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历史文章   »论题组:12  2000.1.30 21:31:53  法华微信 注册
 大般涅盘经与末法 (转贴)〖wise〗(8.20 9:09) (2128)
 静坐与健康 (转帖)〖wise〗(8.20 9:10) (3001)
 各种禅定的差别,简介修习禅定的方法。(转贴)〖wise〗(8.21 3:39) (3219)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大般涅盘经与末法 (转贴)

        大般涅盘经与末法

                新知丛书 8月19日21时0分 (转自中华佛教论坛)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曾经将佛陀(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分为五个时期,那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法华涅盘时。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後,最初的二十一天中,为各大菩萨以及宿世机缘成熟的大根器弟子,宣说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把法界最真实的面貌以及宇宙最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盘托出,尽情的宣说出来,这就是第一华严时。

  但华严经毕竟太玄妙了,大根器之人虽然可当下证得华严的世界,以及佛菩萨的诸多妙境,可是一般钝根小器者,却如聋如哑而不相应。佛陀为了广度小乘种性以及小根器的众生,於是只好来到鹿野苑,以十二年的时间,宣说四阿含经,以利益小乘小机的佛弟子,此时为第二阿含时。 

  佛陀成佛之初,先讲演了华严经,奈何众生不懂,只好降低程度而说四阿含经,令众生断除烦恼。在小乘佛法的经典中,以四阿含最具代表性,而四阿含中大多是以介绍佛教的四圣谛及十二因缘为主。四圣谛(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分别是小乘佛法中声闻与缘觉种性者所专门修学的,其究竟的果位即是阿罗汉。

  但是,讲演四阿含等小乘经典,并不是佛陀的本怀,於是接著後来八年,佛陀便进一步宣说了维摩诘经、楞伽经及楞严经等。於这些讲经的法会当中,佛陀呵斥这些自利自度的小乘弟子,心量太过狭小,佛希望这些弟子能回小向大,心量与悲心都能打开。故佛赞叹大乘救苦救难的胸怀,使得小乘心量的众生能渐渐感到羞耻而反省自己,使自己更具前瞻性,终而渐渐融入大乘佛法。而佛陀这时期所说的大乘经典,就是属於第三时期的「方等时」。  

  後来在佛弟子及修佛的众生中,开始渐渐起了分别心,生起了对大乘、小乘之执著,於是佛陀再以二十二年的时间来宣说般若经典。而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在这麽浩瀚的般若经典中,佛以般若空性的智慧,来打破修佛之人的我执、法执、情执以及一切意境之执著。故般若空性的佛智,正是佛陀真正智慧的代表,亦是法身真智的展现。佛陀宣说般若诸大经典之此时,即是属於第四「般若时」。

  佛陀世尊从最初的华严时开始,经历了阿含、方等及般若等等时期之後,在其一生中的最後八年,更宣说了法华经等相关的经典,而法华的教义,更是圆教的代表。佛在法华经的系统中,示现了真实的佛法,并将大乘、小乘合而为一,所以修持法华者并没有大、小乘之分,故称「圆教」,也是大圆满之一乘法门。而且佛在法华经中,开佛知见,令众生入法华不可思议之三昧。昔日,智者大师的前世曾是世尊法华会上的受法者,故一千多年後,天台智者大师也是在法华经中得到大智慧、大成就的。

  佛於即将入寂灭之前,讲演了涅盘经,度法华会上未度脱者,而这就是佛陀讲经说法的最後一时,即是第五「法华涅盘时」。


  (一)涅盘与嘱咐

  大般涅盘经是佛陀临入涅盘所讲的一部经典,後秦之道朗法师在「大般涅盘经序」中说:「大般涅盘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故此经实在是佛陀一代时教的总归与精髓。

