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经典阅读  »论题组27  »展开主题组:1 2006.1.15 1:09:19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ZT: 你若是玄奘,走过的路哪段最苦
你若是玄奘,走过的路哪段最苦
http://lingshh.nease.net/18-a/nrsxz.htm


“十.一”长假,谢绝了一切旅游和喝酒的邀请,独守空房读《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斯坦因、斯文赫定考察亚洲腹地的著作,以及岑仲勉有关西域的学术文章。其实我也知道,大可不必这样认真,不就是跟一个节目组走一趟么?在众多的俊男靓女以及请来的专家中间,你只要不是太露怯就行了。

许久没有这样认真的我,倒不是为了重走玄奘之路多点谈资,让人高看自己一眼。冥中觉得那个近1400年前的那个英俊、通达、睿智而固执的和尚,离自己并不远;和河西乃至西域,似乎有前生就种下了因缘。

15岁的时候,我,一个处在闭塞山村的少年,偶然拿到一本残破的小说,杨镰写的《千古之谜》,写的是北大历史系一帮工农兵大学生去新疆考古,在漫漫黄沙的荒野中,发现了双王子城。这部小说几乎不被人注意,它的技巧也是不值一谈的。但是却击中了因为书籍匮乏而饥不择食的我。我厌倦了湘南的四壁青山,渴望去遥远的西北。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一百多年来新疆大漠中绝大多数古城的废墟是洋人发现并挖掘的。

16年前那场特殊时期的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而在这次命运的改变中,语文考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年的作文是让考生给一个同龄朋友写一封信。因为他想报考历史专业,而父母非得让他读有出息的法律或经济专业,作为朋友如何安慰他。这样的作文题目正中我的下怀。洋洋洒洒我写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珍惜自己国家的历史,大约也很符合主旋律,得到了高分。而我去了重点大学中最西的一所--兰大。

但我不是玄奘,大学毕业还是一个一心想出人头地、混入仕途的农村青年,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向往的自然是大都市。当时在我的面前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读有关敦煌学方面的研究生,许多老师也看好我。但红尘的诱惑实在太大,我依然来到了北京。

三年前的夏天,和一群中央媒体的记者沿河西采访,我算是故地重游。在出发前的晚上,我用毛笔正楷抄写一本《金刚经》正好完毕。而在路上碰到了同行的一个妹妹,两人感觉那样默契,在张掖的卧佛寺前,一人一句背诵着《金刚经》,我发现她比我记忆好,也许是对佛法比我更精进。我俩笑着说,大约哪一辈,我们是河西某个破寺里两个小沙弥。回来后,我把那本抄写的《金刚经》送给了她。

因此,当《重走玄奘之路》节目组邀请我加盟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想这是神秘莫测的缘造就的。

就在我精心准备的时候,被告知重走玄奘路推迟了,明年开春国内和国外的一起走下来。这应当说是个理智的选择。一则更接近“重走”的本意,二则能更好地宣传、组织。在这个月底,节目组还将实行重走玄奘路前的另一个小项目,组织一些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充当《西游记》中师徒的四名网友,进行“体验之旅”。具体的路线是安西(古代瓜州)往西经唐代的玉门关,到古代伊吾国境内,今哈密附近。

这段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在玄奘西行的万里路中,只是很短的一段,但却是最艰苦的,几乎让玄奘的取经求法的梦刚刚开始就粉碎。

我答应参加尝试这道正餐之前的“小菜”。陪着年轻而富有激情的网友,身价不菲的企业家,有名望的学者,走这一段有没有“帮闲”的嫌疑呢?我也拷问自己。那些功成名就的富人或学者,搁下手中的事,来走这段路,是不是闲极无聊呢?

我个人的理解不是。至少我是想体验一下玄奘在走段最苦的路程时的心态--当然浩浩荡荡以车代步,不可能真的重复当年的艰辛万苦。感觉需要自己在内心寻找。

每个人,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是富有还是贫穷,在他走过的路中,一定有一段如玄奘离开瓜州那几个夜晚,是最苦的路程。在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里,我们很多人也走过苦闷、枯燥、寂寞而又艰难的戈壁沙漠。

为什么说玄奘刚离开大唐国境时这段路是最艰苦的呢?因为那时候玄奘面临的是政治和自然的双重风险,而政治风险有时还要大于沙漠大海和冰山险道。

玄奘在凉州(今武威)当时这个河西最大的都会时,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西行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有人禀报凉州都督李大亮,“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李大亮知道玄奘想西行求法时,逼他回京。当时大唐刚刚建立,国势还不强大,我的猜测是还处于守势,西边突厥的威胁太大,因此要防止军民出境到西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在凉州的高僧慧威法师帮助下,玄奘伺机西行。到达瓜州时,凉州的通缉令来了,要求沿途州县捉拿玄奘。得到文书的州吏李昌,演了一曲宋押司私放晁天王。不过宋江放走的是去劫了生辰纲的晁盖等人去落草,而李昌放的则是去西天求法的高僧。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李昌不是个合格的公务员,他私放了偷渡客,违反了当时大唐国境管理的制度。但是从更高的角度来分析,李昌并非为了个人的现实利益,如收受贿赂放走偷渡客,而是服膺佛法,为了自己的良心甘愿承担风险。李昌的行为,是耶,非耶?

