以一种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那么很难保证所有的众生都会非常喜欢他的样子。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喜欢他,而其他人则不喜欢。那么佛教也就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为了争取到最大的市场份额,佛教推出了各种不同包装的佛菩萨,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这些佛菩萨有着各种不同的誓愿,各种不同的面貌,这些誓愿和面貌正好契合了不同人的不同的心。这让我们避免了产品单一会遭遇的窘境。佛教的消费者可以在佛教的超市里选购自己喜欢的佛菩萨,这样就可以争取到最大的消费群体。我们会在佛菩萨的说明书上看到有的佛菩萨可以帮助我们发财,比如黄财神,有的佛菩萨可以在我们临终的时候送我们去一个更好的地方,有的佛菩萨则可以帮我们避免走在大街上被车撞飞的命运。我们会根据佛菩萨的产品说明书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佛菩萨。
我们最初接触佛教的时候,很少是抱着无所求的心态,基本上,我们都希望可以从佛教得到点什么,有时候我们希望获得佛教的智慧,这个时候,佛教的推销员就会给你介绍白文殊,因为他是佛教智慧的象征。假如你是想得到一些物质方面的满足,那么你可能需要的就是财神法。
但是有一点需要声明的是,佛教推出的这些佛菩萨最终目的都是引你入道,而并不只是满足你的欲望,这些都属于间接的教法,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直接的教法,所以佛陀只能采取先满足你的欲望的方式来引你入道。从目前的市场效益来看,这种方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不得不佩服佛陀的智慧。
3:06 2006-4-5

碧山绿水  2006.4.30 20:37:24    

(3622-110)  显示次数:9775(9003+772)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没有战争并不代表我们就不会死
我想,佛或菩萨是多少世在人间,到底哪个算是,,

都是大和尚们热心过头而做的吧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4.6 3:28:45    

(3622-60)  显示次数:10051(9171+88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死到没什么怕的,关键是生生死死,活的受罪,死了也受罪!
这些日子以来我从各种渠道获得了近期可能会有大的战争的消息,当然这些消息并不来自于报纸上那些国际形势分析专家,一般说来,我对他们的话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即使在一条臭水沟里也能分析出这条臭水沟即将会产生大海啸。这导致我认为他们的话可信程度不高。提供这些坏消息来源的都是我比较相信的人,也可以说他们来自于佛教的修行人。我的一位朋友的上师告诉我的朋友,他在禅定中看到美国日本的神都在哭,我当时还很奇怪,我问我的朋友,他们被妈妈骂了?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不是被妈妈骂了,而是因为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浩劫。我的朋友告诉我,她要好好修法了。因为她感受到了无常。这是一件好事,以前无常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只存在于书上存在于文字里。在一家佛教的网站,我看到了另外一位不认识的朋友的帖子,这位朋友试图获得这次大战争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所在地的确切消息,好早作准备。我想他的希望不太可能获得满足。在他的帖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倾向性问题。那就是假如没有战争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更应该去东南亚度假而不是去修法。通常我们都把战争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提起战争,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实战争只是增加了我们死亡的几率而已,让我们变的更加容易死亡。没有战争并不代表我们就不会死。假如你统计一下非战争期间死于非命的人数就会相信我的观点。每一天都有很多人被迫离开这个世界,虽然他们并不想这样。我们每个人早晚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有没有战争。战争与和平的区别就在于战争期间你很可能被炸弹炸死而和平期间你很可能被煤气罐炸死。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惧怕战争。就算我们不在战争中死去,也会在和平中死去,我相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跟战争一起吃过饭了,我们几乎都忘了他长什么模样,我们所记得的战争都是国产电视剧里那样不痛不痒的战争。因此当我们看到拯救大兵雷恩里面接近真实的战争场面时感到震惊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作为佛教徒,我们并不应该在战争敲门的时候才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平时几乎都在睡大觉。我们觉得死亡离我们还很遥远,甚至我们根本不认为自己会死亡。我们觉得我们不应该想到死亡,那是很悲观的人才会做的事。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多想些诸如明天去哪里吃饭之类的问题。我们就是这样把死亡忘的一干二净,不过死亡可从没有忘记我们。他每一天都在慢慢的逼近我们,就在我们打情骂俏的时候,就在我们想着明年去东南亚一趟的时候。
现在情况似乎有点变化,我们突然发现死亡其实并不是遥远的像埃塞俄比亚,它其实一直就坐在我们的对面,对着我们微笑。这让我们感到惊慌失措。因为我们并没有接到他要来拜访的通知,我们并没有准备好如何接待这位不受欢迎的人。一般来说,每件事都同时具备好的作用与坏的作用,战争也是如此,他坏的一方面是很可能我们明天早上醒来就发现自己的房子已经没了(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房子的四面墙已经没了,地板还在),我们会很震惊的发现自己睡在废墟上。好的作用则是,他提醒我们,死亡其实一直就在我们周围转悠。我们很容易被它所捕获,成为他的猎物。在从前,我们一直都认为死亡只存在于丛林深处,现在经过战争的提醒,我们才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甚至感觉得到他的呼吸。在死亡面前,我们丝毫不具备反抗力,它捕获我们并不比我们捕获一只乌龟更加困难。作为佛教徒,接受这种提醒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通常我们都对这种提醒采取左耳听右耳出的政策。没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很难想像什么是战争,我们甚至认为战争也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让我们经历另一种人生。不过当我们经历完了之后,我们通常都不太愿意再次经历。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不再对战争抱有幻想。
假如我们每一天都受到这种提醒,我们的修行就会变的更加精进。通常我们不精进都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有着足够的时间去做我们想作的事情,我们从来都不认为我们的生命会在我们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前结束。我们对此有很大的信心。战争的到来摧毁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觉得一切都不是想像中那么坚强,所有的一切都脆弱的像饼干,刚才还和你借钱的那个人很可能一分钟之后就变成一具少了很多东西的尸体。很多在战争之后学会珍惜的人,都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见到了无常。
不管有没有战争,我们都要努力精进,很多很多的人在战争来到之前就已经被死亡所捕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证明自己在战争来到之前不会被捕获。因此我们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懈怠。在战争到来之后,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相信自己会幸免于难,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战争到来之前就获得往生的保证,当然这并不容易办到,不过我们现在开始还不是特别的晚。
2:26 2006-4-6

大自在  2006.4.8 0:11:56    

(3622-61)  显示次数:11193(10203+990)     查看大自在的所有文章 给大自在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其实没有什么生死,幸福,
人在世就不要讲仁义道德,为了自己的欲望,干啥也行!损人利己也一点不过分!钱多好呀!\车子\美女好呀!毕竟只有一世吗!谁想艰难在风雨里骑破自行车,而不想坐在小车里呀!看到那可怕的疾病,没有一个人不希望钱多多地,用好医好药,谁愿意贫穷一辈子!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损人利己也未尝不可!适者生存,因为这是无情的生物竞争呀!

但大家想过没有:小车仅仅比破自行车在于减轻了被雨淋,被风吹,有钱治好病免予痛苦。难到这就是幸福吗?为什么被雨淋,被风吹?为什么有可怕的疾病?

我有一穷亲戚早早的买下炭,高兴的说:今冬可不冷了!并告我这就是幸福

我心想:死人就不怕冷!难道死人幸福吗?

怎么人一来到世间就是寒冷,饥饿,生病,贫穷。

一生一世就为减轻寒冷,饥饿,生病,贫穷而奋斗。这就叫人生?

真灰色!

死人就不怕寒冷,饥饿,生病,贫穷,难道生不如死吗?

所谓幸福就是痛苦减轻的假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自在  2006.4.8 0:26:39    来自:山西  QQ:273244424  

(3622-62)  显示次数:11231(10329+902)     查看大自在的所有文章 给大自在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2 主题索引
原来你也怕死(内空)
没有任何形式的幸福,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不幸福。
一切只是受外界变化而跟随产生的情绪罢了
一切皆无常,一切虚妄
执著幸福与不幸福,就象小孩执著玩泥巴一样,放不下的话,就在里面打转吧,谁也救不了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平  2006.5.30 14:25:33    来自:山西  QQ:273244424  

(3622-152)  显示次数:9515(8615+900)     查看一平的所有文章 给一平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禅宗与有为善法

灵山居士  2006.4.8 4:13:27    QQ:287834449  

(3622-63)  显示次数:10157(9264+89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您好!
一般来说,学禅宗与金刚乘的人所拥有的最多的就是借口。假如你需要借口的话,可以找他们借,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因为他们的借口多到可以开一家超市。关于金刚乘行者的借口宗萨钦哲仁波切早就已经说过了,本文不准备重述一遍。今天要说的是“禅宗”(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所修的是禅宗的人)修行者的借口。作为佛教徒,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号称自己是修禅宗的,当然这和一个广泛的误解有关,这些自认为自己是在修禅宗的人其实很多修的只是禅定而非禅宗。还有一部分人所谓的修禅宗就是模仿禅宗古德的言行,他们把禅宗古德的言行模仿的维妙维肖,他们认为这就是修禅宗,他们都是很好的模仿者,假如去演电影或许会更合适,不过很可惜,模仿的只是外在的东西。假如看见有人拜佛,修“禅宗”的这类人就会非常看不起的说,佛就是我我就是佛,为什么要拜佛。听起来这话很不容易反驳。过去有很多禅宗大德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说话者的身份,不是别人可以说我们就可以说,假如你还没有实证空性,并没有真正的体悟到佛我不二,仅仅是从书上看到这句话觉得可以作为借口,那么说这话就有妄语之嫌。一般来说,“禅宗”修行者很容易把从书上看到的话误会为自己的悟解。从书上看到的见解与自己实证到的见解区别就象是照片与真人的差别。修“禅宗”的人还经常以各种借口来逃避自己应尽的义务。假如遇到放生之类的事,修禅宗的人就会非常不屑一顾的告诉对方,你们修的是有为善法,我是不屑作这些的。假如对方也是个初学者,听到这样的话就会非常惭愧,并且很为自己只能作有为善法而感到脸红。但是假如是一个真正懂的禅宗的人来说,这个时候他就会反问那位野狐禅传承持有者:不知道您的无为善法是如何修。这个时候,那位野狐禅传承持有者也许会感到惊慌失措,也许会装出一副八风不动的样子,然后背几句古代禅师的话,或者说几句自己也听不懂的话混过去。通常我们对自己不懂的东西都抱有敬畏的心态。这就给了骗子很好的发挥空间。尤其是禅宗,众所周知,要真正明白禅宗是颇为困难的一件事。要明白禅师们在说什么也不是很容易。所以骗子通常都会选择禅宗来作为自己的装饰,因为鉴定一个人是否懂禅对一般人来说比自己咬自己的鼻子还要困难。他首先要求你必需明白什么是禅,然后才有可能对对方是否懂禅做出判断。所以很多号称自己是禅宗的人只要说几句连他自己都听不明白的话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家的信任。因为大家通常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抱有一种迷信的心态,我们会认为这人说的我一点也听不懂,他实在太厉害了。通常我们都习惯于对那些说着看上去高深莫测的话的人表现出盲目崇拜的情绪,而对那些说着常识的人不屑一顾。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闹剧。
不可否认,那些说着高深莫测的话的人里也并非全部都是仿冒品,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十之八九都属于赝品。假如一个人只会说高深莫测的“禅话”,而不会说常识,我们就要非常警惕了。很难想像一个拥有着最高见解的人连最低的见解都无法表述。假如一个人对你说我是亿万富翁,但是却连上厕所都要找你借三毛钱,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对他的亿万富翁身份提出质疑,虽然他穿着一身名牌,不过很可能是在秀水买的(秀水街是假名牌一条街)。作为佛法上的穷人,我们通常对于那些世界名牌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我们也就无法辨认他穿的是不是秀水货。
禅宗经常被人误解为非常容易修的法门,很多人认为禅宗很适合现代人,甚至认为禅宗的修法就是不修,什么也不作(他们总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些话)。当然禅宗祖师们说“什么也不作”跟我们说“什么也不作”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他们说什么也不作是真正的“什么也不作”,而我们却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我们偷懒的借口。我们说的什么也不作,那就是即不念佛也不坐禅。整天睡大觉。禅宗典籍里记载了非常多的禅师们的生活,给人的感觉似乎他们就是这样,每天只是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就是耍耍嘴皮子。很多禅师似乎连打坐都不打(这是一个好的借口,野狐禅可以记下来备用)。这要归功于禅宗典籍的简略记载,由于禅宗典籍一般只择要录之,所以漏掉了很多禅师们苦修的经历。我们一般只看到他们成就后风光的一面,并没有看到他们坐在蒲团上磨屁股的一面。也可以说我们只看见了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通常我们只关注他们成就之后的生活,至于他们成就之前的生活,我们认为了解那个是浪费时间。不过我认为还是了解一下比较好。至少我们可以扭转很多错误的观念,比如我们通常都认为禅宗是很容易的修法,很多禅宗中人都是什么也不修,然后遇到一位大禅师,在他脑门子上敲一棒或者说几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然后我们就成就了。假如世上有这么容易的事,那么我们真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意味着你花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一辆凯迪拉克。当然了,这样的好事只在我们的梦境之中有存在的可能性。每一个禅师都是千辛万苦才修出来的,包括六祖大师,通常我们都不会注意到六祖在五祖那里干了十个月的小工。在得到五祖传承之后又消失了很多年才出来传法,这消失的很多年六祖在干吗?每天抱着波斯猫看电视剧吗?不是,他一直在打坐修行。根据坛经记载,他也一直在做后世的野狐禅很不愿意去做的有为善法,那就是放生。因为六祖坛经提到这里是一句带过,我们很不容易想到六祖在这消失的很多年在干什么。他自己也不说,我们还以为他一直都在玩呢。
严格的说,禅宗的修行在明心见性之后才真正开始。在此之前,我们最好是多积累福慧资粮,这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开悟,这里面当然包括所有的有为善法,一件善行属于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完全取决于你的发心,假如你是为了这辈子发大财去放生那就是世间法,假如是为了自己解脱,那就是小乘,假如为了所有众生的解脱,那就是大乘。要求一个初学者作出世间法是非常强人所难的一件事,我们最初总是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去做这些。不过佛教的修行是循序渐进,释迦牟尼并没有指望你第一次去布施就三轮体空。佛教不会把作有为善法的人关在门外,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具备有为善法的基础上一下子跳到出世间法上面。这等于想像没有你爸妈你也可以出世一样。至于那些不愿意去做有为善法高攀出世间法的野狐禅,这辈子体验真正的禅宗的机会是非常渺茫了。假如他们可以放下架子,去做一些有为善法,那么还是有点希望的。
3:27 2006-4-8

都付笑谈中  2006.4.9 21:46:12    

(3622-65)  显示次数:11265(10307+958)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师兄好
您说得很有道理,佛教界的确有许多您说的这个现象.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不过,这或许也是一个过程.
我请教您一下,什么是禅宗?可有什么修持法门能够代表禅宗的么?
真诚请教,还望不吝赐教.谢谢!


莫说高高山顶立,且先深深海底行.
颠峰虽有清凉顶,红尘还是我家乡.

灵山居士  2006.4.10 10:42:18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622-68)  显示次数:12196(11320+87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呵呵~看来做个提问的阿难也并不容易~~哈哈哈~好啊!就这样吧!(内空)
您提的问题比较大,容我慢慢回答。

都付笑谈中  2006.4.10 18:59:15    

(3622-70)  显示次数:12405(11451+954)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人注意浮光掠影多了。。。。不好 不好

寓寓  2006.4.9 22:33:01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622-66)  显示次数:11193(10339+854)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怎样才能吃到苹果?
万类霜天竞自游,我们轻松自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了。

我想到:“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妙在偶得,是人生一快事。

发布于:2006.4.10 1:20:22    修改于:2006.4.10 1:23:03  
大自在  2006.4.10 1:20:22    QQ:287736902  

(3622-67)  显示次数:12342(11392+950)     查看大自在的所有文章 给大自在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网结的再多,丝质依然,演绎多了,空自纷扰罢了。(内空)
这苹果不是不吃,是不知在那里。也许就在身边,而愚昧的不知。
假如它在高山上,有好多路去(世尊指给我们的),有的慢慢走盘山路,有的直走爬上去,有轻功好的(禅宗),就直接能跳上去。
关键的关键,不知我怎样去山顶适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寓寓  2006.4.16 22:45:03    来自:山西  QQ:273244424  

(3622-89)  显示次数:12209(11416+793)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只见甘甜,不言苦楚。

碧山绿水  2006.4.30 20:26:40    QQ:287736902  

(3622-107)  显示次数:9929(9143+786)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让我们把眼光从地球仪上挪开
世间法如此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4.10 11:20:14    

(3622-69)  显示次数:9017(8131+88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我们的麻烦制造者
在我们实证空性之前,我们的老师通常会会向我们描述空性的种种特征,描述这些特征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空性大概长什么样,多高的个子,以及通常都是在什么时候出来活动。这样当我们遇到他的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他认出来,然后将其捕获。但是有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我们通常会把老师的话当做空性的全部,我们会认为空性就是语言所描述的那些。我们被这些语言所描述的空性所囚禁。其实老师们给予我们的空性描述仅仅是个地球仪,而真正的空性则是地球。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假如我们只盯着地球仪,那么我们就丧失了真正的认识地球的机会。一般来说,禅宗的书里有非常多的对于空性的描述,也就是说,存在着很多的地球仪,这会导致好的一方面,也会导致坏的一方面。好的一方面是他提供了空性的各种特征,等于给了禅宗实践者一张空性的照片,然后呢,禅宗的实践者就可以拿着这张照片在整个游乐场寻找一个长的很像照片中的人的人。只要他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找到这个人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他也会产生坏的影响,那就是很多初学者看了这些书,看到了这些地球仪,就会认为这就是地球。把地球仪当做地球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佛教的初学者通常都非常不喜欢吃苦,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自己不需要像古代禅师那样坐在蒲团上磨几十年屁股也同样可以成就。所以他们通常都倾向于找到一个即不吃苦又可以成佛的方法。禅宗看上去似乎非常符合这些佛教客户的需求。很多禅师们似乎每天都悠闲的像退休的老头。他们感到这种生活非常适合自己,即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又可以向别人显示自己的高明。他们在禅师们那里拿到了地球仪,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告诉大家这就是地球。当然了,并不是每个学佛者都对地球抱有清晰的概念,绝大多数的学佛者都没有见过真实的地球,他们仅仅是听说过地球的某些特征,因此当他把地球仪拿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就感到无法对此做出判断。出于谨慎的原则,大多数人选择对此保持沉默。这也就给予了野狐禅以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大多数人以前被告知地球看上去绝大多数地方是蓝色的,并且很圆。因此当野狐禅向他们展示地球仪的时候,他们用他们仅有的知识做出判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东西也是蓝色的,也是圆的,那么它大概就是地球吧。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名气所吓倒,假如一个名气非常大的法师对我们说一些跟我们以前从佛经里了解到的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选择不去怀疑,因为我们有一种盲目的迷信,我们觉得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不应该会出错。有些相似佛法就是这样逃过了我们的理智的判断。我们会因为名气的缘故而把一个人向我们展示的地球仪当成地球。当然,很多禅师在向你展示地球仪的同时会提醒你,这仅仅是地球仪,假如你把他当地球,那么你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人。地球仪和地球虽然看上去很像,但他仍然不是地球。即使是做工最细致的地球仪,和地球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一个地球仪的目的是让我们将来遇见地球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把他辨认出来,可是我们却往往用地球仪取代地球,假如达磨祖师知道我们用地球仪取代地球的话,很可能会用降龙十八掌打我们的屁股。就象手指是用来指出月亮的方位,我们应该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但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做,我们并没有去看月亮,我们只是盯着手指看个没完,我想这是因为这个手指上戴着一只很贵重的钻戒的缘故。我们要知道,即使是再珍贵的钻戒,也无法和月亮相匹敌。我们常常陶醉于手指,却以为自己正在陶醉于月亮。在佛教里面,文字的作用被肯定的同时也被否定。佛教之所以肯定文字是因为我们必需依赖这些东西来传达我们的想法,至少在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心电感应之前他还是应该像印地安人居住地那样予以保留。佛教对文字的否定则是因为他对绝对真理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佛教不认为文字可以表达佛法的胜义谛,也就是无法言说的绝对真理。但是在相对层次上,佛教的真理则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进入你的思想领域。但是佛教最终的目的是证悟实相,文字可以告诉我们该怎么作才可以接近实相,但是却无法直接把我们送到实相那里去。它所能做的极限就是向我们提供一个跟实相很相似的仿制品。但是要注意,仅仅是相似,这个仿制品具有实相的一部分特征,但是还有些特征是语言所不能进入的范围,语言文字无法包办一切,它在那里会向你耸耸肩,像刚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双手沾满你亲人鲜血的蒙面大夫那样告诉你: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不能满足于相似绝对真理的东西,那等于画饼充饥,假如我们满足于相似,那么我们应该每天吃有彩色图片的菜谱而不是去吃炒出来的菜,菜谱看上去跟菜也非常相似。但我们并没有去吃菜谱。
在我们得到地球仪之后,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进行仔细的研究,当我们通过地球仪了解到地球的特征之后,地球仪就失去了他的价值,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把它丢到垃圾箱,我们不应该继续抱着地球仪不放,最好的办法是把眼光挪开,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见识到真正的地球。
3:08 2006-4-10

