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230  »上层 »主题组:3  2012.10.10 16:25:05   法华微信 注册
 很深,多些师兄〖慕圣〗(4.8 18:00) (4737)
 汉语词义微妙而不精确,见精对应的梵本原文是什么,我不清楚〖iamfisher〗(4.10 22:44) (4957)
 此性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 -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知无生〖iamfisher〗(4.10 23:11) (6995)
 八不中道最后说的不就是缘起性空吗?〖慕圣〗(4.12 12:04) (7385)
 兄台,所谓承认是干什么的?所谓否定是何意义?〖iamfisher〗(4.12 12:41) (8309)
 那依师兄看如何理解楞严经那一段呢?(内空)〖慕圣〗(4.12 23:58) (9137)
 转一则,大意是:为何前面诃责以严,后面则宽而全揽?〖iamfisher〗(4.13 13:59) (10092)
 看样子我的问题还是对楞严经不够熟悉〖慕圣〗(4.14 13:26) (10392)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很深,多些师兄
照着师兄说的查了宗镜录第五十卷,说的很深,只开始部分理解一点,大致理解不可定执其有或无,我之前不能接受波斯匿王说此见性不灭是以为有一个见性在,按师兄这么说的话,此性不生,换个说法,是否可以理解此见性本空?不过对波斯匿王和佛在楞严经中的问答我还是有些不太理解,波斯匿王说此见老和少没有变异,我觉得是有变异的,因为生成见这种作用应该要依靠识和根尘的作用,虽然外尘变了不表示此见有变,但我认为此见既然是因缘所生,那组成此见的因缘变,见也就变,就好像眼根出白内障就会出现见有模糊,如果识不参与则此见不成,为何还说此见不变呢?佛只举他三岁和六十岁的比较,那比如波斯匿王睡着后,此时见在何处呢?
经文原文如下: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如果我是波斯匿王我就会回答,见也有童耄,随小时候的认识有小时候的见,随老时候的认识有老时候的见,这就如同天人见水是甘露,人见水是水,随能见的业身而所见有不同,又此见的体性在我看是因缘法,随因缘的变化而有变化,缘聚则见,缘散则见也不成立,但在楞严经上似乎说此性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这一点我还是不懂,请师兄开示。

慕圣  2012.4.8 18:00:53      

(230-3)  显示次数:4737(3930+807)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汉语词义微妙而不精确,见精对应的梵本原文是什么,我不清楚
看到麻叔一众佛友谈到功能主义这个词汇时说,在诸多现代学科中都有用到它,如现代物理、数学等。

而我看到,在现代哲学、社会学领域等,功能主义与斗争论等一起,是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维度。

见精之性,从功能主义视角,可解为“无遮映照的功能特性”。

闭眼或睡觉时,功能不用、不失。这多少是一种不证自明的论断。

功能主义的视角,你可看看麻叔和佛友们讨论的一篇文章《70空性论今铨》功能主义段落,链接在顶上“心闻无遮”。

要害是,功能主义与作用、假名的关系。你自取看。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2.4.10 22:44:44    

(230-8)  显示次数:4957(4123+83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此性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 -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
( 此性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 -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知无生)
个人的见解,《大佛顶首楞严经》抉择这段见解时,重在“非”。意在呵斥。

而《中论》说无生时,重在“不”。意在排除错见。

经论虽不同,但个人以为,指向一致。

非和不,两者一样,都是不承认、不忍可。即,所谓“遮”。

遮是什么?这是择出错见。即,纠正见解的抉择。

慕圣兄反复说到,诸法是缘生的,有这样生,有那样灭。

慕圣兄有没有注意到,你所谓“诸法缘生、有生有灭”似是正面赞同的语气,这与中论八不中道的否定性语气,是什么样的差异?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2.4.10 23:11:48    

(230-10)  显示次数:6995(5637+1358)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八不中道最后说的不就是缘起性空吗?
如果连缘生也否定的话,那岂不是一切空无了?经上说非因缘,应该不会将因缘当作实法然后加以否定吧?

慕圣  2012.4.12 12:04:09      

(230-12)  显示次数:7385(6603+782)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兄台,所谓承认是干什么的?所谓否定是何意义?
缘起法,在名言谛上,可以依据世俗/共许而方便成立。
然,在胜义谛,一切法究竟不可得。

大佛顶首楞严经:“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何种意义上,承许“生住灭”?何种意义上,一切法生住灭皆不可得?

二谛!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2.4.12 12:41:12    

(230-15)  显示次数:8309(7488+82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那依师兄看如何理解楞严经那一段呢?(内空)

慕圣  2012.4.12 23:58:44      

(230-17)  显示次数:9137(8352+785)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转一则,大意是:为何前面诃责以严,后面则宽而全揽?
《正脈》問:「此經首先正破識心,如七處曲搜,三迷決了,名義皆妄,畢竟無體;乃至顯見文中,又復旁兼相形而破,未嘗少假寬容。何後於十八界,即已許為如來藏心,妙真如性,至此愈稱其周遍法界,含吐十虛,是即性之全體,而同彼開顯見性之極量,何前乃妄之至,而後乃真之極乎?」

答:「前約初心悟修須從方便,決擇真妄,捨生死根本,取涅槃妙心,則識須破盡,決定不用;後約圓解普融,無法不真,無法不如,乃至剎塵念劫,無非一真法界,何況識心,不融法界?懸示中雙具二門,此意詳盡,宜研味之。《指掌》云:識之所以為患者,要在不知是妄,良以不知是妄,必至認以為真,遂不復更求真本:因將如來藏心,日汨沒於情塵之中,從迷積迷,浩劫不返。若果知是妄,不認為真,還須會歸如來藏性,如不然者,必至全體灰泯,反將含吐十虛之妙覺明用,永沉幻果,塵劫莫升。所以妙成二智,斷分於焦芽敗種者,豈曰無故?是知前之所以正破旁破者,務令了識是妄;後之所以會相融性者,務令達妄即真,得旨忘筌,微智者不足與道也」。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2.4.13 13:59:15    

(230-19)  显示次数:10092(9286+80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看样子我的问题还是对楞严经不够熟悉
执其一端而睨之,难怪见大象如一堵墙

慕圣  2012.4.14 13:26:29      

(230-23)  显示次数:10392(9699+693)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当宣)小波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