  大般涅盘经(北凉昙无谶法师所译)一开始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後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盘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喉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盘,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後问。」「尔时世尊於晨朝时,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明杂色,青黄赤白婆颇梨马瑙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是诸众生,见闻是已,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呜呼慈父,痛哉苦哉,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战栗涕泣哽咽。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下生人间修行成佛,这也是我娑婆世界上的众生,善业与福报成熟之故。佛家有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遇佛出世更难。」

  从前面「转世活佛」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许多乘佛愿再来的成就者、罗汉或菩萨们,大多也会投生在有佛法信仰的国家,因为这是善缘具足与成熟之故。佛陀在入涅盘前的几个月中,天魔波旬就一直劝佛速入涅盘,天魔说:「伟大的佛陀世尊啊!您所传的佛法也已兴盛於这世界了,正所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龙天欢喜,成就证悟者众,所以您可以安心的入涅盘了...。」

  天魔前跟後随的,一直请佛速入涅盘。天魔的心中当然是希望佛教正法快些灭除,因佛陀入灭後,那正是天魔与其魔子魔孙、魔眷属们开始兴风作浪的时候了。当今世上充满欲望、贪念、邪恶、赌、毒、色情、功利、自私...等等,且现今附佛外道、魔教、邪教、邪师、邪信、邪众亦充斥这世上,如日本的新兴宗教就有十八万个宗派或组织团体,而台湾也是佛道混杂,乩童、灵媒、神功、禅功、灵异及附佛外道四处遍满!

  就在佛陀即将入灭之际,这时佛的侍者阿难因被天魔蒙蔽(阿难是佛入涅盘後,要集结经典时,才开悟证得四果罗汉的,而佛圆寂前,阿难还只是初果罗汉,所以才会被魔力所障蔽),故没有请佛再住世一劫。如果当时阿难有为众生请佛住世一劫,那今天(一九九六年)我们都还可以亲自拜见佛陀的慈容,以及亲闻佛陀的教诲呢!

  佛临入涅盘前曾说过:「我入灭之後,佛戒将是你们的老师,秉持著教诲就如同跟随著我。在我弘法四十几年中,我要说的都说完了,要做的也都做了,一切都已交待清楚。弟子们!一切要结束了,一会儿,我将进入涅盘了。」在一切都交待完之後,佛就示现入大涅盘了。

  依「大悲经」中所说,佛教从佛陀入灭後,分成正法时期约一千年,再来是像法时期一千年,最後才进入佛教的末法时期共约一万年,所以现今我们正处於末法恶世时期。

  佛教进入了末法时期後,佛法便渐渐衰微。在佛教末法时期,虽然附佛外道、邪师邪众极多,但真正败坏佛教者,反而是佛教徒本身了,这就是阿难尊者当初所梦到的末法景象,也是经佛陀金口预言的末法败象-狮子虫反食狮子肉。佛陀又进一步预言说,於末法乱世时(指现今),有许多天魔眷属混迹佛门,穿佛袈裟,破佛戒律,毁佛谤佛,这毁灭佛教的「大魔愿」也是末法时代中会发生的。

  而佛法分成的正法、像法、末法这三个时期,并非外道邪师所说的三期末劫(即青阳期、红阳期、白阳期这外道的三期),而是前两期各一千年,末法期将长达一万年。在佛灭度後的第一个五百年,证声闻果的甚多,是为佛果坚固时期,第二时期的五百年为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年为多闻坚固,第四个五百年为塔寺坚固,而第五个五百年之後就是斗争坚固的时代了。现今台湾正属於斗争坚固的时代,也就是佛教末法的乱世、恶世、邪师外道充斥之时代了。

  佛陀的般若佛智,是出世间之智,观世间一切空幻无常而不住空相,盖佛法乃非空非有、中道不著两边见之法。佛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众生与佛同体,大地含灵众生皆具如来本性,佛法中的般若佛智是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本质与特点。


  (二)佛教败象的开始(像法时期)

  近代佛教禅宗大成就者虚云老和尚曾经说过:「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这句话乍听起来很过火,但如果您了解了前面所提过佛陀对末法恶世所作的「狮子虫反食狮子肉」之预言,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真实的含意了。                       