灵山居士  2006.4.14 3:51:13    

(3622-85)  显示次数:8946(8109+83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上师与假钞
通常我们都认为别人是我们的麻烦制造者,就象中国大陆认为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陈水扁则认为中国大陆才是麻烦制造者,美国则认为你们俩都是麻烦制造者。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才是麻烦制造者。有个很有名的人说过:他人是你的地狱。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所有的麻烦都来自于他人,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他人造成的。自己对此没有一点责任。可以说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假如没有你过去种下的恶因,别人人是无法伤害你的。过去有位王子希望得到龙树菩萨的头,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砍掉龙树菩萨的脑袋,龙树菩萨告诉他,自己过去生已经清净了所有刀砍剑刺的业障,只有用一种特殊的草才可以割掉我的脑袋,因为他过去生曾经用这种草害死过虫子,他的这个业障还没清净。王子用这种方式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龙树菩萨的脑袋。由此可见,假如我们没有造这个恶因,我们就不可能受到这个伤害。假如我们造了这个恶因,那么我们得到一个叫恶果的水果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对这种水果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样子。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制造着这个水果的种子,并且不断地播撒。那么到了适当的时候,这种水果也就不可避免的生长出来了,它可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假如我们非常不希望得到这种水果,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播下这个水果的种子。通常我们会播下各种种子,一种是导致善果的种子,还有一种是会导致恶果的种子,还有一种是非善非恶的无记种子。通常我们都对播下会导致善果的种子表现的很没有诚意,而对播下会导致恶果的种子却乐此不疲,而且我们还抱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希望,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善果,但是我们却一直在种恶因。显然,我们的希望很难实现。我们一直在抱怨别人,抱怨每个我们觉得应该对我们更好的人,而很少抱怨自己。我们觉得我们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我们自己对此不需要负一点责任。所有的过错都是长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我们自己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因果造成的,当然,并不是我们懂了因果然后我们就会去实践因果,我见过很多可以对因果律说出一大堆见解的人,可是行事的时候却丝毫不考虑因果,一个人是否深信因果可以从他的行动上看出来,假如一个人一边对你说着邪淫的果报,一边去找小姐,你就很有理由对他宣称自己深信因果表示怀疑。因果并不是拿来信的,而是用来约束你的行为,假如你没有用因果约束你行为的想法,那么很难说你深信因果。比如你知道假如自己跳进一锅开水,那么你就会变成一锅涮羊肉。所以你不会往开水里跳。这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结果的例子,而其他事情则未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观察到他所导致结果。就算有了结果,我们通常也不会联想到这个结果和我们很久以前所种下的那个恶因有关,我们只会认为这完全是别人造成的,其实别人也只是这个游戏中的一个棋子,你的业力把他推到你的面前,然后对你进行伤害。但是你只会去抱怨他,只会去对着他生气,只会恨他。你不会去抱怨业力。因为你并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假如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业力使然,你就会顺藤摸瓜的找到根源,你会发现,你之所以受到伤害是因为这个业力,而这个恶业这是你自己在很久很久之前种下的。也许是你这辈子,也许是你过去生的某个时刻。但是我敢肯定,他决不是空穴来风。假如你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所导致,那么要根本性的解决你的痛苦就是修正你现在的行为。
修正现在的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继续那种会导致你将来痛苦的行为。也许某些行为可以带给你你想要的某些快乐,但是由于这些行为本身的性质,他决定了你会以非常大的代价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偿还贷款。所以假如你很聪明的话,就不会选择这条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麻烦制造者。我们所有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我”才是我们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为了这个“我”,我们要不停的工作,不停的索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这个“我”。为了“我”的满足,我们可以去伤害他人,我们可以不顾别人的感受,为了“我”不受伤害,我们就会去伤害他人,我们每天不是在为老板工作,我们是在为“我”工作。也可以说,佛教认为,为了“我”所做的一切都会导致很不好的结果,哪怕他看上去很像善行。而在“无我”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行,哪怕他看上去很像恶行。当然,这很不容易分辨,毕竟我们没有他心通。假如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业都是在“我”的驱使下,那么他只是世间善法。如果我们想避免所有的麻烦,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我”消灭掉。当然,这很不容易变成现实。甚至听上去很恐怖,很多人会想假如“我”没了,那还怎么存在。佛教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向你证明“我”根本不存在,认为“我”存在是我们所有的错误中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我们一直身陷轮回。因此假如我们希望真正的避免所有的麻烦,那么就要把“我”驱逐出境。
首先我们必需知道这个“我”在佛教里是“不受欢迎的人”,我们必需在自己的王国里宣布“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他是我们的麻烦制造者,是导致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不过我们经常不这么做,我们把“我”当成我们最重要的上师,我们一切唯他命是从,假如他认为我们应该伤害别人,那么我们通常都是毫不犹豫的执行他的命令。任何对“我”的伤害都让我们感到不可容忍。我们对“我”的忠诚度非常像是红卫兵对毛泽东。我们每天都在为“我”跳着忠字舞,向它表忠心。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佛教徒,本来我们应该把“我”驱逐出境,不过我们却把他当成了国王,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当然,把他驱逐出境并非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毕竟“我”这个昏君已经在王位上占据了太久的时间,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伟大领袖,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要把他驱逐出境。因此我们要发动对于“我”的政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通常对“我”的政变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不能指望用喝杯啤酒的时间就把“我”从王位上拉下来。首先我们必需明白,“我”是个昏君,由他执政只会继续我们的痛苦,这一点要让所有的国民都清楚。其次我们要明白,“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要驱逐他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来空性,空性是让“我”感到最畏惧的东西,空性就象是一团火,“我”就象是雪人,假如他来到“我”的面前,那个雪人就会迅速的熔化。假如这个雪人熔化之后,我们也就获得了解脱,我们的麻烦制造者不存在了。
我们要打这样一场针对“我”的解放战争并非很容易的事,我们必需依循正道。一步一步打赢这场战争。但是战争开始前的前期宣传也不是不重要,我们必需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否则我们就会敌友不分,很容易误伤友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别人,我们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的“我”。
3:21 2006-4-14

灵山居士  2006.4.18 15:27:58    

(3622-90)  显示次数:8929(8065+86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忏悔
有的时候,我们对于上师的选择甚至比不上对一张钞票那么仔细,一般来说,我们收到一张一百的或者五十的钞票,都要对着光看一下,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来判断我们是否应该接受这张钞票。不过很多人选择上师的时候甚至不去对着光照一下钞票的真假,不去看看上师的简历,完全以名气来作为判断标准。这个样子想不收到假钞也就成了奢望。当我们收到一张假钞之后,通常我们都会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这张钞票似乎有点不太对劲。水印的毛泽东头像很模糊。这个时候我们就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我们已经通过经验确认这是一张假钞,但是要直接把他扔了我们有点舍不得。所以我们选择上师之前最好像对待钞票那样反复观察。看看这张钞票的色泽手感,与我们一般见到的是不是吻合。在金刚乘里,上师的作用超越一切,但是我们通常在选择这么重要的事物的时候还不如选择一件衣服。在选衣服的时候,我们会挑挑拣拣,把每一件都穿在身上试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件。不过我们选择上师通常并不如此,我们经常听说某某上师来了,然后就跑去拜见。假如这个上师看上去还不错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皈依他,事先我们对他并无任何了解。我们皈依了之后才开始有时间打量上师,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似乎上师也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完美,我们开始在上师身上发现各种我们并不希望存在在上师身上的小毛病,似乎我们供养的比较少上师也不是很高兴。我们就是这样把次序颠倒,本来我们应该把上师反复验证之后再依止,不过现在我们却是先依止然后才开始对上师的验证,有的上师或许会看上去跟凡夫差不多,假如我们遇上这样的上师,恰巧看到上师有类似凡夫的举动,这些东西很可能就会把我们的信心击退。通常一个好的上师并不会对你的观察感到惊慌,假如一个上师很不喜欢你对他的观察,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提高警惕。因为一个真正的大德决不会害怕被人放在显微镜下反复观察,你观察的越多只会在他身上发现更多的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虽然佛教非常提倡无常,(无常就是谁也不能保证你在看完我这篇文章之前不去见上帝)非常讲究不要浪费时间,但我们不能以无常为借口就懒得观察上师的一切,在依止上师之前,对他的一切进行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依止了错误的上师,就象是找了错误的老公或者老婆,或许比这更严重,假如我们找了错误的老公或者老婆,那么我们可以拉着错误的老公或者老婆去街道办事处,离婚就可以解决,可是我们却没法拉着上师去街道办事处,我们没法和上师离婚。因为我们和上师之间有三昧耶戒,即使我们发现我们所依止的上师并非那么合格,我们和她之间也已经有了契约,这个时候假如我们对上师很不礼貌的话,那么我们已经违约,上师就有必要收我们的违约金。即使他并非具格的上师,那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违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那首歌唱: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安静的走开。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我们依止一位上师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检查他的各种证件,我们必需拿出警察检查暂住证的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宣称自己具有引导别人直至成佛的资格,不过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就需要好好的检查一下。在藏传佛教里首先我们要看看对方是否有传承,这很重要。假如一个人号称自己可以带你成佛而却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他所持有的佛法来自于释迦牟尼佛或者普贤王如来,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在他身上花费时间。其次我们要在上师身上找到具格上师的种种特征,假如我们遇到的那位一个特征也不具备的话,那么我们也不必跟他浪费时间。说到这里,要提醒的是,我们并不能用傲慢的眼光来挑剔上师,只能用不偏不倚的心态来审视这位上师是否好到可以作你的上师。这个时代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对自己是非常的自负,甚至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一位上师也可以成佛,他们看了几本书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成佛的方法,认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的任何指导,甚至释迦牟尼来了都会被拒之门外。并且非常傲慢地把其他佛弟子视为低智人。我想我们都不应该成为这种人。
关于一个具格上师应该具有哪些武器装备,我想大家并不会陌生。这些装备可以保证上师可以迅速的摧毁我们的轮回,让我们成佛。假如一个人号称自己是具格上师却不具备这些武器装备的话,那么很难想像他可以带着你一路拼杀直到成佛,当然也有些假上师会假装自己具有这些装备,在短时间内这些假装备似乎很不容易被识破,但是假如我们拿出审视钞票的精神,那么我相信任何假装备都会在我们的审视下落荒而逃。过去藏传佛教里师徒要互相观察三年,现在要我们去盯着一位上师三年显然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松警惕。假如我们选错了一件衣服,那么最多也就损失点钞票,假如我们选错了老婆,最多也就损失点感情,但是假如我们选错了上师,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损失自己的善根。这是远比选错衣服选错老婆更严重的一件事,虽然我们目前也许并不那么想。
14:55 2006-4-18

发布于:2006.4.18 21:41:24    修改于:2006.4.18 21:42:24  
jhw8016  2006.4.18 21:41:24    

(3622-91)  显示次数:10057(8982+1075)     查看jhw8016的所有文章 给jhw801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初都会犯这些毛病。
我犯的错误就是学者的习惯

灵山居士  2006.4.18 22:18:36    来自:33354661  

(3622-95)  显示次数:9985(9132+85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1 主题索引
我们是不是该闭嘴
这些不是批判别人,是对自己的审视。

灵山居士  2006.5.9 23:51:26    

(3622-111)  显示次数:8548(7805+74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关于因果律
当我们表述了一个佛教的观点,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招来很多的反对,一种情况是招来很多的赞许,第三种情况是很多反对夹杂着少许的赞许,第四种情况则是很多赞许夹杂着少许的反对。当然,招来很多反对并不代表你一定是错的,招来很多赞许也不代表你一定是对的,只能说招来很多赞许说明你正确的几率多于错误的几率。一般来说,虽然我们身处佛教的末法时代,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被一眼认出,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怀疑大多数学佛者的眼光。有的时候我们的观点招来少许的反对仅仅是因为反对者的嫉妒在背后操纵。而嫉妒的背后则有着更深的背景,通常佛教把它称为魔。我们在讲述正法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反对,有人担心我们会把反对者送入地狱,因为我们的话引起了别人毁谤佛法,因此最好我们还是把嘴闭上,那样反对者也就失去了毁谤佛法的机会。我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假如因为会招来动机不纯的反对就需要我们把嘴闭上的话,那么第一个需要闭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在遥远的古印度,当释迦牟尼佛讲述自己所证悟的真理的时候,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因此就把嘴巴闭上,而是继续到处发表演讲,讲了四十年。这期间一直不乏反对的声音,即使是今天,释迦牟尼佛的反对者仍然是遍布全球。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难找到对佛教观点不屑一顾的人。当然,依照佛教观点,我们都会对这些人表示怜悯,因为他们造下了谤佛的罪业,这会导致他们过上非常不幸福的日子。释迦牟尼不知道他的观点会把这些人送到地狱吗?很显然他知道这一点,但他也无可奈何,他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真理藏在自己屋子里。这样是对大家的不负责任,也很没有职业道德。大家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释迦牟尼佛出世(下一个要来的弥勒佛要到几十亿年后才降生),他却闭着嘴不说法,我们是不是应该向普贤王如来投诉他怠工?作为一个化身佛,他的责任就是以我们看的见听得到的各种方式来让我们明白佛法从而获得解脱。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些对佛法的攻击的背后,都有着某些非人类生命的身影。佛教把这些生命称之为魔。他属于一种非常聪明的生命,我们很容易上他的当。最大的魔存在于我们自身,那就是我们的我执。不过身外的魔也并非不存在(虽然从更高的角度来讲,身外的魔也是自心所现)。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理由纵容一些会导致很多人下地狱的言论,比如我们会说,我们要言论自由啊,其实佛教的言论自由并非无原则,当一个错误的观点出现的时候,在正确的观点对他进行批判之前,也许这个错误的观点已经对某些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坏影响。并且即使有正确的观点出现并与之搏斗,也不代表那些对佛法所知不多的人就一定会选择正确的观点加以接受。因为魔是非常聪明的,他懂的怎么把初学者吸引到自己这边。所以我们在佛教论坛可以看到各种古怪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的持有者都宣称这些观点来自佛陀。由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对释迦牟尼这个人的观点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具备鉴定的资格。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否来自佛陀,我们就需要非常小心了。现在有很多观点看上去长的跟佛法非常相似,他们就象是孪生兄弟,假如你对他们不是很熟悉的话,那么很容易被他们所迷惑,把他们当成一个人。就象印度教跟佛教的金刚乘,有些时候看上去非常相似,这足以让某些学者认为金刚乘是受到印度教影响的产物,虽然这并非事实。有的时候,我们会有慈悲障,慈悲本来是件好事,但慈悲并不代表我们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对别人一脸同情和关切,有的时候,斩断他作恶的机会,是更大的慈悲,这种慈悲通常并不以微笑的方式出现,它们看上去似乎很不慈悲,其实是最大的慈悲。假如我们因为慈悲的缘故就宽容一个人的邪说,让他的邪说在世界各地自由的旅行。那么其实就等于看着他走进地狱而不拦着。在他旅行的途中,还会把很多其他人一起带进地狱。这个时候,我们看似慈悲的举动其实非常不慈悲。假如一个在论坛宣传邪见的人以后堕入地狱,那个时候他会非常痛恨那些对他的言论放任自流的人,他会觉得,假如你当初不给他宣传邪见的机会,那么他的罪业就会少很多。
前面说到释迦牟尼佛曾经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实并不只是释迦牟尼佛,我想佛教里好像没有哪位大师没有自己的反对派,从菩提达摩,密勒日巴,到六祖惠能,到莲花生大士,再到今天的宗萨钦哲,达赖喇嘛,我想他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从未遭到过别人的质疑,即使在他们名满世界的时候。达磨祖师密勒日巴都曾经因为被人嫉妒而被下毒药,六祖大师甚至被人追的满街跑,而且被神秀的弟子说成是文盲。他们并没有因为有人质疑就把自己的嘴闭上,而是更加勤奋的传播佛法。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两全其美,即使我们把嘴闭上,也不代表没人攻击佛法。还有个观点持有者认为,文字会引起太多问题和争论,因此我们应该把嘴闭上,假如我们可以不通过语言就可以让对方明白佛法,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一件事,至少我们可以不用讲话而少喝很多水,为节约用水作出贡献。不过很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找不到用语言之外的方式让初学明白佛法的方法,在此之前,放弃语言属于自废武功。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曾经被火烧死就拒绝点蜡烛。我不认为有哪位佛教徒会同意这么做。当然了,在某些极其特殊的场合,老师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让你彻悟实相,比如帝洛巴用鞋子给了那诺巴一个耳光,然后他就彻悟了,巴珠仁波切的老师也是用一记左勾拳来让巴珠仁波切彻悟大圆满。但是这种方式一般来说并不具备推广的价值,假如我试图用这种方式让你明白真理,结果只会导致你恼羞成怒,说不定还会拉着我去派出所告我个故意伤害罪。所以我们还是采用比较文明的方式比较好。那些特殊方式需要特殊的人,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特殊,虽然我们都觉得自己很特殊,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开悟了。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不要闭嘴会比较好,假如我们闭嘴,也许有人会很高兴,但佛菩萨绝对会很不高兴。
6:02 2006-5-6

