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经典阅读   »论题组:37  2006.7.24 8:47:14   法华微信 注册
 现汉佛经025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徐风依旧〗(3.5 10:15) (3.6 18:57) (4443)
 经义不在文字上。不知能不能说几句自己的看法:〖路过〗(3.8 13:06) (3.8 13:10) (6196)
 “浮浅、狂妄”的人,看了就觉得“浮浅、狂妄”〖徐风依旧〗(3.9 10:12) (3.9 10:44) (6414)
 既然学佛,应该有自己研读的勇气〖一平〗(3.9 15:02) (7736)
 吾亦作如是想(内空)〖碧山绿水〗(5.16 14:24) (8005)
 (也无‘无明尽’)〖bug〗(5.18 20:59) (7982)
 又阅读一些讲解,“路过”的理解可能是错的。还不确定,暂留疑问。(内空)〖路过〗(7.24 8:47) (7865)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现汉佛经025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No. 251 [Nos. 250, 252-255, 257]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虚而不实。何以导君子。训小人。以朕言之。则不然。佛之教。实而不虚。正欲去愚迷之虚。立本性之实。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异其名。脱苦有情。昔佛在时侍从听从者。皆聪明之士。演说者乃三纲五常之性理也。既闻之后。人各获福。白佛入灭之后。其法流入中国。间有聪明者。动演人天小果。犹能化凶顽为善。何况聪明者。知大乘而识宗旨者乎。如心经每言空不言实。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以相空有六。谓口空说相。眼空色相。耳空听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乐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为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祸及今古。往往愈堕弥深。不知其几。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几丧天下者。周之穆王。汉之武帝。唐之玄宗。萧梁武帝。元魏主焘。李后主。宋徽宗。此数帝。废国怠政。惟萧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杀身。皆由妄想飞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尝渺茫。此等快乐。世尝有之。为人性贪而不觉。而又取其乐。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为国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伪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虚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缠。则淫欲并生丧富矣贫者被缠。则诸诈并作殒身矣。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则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缠。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岂佛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聪明者。观二仪之覆载。日月之循环。虚实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岂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唐释慧忠撰


夫法性无边。岂藉心之所度。真如非相。讵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浩无穷。法海茫茫何极。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又似日中逃影。兹经喻如大地。何物不从地之所生。诸佛唯指一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但了心地。故号总持。悟法无生。名为妙觉。一念超越岂在繁论者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现代汉语佛经组织重译

观自在菩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定时,照见五蕴自性空,超然于众苦。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是一样。舍利弗:此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空性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也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也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也无得。由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由无挂碍,而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超一切苦,真实不虚。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揭帝揭帝 波罗揭帝 波罗僧揭帝 菩提僧莎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50451518 xxf700 xxf700@qq.com 更新日期:2005.06.03

发布于:2006.3.5 10:15:26    修改于:2006.3.6 18:57:57  
徐风依旧  2006.3.5 10:15:26    QQ:150451518  

(37-1)  显示次数:4443(2891+1552)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徐风依旧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经义不在文字上。不知能不能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经典从古印度文字翻译成汉语,经义没有变动,因为译师有足够的证量,能用恰当的文字正确地表达。相信换成其他文字也能表达出经义,而关键的是表达得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更确切。如果表达得不正确,或者不确切,那么读者理解以后就错误得更远了,那么一番心血翻译的作用,可能是制造魔说,贻害无穷,诚心建议想翻译经典的善知识小心。
  做好一件重要的事,首先不可避免地应当从本质到外相的各方面深入思维,然后才能决定。对翻译经典这样重要的事,以下几个方面的——负责的、深入的——思维应当不可少:首先深入思维自己的目的是否真心行无我的菩萨道,然后深入思维自己的证量是不是足够,然后思维自己的语言文字工夫是不是足够。

  对善知识的“现代汉语佛经组织”的以上能力,我没有智慧和权利说话,忠心希望这个组织有足够的菩提心、证量和语言文字工夫,能够实现善愿。
  现在只希望对能看得见的翻译结果,说几句自己的看法。括号中是善知识的“现代汉语佛经组织”翻译的原文,括号外是讨论:

  (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定时)
  佛经原文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波罗蜜多不只属于定,虽然戒定慧非一非异,但把慧解脱单独说成定,作用是削减掉佛所说经义的其余三分之二。设想很多年后,如果再出现类似前几年台湾“现代禅”那样的非毁戒律、误信狂慧的理论和行为,也许可以把“现代汉语佛经组织”翻译的心经这句“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定时”引为“经典的依据”,呵呵。