  日本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但自去年发生了末日教派奥姆真理教的毒气杀人事件後,日本政府才开始重视该国十八万个宗教团体之管理与监控。而台湾呢?近十年来,新兴宗教也同日本一样的兴盛,除了台湾地区本土性的道教、道宫、道坛庙宇、乩童、神灵鬼魅信仰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兴宗教,很多人自称是活佛、无上师、无上上师、师尊,或宣称是罗汉、菩萨、尊者转世,还有人更自称已经见性开悟,甚至有人乾脆宣称自己已经成佛了!好一个佛菩萨海会围绕的人间「宝岛」啊!

  所以宣化上人来台湾弘法时,也常常提醒国人,台湾宗教的发展模式,与日本实在有许多相似之处。除了新兴宗教近十年来兴起於台湾之外,另外像「大乘非佛说」等毁佛、谤法的邪说邪见,亦从日本传入台湾。

  故宣化上人也对为数众多的附佛外道加以纠正,以正本源。而且在台湾,数以百千计的附佛外道,大多以神功、气功、邪功、灵疗、治病、特异功能求神通、发财...来诱惑众生,反正极尽的迎合台湾人的贪婪、功利、无知与迷信之心理。多亏社会上还有如宣化上人、圣法法师、广心法师、常照法师、地清法师...等等教内大德及许多默默在民间游走、推广正信佛教的善知识努力,以破邪显正,宣扬如来正法,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庆慰的。                         

  笔者认识一位在旅行社从事领队工作的朋友,这位师兄过去带过不少次印度、尼泊尔的旅行团,而有关於印度及尼泊尔目前的佛教文化以及实况,也是笔者非常关心的,所以常与这位朋友谈起印度、尼泊尔当地的佛教兴衰等种种问题。

  目前在印度近六亿的人口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印度教徒或回教徒,而佛教在印度可谓极少数,约百分之三左右而已,且在这极少数自称佛教徒的人口中,又有许多附佛外道,例如印度的锡克教,也是掺杂佛教的一部份教义,再加入许多神秘教派的思想所混杂而成的。且锡克教在印度是以恐怖激进、反政府、绑票、爆破、凶残暴力、屠杀无辜百姓而为印度社会大众所排斥的宗教。

  此外,印度锡克教常以打坐、贪求境界及神秘的声光幻影为修持方式,且教义及修持方法,很明显的并非佛教的支派,反而较接近瑜伽,然後再掺杂一些神秘教派之修法,有如日本的大邪教「奥姆真理教」一样。这个日本的末世教派,以类似佛教的瑜伽、打坐为主,然後再胡乱修持佛教真言宗的手印,最後该教教主麻原彰晃,还会自称是基督再世,是来解救日本人的,且多次预言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只有真理教徒才能存活下来...等等一派胡言(因他的预言,事後证明都是骗人的)。  

  并且麻原彰晃还下令开始积存军火,从日本政府所查获的近二万支枪械中,都是该教从俄罗斯以半成品及零件方式蒙混进口,然後在日本组装。最後麻原彰晃又称自己是皇帝、是上帝、是救世主,甚至於,麻原彰晃在被控主谋去年三月东京地铁毒气杀人事件,造成三八○七人死伤,而於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出庭应讯时,竟然还执迷不悟、毫无内疚的说:「我不在乎痛苦或自由,我已履行了绝对的真理。」

  也许您会惊讶的认为,怎麽会有这种精神错乱的人在当宗教领袖呢?难道那些真理教的信徒,也都各个精神有问题吗?其实您不必太大惊小怪,其实光在我们小小的一个台湾,就有好几个神经状态异於常人的宗教领袖(有男,也有女),扛著佛陀或观音菩萨的招牌,到处宣说似是而非的相似佛法,竟然分别也有数十万至上百万的虔诚信徒,不明就理的跟著盲目信仰。您看哦!小小一个台湾就有数百万人在盲信这些附佛外道的宗教领袖!当哪一天,这数百万的善良百姓如果刹那之间能醒了过来,且都能了解到,原来自己所信仰的、所帮忙到处宣扬的,竟然就是这种毁佛谤法、断人慧命的相似佛法!那时候,大家岂不是都要拥泣成一团了吗?如果大家都了解这些真相的话,恐怕光是哭出的泪水就会把台湾给淹没了呢!