灵山居士  2006.5.11 1:30:25    

(3622-113)  显示次数:9623(8761+86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我认为谤佛下地狱的起缘
有位师兄问到假如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对佛法表达了一些很不值得赞赏的见解,那么他是否会因此而造下谤法的恶业。首先我觉得这个人对佛法至少不是一无所知,他对佛法是有着某种认知的,他对佛法的认知来自于某种习惯性思维,这种习惯性思维的生成则应该归功于某些政治因素。因为我们生活的国家最喜欢的意识形态与佛法几乎是完全对立。所以我们从小就被训练出一种完全对立于佛法的习惯性思维。假如你一生下来就身处一个认为地球是方的,杀人是好事,裤子应该穿在头上,帽子则应该套在脚上的社会里,那么你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你看到我们把帽子带在头上会觉得非常震惊,会觉得不正常,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不正常人研究中心。由于这种习惯性思维在某些人的脑子里已经沉淀了很久,所以要去除这些东西属于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假如我们吃完饭之后不去刷锅,把锅放在那里一年之后再去刷,你就会发现,锅和锅巴已经亲密的难分彼此了。某些人的习惯性思维和他们的大脑也是如此。首先,接受一种新的想法对某些人来说完全是痛苦的经历,还有就是,他们会很不以为然的提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你们的想法。他们觉得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见解就已经足够了。一个谤佛的人通常并非对与佛法一无所知,相反的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对于佛法的认识非常深刻。一般说来有两类人喜欢谤佛,一是自认为看穿了佛教的虚伪面目的那类人,这类人往往会使用一些非常情绪化的语言来评价佛教,还有一类是懂一点佛教知识,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出来试图向大家证明自己对佛法非常了解。一般来说,前者对于佛教徒并不具备杀伤力,他们所使用的情绪化语言很难让佛教徒认为他的观点值得一听并且接受他的观点而产生对佛法的障碍。而后一种人则具有较大的杀伤力,他们通常以佛弟子的面目出现,也经常说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假如你没有正见作为你的贴身保镖的话,那么很容易被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伤到。由于我们目前处于一个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一个错误的知见有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走上不归路,因此说他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为过。前面说到一个毁谤佛法的人并非对于佛教一无所知,他们对佛教抱持的看法通常来自某种宣传,其实我们从小到大所看到的佛教很难说是真正的佛教,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各式各样的佛教徒,就是这些电视剧里出现的佛教徒造成了我们认知上的障碍,让我们认为佛教徒都是消极避世的,只有当你想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时候或者发现自己没钱买早餐的时候才应该想到出家。所以当你看到真正的快乐的佛教徒的时候会感到很震惊。你认为佛教徒就应该四大皆空,假如一个和尚在你面前打手机,你就会觉得非常不能理解。我经常在电视剧里看见某些编剧想像出的佛教徒一张嘴就是我佛慈悲。假如没接触佛教的话,我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佛教徒都是语言极其贫乏的人,成天只会说我佛慈悲之类的话。而事实则恰好相反。可以说,我们从小到大从各种渠道所接触的佛教,不是被妖魔化的,就是被弱智化的,这些经过扭曲的佛教徒的形象决定了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我记得十几年前香港拍过很多武侠电影,里面的喇嘛几乎是清一色的反面角色,这对我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最初接触藏传佛教的时候几乎对喇嘛生不起好感。因此在这么一堆错误的资讯下要我们对于佛教拥有正确的看法也就成了很奢侈的一件事。不过虽然这些电视剧编剧的想像力非常贫乏,但他们的所做所为也并非全部应该遭到批判,至少这些东西让人听到佛的名号,这本身就可以导致种下成佛之因。即使是那些毁谤佛法的人,也会因为毁谤佛法而于佛结缘,将来都可以借此因缘解脱。过去曾经迫害过莲花生大士的西藏大臣,就是因为和大士结下恶缘而被大士摄持到净土。当然,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毁谤佛法,一般来说,你因为毁谤佛法而与佛法结下恶缘的结果要等你在地狱里玩够了之后才会变成好的结果,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莲花生大士这样的人。
因果律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规律,这里面不存在“不知者不罪”,就象你不知道开水倒在身上会把自己烫伤,你把开水倒在身上一样会烫伤。因为他并非由神来奖惩,所以对佛法的无知而导致的毁谤行为并不能得到宽恕。假如我们造下善因,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的发生时间并不确定,每件事都是因缘聚合产生,所以假如你希望你以后的生活很幸福的话,那么就不要造那些会导致不幸的因,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他们都会非常忠厚的守候在你的身边,一直到它们的任务完成,才会消失。他们跟着你的历史甚至远远超过你父母。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久远的业,只是因缘尚未成熟,所以他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潜伏在我们身上。等到因缘成熟,就和外缘里应外合,结果就是我们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根据佛教的原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离苦得乐,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断恶行善,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不造恶因也就不会去享受恶果,我们必需确认因果律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很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号称佛教徒的人的行事风格丝毫看不出惧怕因果。
当我们作一件事的时候,潜藏在后面的动机非常重要,不过有的时候动机非常狡猾,甚至可以把我们自己骗倒,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其实只是在为人民币服务,我们的动机决定着我们的业,假如我们是在为自己而作善事,那甚至连善业都无法制造,通常业被分为三种,善业,恶业,非善非恶业,表面的善行并不能造就善业,比如你一边给乞丐钱,一边期待着从乞丐的感激获得满足,这时候就很难造出善业。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业力制造工厂,我们日夜不停的造着业,通常我们大批量生产的都是那种被称为恶业的东西,其次就是无记业,而善业的产量少的可怜,佛教最基础的修行就是改变你的生产计划,让你终止恶业的生产制造,然后大批量的生产善业,不过通常人们对于善业的制造过程不是很了解,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所造的是善业,其实却是恶业。所以我们必需观察自己的动机,最好的动机是完全无我的,不过这对我们显然太高了点。我们在制造善业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因为善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善业分为有为善法和无为善法,前者会导致你仍然滞留在轮回里,不过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假如你一直没有停止善业的生产的话。后者则可以让你脱离轮回,得到究竟的安乐。因此我们行善的时候动机也很重要,假如我们行善时想的是这辈子吃饱穿好还有余钱买房子,那么我们的善业就属于轮回之因,这样的善业是无法让你离开轮回的。假如你想的是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你的修行,那么就是出离轮回之因。通常我们对于出离轮回不是太感兴趣,甚至会觉得成佛是很孤独的一件事,我们想像中的成佛就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高高的莲花座上,(假如我们修文殊菩萨的话,那么成佛之后还要每天举着一把剑摆酷,下班的时候估计胳臂都要麻了,文殊菩萨下班吗?)而其他人呢,都在轮回中吃喝玩乐,这样的成佛似乎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很多人修佛并非是为了成佛,我们想在成佛和日常生活中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让我们既可以享受佛法的种种好处,又不至于离开轮回。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虽然我们并不承认。在我们真正了解到成佛有什么优惠之前,拥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属于特别应该谴责的事情,当然,也不应该提倡。为此,我们应该好好介绍一下成佛的好处,我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对于加入成佛俱乐部的种种好处缺乏了解,对于轮回的好处却有着很多体验。
即使我们想好好的在轮回里呆着,也应该以因果律为我们的行事准则,因为不管你信不信,他都是客观存在,我本人就是花了不少时间来确认因果律的真实性,当我所造的恶业产生了结果的时候,我才正式接受了他的存在,如果你想的话,也可以试试,不过通常这并不好玩。
1:12 2006-5-11

碧山绿水  2006.5.11 12:30:08    

(3622-114)  显示次数:10546(9729+817)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您的观点跟我的观点完全一致
我认为楼主所说的大部分都是正确,但本文的主题的中心点似乎不对!

我的观点如下:
1、佛法、佛道
我佛慈悲,不会为任何事情而去惩罚人的!佛法是宇宙的运行的规则和自然法则,不是谁发明的或创造的,但是佛发现的并教导给我们!法是我们的公理,道是规则

2、谤佛下地狱的理解
“因为他并非由神来奖惩,所以对佛法的无知而导致的毁谤行为并不能得到宽恕”这个不能宽恕也不是具体的人或佛,而是自然法则。就象我们破坏生态平衡必然遭受惩罚是一样的!

原因如下:
如果一个人具备谤佛的动机,则其言行必然不符合佛法(自然法则),如果违背宇宙运行规则的言行必然就是我们理解的恶,因他们的恶业才是感招恶报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个人动机是好的,但理解错了佛经或误界佛意,我想是不会造恶业的!

当然因果是有因缘的,因聚则果生!这就是不是不报应,只是报应未到的道理

如果按照楼主的说法,世人会理解谤佛受惩罚是因佛而起,会产生恼佛之心,不利于传法!

浅薄之见,请多包涵!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5.12 2:23:36    

(3622-115)  显示次数:10602(9867+73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7 主题索引
谤佛下地狱属于信仰
我说的很清楚“因果律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规律,这里面不存在“不知者不罪”,”,没说他是佛发明的。

阿含  2006.5.31 15:12:22    

(3622-157)  显示次数:9454(8701+753)     查看阿含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佛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阿含里没有谤佛下地狱的说法,谤佛下地狱的说法出现大乘经典里,但并没解释谤佛下地狱的原理。佛法里解释生死轮回流转的因是欲贪。

阿含里,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且生死流转完全是个人的欲贪问题,而与别人无关。以这个视角来看,谤佛和谤其它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对生死轮回的影响上,怀疑反对佛教与反对其它人或理论一样,没有分别。

大乘经典里,怀疑反对佛陀或佛教会下地狱,但并未解释下地狱的原理。所以,谤佛下地狱在大乘也是信仰。当然,在大乘佛教里,佛陀具有和普通人类的本质区别(遍虚空法界,放大光明,地大振动等),所以,谤佛会带来不同待遇也是自然的事。

灵山居士  2006.5.15 18:56:51    

(3622-117)  显示次数:8599(7823+77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坐着苹果去飞行
通常佛教并不鼓励批评他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时候你无法保证自己的见解就是对的,(从比较了义的角度来讲,凡是涉及文字就不可能属于真正的究竟见解,所以真正正确的见解就是没有见解,其他的只是相对正确)假如一个拥有着错误看法的人去审视一个拥有着正确看法的人,他也会觉得这人是个笨蛋,说的没一句对的。也许对方的观点是错的,但你的观点也未必正确,用一个错误来取代另一个错误既没有必要也不是聪明之举。一般来说,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很难拥有一种佛教所赞赏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抱着嗔心和被冒犯的怒火来批评别人,也许我们在最初的批评中还可以保持风度,不过随着我们争论的深入,讨论的论题很容易发展成探讨对方的智商。所以在我们拥有完美的心态之前,最好不要轻易批评别人,也许你正在用你的错误见解来批判对方的正确观点,而你却以为自己正在护法。我们通常都非常热衷于在别人的身上发现缺点,我们都认为缺点是一种只会出现在别人身上的东西,在我们自己身上,缺点早就已经像恐龙一样灭绝。我们非常喜欢发现别人的缺点,然后对着别人的缺点进行评头论足。我们都认为批判他人是非常爽的一件事,我们都非常期待通过语言的方式让别人感到自己很受伤。我们会从别人的怒火中获得某种满足。所以我们通常都乐此不疲。不过假如我们深信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所有泼在别人身上的脏水最终还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假如脏水不回到我们自己身上,那么因果律的公正性就很值得质疑。所以我们对他人的口诛笔伐最终只能招致他人对我们的同样行为,当我们自己很荣幸的沦为靶子之后,会发现自己严重不爽。通常当我们试图用语言的方式来让对方怒火中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丧失了一个小乘行者的资格,因为小乘佛教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伤害别人。所以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的小乘佛教徒资格证书付之一炬。当我们不再是一个小乘佛教徒的时候,要我们当一个大乘佛教当然也就更没有可能。我们无法想像观音菩萨或者文殊菩萨会坐在电脑前面说一些让你怒火中烧的话来伤害你。所以呢,假如我们的语言对他人造成了伤害,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作的事就是去向金刚萨埵作检讨。不过这也有例外,有的时候你在驳斥一些邪见的时候会让邪见传承持有者感到自己很受伤,尽管你使用的是再温和不过的语言,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明知道我们的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受伤,可是我们还是要把它说出来,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尽量把对方的受伤程度降到最低点。当我们热衷于批判他人的时候,很少想过最应该批判的是自己,我们经常忘记的一件事,就是佛教非常注重对自己的批判,而我们却往往把所有的时间花在探寻别人的错误上。很讽刺的是,我们在帮助别人修行,虽然我们的动机并非如此,我们的动机就是要别人受到伤害,但是在客观上我们给别人找毛病本身是非常有益于他的一件事,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会产生两个好处,一是为他清理业障,二是让他有机会审视自身。虽然被批评是件好事,我们却很少看见有人因为被批而兴高采烈甚至到酒吧喝一杯庆祝,被批之后咬牙切齿倒是出现的几率非常之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应该感谢那些对我们提出质疑的人,只要他们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假如你屁股上有一块灰,有个人走过来告诉你:“嘿,你后面有灰。”你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不过通常我们并不这么做,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听到有人说我们屁股上有灰之后,我们做的并不是拍拍屁股,而是绕到对方屁股后面,观察对方是否也拥有一个遭到污染的灰屁股,假如对方的屁股很干净,我们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我们甚至会自己制造一个不存在的灰屁股。或者,我们会在对方身上上下搜索,直到我们找到一个饭粒,然后我们就兴高采烈的向大家宣布:我屁股上有灰,你也不是很干净啊,你衣服上沾着饭粒呢。这就是我们对待批评者的态度,不过通常这是由于对方的态度也不好的缘故。
一般来说,假如你对一个人非常客气,你在质疑对方的同时使用的也都是非常温和的语言,那么你的这种态度很不容易招致对方的勃然大怒。我们经常看到开战的双方,态度都不是那么友好。当你用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来质疑一个人的时候,假如对方还对你非常友好,那么他不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菩萨就是一个城府非常深的伪君子。通常我们并不容易碰到这俩种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只能是战火纷飞。
有的时候我会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批评别人乐此不疲,看上去他们好像拥有着永远也用不完的生命,所以才可以把那么多的时间用于在别人身上寻找毛病,他们好像从来没想过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其实这些人是很伟大的,他们在用自己随时可能结束的有限生命来帮助别人完善自己。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充耳不闻,一心一意的为了别人的更加完善而付出自己的余生。确实是非常伟大。
不过作为佛教徒在批评的同时似乎也应该兼顾一下自我批评,毕竟我们还不完美,我们还拥有着非常多的缺点,只有在佛的身上缺点才失去任何生存的机会,假如我们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完美了,完美到不需要对自己进行审视,那么我们就等于宣布自己是佛了。我前几天听说了一件事,那是从五明佛学院回来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的,有位认为自己修的非常高的女同志给索达吉堪布打电话,告诉堪布,自己的修为非常了得,已经到了“不修而修八风不动”的境界。索达吉堪布对此表示了钦佩。这位女同志就经常给堪布打电话,向索达吉堪布显示自己的修为。堪布呢,也只有接着,后来呢,有一天,索达吉堪布又接到这位女同志的电话,不过这次这位女同志似乎没有了“不修而修”的八风不动境界,哭哭啼啼的向堪布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因为该女同志认为自己已经修的非常好了,经常向大家炫耀,有一天,她觉得向别人炫耀已经无法获得满足,就把目标对准了自己的老公,她向她老公描述了自己目前的境界和达到的成就,她老公听完之后说:本来呢,我不想告诉你,不过既然你已经到了这个境界,我想我说什么你也不会在乎了。就告诉你吧,我在外面其实早就有人了,你现在修到这个程度,想必也不需要我了,咱们离婚吧。该女同志马上就从一个不修而修的大成就者变成了一个哭哭啼啼的怨妇。
所以呢,我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非常不客观的,我们不能太信任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毛病,然后向金刚萨埵作检讨自我批评并且保证下不为例,通常金刚萨埵比我们的老婆更加善解人意,只要我们肯检讨,金刚萨埵就会跑来听,决不会向我们的老婆那样一听我们说话就烦。还有就是找出所有会导致我们自身不稳定的因素,然后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依佛教的观点来看,首先我们必需依戒律来保证我们的稳定,假如我们失去了稳定,那么智慧也就无从产生。不过首先找出自己的缺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肯把审视别人的时间的十分之一用来审视自己,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毛病感到胆战心惊,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毛病远比我们以前所批判的人更加触目惊心,我们会对批判他人失去道义上的勇气,我们会很震惊的发现我们对今生结束之后的去处毫无把握。可是这之前我们却一直再为自己制造着更多的恶业,也可以说,我们一直再为自己买地狱的门票,虽然我们手里已经有一大把了。
我们目前最应该做的事应该是批判自己而不是别人,假如有一天我们确实在自己身上找不出任何值得批判的地方,那么那个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去关心一下别人身上的错误。
16:42 2006-5-15

灵山居士  2006.5.19 13:17:54    

(3622-119)  显示次数:9527(8805+72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不知道有什么经论为依据?
我们总是被种种概念所束缚,这些概念有些来自先天,有些来自后天,假如我们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佛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概念束缚的人。比如我们都会认为我们应该坐在椅子上休息而不是坐在电视机上休息。假如我们回家之后不坐在椅子上而坐在电视机上就会有我们的家人送往精神病院的危险。因为我们都认为坐在椅子上是很正常的,而坐在电视机上是非常不正常的一件事,我们看见一个人坐在电视机上就会感到非常震惊,但是对于佛来说,椅子跟电视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佛有可能坐在电视机上休息而不是坐在椅子上,不过通常成佛的人都是很低调的,除非有必要(破除你的某种执著),他们并不想搞的过于惊世骇俗。因为你要一个人接受佛法,首先就要取得他的信任,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法对一个坐在电视机上休息的人表示信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概念:那就是坐在椅子上是对的,坐在电视机上是错的。假如我们接受这样的概念,就代表我们失去了一部分的自由。当然,不接受这样的概念并不代表我们从明天起就应该坐在电视机上休息。除非我们是猫。否则还是以人类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为准的好。当然,特殊情况例外。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它就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我们的观念把它变的非常有限,其实苹果的实相是无限的,它完全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也完全可以是烤面包。只是我们把它观想成苹果,并且认为它是实有的。假如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命名为苹果,组成苹果的水分完全可以被组合成另一种东西,假如它具有自性的话,那么它就只能是苹果而绝不能成为其它东西,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看到了一个苹果,然后我们开始啃它,然后它就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假如“我”是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那么我们并不需要吃苹果,甚至不需要吃饭,假如苹果是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那么它就无法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所以一切事物都是没有任何自性,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为他命名,他们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事物都是空性,所谓的大小,美丑,好坏,全是我们的心强加上去的,跟事物本身并无关系,我在这里说“他无自性”,“它不存在”其实也是一种标签,也很有必要把它清理出去。因为一切都是空性,所以也就无所谓存在不存在,说存在说不存在都是多余之举。因为我们认为苹果是苹果,所以它就变的非常有限,他就不能成为其他东西,我们的概念让他只能安于做一个水果。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我们是某一类人,所以我们要成为其他人就很困难。要我们逛街的时候不穿裤子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惊世骇俗。其实这可以打破你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束缚,有的时候,佛教的老师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打破你的束缚,比如你很有洁癖,那么要打破洁癖对你的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踢到粪坑里待一下午,我想你从粪坑里体验生活结束之后就不会还有太多的洁癖。佛教的修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破我们所有的概念束缚。假如我们打破了石头很硬,手很软的观念,(或者说,打破了石头与手是毫不相关两件事物的概念)那么我们的手指就有可能穿过石头。假如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坐在空中。
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非常有限的人,所以我们就只能成为人。假如我们打破这种有限,就可以成佛。因为我们所认为的“我们是人”并非实相,我们是佛才是实相。更确切的说,我们既不是人也不是佛。如果说是人,就被人所束缚,说是佛,就被佛所束缚。所以我们必需把他们俩都炒鱿鱼。
从实相上来说,苹果与飞行器是不二的,没有任何的不同。我们也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坐着苹果飞行。当然,这一切都要实证。光是嘴上说说肯定不能产生坐着苹果飞行的奇观。但是首先我们必需明白,世界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它并非我们一直所认为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被层层概念所束缚,几乎让我们透不过气来,我们从小就被告诉,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每天洗几次脸,我们见到女孩应该如何等等。我们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为某种人,这导致我们不可能不穿裤子就出去逛街,我们非常认可这种限制,这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能是这种人而不可能是其他。这让我们离我们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被这些标签,概念挡的严严实实。让我们几乎无法看到它。但是假如我们要开始修行佛法,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需去和本来面目见个面,我们就必需打破种种束缚,比如我们以前认为很严重的事,现在我们可以一笑置之,这本身就是对概念束缚的一种抛弃。比如我们的女朋友晚到了一个小时,要是以前,我们可能会对她大发雷霆,或者扭过脸去不看她。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学佛,我们就不觉的这件事很严重了。(不过很遗憾的是,很多人学佛之后好像束缚更多了,假如初一十五没去庙里,就觉得佛不会生我的气吧)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打破我们的种种束缚,一直到最后,我们打破了苹果是苹果的概念,那么它就可能成为香蕉,甚至可以成为飞行器。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认为墙是不可穿越的东西(我们根本不会认为有什么墙,也不会认为有什么墙我之分,更不会认为有个人要穿越墙),也不会认为在水上走路遥不可及,甚至我们可以把虚空当沙发,躺在空中睡觉,这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虚空与沙发本身就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幻象,从实相上来说,他们完全一样,既然我们可以躺在沙发上睡觉,那么躺在空中也没什么不行。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实证空性。不是光听听理论就可以了,必需真正的感受到虚空与沙发并不存在任何区别,所谓的区别全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假如到了那一天,其实你并不需要苹果作为飞行器。你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没有时间,所以你同时存在于过去未来现在,没有空间,你可以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比如你要去美国的时候并不需要坐飞机,你会觉得坐飞机太慢了,由于没有空间的概念,所以美国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距离。你甚至在那里打坐就可以周游世界。据说过去的禅师就有很多人就可以这样。他们之所以可以这样,就是因为没有空间的束缚。
那个时候你已经完全的无我,也没有你我的概念,也可以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以你可以洞彻他人的心意,因为他就是你。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仍然要一步一步的走,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们修行并不是要获得这些看上去很不错的神通,也不是为了省下去美国的飞机票,或者获得大家的崇拜,我们的修行永远是为了帮助他人成佛。因为他人就是你。
12:34 2006-5-19

十方  2006.5.19 15:52:15    

(3622-120)  显示次数:9717(8957+76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6 主题索引
值得商榷
我不明白这种思维对学佛有什么益处?无我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中捉光弄影,因果不是妄计来的,苦集灭道是落在实处的,不是在想蕴里面逛来逛去.