  (超然于众苦)
  佛经原文是“度一切苦厄”。这句讲果证,但“超然”是能所对立的分别识。从这句可以看出,译师的证量和文字工夫,不是我们凡夫测度可以达到。

  (受、想、行、识也是一样。)
  佛经原文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是“如此”,而不是“一样”。“亦复如是”是理事皆如此,“也是一样”偏向于事相同等,含义比较浮浅。

  (也无‘无明尽’)
  佛经原文是“亦无无明尽”。经义是:‘无无明’尽,不是:无‘无明尽’。断句差一字,意义全不同,呵呵。
  后面(无‘老死尽’)类似。

  读“现代翻译”,给人一种浮浅、狂妄的启发和觉受,远不是读古大德翻译的那种深厚、纯朴、清净、安宁的觉受和启发。
  这里说几句不同的看法,不是想打击或者捣乱,诚心希望有关的善知识认真负责地思维、决定。

发布于:2006.3.8 13:06:52    修改于:2006.3.8 13:10:39  
路过  2006.3.8 13:06:52    

(37-2)  显示次数:6196(4696+1500)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浮浅、狂妄”的人,看了就觉得“浮浅、狂妄”
等你“证量”够了再来看,你才明白以前的理解是“浮浅、狂妄”的。
1。读经的人自己如果不行,看什么经都着魔。所谓“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2。(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定时)
这个“定”乃是“三昧”的意思,善知识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不要牵强附会了再来说是非。这句话本人是参考了很多资料的,可不是没有凭据乱来的。(多者。定也。时者。时候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唐三藏沙门鸠摩罗什译)
3。(超然于众苦)
这里的“超然”当然意思是“超然”于能所,如果还在能所里,那还没有“超然”,这就要靠读经的人的领悟了。反过来古文的“度”难道就不是在“能所”里了?“度”和“超然”比起来怎么样,自己认真想想了。
4。(受、想、行、识也是一样。)
这句话是和上文联系起来的,且莫断章取义。
5。(也无‘无明尽’)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尽。’这句话译为白话是: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消失;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的消失。--《<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是你自己断句错了,不是我断错,认真想想。(无凡夫的老死,亦无辟支佛的老死尽。--《心经讲记》--圣一法师讲)

6。希望你把问题搞清楚再来议论,否则我说话是不会客气的,我是懒得考虑你忍辱功夫行不行的。忍辱功夫不行的话就少谈吧。

发布于:2006.3.9 10:12:20    修改于:2006.3.9 10:44:42  
徐风依旧  2006.3.9 10:12:20    QQ:150451518  

(37-3)  显示次数:6414(4897+1517)     查看徐风依旧的所有文章 给徐风依旧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徐风依旧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既然学佛,应该有自己研读的勇气
我想应该直接读原经,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学佛的人应该有古代简单汉语的知识,如果一点能力也没有,克服不了这样的困难,还能克服什么样的困难呢?想要深入研究,必然得直接读古文,那是翻译难以比拟的。佛学应该不只是佛经所提,很多中国古典里都有讨论的,那是不可能翻译的完全。我有时候想做这样的事情,看看“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有许多的说法,只好知难而退了,不容易的很。

一平  2006.3.9 15:02:13    QQ:287834449  

(37-4)  显示次数:7736(6242+1494)     查看一平的所有文章 给一平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吾亦作如是想(内空)

学佛,修心,不迷信

碧山绿水  2006.5.16 14:24:19    

(37-5)  显示次数:8005(6420+1585)     查看碧山绿水的所有文章 给碧山绿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也无‘无明尽’)
(也无‘无明尽’)
  佛经原文是“亦无无明尽”。经义是:‘无无明’尽,不是:无‘无明尽’。断句差一字,意义全不同,呵呵。
  后面(无‘老死尽’)类似。

~~~~这一段,我个人倒是赞成“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句读。意谓:“无明”并非坚固实有,“无明灭尽”也非坚固实有。意思是说,(烦恼之因)无明并不坚实,而断除(并不坚实的烦恼之因)无明之修道及道果---也为大空、归无所得。这后半句,可断除修道人“有所得”之类的增上慢。

否则,师兄如何解说之?

bug  2006.5.18 20:59:33    

(37-6)  显示次数:7982(6297+1685)     查看bug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又阅读一些讲解,“路过”的理解可能是错的。还不确定,暂留疑问。(内空)

路过  2006.7.24 8:47:14    

(37-7)  显示次数:7865(6472+1393)     查看路过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心境一如??白云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