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论题组:526  »上层 »主题组:10  2023.4.5 11:18:46  法华微信 注册
 序章·寻源记 10 念(续2)〖Naji〗(3.23 19:38) (3193)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序章·寻源记 10 念(续2)
四念住是念住的四个发起之处,但为什么是四呢?《相应部22.54经》对耳熟能详的“五蕴”作了讲解,有别于通行的解说。此经不是讲五类东西分别是什么,而是描述了一个动态的运作模式,识以其他诸蕴“为攀援、基础和立足而有执持,以爱乐的浇洒而增长、衍生,进而坚实”,将“色受想行”称为四个“识住”。也就是明确地把五蕴分为两类:“识”和“识住”。前文介绍“住和居”,提到大迦旃延讲解“家行”、“住所行”,也说前四蕴“为识之家,识为色界贪染束缚 ”。而解脱实践正是针对凡夫这种运作模式开展,“身受心法”四念住,是跟“色受想行”四识住匹配的,直接指向识与识住的纠缠处,在念住发起,也即明慎念发起、稳固的基础上挣脱。

不同的经文相互呼应,勾勒出佛门之“念”的不共之处。以sati(梵语smṛti)作为一宗之特殊用语是古老的吠陀传统,特指相对于天启而言的、人类传承下来的经教总集。佛陀使用传统用语,是在表达不同的含义。虽然沿用其忆持不忘、连续不断的含义,但更主要是用它表达佛门不共的修持“念于内法”,使得念(sati)化为佛门特殊用语。念(sati)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忆念不忘,当然更不是指念头、心念。现代英译采用mindfulness,译至中文为“正念”。以经藏的语汇,“正”就应理解为“念于内法”。无怪乎在明确内外念之别,并展开讲解如何做到“念善建立于内”的《增支部4.245经》中,佛陀以“统摄之念(satādhipateyya)”来强调念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Naji  2023.3.23 19:38:01    

(526-10)  显示次数:3193(2675+518)     查看Naji的所有文章 给Naji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杜可心东方红当开莲花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