缘缘  2006.5.27 0:17:15    来自:云南昆明  

(3622-126)  显示次数:10784(9959+825)     查看缘缘的所有文章 给缘缘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缘缘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回复两位师兄
居士的文章好,文字工底好。前几个月发了很多令新学、旧学都耳目一新的好文章,特别是那些揭示上网道友心态、毛病及人性弱点的文章,令在下受益非浅。
而今天看了有关“苹果”的两篇文章,觉得有些说法、提法是否值得商榷?如上篇中居士释“一切唯心造的意义”时,释为“唯观想所造”,这是否欠妥?还有此篇中的“其实苹果的实相是无限的,它完全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也完全可以是烤面包”,“假如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坐在空中。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非常有限的人,所以我们就只能成为人。假如我们打破这种有限,就可以成佛。”这样的说法是否太过草率,我相信“明白一切都是空性”的人即便在当今并非没有(特别是“明白”),恐怕不一定“就可以坐在空中”;“假如我们打破这种有限,就可以成佛”这种说法,正如十方兄所说,“不知道有什么经论为依据?”;“我们打破了苹果是苹果的概念,那么它就可能成为香蕉,甚至可以成为飞行器。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认为墙是不可穿越的东西(我们根本不会认为有什么墙,也不会认为有什么墙我之分,更不会认为有个人要穿越墙),也不会认为在水上走路遥不可及,甚至我们可以把虚空当沙发,躺在空中睡觉,这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虚空与沙发本身就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幻象”,这种说法,是否有了很重的唯心主义色彩;“我们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为某种人,这导致我们不可能不穿裤子就出去逛街”,是否没有了限制,就可能不穿裤子就出去逛街,古来的成道者,没有听说那一位不穿裤子就出去逛街,这是否给不接触佛法的人这样的印象,解脱成道了,亦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您随后所说“你可以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比如你要去美国的时候并不需要坐飞机,你会觉得坐飞机太慢了,由于没有空间的概念,所以美国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距离。你甚至在那里打坐就可以周游世界”。
曾记得居士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佛法的宣扬要谨慎,还说要重现佛经、佛陀的声音、意旨,不要随意曲解、妄加。可在这两篇有关“苹果”的文章中,后学却觉得您的宣扬是否有些随意。就教于善知识您。

www.xyer-zh.com

灵山居士  2006.5.27 7:55:24    来自:云南大理  QQ:1208  

(3622-127)  显示次数:11774(11069+70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再复灵山居士
从较为了义的观点来看,我们所认为的事物并不真实存在,只有我们对于事物的概念存在。所以一切事物的显现都是我们的心所造,比如苹果,他的实相是空性,但是我们认为他是苹果,也就是我们把它观想成苹果。
所以它就只能成为苹果。其他事物也是如此。他的实相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而是我们把自己所观想出来的东西贴在事物上面,然后我们就认为事物就是我们想像中那样。

我说的明白一切都是空性不是指看了几本书自认为明白的那种,是指实证空性的那种真正的明白。真正明白空性者坐在空中并不困难。
经论依据肯定是有的,师兄可以看看如来藏经。
在佛教里,心物是不二的,心的改变确实可以改变外在的世界,因为外境本身就是我们共同的无明所成。
不穿裤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打破束缚,并不是我提倡大家不穿裤子,不过古代确实有不穿裤子的圣者,密勒日巴就是一例。

缘缘  2006.5.28 1:39:37    

(3622-130)  显示次数:13162(12262+900)     查看缘缘的所有文章 给缘缘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缘缘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1 主题索引
呵呵
1.上篇有关“苹果”的文章中,居士释“一切唯心造的意义”时,释为“唯观想所造”,在下认为欠妥,最起码应释为:“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楞严经》)。释为“唯观想所造”,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实非佛法,特别易惹起初学的反感。
2.居士说:“其实苹果的实相是无限的,它完全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也完全可以是烤面包”,“实相是无限的,又是观世音菩萨,又完全可以是烤面包”,作为一个佛法的宏扬者,这种说法从语法、语义上来说就是非常不慎重的,特别是,不知那部经论说过这样的意思。
3.“假如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坐在空中。”,“从实相上来说,苹果与飞行器是不二的,没有任何的不同。”
即便明白(实证)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还是有区别的,“苹果与飞行器”还是有区别的,“虚空与沙发”还是有区别的,善果与恶果还是有区别的,正因为皆空,所以功用不同,大修行人只是不昧因果,并非不落因果。一切皆空,一切没有区别,善恶没有区别,吃饭与吃屎没有区别,何以故,皆空故。这是恶取空,是执著,执著于一切皆空。经论中多处说,实相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离四句,绝百非。奈何居士宣扬“佛法”,一昧执空。
4.“假如我们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非常有限的人,所以我们就只能成为人。假如我们打破这种有限,就可以成佛。”,打破概念、打破有限就可以成佛,请居士不要这样蒙初学。这样的成佛途径与方法,不知居士是重复着那部经论的声音,居士是否有信口开河之嫌?
5.“假如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坐在空中。”,“明白一切都是空性”即是见性,见性者(即居士所说的“实证空性”)不一定有神通,有神通者不一定见性,决非如居士所说,见性者就可以坐在空中。(详见大德有关见性与神通的论述,如南怀瑾等)
6.居士说:“经论依据肯定是有的,师兄可以看看如来藏经”。居士贴了那么多文章,已是事实上的佛法宣扬者,回复读者是可以这样敷衍了事的吗?
7.“在佛教里,心物是不二的,心的改变确实可以改变外在的世界,”(句子又错,也可见居士之随意散漫),“心物不二的心”是二元对立的“心”,是“妄心”,决不能改变外在的世界,这种说法,又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8.“不穿裤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打破束缚”。佛陀说:“以戒为师”,后世弟子们又说:“千载学佛威仪,万载学佛细行”,居士在文中多处以不穿裤子譬喻、象征,给初学者何等印象?密勒日巴之不穿裤子如济颠之吃酒肉、南泉之斩猫,必有不得以之原由,岂可津津乐道。

再请善知识慎重!

www.xyer-zh.com

灵山居士  2006.5.28 15:42:44    来自:云南大理  QQ:1208  

(3622-131)  显示次数:14032(13320+71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6 主题索引
回复居士的“哈哈”
师兄应该明白一点,我是从了义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从了义的角度来说。苹果与观音菩萨并没有区别,完全可以是观音菩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竹可以是法身,苹果为什么不能是观音菩萨。
这里所说的空性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远离四边,远离有,远离无,远离非有非无,远离非非有非非无,只是我没提这四句而已。并不是只说空。远离这四边之后,石头与虚空确实没有区别,因为你根本没有石头虚空的概念。

佛法的修行就是破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法我执的破除过程就是打破一切概念(包括佛法的概念)所以:假如我们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是有经论依据的。

真正见性者是有神通的。见性即登初地,经中说,初地菩萨可以见多少多少佛,这就是神通。所以说实证空性者不一定有神通是外行话。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师兄自己以自己的亲证为准,不要以个别人的说法为准。

如来藏经很短,并且阅读如来藏经对仁者会有莫大好处,所以,我才提议仁者去读。

是不是唯心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说的对不对。佛教修行本身就是以内心的改变来改变世界,这个仁者不否认吧?既然如此,说心的改变可以改变世界有什么不对吗?

我想大家都明白我那么说的意思,即使是初学。不太可能读了文章之后就不穿裤子跑出去。或者提倡不穿裤子。所以仁者不用担心。

关于第一个问题,师兄所说的楞严经说法跟我说的是从不同的层次来说,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关于这个观想的问题:仁者可以看看《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看完之后再重新看这个问题。

缘缘  2006.5.29 0:12:39    

(3622-136)  显示次数:15138(14332+806)     查看缘缘的所有文章 给缘缘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缘缘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9 主题索引
回复一下
1.师兄应该明白一点,我是从了义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从了义的角度来说。苹果与观音菩萨并没有区别,完全可以是观音菩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竹可以是法身,苹果为什么不能是观音菩萨。
回复:
说“苹果与观音菩萨并没有区别”,就有了比较、判断、指涉,而有了比较、判断、指涉,就不是“了义的角度”;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禅师触目皆真的述怀,是无挂碍胸襟的流露,其意旨透于名相之外。居士套用其格式,来说“苹果完全可以是观音菩萨”,基本上类于东施效颦,其意旨、韵味,相去何只千里。

2.这里所说的空性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远离四边,远离有,远离无,远离非有非无,远离非非有非非无,只是我没提这四句而已。并不是只说空。远离这四边之后,石头与虚空确实没有区别,因为你根本没有石头虚空的概念。
回复:
“因为你根本没有石头虚空的概念。”,有“根本没有”,还说什么离四句。

3.佛法的修行就是破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法我执的破除过程就是打破一切概念(包括佛法的概念)所以:假如我们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是有经论依据的。
回复:
南泉云:“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千亿众生,得无生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居士说“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是有经论依据的。”,居士的依据为何经何论,能否略述一二。

4.真正见性者是有神通的。见性即登初地,经中说,初地菩萨可以见多少多少佛,这就是神通。所以说实证空性者不一定有神通是外行话。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师兄自己以自己的亲证为准,不要以个别人的说法为准。
回复:
可能在“见性”界定上差异导致您我各执一词,可我仍希望居士能陈述何经中界定“见性即登初地”,而不要蒙混过关地称“经中说,……”。

5.如来藏经很短,并且阅读如来藏经对仁者会有莫大好处,所以,我才提议仁者去读。
回复:
可能在下孤陋寡闻,请问居士:“如来藏经”是一部经的全称还是略称,在下一直以为居士说的是如来一大藏经典。

6.是不是唯心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说的对不对。佛教修行本身就是以内心的改变来改变世界,这个仁者不否认吧?既然如此,说心的改变可以改变世界有什么不对吗?
回复:
如果是“唯心主义”,在下认为其所说“佛法”,是不会对的,定是鱼目混珠,面目全非。佛法非唯心、非唯物。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www.xyer-zh.com

灵山居士  2006.5.29 9:04:41    来自:云南大理  QQ:1208  

(3622-139)  显示次数:16058(15303+75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不许人疑,且叫人如何肯你!
第一个问题你首先要明白我是说给谁听的,假如你知道我是说给谁听的,就会知道必须使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佛法有了义不了义之分,假如你使用苹果就是观音菩萨这样的句式,会把很多人吓走。这需要个过程。明白吗。

第二个,“根本没有石头虚空的概念”,指的是不加任何染污的实相的状态。“根本没有”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不相信你看不出来,假如看明白了还说这些,动机就不太好了。佛法上的辩论为的是辨明法义,不是争强好胜,这一点希望你明白,假如你抱着后一种心态,那我就没时间继续了。

第三个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真的看不出经论依据,那也没辙了。
第四个,你可以看看佛说十地经。里面说的很清楚。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证空性之后没有神通是不可能的。

第五个,如来藏经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

第六个,我并没有说是唯心主义,这是你说的,我早就说过心物不二。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名相上面浪费时间实属多余,不管佛法是什么,重要的是他所起的作用,而不是别人把他当唯心还是唯物。我们不是搞学问。

西风胖马  2006.5.29 16:36:17    

(3622-141)  显示次数:16110(15432+678)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最后问一句:居士真的是已证空性的过来人吗?
得罪得罪。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之四正断。

缘缘  2006.5.29 17:10:22    来自:  

(3622-142)  显示次数:17024(16245+779)     查看缘缘的所有文章 给缘缘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缘缘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3 主题索引
回复
居士的回复,让我想起您的《佛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来我想,理是越辩越明的,既然居士已然不耐烦,那就不说也罢。
最后问一句,居士适才说“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证空性之后没有神通是不可能的。”,请问居士真的是已证空性的过来人吗?

弟子顶礼十方三世诸佛,在三宝前诚心发愿:当愿一切众生,早登正觉,同圆佛慧。

www.xyer-zh.com

灵山居士  2006.5.29 17:23:45    来自:云南大理  QQ:1208  

(3622-143)  显示次数:17806(17114+69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0 主题索引
更符合佛教的思路……
我证没证空性无关紧要,不过我认识的人倒有不少实证空性的,他们都不认为证悟空性之后没有神通。

路过  2006.6.14 9:51:39    

(3622-200)  显示次数:17294(16631+663)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4 主题索引
我想您应该先看一下是不是已经离题太远了。
引用居士的原话:“我证没证空性无关紧要,不过我认识的人倒有不少实证空性的,他们都不认为证悟空性之后没有神通。”
——未证空性的人,不能印证他人是否已证,居士的话的逻辑结果是你已经证空性。
证悟空性以后怎样,如果居士(认为)自己已证,那么你的话我们可能参考看看,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印证你是否已证,唯一可信的是经论的开导,所以居士如果依照经论讲解,或者讲解经论,而不是讲说自己的灵感或启示,更符合佛教的思路。

灵山居士  2006.5.29 17:35:57    

(3622-144)  显示次数:17834(17132+70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5 主题索引
忏悔
比如佛教是不是唯心主义,您觉得说这个有意思吗?跟原文有关吗。还有就是,我已经解释的很清楚的那些话,比如打破一切概念就是破除人我执法我执,您还是看不明白,这就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了。如果您是抱着不偏颇的心态来辨明法义,那么我肯定欢迎,如果是像上面说的那样,我已经说清楚的东西您还假装不明白,那么我就不觉得还有继续的必要了。因为我的时间确实非常有限,如果因此伤害了您,实在抱歉。还请谅解。

缘缘  2006.5.29 20:04:54    

(3622-145)  显示次数:18111(17277+834)     查看缘缘的所有文章 给缘缘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缘缘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嘻嘻,“翠竹可以是法身,苹果为什么不能是观音菩萨?”——此言差矣,
“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证空性之后没有神通是不可能的。”这是居士在2006.5.29 9:04:41 《回复一下》中“第四个,你可以看看佛说十地经。里面说的很清楚。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证空性之后没有神通是不可能的。”里的话,正因为居士这样说,我才“最后问一句:居士真的是已证空性的过来人吗?”,而居士的答复是:“我证没证空性无关紧要,不过我认识的人倒有不少实证空性的,他们都不认为证悟空性之后没有神通。” 及“比如佛教是不是唯心主义,您觉得说这个有意思吗?跟原文有关吗。还有就是,我已经解释的很清楚的那些话,比如打破一切概念就是破除人我执法我执,您还是看不明白,这就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了。如果您是抱着不偏颇的心态来辨明法义,那么我肯定欢迎,如果是像上面说的那样,我已经说清楚的东西您还假装不明白,那么我就不觉得还有继续的必要了。因为我的时间确实非常有限,如果因此伤害了您,实在抱歉。还请谅解。” ,第二篇标题反倒说:“我想您应该先看一下是不是已经离题太远了。 ”,真的是在下离题远,还是居士离题远?
看起来,应该道歉的是我。我上篇中就有悔意,居士反倒说:因此而伤害我,我的这些话:“居士的回复,让我想起您的《佛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来我想,理是越辩越明的,既然居士已然不耐烦,那就不说也罢。最后问一句,居士适才说“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证空性之后没有神通是不可能的。”,请问居士真的是已证空性的过来人吗?弟子顶礼十方三世诸佛,在三宝前诚心发愿:当愿一切众生,早登正觉,同圆佛慧。”是被您伤害过后说出来的话吗?
我诚心向居士道歉,如果需要,我收回我说过的话,我是看过居士写的许多文章,特别是《佛教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比较赞叹、欣佩,才一时手痒,与居士谈论的,现在真的有些懊悔,真如居士在一篇文章中论动机时所说,我与居士谈论的动机是否有夸耀识学之意?我学佛有年,未得其中悃奥,岁月更替,无常迅速,却无修无证,人我潜于胸中,法执流于意表,贪嗔痴横行,身口意不修,却与居士奢谈佛法,竞争不急之务,横造不善口业。弟子我今在三宝面前诚心悔过,愿我及一切众生,恶法减损,善法增益,未尽恶业当令尽,未生善法当令生,早圆佛慧,同证菩提。

www.xyer-zh.com

十方  2006.5.29 0:26:02    来自:云南大理  QQ:1208  

(3622-137)  显示次数:14935(14206+72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4 主题索引
1
凭这句就知道善友不懂大乘空义

3481  2006.6.1 19:19:56    来自:云南昆明  

(3622-164)  显示次数:15752(14978+774)     查看3481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2 主题索引
原因这样:
说人家的"不是",那把你认为的"是"说一下?有"是"方有"不是".若心中无"是"又何来"不是".

十方  2006.6.2 9:33:06    

(3622-172)  显示次数:16127(15081+104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还有师兄可以看看《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因为这两句在宗下视为空性现量,指月录所谓普贤文殊境界,这是实证者自证悟的境界,学人引用,作为指陈诸法实相的代名词也很常见,但称某某别物"无非般若"云云,无异例同己证,贴主是否证此空性,是否得此现量,一目了然,祖师道得,他道就不得,我等学人恐怕也没人道得,如此效颦,与宗下不会之人学女人拜学竖指绕床没什么两样.

灵山居士  2006.5.27 7:59:51    来自:云南昆明  

(3622-128)  显示次数:11677(10973+70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2 主题索引
很耐看的一本通俗弘法书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这个问题用了更多的笔墨,相信会对师兄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

zt  2006.5.28 16:25:59    

(3622-132)  显示次数:12964(11973+991)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4 主题索引
一点看法
诚然,宗萨钦哲仁波切本人及其开释常受赞叹,看过的人也很多,远非您一个。

汉地流传佛法已久,早已有一整套的佛法名相。宗萨仁波切的开释,并不是他自己翻译成汉语的。即便他自己,也只是佛子的一员。著作中“世俗和胜义”,汉译者转译汉语时用了“相对和绝对”,这显然不是适当的汉语佛学名词译法。

您说过,您将要写文章出书,也知道......弘扬佛法,固然应该随喜。如果有那禅师一把火烧掉自己所担金刚经释的准备,那就更好了。

灵山居士  2006.5.28 17:51:14    

(3622-134)  显示次数:13703(12967+73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4 主题索引
哦。不需要经,但需要烧?
关于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佛法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真正的表达了佛法。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中文翻译可以说是非常棒的,没有对仁波切的意思进行任何曲解。佛教的原则是依义不依语。所以,所表达的内容比外包装要重要的多。有很多外包装看上去引经据典的东西其实所表达的完全是不如法的内容。
我不记得我说过要出书的话,不知道仁者是从哪看到的?我倒是记得我说过凡是涉及文字就不可能究竟。不过缺少了文字也不可能究竟。德山宣鉴能烧经,是因为他已经不需要这些了。

zt  2006.6.3 8:06:46    

(3622-174)  显示次数:13943(13017+926)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被删除)
烧的是什么?