  也许您又会纳闷,难道这些善良的信徒,神经也有问题吗?其实这是因为这些新兴宗教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善於洞察人性弱点,令教徒或误信附佛外道者,甘心捐出大量钱财、珠宝甚至於不动产等等,所以这些教派都很有钱,而其门徒也很「发心」的变成了「散财」童子了。当然,有钱就会有势,会造势就会有人脉,况且这些新兴宗教善於控制人性弱点,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同时宣说的相似道理,又超乎人类的智慧之外,因此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包括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及社会名流)无怨无悔的全心奉献。

  笔者也认识许多读者,当家中有人误信了这些断人慧命的新兴「邪教」之後,其实也带给了该家庭极大的困扰,整天只顾打坐,家中的事都不管了,子女也不顾,一个好好的人自从信了这些以佛教作包装的附佛外道後,便「失魂」、「失魂」的,双眼无神,就像著了魔似的,故形成了许多家庭困扰及问题。当到了哪一天,如果有哪位宗教领袖,又像日本邪教般在公共场所施放毒气时,那「代志就大条」了,这就形成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而笔者这位旅行业的领队朋友也说过,真正的尼泊尔人是很讨厌印度人以及西藏人的,因为许多印度商人以及某些西藏人在尼泊尔从事贩卖佛教文物、佛像的行业,而且大多利益薰心,狠狠的敲观光客一笔,如果您到尼泊尔购买佛教文物时,要先自动打个对折,然後再打四折,这才是合理的价格。所以许多西藏、印度的奸商在尼泊尔贩卖佛教文物,获取暴利,因而造成了外人对尼泊尔人的误解,以为尼泊尔人都是这麽「老奸」的,故大多的尼泊尔年轻人,是非常讨厌印度人及西藏人的。

  佛於将入涅盘前很感慨的告诉佛弟子们,於佛教进入末法之後,数以千千万万计的外道邪师,将充满我们这世界。而现今的印度、尼泊尔,就是同佛预言的一样,如果正信佛教徒不加点油,多帮忙宣扬、流通正信佛法的话,恐怕台湾以及日後的中国大陆,也将沦为新兴邪教的国度了。


  (三)佛陀的告诫与预言

  从前面章节中,读者大致可以明白,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尼泊尔等地区,有百分之九十七都已沦为鬼神信仰的外道教派了。其实在尼泊尔当地,佛教的寺庙及遗迹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印度教的庙宇,而印度教则相似於佛陀住世时的外道婆罗门教。且在尼泊尔,纵使有佛教的遗迹或圣地,但很可惜的就是其大多沦为观光以及商品买卖之地。

  而台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华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大陆在无神论之共产唯物主义主政下,不要说是佛教的兴盛了,就连基督教、天主教等,也都是秘密的在传教,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各正派宗教的最大浩劫。所幸的是,自民国三十八年以来,在许多撤退到台湾的大陆高僧大力扎根及弘法之下,台湾才留下了中国佛教的命根。

  但近十年来,台湾地区人心向恶,功利主义盛行,赌、毒、色情、人性贪得无厌、好斗争、金钱游戏、工程弊案、警、检、调收受红包、包娼包赌,数不尽的社会病态,官商狼狈为奸,黑道金权挂勾...等等。台湾社会是集一切恶业恶因於一处之贪婪岛,佛教表面兴盛的背後,却是充满了亡国亡本、畸形病态的社会黑暗面,以及附佛外道诡诈恶毒、腐蚀善良人心的宗教黑暗面。

