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论题组:526  »上层 »主题组:11  2023.4.5 11:18:46  法华微信 注册
 序章·寻源记 11 似而不同〖Naji〗(3.24 16:45) (2869)
 序章·寻源记 12 似而不同(续)〖Naji〗(3.25 20:07) (3006)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序章·寻源记 11 似而不同
经藏大量使用近义词,有些时候连续使用若干近义词是为引起听者重视而作强调,不过也有相当部分并不单纯为了强调而罗列,也不仅仅为了富于变化而换词,更不是因为口语表达而随意变化。很多近似词的使用是精心选择的,表达不同侧重。有时大量近似词之间差异难以在译文中体现,是不同语言特色使然,也是翻译中常见现象,不足为奇。不过,在对照经藏原文后,我们注意到有些差异比较重要,应当在翻译和解读中加以区分。

一个例子是“法随行(dhammasārī)”有别于“随法行(anudhammacārī)” 和“随法向(anudhammappaṭipanna)” 。这一系列相关字汇形式接近,以至于在有些解说和译本中混淆。现代中文译本常见的“随法行”,被用在相当不同处,对应原文若干不同词,而原文中这些词的使用实际上分两组。

第一组用于描述入流向,这是入于解脱道的几类圣者当中的最初阶,这组词我们译为“法随行(dhammasārī)”、“信随行(saddhānusārī)” 。 第二组词用于描述程度更高的入流支和入流支以上,我们分别译为“随法向(anudhammappaṭipanna)” 和“法随法向(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另有一个同义且使用范围相同的词译为“随法行(anudhammacārī) ”。这组词见于描述入流四支(《相应部55.5经》等),或其上更高程度,如深察缘起(《相应部12.16经》 、三叠句的《相应部12.66经》等),直至解脱者(《长部19经》)。这个范围,从不使用第一组词。

这些不同的原文,在相应的阿含古译中,区别度是有的,不过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结果是译法太多样。“法次法向”,初读阿含时曾感困惑的一个表达,甚至搞不清断句位置。基于中文译词的字面理解,比如“次”,含义可以是“次序”,也可以是“差一等”。古今诸家解释也很多元。这词是前面所说第二组词当中的“法随法向(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在四部阿含中,它还有好几个不同译法,如“法法成就”(《杂阿含3经》,对应前文提及的《长部19经》)、“法法相明(《增一阿含25.2经》”),如果加上同组中另外两词所对应的多种译法,如“随顺法”、“趣法”等等,读起来更容易困惑,而意识不到其中联系。这里还没提到第一组词在阿含古译中的不同译词,两组对应译词全部列出的话,相当繁多。

我们认为,无论从翻译角度还是阅读角度,首先需要留意的就是原文用词上这样两组基本区分,更精细的辨析暂且不忙。两组不同的措辞可以看作一种标志,指示了不同修行程度。如上所说,第二组词用于入流果及以上直至解脱者,也就是八圣道已经展开的四双八辈之士。在很多地方能看到佛陀对四众弟子的殷切期许:“娴熟、得引离、自信、离轭安稳、多闻、持法、法随法向。” 不由得感慨佛陀要求的标准实在不低。

Naji  2023.3.24 16:45:22    

(526-11)  显示次数:2869(2425+444)     查看Naji的所有文章 给Naji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序章·寻源记 12 似而不同(续)
另一个例子见最基本的“贪嗔痴”,中文译词“贪”对应着巴利藏中若干不同词。在对照原文读过相关经文后,我们意识到巴利原文中的各种“贪”大致上分两类:一类为贪婪(abhijjhā)、欲渴(kāmacchanda);另一类为贪染(rāga)。

五下分结 中的“贪”,用的是“欲渴(kāmacchanda)”。五盖里面的“贪”,正式名称“欲渴盖”(kāmacchandanīvaraṇa),和五下分结用的是同一个词。在对“欲渴”作具体解释时,用“贪婪”(abhijjhā)。如《中部27经》《长部2经》等多处提到的:“舍断于世间之贪婪,以无贪婪心而安居,令心由贪婪中全然净化。”

舍断五盖,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然而五盖中的“贪”,还是相对较粗的贪——不是就我们凡夫程度而言的粗,而是相对于五上分结 而言。五上分结中,于色和无色的两个贪,用词是“染(rāga)”,或译“贪染”。离染,为五上分结灭尽。贪染(rāga)的范围包括贪婪(abhijjhā),但涵盖范围大于后者,所以描述阿罗汉的灭尽贪嗔痴,用词为贪染(rāga),而不是贪婪(abhijjhā)。

程度上的深浅,传统说法的“欲爱、色爱、无色爱”其实与此一致:无论粗细,只要贪的内心运作趋向在,就仍然是贪。就巴利经藏的翻译和阅读,遵从原文措辞习惯,将不同程度的贪翻译和解读成两类,可以避免混为一谈。当然分类不是最重要,佛法不是分类学。只是这类地方,将原文措辞上的不同呈现出来,在读到相关内容时,就知道所涉及的是什么程度上事,也就知道一点天高地厚。最重要的还是意识到,佛陀就贪给予的教导,无论贪婪还是贪染,都是引导学人从内心运作上体会,什么样的内心运作是贪?这才是重要问题。在运作上体会怎样贪的,才可能入于前面所说“法随法向” 的解脱道。

Naji  2023.3.25 20:07:32    

(526-13)  显示次数:3006(2490+516)     查看Naji的所有文章 给Naji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心境一如??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