灵山居士  2006.5.27 10:04:05    

(3622-129)  显示次数:9382(8536+84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请不要再用类似“套着马桶去约会”的标题发布文章

iamfisher  2006.5.28 16:35:34    

(3622-133)  显示次数:10258(9507+75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1 主题索引
事实的规矩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样是不合适的。按照版规,已经删除。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一平  2006.5.30 14:24:14    

(3622-151)  显示次数:11191(10367+824)     查看一平的所有文章 给一平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3 主题索引
违反版规和异教有所区别。
经常看到贴子被删除
却不曾听到佛祖不让异教说话
事实在于辩论 而不在于规矩

嘻嘻哈哈  2006.5.30 15:22:55    QQ:287834449  

(3622-153)  显示次数:11266(10506+76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5 主题索引
我们应该盯着杯子还是应该盯着杯中之物
部分被删除的贴子,措辞过于偏激或者所作比喻有违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套着马桶云云),望善知识体谅。

灵山居士  2006.5.28 19:29:10    来自:地球  

(3622-135)  显示次数:9140(8421+71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我是不知道我怎样去实证
由于佛法本身所具有的柔韧性,他可以被装在任何形状的杯子里,向任何民族任何长相的人讲述。不过我们却往往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我们通常会比较喜欢我们的杯子而对其他装着佛法的杯子表现的不太礼貌。甚至认为用我们的杯子来装佛法才是正统的,用其他杯子来装佛法就涉嫌非法。不能说这是一种应该受到赞扬的想法,有时候就是这种想法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也限制了我们,让我们无法更加深入佛法。我们通常都习惯了一种说法方式,然后我们就被这种说法方式牢牢的按在地上,没有任何自由。当我们习惯了一种说法方式,那么另一种说法方式的出现就会被视为冒犯,就会享受到非常不友好的待遇。不过通常禅师们都很喜欢冒犯别人,尤其是当你习惯了一种东西的时候,这种东西对你的控制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被冒犯。假如你不被冒犯的话,那么你就永远处于他的控制之下,这听上去并非一件美好的事。比如当我们习惯了用一种佛教词汇来表达佛法,那么就会对其他的表达方式感到不习惯,就象是我们习惯了旧衬衫,穿上新衬衫就会觉得非常别扭。不过新衬衫穿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对他习惯。假如我们觉得佛法的表达只能使用我们目前所习惯词汇来表达,那么我们将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也是从印度人那里翻译过来的,当我们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对印度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新衬衫,会导致他们严重不爽。假如印度人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执著,那就是认为只有使用他们已经习惯的词汇来表达佛法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那么就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中印关系就会出现裂痕。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只盯着杯子而忽视了杯中之物的存在。不管是什么样的杯子,只要他里面所装的是我们所需要的水而不是洁厕灵,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没有必要太在乎杯子的形状,尽管有些杯子看上去非常的惊世骇俗。我们仍然应该把重点放在杯中之物上,而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去对杯子的形状评头论足。因为毕竟释迦牟尼佛教导过我们要依义不依语,也就是依杯中之物不依杯子。外包装远没有包装的内容重要,即使是非常好看非常精美的外包装纸。也不应该花费我们太多的时间。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包装很和我们口味的那种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佛法。很多时候,有些看上去引经据典的东西所传达的完全不是佛陀的意思。但是由于他们拥有看上去很美的包装纸,或者是我们所习惯的杯子,我们就会错误的以为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就会把洁厕灵当成水喝下去,然后再去医院洗胃。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也不是说我们需要引经据典,这些都不是很重要,我们所要关心的是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不是他所使用的工具是什么。你不应该对工具过于关心,你应该关心效果。假如你说我们只能使用一种工具才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对于不使用这种方式的人来说就非常糟糕,那么你所学的佛法就成了你的一种束缚,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同意,因为这就代表他们都必需通过你这种方式才可以喝到水。无论如何,当佛法成为一种束缚的时候,你与自由的距离就变得更加遥远。
不过我们目前似乎盯着杯子的机会远远多于杯中之物,因为佛法是通过杯子才得以传达,所以习惯了一种杯子的人非常容易对自己已经习惯的杯子产生感情,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有权对其他装着水的杯子怀有敌意。由于佛法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他可以在任何文化里生存发展,很显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文化都采取我们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各种各样的杯子,只要他装的不是洁厕灵。哪怕他看上去是那么的惊世骇俗。
需要指出的是,假如我们已经喝完了杯中的水,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把杯子打破,因为假如你不把它打破,你就会成为他的奴隶,甚至你的徒弟也会成为他的奴隶。不过目前有很多人似乎仅仅喝了一点水就打破了杯子,而且非常提倡大家一起打破杯子(就象是大炼钢铁的时候,提倡大家一起打破铁锅,事实证明这非常愚蠢,因为他导致大家无法做饭)不知道当天气热的时候,他们拿什么来解渴。

19:04 2006-5-28

大自在  2006.5.29 0:53:25    

(3622-138)  显示次数:9340(8578+762)     查看大自在的所有文章 给大自在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把墨镜摘下来
灵山居士,您的QQ是多少?您的杯子的形状太适合我了,我QQ:273244424,
我是不知道我怎样去实证合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灵山居士  2006.5.30 5:26:50    来自:山西  QQ:273244424  

(3622-147)  显示次数:9201(8434+76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看完了,也不知是作者累还是读者累,反正是很累,
把墨镜摘下来
(声明:这篇文字并非是说缘缘师兄,请师兄不要对号入座,这是说给另一位非本论坛师兄的)

当我们在提出自己的质疑的时候,我们背后的动机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质疑一个人完全是因为他以前曾经踩过我们的脚而忘记了道歉,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件事从记忆里驱逐出境,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一有机会就会在他脚上踩一下,然后假装一切都是司机的错,我们会耸耸肩说,司机的突然刹车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如此,我们为了别人不经意的轻慢而愤愤不平,不过通常我们都并不急于表现出来,我们会把他隐藏的很深,因为佛法的修行是双刃剑,很多时候他可以降服你的自我,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你的自我把他降服,佛法的修行让我们必需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样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些真正的修行者,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完全是修行之中的自然流露。不过另一个结果却是造就了一批伪君子,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不是佛教徒。或者说他们在一直假装自己是佛教徒。他们其实活的非常的累。这样的人通常只是把佛法当成自己的装饰品,他们学佛是为了让自己的我执更加强壮,虽然他们自己未必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会非常聪明的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假装一切都是为了佛法,而其实在他们质疑的时候心里面并没有忘记很久以前被踩的那一脚。不过自我有时候会把他们自己也骗到,他们自己有时候也会相信自己是为真理而非私怨。不过通常这种相信并不那么坚固,因为一个人要骗别人跟骗自己比起来永远是比较容易。在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对此进行批判,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圣人,虽然我们非常想成为圣人。但这中间仍然有个过程,我们不能保证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但这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我们仍然需要审视自己的动机,假如我们发现自己是在为一年之前被踩的那一脚而发难的话,那么我们很有必要纠正自己的动机。假如我们纠正了自己的动机,那么我们就获得了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们都带着太阳眼镜,因此不太可能看得到真实的颜色,我们更容易看到事物的黑暗面,虽然很大程度上这个黑暗面是墨镜所致,但我们通常会把他当成事物本身的毛病。我们看到的都是经过墨镜过滤的事物,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眼镜对事物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很难说具有价值。假如我们在评判一件事物之前先确定一下自己是否戴着墨镜,那么我们获得客观评价的机会就会多得多,不过很多人似乎并不打算摘下墨镜,也许他们习惯了墨镜后面的生活。不过在佛教里,是不许带墨镜的,因为你戴着墨镜会严重干扰你看到实相。即使你对看到实相毫无兴趣,也应该把墨镜摘下来,因为他会让你分不清是非。通常我们都不止戴了一个墨镜,我们的墨镜甚至还有哈哈镜,这导致我们看到的事物很难以不扭曲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明白态度的重要,假如我们抱着不正确的态度去做任何一件事,即使这件事看上去非常有功徳,但是由于你的态度并非佛教所提倡的态度,甚至是为了私利或者某种不能登在报纸上的理由,那么这件事也会由于你的不正确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性质。假如你做的事并没有让你的自我减少,而只是达到相反的效果,那么你就有必要自我检讨。通常我们都愿意在金刚萨埵面前检讨,其中的理由之一是金刚萨埵不会在你检讨的第二天让你全单位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那会让你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你觉得在金刚萨埵面前声讨自己是非常安全的一件事,好过在自己老婆面前检讨。金刚萨埵不会在很多年后跟你吵架的时候说:你以前作过什么什么事,所以你是一个多么不知羞耻的人。
在我们发现自己走上相反的路之后,假如我们还想成佛的话,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纠正自己。即使我们不想成佛,我们只想暂时的安乐,那么纠正自己也并非毫无必要。其实要发现自己是否走上相反的路并不是很难,假如佛法的修行让你的骄傲多于慈悲,你就很有必要去找金刚萨埵检讨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经常看到很多人宣称自己拥有高尚的动机,然后做那些看似高尚的事,或者以高尚的动机为名,作那些很不高尚的事。很多佛教徒经常干的就是打着护法的名义报私仇。而这个私仇却往往只是很多年前幼儿园的时候别人在发蛋糕的时候忘了给你,就是这件小事导致你严重不爽。很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无论如何,在我们作每一件事之前先摸一下自己的眼睛确定自己什么都没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假如我们戴着墨镜,就有必要把它丢掉。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拥有客观的心态的,没有客观的心态,不偏颇的看待事物也就成了奢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具备正确的动机。我们心里想的是很多年前被踩的那一脚或者那块没吃到嘴的蛋糕。就是因为我们想着这些,所以我们的动机变的严重不纯。然后我们就开始大批量的生产一种叫做恶业的东西。我想我们都不希望拥有太多的这类滞销产品,所以我们最好把墨镜摘下来。
2006-5-30

十方  2006.5.30 11:24:17    

(3622-148)  显示次数:10026(9303+723)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9 主题索引
每人都有表達慾,的確是累呀:)(内空)
直说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意思无非是想说行为下的不良动机,我想没有理解错吧?不过个人以为随意分析别人动机非常不智,比如现在有个戴着墨镜的人上来给你一棍,试试分析一下他的动机是什么?是报复吗?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再分析一下试试?如果真有深入洞察动机的本事,先对自己使,说"我"就可以了,别说"我们",因为我们是个复数,包括了很多人,甚至包括那个盲人.如果你也戴着墨镜,又怎能判断别人戴的是什么镜?

所以,正如贵文所说:"...提出自己的质疑的时候,我们背后的动机非常重要",同样的道理:"....回避质疑的时候,背后的动机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说吗?

同样的道理:"....他们回避质疑的言行只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不是佛教徒。或者说他们在一直假装自己是佛教徒。他们其实活的非常的累。这样的人通常只是把佛法当成自己的装饰品,"可以这样说吗?

同样的道理:"...他们会非常聪明的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假装一切都是为了佛法,而其实在他们回避质疑的时候心里面并没有忘记很久以前被踩的那一脚。"可以这样说吗?

云起  2006.5.30 12:01:22    来自:云南昆明  

(3622-149)  显示次数:10202(9430+772)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5 主题索引
为什么我们认为纸是纸

灵山居士  2006.5.31 2:14:55    来自:北京朝阳区  

(3622-155)  显示次数:9166(8414+75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5 主题索引
1
当我们看到一张纸的时候,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纸,而决不会认为他是香蕉。我们认为认为一张纸是纸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假如我们不认为纸是纸才是不正常并且需要思想改造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为什么认为纸是纸,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纸是纸,在我们认为纸是纸之前,我们认为他是什么?也就是说,纸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起源于什么时间,假如我们往前追索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似乎并没有纸的概念,我们所谓的纸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的方式储存在纸上,然后再借由纸的传播将我们的想法传递给他人。在某些武侠小说里,甚至纸可以成为一种作案工具,因为高手可以使用它轻而易举的结束别人的生命。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想到用纸来杀人,这标明我们不认为他和菜刀是一种东西。通常我们也不认为纸是一种食物,我们最多只会认为纸可以在食物和我们的手之间起一个阻隔作用,阻止食物的某些成分沾到我们手上,那会导致我们必需洗手。但我们却从不会把纸和烤红薯一起吃下去。在我们目前的概念中,纸是这么一种东西。但是在我们最初接触纸的时候,纸对我们来说并非只是包装食物的东西,我小时候经常把纸当成食物吃下去,结果就是我父母非常惊恐的采取一种不人道的强迫方式让我把纸吐出来。长大以后我从不同的渠道听说很多人小时候也曾经把纸当成食物,这表明最初我们并非认为纸与食物是两码事。现在我当然不会抓起一张纸,然后塞到嘴里,慢慢咀嚼。因为我对纸长时间的固有概念阻止了我这么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知道纸是一种不可以吃下去的东西。然后纸对我来说,就只能是一种非食物的东西。这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不过即使是纸的概念,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容易改变,最初被我们视为纸的东西,经过打印机的洗礼,然后上面多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然后我们就不会把它称为纸,我们会管它叫书。但是尽管我们管它叫书,还是有很多众生对此持反对意见。比如一只蛀虫,他就会对此持不同看法,在他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书,也不是传播文明的一种方式,而是他的食物。到底我们谁的看法才是正确的。假如我们的看法正确,那么蛀虫就会歇斯底里,假如蛀虫的看法正确,那么我们也会无法接受,因为我们无法把书当成土豆面包香肠一类的东西。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让我们拒绝如此思维。假如人类和蛀虫们辩论这个问题,无论如何是不会产生任何结果的,我想人类大概会采取暴力来解决这场辩论,双方实力的巨大差异让人类很难抑制自己的暴力倾向,很可能人类在恼羞成怒的时候会伸出一只手把蛀虫从地球上抹去,但是假如是和恐龙或者狮子辩论,人类就不会有太多的暴力倾向,会变成像嘉华仁波切一样的非暴力主义者。假如这个时候佛陀来出面给双方调解的话,那么佛陀就会在人类和蛀虫的高峰会议上建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就是说,尊重各国人民的自由选择,人类可以把它视为书,蛀虫们可以把它视为食物,虽然从佛的角度来说,它既不是书也不是食物,不过假如佛陀说:它既不是书也不是食物,既可以是书也可以是食物。就会遭到人类和蛀虫的共同反对,那么就需要第四方出面调解了。佛陀不会那么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我们认为是纸的东西,轻而易举的就变成了其它东西,然后还被看成是两种东西,其实这只是人类和蛀虫们的看法,假如有更多的众生参与这场大辩论,相信它还会被赋予其他更有想像力的称谓。比如某些蟑螂就会既不同意书的说法也不赞成食物的说法,他们会认为,这是他们刚买的房子。假如一件事物具有自性的话,那么人类和蛀虫乃至蟑螂们都不可能对此产生这么多的看法。假如它是书,它就不可能是食物,假如它是食物,他就不可能是房子。比如一个人很美,假如美是他所具有的自性,那么就不会有人认为她不美。不过我们通常看到的却是,一个在某些人眼里很美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并不比猪更加可爱。
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非事物的本质,比如我们习惯把书当成书,把纸当成纸,然后我们就把任何不这么认为的看法视作一种冒犯,其实我们的看法和另一种被我们视为冒犯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看法是没有看法。因为一种看法,不管它多么标榜自己的客观性,他仍然是落于一端。佛教的涅槃指的是离于四边,这四边分别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根本没有可能摆脱这四边的约束,我们不是落入这个极端,就是落入那个极端,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已经走出了极端,其实我们只是走出了一个极端,我们脚下是另一个极端。真正的大空性是无需语言的,语言最多只是你的幼儿园阿姨或者小学老师,她教给你最基本的东西,并且给你指明方向,但是你不要指望她可以陪你一辈子。
1:53 2006-5-31

3481  2006.6.1 19:58:45    

(3622-165)  显示次数:10089(9290+799)     查看3481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9 主题索引
因为
拜读了居士的大作,似乎觉得居士只讲变数而不讲定数.如纸不可食,是因为身体不可适应.又何来"标签"的说法?身体不能适应,乃是娑婆众生之定业.有的业靠破除邪执可改.有的业则不可改.佛也有受头痛之报时.我们以轮回为例.如果有人从小就对我们说"不管行善者还是行恶者,死后都生梵天",我们对此深信不疑.那就能真的实现吗?那学佛倒简单了.

灵山居士  2006.6.1 21:49:36    

(3622-169)  显示次数:10066(9405+66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0 主题索引
(被删除)
这个是针对某一类人的问题而作答,并不需要说的太深,点到即止。

灵山居士  2006.6.1 2:03:32    

(3622-160)  显示次数:9079(8411+66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1 主题索引
对“距离已经不远”的几个异议

发布于:2006.6.1 8:26:41    修改于:2006.6.1 8:30:05  
路过  2006.6.1 8:26:41    

(3622-161)  显示次数:9962(9259+703)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8 主题索引
回复
  “你就是实相”:
  这个“你”是什么?凡夫迷在五蕴中,听到“你”,会在思想认识中用五蕴(色受想行识)替换“你”,那么“你就是实相”的认识结果成了“色受想行识就是实相”。心经先说“五蕴皆空”、“色不异空”,后面才说到“色即是空”,一层一层地破相。如果不破,直接说“你就是实相”,一定会被理解错误。

  “假如你抱着这样的看法:我就是实相。那么你仍然和实相存在着距离。不过好在距离已经不远,坐公交车几站地而已。”:
  小乘破我执,达到人无我,可是仍不明实相,离佛智慧很远很远,那么凡夫未破我执,离佛智慧能够反而更近么?

  “我们通常只是和我们通过书本所想像出来的实相接触而非和真正的实相接触”:
  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让读者先入为主地把实相理解成对立的概念,对以后正确地理解经典很不利,还是用经典的讲解方式才好。类似的错误讲解方法在很多世俗化的讲说中常出现,例如人间佛教、生活禅,严谨的佛教不会采用这样的不负责的方法。

灵山居士  2006.6.1 21:47:54    

(3622-168)  显示次数:10119(9424+69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6 主题索引
1
禅师说:你就是佛。虽然这句话仍是多余。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那句多余的话,就不可能证入不多余的境界。这里说的是比较了义的东西,关于基础的东西没提,因为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需要说的东西也不同。
这里说的我并非凡夫所说我。禅师说:你就是佛。他是不是应该连你都不提呢?是不是他提了“你”或者“我”就没有破我执还有你我的分别呢。
现阶段把实相理解为可得可证并不是什么应该砍头的大错,我们最初学佛也都是这么理解的。认为有轮回可出离,有涅槃可证。但这并不妨碍以后你明白轮涅不二。金刚乘里最初佛和人也是对立的关系,但并没有妨碍你最后和佛溶为一体。

3481  2006.6.1 20:21:49    

(3622-166)  显示次数:10128(9323+805)     查看3481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7 主题索引
这是因为
看了居士的这篇文章第一感觉是,前面的几段落和最后的3段落.好象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前面的文章感觉甚妙!看到后头就迷糊了.前面已经是无相无为了,可后面又来个"实相".而且还说"实相"有"站"可到?甚至还有"非实相"与之可比?

灵山居士  2006.6.1 21:37:42    

(3622-167)  显示次数:10161(9482+67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1 主题索引
不要在需要钳子的时候提供油条
看我文章的有不少初学,为了避免他们在现阶段“无相无为”,所以后面又提了一下实相。我所提的实相虽然不是实相,但是却是通往实相必不可少之路。目前认为有实相可得并非什么致命问题。我们开始学佛也都认为有涅槃可证。

灵山居士  2006.6.2 2:31:57    

(3622-171)  显示次数:8233(7563+67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3 主题索引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不平等条约”
假如我们明白,佛陀所说的很多话,都有具体的对象,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开示,那么我们就不会对着那些看似水火不容的话语感到困惑。佛陀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具有观察弟子根器的能力,也可以及时提供给弟子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的失败,通常我们并不观察对方的需要,只把我们想给对方的东西塞给对方,然后我们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伟业,然后我们就沾沾自喜。我们经常在别人需要食物来对付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的时候告诉他们短跑运动的好处。我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对方,我们不认为对方需要的和我们需要的有任何差别。但是佛陀就不会这样,佛陀决不会在对方还没吃饱肚子的时候就大谈加入健身俱乐部的好处。他总是先提供面包,先中止饥饿。绝对不会象我们那样,在对方需要钳子的时候递过去一根油条。当然这和我们目前不是佛陀有关,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人张嘴之前都对对方的根器了如指掌。但是适当的观察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当我们供货的时候至少需要知道对方需要些什么。否则我们的货就很有被对方退回来的危险。佛陀是一个非常好的供求关系协调员,他永远知道你的需要。而且他会制造需求,他会告诉你,你要知道轮回是非常苦的。然后你就感到自己需要一个涅槃。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需要一大堆耗材,比如上师,大礼拜,法本,本尊,供养之类的。但是佛陀不会制造一些无关解脱的需求。比如他不会告诉你你需要减肥或者你的胸部需要看上去更大。他只会告诉你你需要减少恶业。因此你必需金刚萨埵来帮助你。由于佛陀完全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他会为你提供你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东西,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喜好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佛陀为每个人所提供的东西都和别人一样。即使是同一个款式的衣服,也还有大中小号之分。假如佛陀只提供一个款式的服装,那么我们大多数人将无法获得解脱。因为指望所有的人都适合一件衣服显然是过于理想主义的一件事。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佛陀的衣服款式太多,其实佛陀提供这些衣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明白所有的衣服都一样。不过我们却经常把佛陀提供的了义牌服装与不了义牌服装进行对比,然后得出很荒谬的结论,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穿了义牌的服装。穿不了义服装的人或者提供不了义服装的人都应该受到打屁股的责罚。显然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我们都知道,了义要好于不了义,无论是从做工还是产品包装都远远优于那些不了义牌服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或者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买得起了义牌服装的能力,佛法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阶级,比如很多初学者都是佛法的无产阶级。指望这些佛法的无产阶级选购了义牌服装显然是脑袋被门挤过之后才会产生的想法。那些应该是佛法的中产阶级们的选购目标。无产阶级暂时只需要不了义的服装,那是他们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所以佛法的中产阶级们并不能觉得有必要关闭不了义服装的市场,虽然你们觉得自己不需要,但是需要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佛法的无产阶级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多数,忽视他们的需求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这也从反面证明某些佛法的中产阶级并不关心无产阶级的生活,虽然他们偶尔也会下乡送温暖。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沉醉于自己的梦中,认为自己不需要的就不具备存在的理由。这样的中产阶级很有蜕变为无耻阶级的危险。
佛陀从未忽视过佛法上弱势群体的需求,所以也就有了不了义经的存在。因为佛陀非常清楚多数人的需求,所以佛陀提供各种各样消费阶层的产品,在佛陀的商店里,你找得到最珍贵的非洲大钻石,也找的到刷牙用的塑料杯。佛陀不会因为塑料杯属于不了义就拒绝提供这种货源,因为他知道假如你没有刷牙的话,那么即使带上钻石也不会很美。你一张嘴就会产生让所有人倾倒的化学武器效应。
假如我们明白佛陀是在为很多不同的人供货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会为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的答案,理由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同,比如一个陌生人走过来问你:你爱我吗。你肯定会迅速的诊断出这个人患有神经病。你会回答他:神经病。但是你老婆问你:你爱我吗。你的回答就会完全的不同。如果你的情人问你:你爱我吗?你就会先观察对方的动机,假如对方接下来想问你:既然爱我为什么不跟你老婆离婚?那么你的回答就会非常谨慎。即不想得罪你的情人又不能给她说这话的机会。在佛法上,佛陀就是这么观察你的根器,然后根据你的根器提供给你你所需要的药。就象你在回答你爱我吗之前也要观察对方是谁,你不会用回答你老婆的话去回答陌生人。
由于佛陀智慧的复杂性,很多人在没有彻底明白佛法之前都会拿着佛陀的一种说法刁难另一种说法。他们不明白每个说法都是必要的,没有哪个说法是多余的需要进行切除手术的。不过通常我们不会明白,我们看到不了义的说法就会按奈不住心中的欲望,我们很有用了义纠正不了义的冲动,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不想失去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假如我们是真正的菩萨,那么我们就会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消费能力,然后才告诉他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品。而不是一上来就把他领到中产阶级消费区。把一个无产阶级领到中产阶级消费区并不能让他变成中产阶级。最多只能让他产生幻觉,误以为自己是中产阶级,不过通常这个幻觉并不能持久。他会很快的破碎。
所以我们最好学一下佛陀的智慧,下一次当别人需要扳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提供油条了。
2:09 2006-6-2