  佛教的腐化及败坏,并不是现今才形成的,其实远在像法时期,佛教的败相就已有徵兆了。也可以说在一、两千年前,佛教的败相就已渐渐形成,而累积至今已积非成是,令许多人无法察觉。就好比现今出生的小孩,一定体会不到五十年前地球上的空气、水、食物以及环境等,是如何的清洁纯净,因为现今小孩自出生以来,空气污染及大地的重金属、水质污染等等,就已经很严重了。故现今的佛教徒,又怎麽去体会一千多年前,甚至二千年以前,佛教正法期的佛法兴盛与证果成就者众多之事实呢?


  (四)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      

  佛陀於住世之时,曾在一场极其殊胜希有的法会上,因种种机缘的成熟,为坚净信菩萨及末法恶世(即现今这混乱、罪恶、人心堕落、道德沦丧的世界)之众生,讲演了「佛说占察善恶业报经」,亦简称「占察经」(本经现在收录在大正藏第十七卷,经集部四之第八二九部)。

  占察经一开始,便是佛陀对末法五浊恶世佛弟子的慈悲开示与告诫-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众中,欲有所问,谘请世尊,愿垂听许。」

  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後,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 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於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其实,佛陀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修行者,能知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一切因果,因此从前面这一段经文,我们就可以看到,佛陀对於末法时期佛教之种种败相,是讲得很直接、很明白的。於末法时期(现今即是)修行大根器者已如凤毛麟角般的希少,甚至禅修能入正定者,几乎是找不到了。且许多佛弟子,失去了善念,而一味的追求世间名利及供养,到处劝募钱财,假慈善之名诈财者多矣!且出家众争庙产,不解如来真实义,而贪求名利者日众。在佛教种种败相一一现前时,更有许多天魔眷属披佛三衣,混迹沙门,败坏我佛教正法,就同阿难梦兆中所示的「狮子虫反食狮子肉」一样。现今的世间人,大多都拼命在增长贪嗔嫉妒我慢、好勇斗狠、贪求名闻利养等。

  现今的修佛之人,要像虚云老和尚以及宣化上人这样的内外一致,佛法德行超然者少矣!例如,虚云老和尚伟大的禅修证量与深厚的德行威仪是众所皆知的,可是虚云老和尚在世之时,除了渡过黄河或长江等天险阻拦时要搭乘船舶之外,不管大江南北,只要是在陆地上,都是用双脚一步一脚印的走去的,其一生节俭自持,绝不随便花用十方众生供养一分钱!

  而宣化上人住世之时也是极为勤俭的,不仅每天修持日中一食、不倒单之苦行,严持佛戒,且极为爱惜庙寺中的公用物品。例如宣化上人口袋中的卫生纸,如果正面用过了之後,只要还可用,其纸的背面还会留下来用哩!寺庙中的一针一线都是十方众生的因果钱,欠不得、浪费不得啊!否则如现今之人挥霍大众供养之物品,乃至一针一线,天地护法神都会详加记录的,且以「日三分利,夜七分利」来累进计算此人所欠众生之因果钱、常住物品及庙产等。他日临终之时,不仅无法往生佛国净土,且还得下地狱由阎罗王来跟他清算,并且还会堕入畜生道,披毛戴角的做牛做马来还给寺方。如前面章节中的一位密教住持方丈,因贪得名利供养而欠下千锅饭、十方钱,死後投生畜生道为驴子,背负重物,苦力偿还,且要偿还几辈子都还不知道呢!

