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历史文章  »论题组1369  »主题组:1 2001.9.12 11:52:18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三乘共法:三十七道品
整体的佛法修学次第:三乘共法
三十七道品【十地菩萨之四:焰慧地/精进波罗蜜 】

编辑:王忠文

#三十七道品依其内涵摄为七聚,为方便记忆可归纳成四大类:

【三四】
1.四念处:观身如身〖观身不净〗、观受如受〖观受是苦〗、
观心如心〖观心无常〗、观法如法〖观法无常〗。

2.四正勤/四正断:已生恶令断〖断断〗、未生恶不生〖律仪断〗、
未生善令生〖随护断〗、已生善令增长〖修断〗。

3.四如意足/四神足:欲神足、念神足、进神足、慧神足。

【二五】
4.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5.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只七】
6.七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除觉支、舍觉支、定觉支、念觉支。

【单八】
7.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三十七道品以十法为根本
【《大智度论》卷19 】
(一)信:信根 -> 信力
(二)戒:正语 -> 正业 -> 正命
(三)思惟:正思惟
(四)精进:四正勤 -> 精进根 -> 精进力 -> 精进觉 -> 正精进
(五)念:念根 -> 念力 -> 念觉 -> 正念
(六)定:四如意足 -> 定根 -> 定力 -> 定觉 -> 正定
(七)慧:四念处 -> 慧根 -> 慧力 -> 择法觉 -> 正见
(八)除:除(轻安) 觉
(九)喜:喜觉
(十)舍:舍觉

念法之念,随顺智慧于所缘中正住,是名念处。破邪法,于正道中行,名为正勤。摄心安稳住于缘中,是名如意足,由软智心成就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法,名五根;若利智心得,则名五力,修道用,故名觉。见道用,故名道。


三十七道品的修道次第

四念处-> 四正勤 -> 四如意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觉支 【八正道】

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中,最初欲入道时名字,如初业行者到善知识所听闻修道法门,先用念持法所闻法,是时名为念处。若念已能持法,欲从法中求果,故精进行,是时名为正勤。多精进,故心散乱;摄心调柔,故名如意足。心调柔后,生五根;诸法实相,甚深难解,由信根故能信;不惜身命,一心求道,名精进根;常念道,不念余事,名念根;常摄心在道,名定根;观四谛实相,是名慧根。此五根增长,能遮止烦恼,及转入深法,故名为得力。得力后,依行道用途,分道法为三分:第一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此三法,用在行道心沉没时,使之振作;第二分,除(轻安)觉、定觉、舍觉,此三法,用在行道心动散时,摄之令定;第三分,念觉在二处,能集善法,遮恶法,如守门人,有利者令入,无益者除却;无学实觉,此七事能到,故名为分。得此法,安稳具足后,欲证苦灭道,入涅盘无为城,发趣行时,故名为道,道即八支圣道。在此之前,种种因缘,修四谛观,观五蕴苦及苦集过患,如: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疮、如怨、如贼……等,于八支圣道中为正见,复于前修诸道品中,如其所应,成立所余七事,共同助成发趣,能断一切法中爱,证得苦灭圣谛。

若从四向、果来看八正道的修行,于八支中,能够随意各别分行其事的,只有果位;若是从初向(见道位)的谛现观,和修道位(随现观)中的诸向道,当其正入观时,就只能从断、证的功德上,反映有如是的八支功德聚,此外,是不可以差别事而说的。《四谛论》【《大正》32:294中】用八
功德心来显示八支功德聚相:「能成八功德心,故说八分:由得正见,故心清净;由得正觉(思惟),故心鲜洁;由得正言(语),故心平坦;由得正业,故心无悔;由得正命,故心软滑;由得正精进,故心随教;由得正念,故心安住;由得正定,故心不动。」观察此说,这八功德之心,急事智慧之心,也正是正现观时,忍、智功德所显。

八支圣道是依最初见道的谛现观中成办断、证功德层面立说;虽然,如果照佛陀所说:若无八支圣道,是中无第一乃至第四果;若有八支圣道,是中则有第一乃至第四果。照这样说,可知能成办断、证事的诸余胜进道,也都必须用它,非它莫属。至于七觉支,亦是与八正道同时,于即将见道时便已具足,否则,定慧不能平等,止观不能双运,世第一法的无间三摩地尚不可得,何况转向见道无间道?若论七觉分的差别事用,也是只在修道果位中,预为当来胜进向道,作各种排除障碍或过去的训练准备,一旦转向胜进道时,令能速疾转进,过关斩将,不容稍有留难;而这时的七觉分,亦只以如实觉的功能,摄入八支圣道功德聚中,不另说用途了。若更论所作皆办的无学道,他们于四谛、四谛智、三十七道品等,都已学习圆满,成为他们身中的功德,除尽形寿弘法外,在学道方面,更无余事了。