灵山居士  2006.6.3 4:51:44    

(3622-173)  显示次数:8891(8188+70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4 主题索引
敢问你是学藏密的吗(内空)
金刚乘里一直延续着把上师视为佛的传统,假如你不是很明白金刚乘里这么做的原因,那么这个传统很容易让你联想到个人崇拜这样的词汇。从而对之产生怀疑的情绪。金刚乘里对上师的绝对服从似乎也很让人觉得不是很符合现代精神。好像我们又回到了皇权时代。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金刚乘里对上师的绝对服从是有着充分的先决条件的,金刚乘并不提倡你看见一个喇嘛就跑去向他宣誓效忠,并且唯他命是从。金刚乘说的是,你必需观察这个人,直到你确信这个人可以带着你一直到走到成佛而不会把你带到地狱。这很重要,未经观察就选择一位喇嘛作为自己的上师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结果是当你的上师提出他今天想吃月亮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上师是在强人所难。然后你就会很生气。假如你事先花了不少时间用于对这位上师的观察,那么你很容易确定他不是一个会突然提出要吃月亮这样的非分要求的人,那么你对他的依止就比较安全。不过很多人并未观察就和上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然后当这位不合格的上师提出要吃月亮的时候,这位弟子就会感到非常的震惊和受骗。不过有的时候,合格的上师也会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要求,比如帝洛巴和玛尔巴,都是想像力非常丰富的金刚乘祖师,他们就经常提出一些比吃月亮还过分的要求,但是由于他们的弟子也是强人。所以这样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那洛巴曾经因为帝洛巴的一句话而跳下高楼,差点造成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帝洛巴告诉他,假如他可以跳下这座高楼,那么他就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他想要的全部教法。那诺巴并没有犹豫,没有先打120,也没有说:师傅我肚子有点疼,回头我再来看您。而是直接跳了下去,然后他就得到了他想要的。当然对于养尊处优的现代人来说,这么搞似乎很不合时宜。前几天有个兄弟死活缠着我要拜师,虽然我一再解释我目前不具备收徒弟的资格,但他还是契而不舍试图以诚心来感化我,我们刚好走在立交桥上,我想到了那洛巴与帝洛巴,我对那位看上去非常虔诚的兄弟说,你从这个立交桥上跳下去,我就答应你。结果那位兄弟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我的眼前。其实那座立交桥很矮,跳下去决不会导致半身不遂。假如你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确定了这位上师可以为你指路可以让你成佛,那么接下来要作的就是照他说的去作。不管他是要求你做什么。通常现代的上师不会疯狂到让你去跳楼或者给他摘月亮。把上师看作佛其实非常有道理,其实不止是上师,就算你把一卷手纸看作佛,向他祈祷,也可以得到佛的加持。何况上师是个活生生的有修持的人。我们经常看到上师与弟子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条约,我们要对上师唯命是从,见了上师要礼拜,不可以怀疑上师的话,要把自己的好东西供养上师之类的。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我们就会觉得很郁闷。甚至会私下怀疑上师是否是在以佛法为借口占我们的便宜。其实要我们把好东西供养上师就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执著,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假如还有任何一点执著,我们都有可能被重新拉回到轮回。所以有时候某些祈祷文里会说,我们要把身口意供养上师,其实这完全是为了破除你的我执。假如你最珍贵的东西都可以毫不犹豫的供养给上师,那么你就不会有太多的牵挂。不过有必要提醒一点的是,真正的供养是彻底的放弃,假如你供养之后老是注意着上师是否在使用你供养的东西,那么你还是没有彻底供养。
至于礼拜上师则是降服我慢的必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骄傲,让我们对另一个人五体投地几乎每个人最初都会觉得严重受辱。不过佛教里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制服你的我慢。假如多作几次大礼拜,你会很惊奇的发现,你的傲慢情绪在一点一点的消失。还有不怀疑上师的话,假如你的上师是一位合格的上师,那么他的每句话都有着你暂时不能理解的用意,在你对他进行长期观察之后知道他可以作你的上师之后,你要做的就是把手放到他手里,然后闭上眼睛,他说走你就走,他说停你就停。不要去和他讨论为什么要停。因为你看不到前面的路障,他看到了。所以你要作的就是按他说的作。这样就是最好的。
这些看起来不平等的条约最终将导致你和他之间的真正平等,前提是你照他说的话去做。
4:31 2006-6-3

碧山绿水  2006.6.17 8:45:19    

(3622-214)  显示次数:8707(8103+604)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5 主题索引
我们的习气

学佛,修心,不迷信

灵山居士  2006.6.4 1:43:22    

(3622-175)  显示次数:8196(7544+652)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8 主题索引
在擂台上和“自我”面对面的接触
当我们习惯了一种东西的时候,让我们去习惯另一种东西就会非常不容易。我们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习惯了一种想法,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才是我们应该过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想法。假如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完全错误,那么我们就会很生气。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么想,任何背道而驰的想法都对我们原有的想法构成了威胁,这会导致我们很生气。当我们习惯了一件东西,不管他是想法还是具体的人,都很难不对他发生感情。假如我们习惯的一个人突然不再出现,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痛苦,至少也会觉得惘然若失。这要视我们习惯的程度而定。比如死亡就是改变我们习惯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它会突然出现,让你措手不及,你习惯的人突然就从你面前永远的消失了,而你必需接受这一点。因为习气,我们都会坐在椅子上吃饭,盖着被子睡觉,在卫生间撒尿,而从来不会坐在椅子上撒尿,盖着被子吃饭,在卫生间睡觉。当我们听到有人说我们不好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生气。这也是习气使然,因为习气让你认为你有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现在正在受到他人的伤害,因此你必需生气。其实消除习气最好的方式是证悟无我,自我是所有习气的基础,就象是你堆起一堆积木,自我就是最低下的那块积木,假如你把它抽去,那么整个大厦都将轰然倒塌。不过通常我们的自我都像斯瓦辛格或者李小龙那么强悍,很多时候,你并不具备制服他的能力,在你和自我的角斗中,经常是你被揍的鼻青脸肿,自我是个非常狡猾的拳手,它懂的利用你的一切弱点向你攻击,而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攻击自我。自我甚至对中国的太极拳也颇有心得,有的时候你攻向自我的拳头很容易被自我转移到你自己身上,而你自己却对此浑然不觉。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佛教的修行里,很多时候就是用一种好的习气来兑换你的坏习气。比如你一直都认为你会活的很长,你永远也不会死,这样的习气会导致你的放逸,你会觉得把事情放到明天去作也不是不可以,到了明天你又会觉得后天或许更适合作这件事。佛教则告诉你,不要这么幼稚,你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说不定一分钟之后你就会死于车祸或者大地震,而你现在却还在为一年之后的事操心。你必需反复的思考这件事,直到你确认这件事确实属于无法反驳的真理,那么他就自然融入你的心,你就不会认为自己还拥有无数的时间。你就会很自然的把你的时间用于修行和利益他人。还有就是通常你的习气让你认为你作了一件不好的事之后并不会发生什么报应,其实即使发生了报应,你也不太可能联想到这件倒霉事跟你很久之前做的那件事有关。因为我们每天几乎都在不停的生产着恶业,我们每天也都在不停的受报,从你被人骂一句到走路摔了个四脚朝天这些都属于你所受的报应,但是要追朔源头恐怕非常困难。基本上,在你没具备宿命通之前,这些事情你根本无法找到源于哪个业。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受报,这导致我们具有坚强的神经,假如不是非常大非常迅速就显现的业报,我们基本上都不会觉察这是业报。
我们用一种习气对治另一种习气,但是由于我们的习气在我们身上经营多年,早已是根深蒂固,像黑恶势力一样难以铲除。所以我们必需对他下猛药。反反复复的思考因果不虚,无常似乎很笨,但是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在习气大战中取得胜利。我们在所有的事上,都是遵照我们的习气来作,我们是我们习气的奴隶,佛教就是来解放我们的,比如我们看见某些东西就会很生气,看见另一些东西就会很开心,我们的这些反应完全是遵照习气的意旨,最初我们看见某些东西不会很生气,但是有个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很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对他生气,然后我们就开始对他生气。当我们再一次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们想起上次的话,然后我们就开始生气。年深日久,我们的习气也就长大成人了。这个时候,要我们对着这件东西展开笑容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必需起来打破习气的独裁统治。他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式来面对事物,他让事物变的单调,让我们看不到真实。因此我们必需反对这个独裁的习气政府,而政府首脑则是我们的自我。假如我们可以证悟空性,那么这个独裁政府就会自动瓦解。不过通常证悟空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我们还是从基础工作做起。我们应该普及佛教教育,让五加行的洗脑融入我们的心,这样就会对自我形成威胁。当你普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内在的人民就会觉醒,革命就会爆发,这个时候,“自我”的独裁政府就会灰溜溜的下台。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老谋深算的自我所玩弄。自我是个非常世故的政客,它懂的你的每一件事,而你却从来不懂的它。假如你要击败它,就必须遵照佛教的方法,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还有就是必需非常警惕,你必需观察自己的心,你的心会告诉你,你现在是受到自我所左右还是你在左右自我。假如你还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得失,那么你的革命就将遥遥无期,你的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25 2006-6-4

灵山居士  2006.6.6 3:47:42    

(3622-178)  显示次数:8172(7534+63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9 主题索引
顺“我”者亡逆“我”者昌
在佛教的修行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要摆平你的自我而不是被你的自我所摆平,通常我们在自我面前都表现的非常软弱不堪一击。甚至在我们还没有觉察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自我扔出了擂台。自我似乎非常善于使用太极拳之类的中国武术,他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借力打力,通常我们攻向自我的拳头,总是被自我巧妙的加以转化,然后这股力量就作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用学佛来增加自己的优越感,或者用上师的名气来为自己增色,这个时候,我们攻向自我的拳头就被自我转到我们自己身上,其结果是我们感到自己很受伤,而自我却更加强壮。假如你不是很有办法的话,假如你不是比自我还聪明的话,那么你很容易在擂台上被自我打的吐血。自我每次都会轻而易举的得到冠军,然后对着你竖起那象征蔑视的小指。我们必需结束这种挨打的局面。落后就要挨打。首先我们必需用佛教的先进性思想来改造我们陈旧的落后思想。我们必需进行佛教的先进性教育。这会导致我们拥有更多的技巧,让我们洞悉自我的弱点,甚至命门。然后我们就可以在与自我的战斗中锻炼自己,刚开始我们还是要学会挨打,然后,我们就开始反击,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自我也会被打的牙龈出血,再然后,我们的进攻就会多于反击,自我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状况,最后,我们会把他击倒。不过即使我们把自我击倒,我们也不能洋洋得意,因为假如我们洋洋得意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并没有把自我击倒,他在后面给了我们致命的一击。我们必需对于自我加以研究,我们必需明白自我最喜欢出现的地方。通常当我们作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会导致我们的自我增加而不是减少。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警醒,因为自我经常在这里发难,而我们通常在这里并不设防。甚至有的时候,我们非常清楚这件事会增加自我,但是由于巨大的习气,我们并不打算转化自己的思想,我们甚至觉得增加自我是一件很爽的事。他导致我们获得飘飘然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擂台上被自我痛扁,而很奇怪的是,居然有人认为这样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一件事。我想这个情况的发生的原因是某些人一直出于落后挨打的状态,他们从来没有产生过要把自我打趴下的念头,由于已经习惯了失败,也由于习惯了挨打而造成一副钢筋铁骨(很讽刺的,某些人就是这么练成的铁布杉),所以他们并不觉得在擂台上被自我痛扁是一件非常不能容忍的事。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受虐狂。根据弗洛伊德的高论,某些人假如无法终止一种痛苦,那么他就会把它视为一种快乐。在与自我的角斗中,某些人也是这样做的。由于我们已经输了无数次,导致这些人已经习惯于被自我痛扁,并且认为这样做很爽。佛教提倡随顺众生,某些人却在随顺自我。佛教的修行就是对自我说不,就是对自我提出挑战,就是把自我打趴下,让他在地上寻找自己的牙齿。
不过通常寻找牙齿的是我们而不是自我,由于我们一直在随顺自我这导致自我变的非常娇生惯养,任何违背自我的念头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痛苦。很多时候,我们甚至维护自我,充当自我的随身侍卫。我们把自我当成伟大领袖加以崇拜,并且理所当然的产生维护他的念头,我们被种种政治宣传所欺骗,这些宣传告诉我们假如没有自我这位伟大领袖,我们都会过的比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要凄惨。我们就是被自我的政治宣传蒙骗的愚民。所以任何试图伤害自我的举动都会面临来自全国愚民的反对。所以我们必需启动另一种宣传机制,那就是反对自我独裁统治的宣传,我们必需散发传单,告诉所有的人,自我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幸,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自我,而我们却在对着它感激涕零,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愚蠢的事了。我们要历数自我的种种罪行,来让大家相信,假如没有自我,我们会过的更好。不过这样的宣传起初必然会招致不少的反对,被自我洗脑的民众并不习惯于新的思维。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许会表现的很冷漠。甚至把宣传这些反动思想的人扭送派出所。不过我们不需要为此而丧失信心。针对自我的战争是长期的,我们必需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甚至自我下台之后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有的时候自我下台之后仍然会像萨达姆一样不死心,他会组织游击队来跟我们捣乱。我们的反自我宣传遭到冷遇并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但是我们并不能灰心,我们要作的是,扩大宣传,自我使用的洗脑术我们也一样可以使用,假如你一年到头都在听一句话,那就是:肥皂是比烤香肠更好吃的东西。那么一年之后你就会认为这句话是真理。你会津津有味的嚼着美味的肥皂。只要我们的反自我宣传做到位,那么大家就会开始对此产生兴趣,他们会要求了解更多。这个时候,我们的反自我事业就开始了历史性的一步。在擂台上,自我也受到了我们重重的一击,他的嘴角流出了鲜血。在此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巩固我们的宣传,并且要小心,很多人接触佛教并不是为了粉碎自我,没有一个人最初接触佛教的时候就打算和自我把关系搞僵。他们只是想用这些来装饰自己,让自己显得特立独行。就象很多人看各种反动书籍并不代表他们准备加入反对党开展革命工作,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必需制造各种事件来让他们和自我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们觉得自我是个混蛋而不是自己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个绅士。这样就可以萌发他们针对自我的斗志。我们针对自我的革命需要各种准备,除了反自我的宣传还需要很多其他的,比如我们必需金刚萨埵来帮助我们清除革命队伍中的各类叛徒或者不稳定因素以及种种负担,这些东西的存在将导致我们革命事业的成功变的遥遥无期。所以我们很需要金刚萨埵来一次整风运动。把那些不利因素清除出革命队伍。这可以保证我们拥有一个较高素质的队伍。
当然后勤工作也非常重要,假如我们缺乏粮草,那么我们打不了几天仗就会面临食物问题。不会有人愿意空着肚子去和自我玩命。因此我们必需积累各种福慧资粮。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供曼扎或者放生布施之类的。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积累资粮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也就是皈依和发心,皈依就是我们的军队必需向我们效忠,这里的我们指的可不是我们的自我,而是我们的佛法僧。我们必需宣誓向三宝效忠。发心就是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为谁而战。我们必需告诉每一个军人,我们是在为解放所有的众生而战。在这样的发心之下,攻克自我的首府只是指日可待之事。
假如这些我们都具备了,自我就会在擂台上节节败退,他会感到惊慌。会汗流浃背。因为他已经预感到,自己被打趴下只是个时间问题。以后他就要习惯于在地上寻找自己的牙齿。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他来说是这样。

3:27 2006-6-6

灵山居士  2006.6.7 4:02:52    

(3622-179)  显示次数:8170(7527+64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6 主题索引
自我的借口
自我是个完美的暴君,他具备了所有暴君的特征,又非常的聪明,所以具有把人民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能力。假如我们试图追溯自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执政生涯,那么我们就会非常失望的发现,几乎从我们一出生,他就已经在位,直到我们死去,他仍旧在位,他象吸血鬼那样长生不老。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继续向他效,虽然推翻自我的统治听起来来仍然是那么惊世骇俗。但是我们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往有着无数的大师按照一个叫佛陀的人的策划成功的推翻了他们的自我,解放了他们的人民,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自己不可以战胜自我。不过通常我们并不愿意推翻自我,因为在自我的王国里,我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任何试图推翻自我的尝试都将导致我们自身的痛楚。我们和自我是一种共谋关系,自我收买我们,我们维护自我。所以佛陀最初在你的王国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我们沉醉于自我所赐予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我们已经拥有的既得利益,我们不得不对着任何试图冒犯自我的行为采取镇压的态度。我们为了维护自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我们并不觉得幸福已经降临。即使自我使用巨大的利益来对我们进行贿赂,我们仍旧觉得缺少某种东西。我们试图在自我的赠品中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结果我们发现那里面并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佛陀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由于真正的化身佛陀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收队了,所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只能是他的代言人。这位代言人假如是一位优秀的代言人的话,那么他并不会一见到你就大谈那些反动思想,并且企图让你发动军事政变以终结自我的独裁统治。这样的代言人无疑是失败的。假如他这么沉不住气的话,那么基本上只能被扔到牢房里孤独的过完下半生。不过假如这个佛陀的代言人很聪明的话,他就不会一见你的面就大谈自我的种种反人类罪行,除非你早已对自我感到不满,甚至试图把他赶下台。那么这个时候佛陀的代言人会根据你的状况,给你比较直接的建议,比如政变的种种细节。但是假如你目前并不具备篡党夺权之心的话,那么代言人也不会急着向你展示推翻自我的计划书,而是先说些你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到这上面。由于自我的长时间统治并没有让我们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要发现这一点并不难,我们总是随顺自我,可是每次都象是受到自我的欺骗。这导致我们逐渐对自我丧失了信心,我们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虽然目前他看上去似乎坚不可摧。不过要发现其中的裂缝并不困难。佛陀的代言人会向你描述一个完美的未来,一个不象现在这样的未来,由于大多数人对涅槃一词存在着致命的误解(他们总是把涅槃当成死亡的另一种说法),所以我们最好少使用这样的词,这样的好处是别人不会认为佛教徒的离苦得乐就是走进火葬场。每个人都不反对得到快乐,但是通常我们所谓的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所谓的快乐都是通过满足自我的种种欲望而获得。我们满足了自我的欲望,自我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些小的快乐,不过通常这些快乐并不耐用,它们基本上都属于一次性用品,甚至有些时候,你会怀疑这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总是寻找,总是失望。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佛陀的代言人,他向我们描述了佛教的理想国,并且向我们提供了种种建设理想国的企划书,虽然这份企划书看上去是那么惊世骇俗。他推翻我们所有曾经认可的东西。然后加以重建。或者根本不重建。
首先我们要面临的就是和自我的决裂,不过通常我们与自我的决裂总是说的多做的少,这导致我们和自我关系暧昧。由于自我非常狡猾,有时候我们身边都被他安插了亲信,当我们还在讨论如何把自我从被窝里揪出来的时候,自我的侍卫队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把我们从明天的热被窝里揪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许要展开逃亡生涯,我们有可能成立临时政府,正式宣布和自我决裂,并且呼吁全国人民都跟自我划清界限,站到我们这边。
一般来说,把自我赶下台的政变的成功速度总是因人而异,假如你是国防部长,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并且事先已经作好了军队的思想工作(皈依,发心),那么有可能一夜之间,自我就必须像萨达姆一样展开逃亡生涯。不过通常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国防部长。所以我们必需成长为国防部长。方法是修五加行,五加行就是让你逐渐成长为国防部长,让你逐步的掌握军队,假如你可以控制军队,那么让自我展开流亡生涯就变的轻而易举。不过通常我们并不具备掌握军队的能力,我们的军队非常散乱,我们必需倚靠种种禅定来获得控制军队的能力。不过即使我们掌握了军队,自我也仍旧拥有他的大批的效忠者,由于自我在我们的王国经营多年,他成功的获取了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认可,所以有一部分人继续宣誓效忠自我也并非不可想象之事,我们必需和他们展开巷战。有时候我们和自我的战争会持续多年,这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精进程度,假如我们表现的非常懒惰,那么很可能形成两个政府,我们的王国处于分裂的状态,这非常不好,因为你会受到双方的影响,你会在选择到底应该相信哪一个的时候感到犹豫不决。所以我们必需一鼓作气,把自我赶出我们的国土。不过通常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获得了休息的许可,事情还没完。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国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假如我们是一位小乘行者,那么把自我赶出国土之后就可以去东南亚旅游去了或者像童话里那样“从今往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去了”,但是我们是大乘菩萨,我们必需解放世界人民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周边国家的人民都在受苦受难,都在受到自我暴君的独裁统治,我们必需结束这种局面。我们必需输出革命。除了输出革命之外我们自身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比自我更严重的法我执,他比自我更难摆平,通常我们必需一边向邻国输出革命一边借此破除我们的法我执。当我们把法我执摆平的时候,世界人民就彻底解放了。
3:42 2006-6-7