在一个胡人的陪伴下,由于害怕兵士追捕,玄奘昼伏夜出,在可以望见玉门关的大河边,斩木为桥,布草填沙,渡过了河,晚上休息的时候,胡人拔刀而起,徐向法师,走了十几不又回去。玄奘只能起来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这段怪异的行为,至今难解。是要谋杀玄奘?好像不大可能,因为玄奘无财可谋。是想杀了他回去邀功,似乎也不是。或者是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做出的反常行为?

对于前路的艰难,胡人感到了恐怖,他说:“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王法不可许也。”并劝法师知难而退,而且害怕法师被擒后招供出他来。法师发誓:“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别了胡人,玄奘孤身前行。史载:“惟望骨聚马粪等渐进。”

离开玉门关,还有大唐军队设立的五个烽燧,实则是五道封锁线,此时风险更大。这是大唐西陲和西域诸国设立的一道隔离带,旷野之中,若见人偷渡,不需去抓捕,可以就地射杀。在第一道烽时,玄奘晚上去烽西取水,一箭射来。玄奘非常聪明,知道硬生生是逃不走的,干脆入烽燧向守卫官兵解释。校尉王祥心喜佛法,不但热情款待玄奘,放他继续西行,还修书一封,把他介绍给守第四烽的族人王伯陇。王伯陇以大皮囊、马、麦相送他西行,并告诉他不要经过第五烽,因为守该烽的人不好打交道,恐怕不会通融。告诉他一条偏僻却有水草的路经。

离开五烽,真正地脱离了大唐的管辖,可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

“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时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行资一朝斯罄。又失路盘回不知所趣。乃欲东归还第四烽。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启菩萨曰:‘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如是告时心心无辍。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起。体既苏息。得少睡眠。即于睡中梦一大神长数丈。执戟麾曰。何不强行而更卧也。法师惊寤进发行可十里。马忽异路制之不回。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澈。即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息。计此应非旧水草。固是菩萨慈悲为生。其至诚通神皆此类也。即就草池一日停息。后日盛水取草进发。更经两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

因菩萨指引,发现了水草,绝处逢生,当然有演绎的成份。但玄奘一路让官吏法外开恩,饥渴时水草出现可看成是精诚所致。

经过九死一生,玄奘到了高昌国,真是柳暗花明了,但是他又将经历另一种“苦”:国王对他的盛情挽留。但他去意已决,以绝食明志,高昌王不但礼送他出境,而且给沿途各国写了二十四封国书。虽然在以后的路途中,玄奘遭遇过强盗、风暴等等,但他在人身上是自由自在的,诸国没有理由强行扣留他。而他在大唐境内,虽然出家还是大唐臣民,世俗中的律法对这个化外之人是很有约束力的。这才是真正的紧箍咒。

我们看《西游记》,看到的是玄奘受大唐天子委派求法,每到一地递交国书,换取关文。实际上玄奘是偷渡出境的,哪有合法的护照?如果依照今日国际法,他借用的是高昌国的护照,而非自己的本国大唐。只是他回来时,已声名远播印度和西域,唐太宗正是准备建立一番霸业,得知玄奘万里来归,也就不但赦免了玄奘当年违法出境的行为,而且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命令敦煌官员在流沙迎接。

苦难比幸福更为刻骨铭心,因此《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这段路记得特别详细。回来时一旦踏入大唐国境,鲜花和荣誉等着他,反而没有更详细的记载,因此从且末到敦煌,究竟走哪条路,还是个悬案,斯坦因也为此惋惜不已。

我不知道那些将行“体验之旅”的企业家,今天风光无限,腰缠万贯。回首创业路,最难走的一段是什么时候?

像我一个平常的码字匠,过去的岁月里,也有过唐玄奘即将离开大唐国境的那段艰苦的路程。

朋友,你若是玄奘,走过的路哪段最苦?

zt  2006.1.15 1:01:57    

(27-1)  显示次数:2272(1389+883)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心境一如??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