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144  2005.5.14 15:39:21   法华微信 注册
 有感邪师。〖蒙山城〗(5.3 23:42) (1767)
 这个也不是一定成立〖徐风依旧〗(5.4 14:54) (2394)
 有一个这样的道理〖蒙山城〗(5.5 8:41) (3066)
 或许有一个您没注意的细节〖iamfisher〗(5.5 10:58) (5.5 11:56) (3648)
 我们都错了〖蒙山城〗(5.10 21:53) (3722)
 心不立正,自然无邪;以邪为正,见正亦邪。〖嘻嘻哈哈〗(5.5 11:06) (2435)
 中庸〖蒙山城〗(5.10 23:01) (3211)
 中庸并不是折中主义,中庸之道是很企及的精神理想。〖嘻嘻哈哈〗(5.10 23:47) (3976)
 一个冒昧的问题〖蒙山城〗(5.10 23:55) (4582)
 呵呵,绕这么些弯子干什么,你是不是对折中主义感冒了?〖嘻嘻哈哈〗(5.11 0:01) (5191)
 中庸在于‘度’;中间为正好;二者无区别,只是心做怪(内空)〖蒙山城〗(5.11 0:05) (5371)
 常不轻菩萨品〖嘻嘻哈哈〗(5.5 11:10) (2366)
 我不懂佛法,〖蒙山城〗(5.10 23:25) (2954)
 呵呵,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仿效常不轻菩萨待人接物的心态,〖嘻嘻哈哈〗(5.10 23:53) (3616)
 顶礼嘻嘻哈哈仁兄〖蒙山城〗(5.10 23:59) (3705)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有感邪师。
从另一角度讲:我们心不斜,就没有邪,我们心生魔。魔就存在,一个心地善良的菩萨,心中永远没有恶。我们要学回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如当不成菩萨,我们也要学做菩萨。

:缮:

蒙山城  2005.5.3 23:42:28    

(3144-1)  显示次数:1767(1233+534)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这个也不是一定成立
所谓‘邪’,即非‘邪’,是名‘邪’。
嬉笑怒骂即非嬉笑怒骂。

徐风依旧  2005.5.4 14:54:33    QQ:150451518  

(3144-2)  显示次数:2394(1897+497)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有一个这样的道理
从另一角度讲:十个疯子与一个聪明人在一起伦理,单凭一句话,有可能谁也分辨出谁是疯子,谁是聪明人

:缮:

蒙山城  2005.5.5 8:41:35    

(3144-3)  显示次数:3066(2510+556)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或许有一个您没注意的细节
您说:“一个心地善良的菩萨,心中永远没有恶”

我并不知道:某一个菩萨是不是“没有任何过失、心中永远没有恶”。但是按照经论所说,甚至1~10的地上菩萨也可能犯有某些过失。而资粮道菩萨有业障是很正常的,甚至有某些情况下现行造作三门恶业的情况。这在经论中有很多例子,并非是讲故事。

把菩萨毫无前提的当作永远没有任何过失的超然之物,这可能是有些一厢情愿了,不是实事求是。

普贤行愿品中普贤十愿中的“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正因为“我此忏悔无有穷尽”,所以菩萨才能忏悔一切过失--包括资粮道菩萨现行造作的恶业。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5.5.5 10:58:44    修改于:2005.5.5 11:56:58  
iamfisher  2005.5.5 10:58:44    QQ:12205397  

(3144-4)  显示次数:3648(3127+52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我们都错了
我想起小儿辩日的故事,我受到的启发是:我们不如两个顽童,我们觉的自己正确,实际上我们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缮:

蒙山城  2005.5.10 21:53:28    

(3144-7)  显示次数:3722(3252+470)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心不立正,自然无邪;以邪为正,见正亦邪。
南无阿弥陀佛!

嘻嘻哈哈  2005.5.5 11:06:14    来自:地球  

(3144-5)  显示次数:2435(1963+47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中庸
你正,我反,我们何不走中庸之道;中庸是我们中华之精华,

:缮:

蒙山城  2005.5.10 23:01:21    

(3144-8)  显示次数:3211(2747+464)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中庸并不是折中主义,中庸之道是很企及的精神理想。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嘻嘻哈哈  2005.5.10 23:47:44    来自:地球  

(3144-10)  显示次数:3976(3494+48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一个冒昧的问题
嘻嘻是一种意思,哈哈又是一种意思,嘻嘻哈哈连起来却是你,我们自己想的问题却不能代表他人的观点,你说对不对?

:缮:

蒙山城  2005.5.10 23:55:56    

(3144-12)  显示次数:4582(4096+486)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呵呵,绕这么些弯子干什么,你是不是对折中主义感冒了?
中庸跟中间有何不同啊?

嘻嘻哈哈  2005.5.11 0:01:43    来自:地球  

(3144-14)  显示次数:5191(4701+49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中庸在于‘度’;中间为正好;二者无区别,只是心做怪(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5.11 0:05:51    

(3144-15)  显示次数:5371(4844+527)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常不轻菩萨品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着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着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着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嘻嘻哈哈  2005.5.5 11:10:31    来自:地球  

(3144-6)  显示次数:2366(1871+49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我不懂佛法,
我不懂佛法,在我聊天的时,一师傅问我何谓一地、、十地菩萨,但我想佛法不离世间法,我回答说,人有大小,我们却不能以大小而区分人?

:缮:

蒙山城  2005.5.10 23:25:13    

(3144-9)  显示次数:2954(2494+460)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呵呵,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仿效常不轻菩萨待人接物的心态,
我们眼里的世界就要明净多啦。
很多时候,人们眼中的邪恶常常是无知、偏见与傲慢的产物,就如同唐吉歌德眼里的魔鬼其实是只转动着的风车。

嘻嘻哈哈  2005.5.10 23:53:40    来自:地球  

(3144-11)  显示次数:3616(3078+53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顶礼嘻嘻哈哈仁兄
我明白了,谢谢,真心的

:缮:

蒙山城  2005.5.10 23:59:44    

(3144-13)  显示次数:3705(3203+502)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周品丞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