灵山居士  2006.6.8 4:49:31    

(3622-186)  显示次数:8212(7513+699)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7 主题索引
一个人的战争
当我们的自我感到自己需要某种借口的时候,他总是不难找到某些看上去非常体面的东西来充当自己的借口。比如当我们被我慢牢牢控制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些非常革命性的想法,例如我们会认为我们修行不能把很多时间用于寻找上师,而应该去寻找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言下之意就是上师的存在与否并不会产生什么致命的影响)或者会认为密咒无需师传,自己也可以持诵。盗法之说只是那些小心眼儿的喇嘛想出来的损招。我们之所以产生的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们的我慢,我们不觉的上师有什么好,也不觉得我们自己有什么不好。我们用傲慢的眼光来看待上师,因此我们觉得上师并非像人民币一样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不过很遗憾的是,上师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上师是万万不能的,假如你打算成佛的话,那么他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水。基本上,从一个凡夫到成佛这中间的过程并不比你在海底寻找一根针更加容易,假如没有上师的的话,很可能你一辈子都要待在海底每天欣赏海底世界连针的影子都看不到。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长时间泡在海水里,因为我们毕竟不是鲨鱼。上师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降服你的我慢,其实并不需要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就可以发现你之所以认为无需上师完全是因为你的自我非常骄傲,他不希望有个人凌驾于自己头上。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修行非常差劲,而且很有入魔的错误倾向,你需要思想改造。需要进行佛教的先进性教育。当然了,由于我慢的缘故,我们会倾向于认为我们所持有的观点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才是需要进行思想改造的落后分子。不过在佛法上循规蹈矩并非什么值得羞愧的事,一般来说,在佛法上不循规蹈矩倒是很值得羞愧的一件事。从释迦牟尼到古代的禅师们,不管他们的见解多高,他们在修行上都是循规蹈矩毫不含糊。通常我们会拥有各种革命性的想法,甚至希望对佛教进行整容手术,这些革命性的想法大多在我们对佛法更加了解之后就烟消云散,因为这样的想法大多产生于我们对佛法的了解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一些很有必要的东西视为附庸,我们会觉得他看上去很多余,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有什么作用。我们希望有一种不是那么累赘的佛教,因此我们很容易产生把那些不清楚用途的东西扔出窗户的冲动。不过这样的想法对于佛教的祖师们来说是一种羞辱,因为假如我们的观点成立的话,那么祖师们就应该感到羞愧,因为他们把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加在佛教里,这导致我们学佛的时候很不爽。不过假如我们多花一点时间来了解祖师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继续认为祖师们的想法已经过时应该退休。不会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想法。
由于自我总是在寻找各种借口,而通常我们都臣服于自我,我们都习惯于对自我的任何想法不产生任何怀疑,所以我们经常被自我欺骗而不自知。假如我们看到一个观点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反,而且我们会对着这个观点生气,那么我们不光是对自我非常执著,甚至对自我的观点也非常执著。这导致我们经常生气。这个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上师来打破我们的自我,非常需要上师来对我们进行思想改造,非常需要上师在我们脑袋上打一闷棍。通常佛教的修行就是对你进行思想改造,把你的错误想法换成正确的想法,然后当你对正确想法发生感情的时候,把它也从你手上夺走。最后将导致你一无所有。甚至连一无所有也没有。假如你的上师让你变的一无所有,那么你应该感谢他。至少要唱一首《一无所有》送给他。不过这个时候,他与你之间并没有分别,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但是假如你的自我还很强的话,那么你就不会认为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你会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因此当你的自我觉得有人凌驾于自己头上,就会条件反射的觉得非常不爽。假如你打破了这些人我上下之分,你就不会觉得有人在你脑袋上,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爽,更不会觉得你应该生气。因此你在作每件事之前最好是先检查你是否受到自我的左右。在自我的唆使下去做任何一件事,在佛教看来都是非常不值的提倡的。因为他将导致你的自我更加健壮,而你的自我更加健壮的结果就是以后你要干掉他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汗水甚至要花钱雇杀手(上师就是专门针对自我的杀手)。所以你还是不要让他更加强壮的好,不要继续为他提供牛奶面包,虽然他目前已经很强壮了。
4:39 2006-6-8

灵山居士  2006.6.9 5:47:53    

(3622-187)  显示次数:8116(7469+64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9 主题索引
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要忘了你是一个佛教徒
自我与无我是一对天生的仇家,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可供调和的余地,就象我们不能指望布什总统跟拉登一起喝下午茶一样,我们也不能对自我和无我改善双边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的自我就会觉得受到了威胁,因为佛法讲授的无我让自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自我非常清楚无我发展壮大之后的结果,因此他会动用一切力量来进行遏制围堵。他会宣传“无我威胁论”,告诉我们无我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为他将导致我们失去自我。失去自我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已经习惯的东西。假如我们不是很清楚无我的好处,我们就很容易被自我的描述吓倒,从而对无我产生恐惧情绪,假如无我来敲门的时候,你就会拒绝开门并且把他视为大灰狼。不过更多的时候,自我所采取的是非常狡猾的战术,就象某些独裁政权把外界的新闻进行某些技术性处理,然后这些新闻就变的非常有益于独裁政权的统治。自我也经常这样,自我非常清楚把无我拒绝在国门之外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因此他采取了某些偷樑换柱的手法,他向民众提供一种经过修饰的无我,而这种无我其实只是自我的一个马甲而已。不过他看上去非常不容易被辨认出来。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无我的民众来说,他们就是这样被欺骗了。不过随着我们的对于无我的了解逐步深入,无我会主动的发动针对自我国民的解放战争。不过对于自我来说,这就是侵略战争,一个新生的国家对于一个老牌的国家发动战争并非那么轻而易举之事。在战争的初期,无我会面临来自自我的顽强抵抗,自我很成功的让自己的大多数国民相信无我是来让他们生活变的更坏而不是更加美好。当然不是所有的国民都会对此不提出任何质疑。否则无我的大军也不可能开进自我的国境。无我认识到,必需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需让自我的国民相信他们并不需要自我的统治,并不需要自我为他们决定每天应该吃什么喝什么以及听到什么样的新闻联播,他们应该是自由的。无我必需把这样的概念灌输给自我的国民,那就是自我的统治并不具备丝毫的合法性,自我毫无疑问是伪政权。而无我才应该成为他们的伟大领袖。无我会在自己的宣传战中提到自我的种种罪行,这些罪行从你最细微的痛苦到你最不细微的痛苦,他们全部是拜自我所赐。你的自我让你希望成为大家的焦点,假如大家都去看一只宠物狗而不去看你,你就会觉得生气,你就会痛苦。自我还会让你习惯于种种看上去很不错的东西,比如别人的赞美,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说那些很动听的甜言蜜语,当你发现自己很久没听到别人的赞美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非常难以忍受,通常别人赞美你都不是没有目的,假如你失去了让他们赞美的价值(比如当你不再具备帮助他们获得某种非法利益的时候),那么他们基本上就会缺乏对你进行赞美的兴趣。自我先让你习惯于赞美之类的毒品,然后当你的供货商向你表示他们目前缺货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痛苦包围了你。你是自我的奴隶,你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为了满足自我而工作,自我说:我要这个。你就必需努力挣钱去满足他。否则他就会很不爽。由于你错误的认为他是你,他不爽你也会觉得很郁闷。自我成功的欺骗了你。让你心甘情愿的为他服务。这些都是自我的罪行,这些都必须让所有的人知道。然后自我的统治就会产生动摇。无我在与自我的战斗中除了进行宣传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融入自我国民的心,无我的电台必须反复播放自我的种种罪行以及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反抗自我的独裁统治。在这种大规模的舆论造势下,自我的国民就会非常自然的受到影响。虽然他们大多数并不会马上冲动的拿起菜刀去找自我玩命。但是他们已经对自我统治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而以前他们对此从来都是与自我持相同政见者。这就是自我统治瓦解的第一步。
我们不能指望这场一个人的战争像伊拉克战争那么迅速结束,因为自我不是萨达姆,自我比萨达姆更聪明,他几乎让所有的国民都相信他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利益的人。在我们接触佛法里的无我之前,我们一直从来都没对自我的三个代表身份产生任何怀疑。不过这一切都会在无我的军队到来之后改变,虽然无我与自我的战争通常并非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迅速产生结果。这是因为我们的政治宣传不到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常我们并不热衷于迅速结束自我的统治,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惧怕无我的到来,由于我们缺乏对于无我的了解,我们对这些看上去很陌生的异国军队抱持着莫名的恐惧。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无我的大军到来之后会怎么样。他们会不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是会跑到我们家里把所有能拿走的都拿走。我们对此深表忧虑。我们觉得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们听说有些人证悟无我之后就被无我拿走了所有的东西,(比如密勒日巴)然后他就只能待在山洞里,每天吃一些大自然免费提供的绿色食品,最后导致自己的身体变成绿色。虽然我们对于食用绿色食品并不反对,但是我们并不希望一辈子都以它为食。最后变成密勒日巴一样的绿人。所以我们很害怕有一天无我来统治这个国家,会不会导致我们也变的一无所有。我们无法想像那样的生活。我们希望佛法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是变的一无所有,而是变的更加丰富。因为我们受到自我长时间的洗脑迫害,导致我们只能这么思维。
无我会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无我拿走所有的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做是合适的,不过目前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作好放弃所有东西的准备,所以假如无我的军队拿走你的东西并不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说不定你还会去打110。所以无我的军队并不打算对大多数人这么做。你可以保留任何你想保留的东西,但是你也应该作好放弃他们的准备,因为你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性,假如你在死亡的时候还没作好放弃他们的准备,那么他们就会绊住你的脚,这导致你无法准时去赴阿弥陀佛或者莲花生大士的约会。所以你不应该对这些东西付出太多的感情。
这场一个人的战争结束的快慢取决于你的精进,假如你想的话,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结束自我的时代,不过通常你并不想,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活够,总是觉得还有很多事没做,假如我们成佛了,好像很多事都没法做了。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缺憾。我们总觉得自己应该在享受完人生之后再去成佛,不过通常我们的生命并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很多人在死亡到来的时候还在多愁善感于自己有太多的事情没做,不过接下来他就没有太多时间用于多愁善感了,因为他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地狱的油锅问题。一个人在被油炸的时候继续多愁善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5:30 2006-6-9

灵山居士  2006.6.9 19:51:44    

(3622-189)  显示次数:8198(7507+691)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0 主题索引
夺回我们的心灵指挥权
当我们接触一件东西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对他失去兴趣。这似乎是个规律。在佛教里也不例外,当我们在佛教里呆的时间越久,似乎就越是对佛教失望。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寒心的事在佛教里发生的几率并不比其他地方要少。我们在佛教里看到很多佛教徒的嘴脸丝毫不比那些教外人士更加好看,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对佛教丧失信心,假如我们不是一个很客观很理性的人,那么这种危险就会有存在的可能。我们很容易把那些佛教徒的个人行为当成佛教的普遍行为,从而对佛教产生怀疑的情绪。不能说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很多对佛教持观望态度的人就是这么被吓跑了,然后投入了基督的怀抱。当然要求所有的佛教徒都做的像释迦牟尼佛那么无可挑剔属于异想天开,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的更好而不是更坏。我们很容易忘了自己是佛教徒,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佛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化妆品,我们只是把它涂抹到脸上,仅此而已。虽然看上去似乎我们变的更美了,但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我们需要的不是只能涂抹在脸上的佛教,假如他没有融入我们的心,那么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从大多数人的表现来看,我们很难得出他们已经把佛法融入自心的结论,我们得出的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在我们身上。普通老百姓的习气一直在蓬勃生长,而佛教的习气,虚弱到几乎无法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我们的话语霸权被我们的普通老百姓习气所控制,当我们面对一件事的时候,首先出来发言的是我们的老百姓的习气,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允许佛教的习气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说,在很多事上,我们忘了自己是个佛教徒,我们几乎没有在任何事上以佛教徒的身份要求我们自己,甚至在某些佛教事务上也不例外。很多人每天回到家,坐到坐垫上开始修行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是个佛教徒这件事。不过修完之后他马上又把这一切忘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仍旧是平时的他。当然,我们记住自己是个佛教徒并不需要在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或者见到每个人都念阿弥陀佛。我们只需要在作每件事之前,说每句话之前,想一下我是个佛教徒,我是佛的弟子,我这句话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假如别人因此很受伤,那么我这句话还有没有说的必要。很多时候,我们说话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别人感觉自己很受伤,然后我们就会从别人受伤的表情获得满足,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假如你在说话之前,想一下你是一个佛教徒,或许很多话你就不会说了。当然也许你并不知道佛教徒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不过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无知到这个程度,很多人并不是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丝毫认知,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不被佛陀所提倡的事情,但是在巨大的习气面前,佛教的呼吁显得那么弱不禁风,通常当你从这件伤人事件获得满足之后,你才有机会听到佛教的声音,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后悔。不过已经晚了,你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恶业,你必需请金刚萨埵来为你摆平。
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下自己的身份,并不需要花费你太多的时间。但是他可以让你避免犯很多错误。由于你的行为完全由你的心所控制,所以任何心灵的改变都会带来行为的改变。当你的心被某些不好的东西控制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知道你目前正在被不好的东西所控制,很多人对此毫无认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生气,并不知道自己在嫉妒,假如你知道自己在生气,自己在嫉妒,那么你就赢了第一步。不过通常你并不知道,你总是在生气结束后,才知道自己刚才在生气或者在嫉妒。假如你当时就知道,就可以有效的阻止他们进一步侵犯控制你的心。不过通常你总是在国土沦陷之后才想到这些。当你在嫉妒的时候,你是很难想到佛法的。你被你的嫉妒所充满,只有等嫉妒完成任务离开之后,佛法才有机会找你谈谈。
我们并不只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还代表佛教,假如我们对外宣称自己是佛教徒,那么我们就有义务执行一个佛教徒所有的义务。假如我们的行为让别人对于佛教产生很不应该的看法,我们就应该对此感到羞愧。虽然佛法最终也将湮灭,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对此问心无愧。
我们都在学佛,不过我们通常很容易忘了这一点,学佛就是在每一件事上对佛进行模仿佛怎么作我们就怎么作,比如佛不吃韩国烧烤那么我们也应该拒绝韩国烧烤,但我们的很多行为却更象是学魔。因为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和一般老百姓待在一起而不是和佛呆在一起,所以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我们很不习惯以佛的方式佛的观念来对待每件事,我们习惯的是以一般老百姓的态度来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成佛。不过不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每天坐着一朵莲花上下班,做的最好的人总是以一般老百姓的面目出现,但是他的内在是佛。他是以佛或者至少也是菩萨级别来要求自己。我们目前以佛来要求自己似乎有点过于好高骛远,那么我们应该以最低的要求来规范自己,那就是我们是佛教徒。假如我们目前做得到一个普通的佛教徒应该做的,那就已经非常值得赞叹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作普通老百姓而不是普通佛教徒。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也是佛教最大的悲哀。
19:36 2006-6-9

灵山居士  2006.6.10 20:10:04    

(3622-190)  显示次数:8069(7459+610)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1 主题索引
好大一棵树
很多时候我们都试图通过外境的改善来改变我们的心情,当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或者我们对一个地方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我们会选择去一个新的地方让那些新的事物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改善心情的作用,这样的尝试在最初总是会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最终你会很遗憾的发现,尽管换了很多地方,从慕尼黑到北京,从北京到曼哈顿,你的心情转了一圈之后最终还是会和最初一样,你又回到了起点。当所有的事物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他就会失去转移你注意力的力量。通常我们总是迷信某些外在的改变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比如我们经常更换自己的外衣和发型甚至女朋友,并且认为这些可以起到改变我们心情的作用。)却经常忽视内在的改变。这是因为外在的改变通常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有时候你仅仅需要支付一张飞机票和一些时间,然后你就可以改变你的外境。而内在的改变要复杂的多,他非常不容易做到,通常我们都不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这导致我们不能随心所欲。这里所说的控制自己的能力指的是完全的操纵自己而不是只操纵一部分,虽然我们都固执的认为这个身体这个心都属于我们,但是我们却经常对它无能为力,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所以我们就经常体验到一种叫做痛苦的东西。假如我们可以完全地控制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产生。正是由于改变自己的内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巨大,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买一张飞机票而不是买一张佛法的入场卷。不过很显然这并不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外境能吸引我们的时间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仍旧处于痛苦的包围下,这个时候,我们的飞机票政策遭到失败,我们的外在改变内在的计划也宣告破产。唯一能改变我们的只有我们的内在,很多人不停的更换住所,不停的更换所住的城市,不停的更换老婆老公,不停的更换自己的电脑或者自己的内裤甚至茶杯的形状,他们非常希望倚靠这些外在的改变起到改变内心的作用,不过很明显,他们在这方面并不是成功人士,否则他们也就无需继续更换。在更换了几个老婆之后,他会发现自己的麻烦比以前更多而不是更少。这个时候他需要检讨自己的飞机票政策,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作一些调整,那就是完全改变计划内容,把外在改变内在的政策完全掉过头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获得对自己内心的控制能力,因为只有在我们获得自己内心的指挥权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他改变我们的一切。通常我们并不具备针对内心的控制权,我们的内心非常反叛,经常去做那些完全违背我们意愿的事情,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很想睡觉,不过我们的心却让我们根本无法入睡。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很笨的方法比如安眠药或者数绵羊之类的东西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睡眠。但是假如我们获得了我们内心的指挥权,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向我们表示臣服,并且唯我们的命是从,当我们想睡觉的时候,它决不会在一边唱反调。而是会很安静的闭上嘴。还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很怕流眼泪而被别人笑话,但是由于我们并没有获得我们身体的指挥权,结果我们的眼泪并没有理睬我们的意愿,他并不听从我们的指挥。更多的时候,我们明知道一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会导致我们获得不幸,但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去作那件错事,丝毫没有阻止的能力。这些事都说明了我们只是个傀儡政权,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并不具备实权,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左右我们的身心。这导致我们非常郁闷。在我们获得对自心的控制权之前,我们的内心一直处于叛逆期,他几乎是我们的反对党,在任何事情上都跟我们对着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摆平。
佛教的方法就是让你一步一步的夺回本来属于你的指挥权,(当然这个方法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阿司匹林)让你可以自由的指挥自己的身心而不是被他所指挥。这需要长期的练习。你的心会被练的非常柔软,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他也可以包容一切,你可以把天空装进去,也可以把地球装进去。当你获得了对自己身心的指挥权,你也就获得了对这个世界的指挥权,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去当美国总统,那时候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指挥你,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导致你非常悲伤,(现在很多事物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你变的非常悲伤,你在很多事物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而你可以指挥任何事物,因为你们之间并没有彼此。
19:53 2006-6-10