  佛陀除了在「大般涅盘经」中对於末法恶世有预言及嘱咐之外,於「地藏菩萨本愿经」、「莲花面经」、「佛说当来变经」、「佛说法灭尽经」、「佛说占察善恶业报经」以及许多其他的经典中,也都有对我末法佛弟子的开示与告诫。而且佛教的败坏,是像法时期就渐渐形成的,这在「像法决疑经」中,佛也有详细说明...。

  佛教慈莲寺的住持圣法法师,在其著作中曾说过,如我们常听人说,三期末劫,释迦佛退位,弥勒佛掌天盘等谣言,其讲的看似佛法,但却把道教、儒教、佛教、耶教、回教等教义混杂、歪曲,或改为种种邪说、仙佛降等迷信鬼神之说。例如於宋朝末年,中国大陆就渐渐有「弥勒教」的邪说,其实弥勒菩萨本来是正信佛教的未来佛、大菩萨,更是佛陀所亲自托付的嫡传菩萨,但却被许多附佛外道邪信宗教拿来当挡箭牌,而篡改为现在佛或弥勒祖师。

  到了元朝,有一位韩山童,自称是弥勒佛降生,应天命而为明主、明师,招集信众且训练为民兵,由於当时人心思汉,加上此一蛊惑~又是领天命,又是弥勒佛降生,又是师尊、济佛老师降等妖言惑众,故深获人心。後来韩山童造反被朝廷抓去处死,其子韩林儿,如法泡制,也依白莲教蛊惑群众的方式,继续坐大。後来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後,深知白莲教为一大邪教,故以朝廷之力来打击这股邪恶的势力。

  这时白莲教转入地下,分别化整为零,纷纷成立了红莲、白莲、青莲社等,有的则成立道德会、天道教、光天教等,到了现今当然就有更多名目了。所以这股打著佛教的旗帜来颠覆政府、败坏佛教的势力,远自南宋以来就有啦!更何况现今呢?因此,就像前面所提过的一样,并不是这为数百万人以上的虔诚善良信众,各个都是神经有问题,而实在是打从他们出娘胎以来,这些附佛外道早就已经运用各种名目来自我漂白,以吃素(但却可以吃蛋)、行善、度人到佛堂拜佛等善行做包装,因此,非法都已经变成合法了。

  难怪在末法恶世的今天,信仰附佛外道的无辜善良百姓,多如牛毛!而由於天魔恶愿的诅咒以及魔子魔孙混迹佛门,败坏佛教,做不良的示范,导致众生对佛教产生误解,因此真正信仰正信佛教的人,却少如牛角!


  (五)菩萨事业人才培育之重要

  本文到此也渐进入结尾了,但实因篇幅有限,笔者对於佛教末法之实际情形还是无法一一明述。而且佛陀亦对末法中佛弟子应如何修持,如何处世,以及末法恶世中,数以千万计的魔眷属混迹佛门...等等,多所详述,如果不是长期从事佛法「经、教、像」推广工作者,或者有心深入研究台湾佛教之变化与新兴宗教兴起者,那是很难透彻了解的。

  佛陀於经典中亦曾明示,现今五浊恶世中,正信的佛弟子,会乘愿再来,且分为两大系统救度众生。其一是以救济「贫、病、苦难」为主要志业之佛弟子,另一类之佛弟子将以推广佛法之「经、教、像」为主。而本门之理念与心愿,即是以推广佛法之「经、教、像」为主之菩萨事业,这还希望大家鼎力护持,共襄盛举。

  禅门佛教文化事业需要有菩萨心、大心量、大志愿,以及有兴趣与理想从事佛教文化工作之人员,如我们有工作缺,一定会公开徵才的。对於工作人员之任用,这五年来也累积了许多经验。为什麽我们不把徵才的标准订高一点,如学历要专科以上毕业...等,那是因为,一个人的人品、个性、工作态度、待人处事以及慧命等,是与学历没太大关系的。而且众生皆有佛性,佛法是平等的,并不是硕士、博士之人就一定容易开悟。但娇生惯养、大小姐脾气、大少爷个性、幼稚,以及太庸俗、抽烟、喝酒等不良素行者,我们是无法任用的。过去在禅门亦出现过这类之人,而带来管理工作上的困扰,所以适用期两个月之适用制度亦很重要的...。