七觉分、八支圣道既然时见道位和修道位的事,则所余道品,就自然是见道前之事了。因此,早期的声闻论典许初业地修四念处: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如其次第,分别修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至于七觉分、八圣道之用,有部同前说,经部与前相反。此中,后代的论师把初业地和暖等四善根位分别确立为资粮道和加行道。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193-196】



智者大师对三十七道品的论述
《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大正46:681b-683a】

合七法门为三十七品,一四念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分,七八正道。

次生法二空而辩三十七品者。若观二空而入道,并须善识道品之阶级。若依有门学圣,并约众生空观,以修三十七法。若用平等断惑,则应历法空,行于道品之门。故次二空而辩也。通言道品者,道义如前,品者品类也。此七科法门,悉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一身念处者:头等六分,四大五根假合,故名为身,是中观身智慧为念,明见内身五种不净,破净颠倒,即是处也。观外身内外身亦如是,是为身念处也。

二受念处者:六触因缘生六受,从六触生三受,名之为受,是中观受智慧名为念。明达三受皆苦,破乐颠倒,即是处。观外受内外受亦如是,是为受念处也。

三心念处者:六识能识诸尘,分别攀缘,谓之为心,是中观内心智慧,名之为念。了知心从缘生,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破常颠倒,即是处也。观外心内外心亦尔。是为心念处也。

四法念处者:相行二阴,及三无为法,名之为法,是中观法智慧名为念。通达一切法我我所,毕竟不可得故无我破我颠倒,即是处也。观外法内外法亦如是,是为法念处。若声闻经中明念处,但说破四倒为念处。若摩诃衍中名念处,即说破八倒,为念处也,故大品经云:若能深观四念处,是为坐道场。


四正勤:一已生恶法为除断,一心勤精进。二未生恶法令不生,一心勤精进。三未生善法为生,一心勤精进。四已生善法为增长,一心勤精进。

一已生恶法为除断,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若懈怠心起,五盖等诸烦恼覆心,离信等五种善根时,如是等恶若已生为断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除断令尽也。

二未生恶法令不生,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若懈怠心,及五盖等诸烦恼恶法虽未生恐后应生,遮信等五种善根。今为不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得生也。

三未生善法为生,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未生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信等善根生也。

四已生善法为增长,一心勤精进。若四念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信等善根令不退失,增长成就。此四通名正勤者。破邪道,于正道中,勤行故,名正勤也。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三心如意、四思惟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是为欲如意足。

二精进如意足:精进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是为精进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心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此通言如意者,四念处中实智慧,四正勤中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得四种定摄心故,智定力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智定力等,能断结使,故云断行成就也。


五根:一信根、二精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是名信根也。

二精进根,行是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时,,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念正道及诸善道法,更无他念,是名念根也。

四定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善道法中相,应不散是,为定根也。

五慧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无常等十六行,是名慧根。此五通名根者,能生也。行者既得如意足,智定安隐,即信等五种善法。若似若真,任运而生。譬如阴阳调适,一切种子,悉有根生,故名根也。


五力: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一信力,信正道及诸助道法时,若信根增长能遮疑惑,破诸邪信及烦恼,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行是正道及诸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事,是为精进力。

三念力,念正道及诸助道法时,若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为正念。

四定力,摄心在正道及诸道法时,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

五慧力,为正道及诸道法时,观无常十六行时,若慧根增长,则能遮三界见思之惑,发真无漏,故名慧力。此五通名力者,能坏诸有漏不善,成办出世善事,故名力也。


七觉分:一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三喜觉分、四除觉分、五舍觉分、六定觉分、七念觉分。

一择法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故名择法觉分。

二精进觉分,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之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故名精进觉分。

三喜觉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欢喜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四除觉分,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觉分。

五舍觉分,若舍所见念著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觉分。

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妄想,是为定觉分。

七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等,三觉分察起。若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等三分摄,故念觉常在二盈之间,调和中适是念觉分。此七通名觉分者,无学实觉七事能到,故通名觉分。


八正道分: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一正见,若修无漏十六行,见四谛分明,故名正见。

二正思惟,见四谛时,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涅盘,故名正思惟。

三正语,以无漏智慧,除四种邪命,摄口业住一切正语中,是为正语。

四正业,以无漏智慧,除身一切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是名正业。

五正命,以无漏智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是为正命。何等五种?一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为利养故,称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邪因缘活命,故是为邪命。

六正精进,以无漏智慧相应,勤精进修涅盘道,是为正精进。

七正念,以无漏智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故名正念。

八正定,以无漏智慧相应入定故,故名正定,是八通名正道者。正以不邪为义。今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皆名为正,能通至涅盘故名为道。

王忠文  2001.9.12 11:52:18    来自:  

(1369-1)  显示次数:1844(711+1133)     查看王忠文的所有文章 给王忠文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