寓寓  2006.6.11 20:32:05    

(3622-191)  显示次数:8046(7387+659)     查看寓寓的所有文章 给寓寓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2 主题索引
你不是一个俗人
菩提本无树

灵山居士  2006.6.12 11:59:41    QQ:287736902  

(3622-192)  显示次数:8753(8089+66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2 主题索引
悟“俗人”有感!
我们都把自己当做一个俗人,我们也都安于做一个俗人,我们从来不认为那些佛菩萨的境界会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更习惯于把他们当成神话而不是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事)所以当我们听到密勒日巴的故事总是觉得遥不可及。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到成为某种人是我们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我们就被这种教育局限住了,这导致我们非常没有想像力,我们通常只想成为老师们所提供的某种人选之一。比如成为科学家或者伟人甚至联合国秘书长,而老师们没提供的我们就从来没有想过。其实现在我们也都背叛了老师,因为现在我们都想成为有钱人。这个选项也不在老师提供的可选范围之内。一般来说,成为一个菩萨也不在老师所说的范围之内,虽然老师们也口口声声说要你成为一个“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基本上这就是作为一个菩萨的最低要求),不过连他们自己也不相信成为这种人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越发让这种可能性变的微乎其微)假如你真正的成为了这种人,那么基本上会被社会视为非正常人。因为我们目前的社会私下里非常不提倡大家成为这种人,大家都倾向于把这种人视为傻瓜。因为成为这种人在我们看来就意味着要把一切痛苦都自己承担。这导致目光短浅的我们非常不爽。我们都非常急功近利,假如短期之内看不出任何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就回头也不回的放弃。而成为一个菩萨则是一种长期投资,他需要你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和资金,而且很可能在短期之内看不出任何赚钱的迹象。所以很多人在当了一阵子菩萨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就不打算继续当菩萨了。基本上,我们从来都没有被教育成为一个菩萨,首先成为一个菩萨需要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成为一个菩萨对我们来说更象是一种高调很少有人把他当真,也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掌握这种高难度技术。通常我们都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是个俗人,因此要我们以菩萨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显然是强人所难。不过佛教并不认为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佛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可塑性,虽然大多数人成为某种人已经很长时间了,要重新改造重新做人似乎很不容易,但是即便是这种人,佛教也有自己的方法来调服。通常我们都很习惯作现在的我们,我们遇到某一件事遇到某一个人,就会习惯性的拿出自己的态度,比如我们看见老鼠就会跳到办公桌上大喊大叫,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个楚楚可怜的淑女,而一个楚楚可怜的淑女假如看见老鼠不跳上桌子是很不可以接受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佛教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金刚乘里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俗人。你是佛,你是菩萨。所以你应该以菩萨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比如一个菩萨看见老鼠就不应该跳上桌子。菩萨看见盲人老大娘要过马路就应该如何如何。由于你目前对每件事的态度都来源于你的习惯,所以金刚乘就是让你习惯于做一个菩萨。让你养成菩萨的种种习气而不是俗人的种种习气,比如菩萨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就会觉得:这是我妈。而一个俗人看见一个陌生人就不会觉得这是我妈,只会觉得:这个女人不知道是谁妈。假如你把一个陌生女人当成自己的妈,那么你们之间就不会产生太多问题。但是假如你把她当成别人的妈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佛教里有很多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来让你明白你不是一个俗人,这些方法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间接,比如有些方法先是告诉你做一个俗人的苦恼,然后再告诉你再也不能这么活,你应该使用佛教的方法,成为一个菩萨,并且最终成为佛陀,成为一个菩萨的好处是你可以拥有俗人想像不到的快乐。间接的方法就是这样做广告。还有些方法则告诉你,你压根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你不是一个俗人,你不是那个每天挤公共汽车每天被领导欺负回家还要被老婆骂的可怜虫,那不是你的真正样子。你的真正的样子是佛,是普贤王如来。而普贤王如来则不应该被老婆骂。你只是习惯了作现在的你,所以你就保持着你现在的样子,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习惯于作佛,按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佛怎么作你就怎么作,比如佛吃盒饭你也不应该下饭馆,那么经过一段实习期,你就会具备佛的习气,慢慢成为佛。由于心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完全是由于我们的心所认为的,我们的心决定了我们穿什么衣服,我们应该点什么菜,我们面对某些人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当别人把酒倒在我们脸上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表示愤怒,因此任何心的改变都会带给我们外在的改变。这些改变并不只是表现在内在,假如你的心足够强大,他足以改变你的外表。不过通常我们的心并不强大,我们经常忘了自己是佛这件事,所以金刚乘就采取各种方法提醒你,让你想起自己是佛这件事。这很有好处,比如当你准备生气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是佛这件事,你就会很羞愧,因为佛是不会生气的。
所以你必需让自己习惯于这种想法,那就是你不是一个俗人,你是佛,你是菩萨。但是这通常会带来另一个危险,假如你不是很明白空性,也不具备菩提心出离心的话,那么认为自己是佛只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你会觉得自己很不一般,因此很容易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这个时候,你的我执会更加炽盛,因为你会觉得对方冒犯的不是一个俗人而是一个佛,所以更加不能容忍。
佛教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俗人。并不打算要你产生飘飘然的感觉。假如你发现自己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就很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政策是否正确。因为这不是一个佛菩萨应该有的感觉。
11:46 2006-6-12

心光  2006.6.23 19:35:32    

(3622-222)  显示次数:8761(8092+669)     查看心光的所有文章 给心光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心光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6 主题索引
(被删除)
天下的人和佛的基本区别是习气!好习气是成佛的基本功!坏习气是通网地狱的大门!

心光

灵山居士  2006.6.13 16:50:09    来自:辽宁铁岭  QQ:188217309  

(3622-196)  显示次数:8829(8226+60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7 主题索引
一切法本来空寂生而未生,老兄打个什么?呵呵~能打的所打的又是什么?粉碎后又如何呢
( 一切法本来空寂生而未生,老兄打个什么?呵呵~能打的所打的又是什么?粉碎后又如何呢?哎!(内空))

都付笑谈中  2006.6.13 19:37:29    

(3622-197)  显示次数:9818(9168+650)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8 主题索引
假如

灵山居士  2006.6.13 20:30:30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622-198)  显示次数:10667(10001+666)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5 主题索引
依你而说~~~~
一辆车冲师兄开过来,师兄不需要躲开,直接让他从身上开过去什么事也没有,那么师兄就不需要打碎什么。假如不是的话,还是有必要打碎一些东西的。

都付笑谈中  2006.6.14 12:16:43    

(3622-205)  显示次数:11470(10817+653)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6 主题索引
石头和木头
依你而说向来解脱的祖师以及佛,都成了石头和木人,和白痴有啥区别!呵呵~~~那又何必费尽千心万苦来学佛呢?就学不动石狮子得了。。。
动与不动的真义在哪里?依体而起的大机大用,摄用归体的泯然空寂看来师兄并没有融会贯通啊!
你以上的问难和佛教外人士的质问思路大概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也不必再多议论了。。。
什么是体用如如;
实际理地 不着一尘
万行门中 难舍一法

发布于:2006.6.14 15:49:03    修改于:2006.6.14 15:53:37  
灵山居士  2006.6.14 15:49:03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622-206)  显示次数:12283(11595+688)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0 主题索引
呵呵~~依你看彻悟空性的人当车来时会怎样?被车撞了会怎样?车来不来时又怎样?(内空)
被车撞了也会倒在一边,而彻悟空性的人不会。假如没到这个程度,说一切法本来空寂都是空谈,还是说点实实在在的好。假如有谁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一切法本来空寂”的程度,那自然就明白相机说法的道理,不会别人需要钳子的时候扔过来一根油条。

都付笑谈中  2006.6.15 21:17:36    

(3622-210)  显示次数:12346(11706+640)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3 主题索引
一切皆空!空也是无!无就是一切!(内空)

心光  2006.6.23 19:40:39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622-223)  显示次数:9777(9138+639)     查看心光的所有文章 给心光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心光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9 主题索引
佛教开示和洗脑完全相反,洗脑让人认识越来越偏执,佛教开导引人越来越明智。

心光

路过  2006.6.14 9:34:10    来自:辽宁铁岭  QQ:188217309  

(3622-199)  显示次数:10451(9740+711)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1 主题索引
回复
灵山居士的开导只能针对极少数极端偏执的人。多数人没有极端思,由于共业而有类似的公共意识。用极端偏执的思路开导拥有正确的公共意识的正常人,会把理智的佛教引导变成政治洗脑或邪教洗脑。
佛教开示和洗脑完全相反,洗脑让人认识越来越偏执,佛教开导引人越来越明智。所以,佛教的引导或者启迪,不能象灵山居士这样,而是明智地依人天善法、观无常苦空无我、修习六度这样的次序,完成戒定慧三学,否则不明了善法与戒这些基础之前,用类似定学、慧学的思维讲说破除日常的观念和思维,很容易使听众变向偏执或者邪执,这不是佛教的开导方法,至多是借用佛教词汇和概念的一种洗脑,居士请深思。

灵山居士  2006.6.14 10:33:27    

(3622-201)  显示次数:11178(10573+605)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1 主题索引
佛教化导众生借用众生的五蕴,包括语言,而没必要把五蕴改造成适应佛教。
师兄是否对于洗脑一词有先入为主之见,认定这不是一个好词。我觉得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好坏全是人加上去的。用这个词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对这个词的固有认识。
洗脑有好有坏,比如共加行里的轮回过患,大部分人都没可能切实的证实六道轮回的真实性之后再去接受这个概念,在他证实之前,反复的思维轮回过患就是一种洗脑,但是这种洗脑所产生的效果是好的。
师兄所说的我的文章,有的时候是针对某一特殊问题或者特殊的人而发,所以不可能说的面面俱到。而且有时候因为对方不是初学者,很多东西没必要说。

发布于:2006.6.16 8:56:27    修改于:2006.6.16 9:01:42  
路过  2006.6.16 8:56:27    

(3622-211)  显示次数:11304(10679+625)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7 主题索引
你没有理由不去感恩
  佛教是在众生已经约定俗成的语言概念基础上,引导人如实观察和思维,逐渐发现和形成正知见。但是居士的某些启示录,是把众生已经约定俗成的语言概念改造成在五蕴范围内、在形式上接近无分别,这实际是在捕风捉影,于正知见毫无意义,反而造成普通概念和思维的混乱。
  “洗脑”不可否认地有强加于人的含义,而不是象佛教引导那样如实观察和发现,所以用“洗脑”的方法解说佛教,实际是把佛教当作一种思想,而不是如实观察、如实思维和实践的实证法门。喜欢用“洗脑”的方法,是邪教而不是佛教的做法,实际的例子可以想想那个把“光年”当作时间单位给人洗脑的邪教。
  居士有些文章如果针对的不是初学者,那么更不应当用捕风捉影的方法讲说,有基本佛教知见的师兄,都不会用那样愚痴的思维学佛的。
  居士的有些文章还是有些启迪意义的,虽然不是佛教的知见,但是属于世间比较善良的思维,例如《你没有理由不去感恩》那篇文章的思维,但是那不是佛教知见,所以在佛教中,不能说是正确的,例如,有些人接受了居士的感恩启迪,但是遇到要伤害自己的怨敌,与感恩启迪的道理大相违背,于是有产生极端行为的可能,例如中东地区某些宗教极端冲突,其实那正是接近邪教形式的洗脑的结果,而不是开明的宗教的引导。佛教在这方面,不是借助某些缘分而忽略相反的事实存在的缘分给人洗脑,是导人如实观察一切众生都平等具备的无常苦空无我,达到无缘的慈悲喜舍。

灵山居士  2006.6.14 15:54:40    

(3622-207)  显示次数:7981(7384+597)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9 主题索引
做世界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的一切都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一切都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通常我们对于别人给我们所造成的伤害都会念念不忘,每天都要在心里背诵几遍,我们在这方面总是表现的非常精进,我们都是很好的仇恨传承持有者。我们非常容易忘记谁对我们有恩,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的仇人是谁。不过即使我们是非常伟大的人也不能说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据佛教的原理,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可以不依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认为自己很独立的人其实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生活中其他人的存在,但是假如这些人消失的话,那么我们立即就会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出现了麻烦,我们的生活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察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假如有一天他们罢工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即乱套,你会发现你的灯打不开,你的电脑联不上网,你家的垃圾在门口堆成山都无人问津,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察到这些似乎并不重要的人的重要性,你就会开始思念他们。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完全不能没有他们。假如没有他们你就必需自己去发电,自己去制造一个互联网,自己去倒垃圾,自己去种大米,很难想像你还有时间去维护世界和平或者去做比尔 盖茨或者李嘉城。所以你的成功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激他们,不过通常我们总是对那些穿的不如我们好皮肤没有我们白很有乡土特色的人非常的不友好。我们忘了假如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楼房可住,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生活。但是我们却从来不知道感恩,或者说我们的感恩方式比较奇特,通常我们都对着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们表示轻蔑,似乎我们花了钱就具备了呵斥他们的权力。其实哪怕我们喝的一口农夫山泉,都是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他要经过生产,加工,装瓶,货运,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假如不复存在,我们都无法买到农夫山泉,而他的每个环节又都依赖于很多的其他因素。每个工人都需要食物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以便继续工作,而这些食物则来自于另外一些人的努力。农夫山泉在运送的过程中必要有畅通的公路,而这必需由警察来保证,所以我们生活里的每件事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假如我们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有资格说我跟别的事物全无任何关系。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于这个世界,不过我们很习惯于把那些并不独立的事物当做独立的事物,当我们拿着一个杯子的时候很少想到他是由诸多因缘集合,我们基本上不会认为他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我们习惯于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好像从一开始就存在。而佛教并不认为这是事实。
当你在喝水的时候,你必需知道你可以喝到水,那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人为你提供杯子,有的人为你提供水,有的人为你提供安全保障,这可以保证你在喝水的时候不被恐怖分子切成两半。还有的人为你提供照明,否则你很容易把水喝到鼻子里。即使是喝一杯水我们都不可能离开别人的努力,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恩。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在佛教里并不只是感激一下就完事了,感激结束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去睡觉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感激只是第一步。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依托才存在,你就不会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了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毫无关系。这样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不会觉得那都是跟我毫无关联的人,走在大街上,你看见每个人都不会觉得很陌生,也许这个人就是为你提供每天饮用水的人,那个人是为你提供衣服的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关注别人是发展菩提心的第一步。
15:25 2006-6-14

灵山居士  2006.6.15 13:04:24    

(3622-209)  显示次数:8690(8076+614)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2 主题索引
建议___灵山居士请进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我们非做不可的事情,比如这几天假如一个人表示自己并不打算去看什么世界杯,那么就会被当成尼斯湖怪兽一样的另类受到大家的强烈关注。大家都觉得世界杯是非看不可的一件事,这就让你觉得假如你不去看的话就会马上死去。显然事情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严重,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事情夸大,我很确定的是,即使你不去看世界杯也不会马上死去。比如我就不看,而且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丝毫的死亡迹象。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杯奴役了很多人,他让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打算对世界杯说不。本来我们人类制造出一个世界杯的初衷绝对不是想为自己再找一个领导,只是为了找个宠物而已,而现在这个宠物却变成了你的领导。你成了他的奴隶对他言听计从。很荒唐是吗?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都是如此,我们制造出一件事,然后我们习惯了这件事,再然后我们就觉得我们不能不去做这件事,然后我们就不可避免的沦为这件事的奴隶。任何试图放弃这件事的努力都会让我们觉得痛苦无比。由于佛教的解放者身份,佛教通常会致力于打破你的固有习气,这会导致你和你的习气分手,假如你发现你以前非做不可的一件事,现在不做也可以(比如你可以在别人为世界杯呐喊的时候安安稳稳的睡你的觉,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可以说,你在这件事上已经有了出离心。你已经摆脱了这件事的奴役,至少在这件事上,你已经解脱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并非世界杯的反对者,佛教并不反对你去看世界杯,但是你需要要保证,你不会成为世界杯的奴隶,假如需要你离开的时候,你不会告诉佛教:等会儿,我再看一会。假如你可以这样的话,那么你不止可以去看世界杯,你可以去看任何东西。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你的领导,你已经摆脱了他的奴役。基本上,佛教不提倡任何事情成为你的领导,因为那意味着你的自由将不复存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不自觉的成为他的奴隶,比如当我们逛街的时候发现一件看上去很美的裙子,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它的奴隶,因为我们老在想着它老在计划着要得到它,假如得不到它,我们就会觉得非常难以忍受。还有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的事物假如突然从我们身边消失,也会让我们觉得异常痛苦,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目前被很多东西驾驭着,没有丝毫的自由。很多事物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成为你的领导,而你在他们面前丝毫不具备反抗能力,甚至你根本就没有反抗意志。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陈胜吴广。佛法就是你的陈胜吴广,他号召你起来造反,推翻这些奴役你的事物,而在此之前,你几乎没有任何反抗他的打算。
我们目前都还处于奴隶的地位,这导致我们经常陷入悲惨境地,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会被投入角斗场去和一头被激怒的狮子玩命。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奴役,佛教的修行就是让你作自己的主人,不光是要作自己的主人,还要作世界的主人。假如我们成为了世界的主人,那么我们不会为了看不到世界杯而生气。也不会为了一件衣服牵肠挂肚,而现在我们就是这样脆弱。我们被自己所制造出来的习惯驱赶着,去做那些习惯认为我们非作不可的事。并且不许发表不同看法。所以我们都觉得自己有点疲于奔命。
在佛教的修行中,出离心是你要获得的第一个后勤保障,假如不具备出离心,你的战争就会打的很失败。我们首先就要训练自己的出离心,比如我们都认为世界杯是非看不可的一件事,但是今天你可以试着不看,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还在想着世界杯,世界杯还在诱惑你,他还在牢牢的抓着你,然后你就会慢慢习惯于没有世界杯的生活,再然后你会发现没有世界杯你也不会活不下去甚至会活的更好,你不再关心那些绿茵场的事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自己的心灵进展,而不是关心别人进不进球,很奇怪,很多人似乎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关心那些和自己几乎无关的事(比如陈水扁的女婿贪污问题),所以报纸才会这么畅销。当世界杯从你生活中彻底消失的时候,你甚至不会想到这一点,你不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就摆脱了世界杯的奴役,他不再具备对你呼来挥去的权力,你完全把它置于冷宫。这个时候,你就打赢了第一场战争,你拥有了针对世界杯的出离心,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你还有很多的仗要打,你还有很多东西剥削阶级需要推翻。但是你已经知道他们并非不可战胜,这很重要。
12:46 2006-6-15

十方  2006.6.16 10:43:02    

(3622-212)  显示次数:9519(8888+631)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7 主题索引
谢谢您的建议
从论坛版面管理的角度考虑,希望能够跟灵山居士商量,是否可以将自己的帖子分开发布?法华论坛自本心法师创办以来,风格和版面基本保持原貌,因为论坛的首页空间有限,作为开放的佛法交流场所,为了能够随时保持页面的新意,便于广大有缘阅读新话题,对于表达道友个人心得的文章,应分开发布为宜。记得灵山居士曾制作过不少佛教电子书并发布于本坛,使学人得到了阅读的方便,后学也其中受惠,版主iamfisher曾建议居士将此类帖子集中发布,对于这种资源类帖子,则适合以集中的形式来发布,便于大家检索查阅,而个人风格的文章,如果都集中发布,可能会造成版面的不适,使BBS的新闻性受到影响。论坛欢迎法华论坛的老友新人广大有缘自由如法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只是在发布方式上希望能够得到居士和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后学的建议如有不妥之处随时欢迎对话和探讨,谢谢!

灵山居士  2006.6.20 2:29:36    来自:云南昆明  

(3622-217)  显示次数:9538(8945+593)     查看灵山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灵山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4 主题索引
苹果好吃摘起来难!
我发完了才看见,下不为例,以后我再发帖子会重新开贴。

心光  2006.6.23 20:20:58    

(3622-224)  显示次数:7921(7261+660)     查看心光的所有文章 给心光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心光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4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lucky桑秋法成,万法一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4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