  释迦佛教正法之复兴大业,尚需许多大善知识、大护法、佛弟子以及对佛法工作有宿缘之人,来一起完成。佛陀亦曾预言,於现今末法五浊恶世时,将有许多佛弟子乘愿再来人间应化,但绝不是那狂禅、病禅、丧心病狂之修行偏差者,而是真正的释迦佛宿缘之大根器弟子来作为复兴佛法大业之开拓者,正所谓长江後浪推前浪,日後将有更多优秀的有缘佛弟子投入禅门的菩萨事业。最後,很感谢徐老师对每篇文章之指导。

wise  1999.8.20 9:09:06    

(12-1)  显示次数:2128(1466+662)     查看wise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静坐与健康 (转帖)
          静坐与健康

               毛坤居士摘自定真著《静坐入门》附录
           录自21世纪内部空间站:http://www.nease.net/~zengzhen


  静坐或禅定,是培福培慧的最好办法,我们通过静坐的次第修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长智慧,使身心强健,对人生与宇宙能够正确地认识。三世诸佛及世尊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无不修习这个殊胜的法门。静坐决不意味着究竟解脱安乐,但它是极其殊胜的法门,通过“人体核聚变”,可以大大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每天都在消耗能量,而现代人的苦恼之一就是精力不济,缘何?入不敷出也。有人大谈能吃苦,但就是不肯静坐,白白错过了使自己的人生产生升华的机会。

  正观修习静坐的功德,能吃苦么?那就修习一下静坐吧,想得福慧的人,认真修习静坐,久之必然智慧朗发,福报现前,没有哪个法门比开始着手修习静坐更好的了。

  反观不修习静坐的过失,不说地狱,如果连静坐时的暂时虚妄的痛苦都无法忍受,还谈什么自度度人呢?要修忍辱波罗蜜,那就试试静坐的功夫吧。

  这是一个福慧双x的殊胜速捷法门,说速捷并非说三两天就成,只是比起我们在无量生中流转诸趣之苦,静坐时忍受一点苦可算是微不足道了。这种“忍”可以成办我们的一切善愿。何乐而不为呢?对初学佛者,一百天为期,如果能严格每天定时定量静坐,决无没有收益的道理,如果是已学佛者,那就不要数他人宝了,快快切实修行,动手吧!

  静坐对于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帮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强,且使皮肤润泽,并有美容的功效。尤其是需要长期疗养的如:肺痨、神经衰弱、心脏病、慢性肠胃病、风湿麻痹、关节酸痛、以及失眠等症的病人,他们每日愁眉苦脸,怀念自己的前途与现状,愈想愈悲观,结果使病况日趋严重。假使学习静坐,精神凝敛,则心境日趋愉快,就足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最后必然能降服病魔,转弱为强。

  有人怀疑静坐易使人陷于枯寂消极,殊不知人生态度的积极或消极,由于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静坐能增长健康,就可以纠正消极的流弊,也就是说可以增长劳动的效能。因为,体力增强,从事劳动,就不会时常感到疲倦。从另一方面讲,经常劳动是会损害健康,所以劳动之后也需要休息,静坐使脑神经思维静止,则又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静坐的方法

  静坐时间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静时,一则不妨碍日里劳动产生,二则初学的人心神不宁静,易为外界喧杂的声音所扰乱。因此早晚人声寂静的时候是比较适宜,否则醒来时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静坐功夫纯熟后,对自己意志就会有极大的操纵力,虽在热闹如剧场中,亦能凝神默坐,不被外境所扰。

  静坐的姿势,是把右足垫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这叫单盘,若是双盘,再把右足从下扳上,搁在左腿上,静坐不拘单、双盘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于小腿上,将身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数口,空气由鼻吸入,头须自然正直,忌僵硬。闭眼,合唇,舌抵上腭,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或依靠于他物之上,以免妨碍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头之类垫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肾囊勿使压住,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天气寒冷时腿以下盖上毛毯等物以免膝关节受风。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来实施:

  一、数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静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至脐下,出入绵绵,忌迫促,或有声。息调顺了以后,就可开始数息。《法观经》说:“佛法初门,即数息观,以世间人皆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乱,故佛法初门,教修数息观。”《解脱道论》说:“数息是世尊所称叹。”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时可数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计一个数,从“呼”计数也可以,从“吸”计数也可以,从一数至十,数完了,再从头由一数起。

  二、系心脐下。经过相当时间的数息之后,思虑渐趋恬静,这时可放弃数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眼虽闭着,但眼光须内视小腹。智者大师《释禅波罗密法门》说“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系心在脐能除众病。”其原因是注意脐下,深长细远的呼吸,不但有强健肺部的功能,并具有宁静神经的作用,智者大师又说:“下著安心(即是系心脐下)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于听息之出入,但不是有声可听,一有声,息就粗浮,当耐心潜神地轻轻微微倾听若存若亡的息,这样一来就愈微愈静。

  三、凝心。静坐注意脐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经过一个时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师说“但凝其心,息诸乱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样凝法呢?只须应用一个呆字,一呆呆住,什么都不思量,这就是凝心,渐渐地不觉有手,不觉有身,并不觉有我,但见闻仍然了了,这是定相初现,从此进入心息两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随着功夫的进程到达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会引起其他妄想杂念来,因为求定这个念头就是妄念。

  以上所说的修定三个阶段,并不是机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静坐功夫纯熟。一入坐便可系心脐下,可把数息这阶段取消。

  坐毕出定,将起时,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须放数次,倘不做这种观想,下次坐时就会感到身心烦躁不安,这点不可忽略。气放出后,可摇动身体,屈伸两臂,再用两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发热,搓两眼,然后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缓缓起立。


    静坐赘语

  初学静坐好比嚼铁馒头一样,是感不到趣味的,只有耐心去坐,耐之又耐,忍之又忍,不管功效的迟速,渐渐地功夫熟练以后,自然会感到其味无穷。

  学静坐是要下决心的,守牢一个恒字,寒署无间地做去,不论男女老幼是决定可以成功的。初学的人往往有始无终,或求速效(功效不是求得的,是自然来的),坐了几天不见功效,就放弃不去坐了,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不会有成就的,何况是修禅习定的切身要事呢?

  现在为初学的设一方便,凡发心学习静坐的,可先定一百天为期,在这一百天内,每天刻板地准时地在早晚二次去坐,不管有效无效,定要坐满一百天,倘坐满一百天之后仍然没有功效,那就不用再坐。事实上,一个人能下决心去坐满一百天,可以保证他在精神肉体两方面是决定有收获的,日子一久,真滋味出来了,那时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这决不是空言骗人,问题是只是怕人们没有决心去做。

  初学静坐时,每次以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度,渐增至一小时。通常能静坐一小时,就能收到功效,倘能久坐那就更好。

  初坐最难受的,就是脚部麻木酸痛,这种现象倘能忍得住,应忍受着继续坐下去,到了实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两足加以抚摩,待酸痛愈后,再迭足就坐。

  入坐后体温较平时提高,且有微汗,这是血液畅通的现象。

  坐时舌抵上腭,坐到相当时候,口中唾液源源而来,可缓缓咽下,这是因身中团聚的热力促进腺分泌的缘故。

  坐时身体有时发生震动摇摆等情形,这是由内脏气机发动反映到外部的现象,是不足惊异的。

  有时腹中略觉转动,腹有鸣声,四肢及周身常觉肉跳,这些都是内脏气机发动的反映,可说是静坐的功效。

  坐时如觉腹胀气塞,可作气从全身毛孔排泄出去的观想,这种观想一起,便会觉得自在。《坐禅三昧法门经》中世尊教我们:“念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悉观身中诸出入息,觉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诸毛孔,复次,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见息出息入,是故知息遍诸身。”这是说的体呼吸,静坐日久不须作观想,自然可以达到体呼吸的。

  坐时不免有外界音响入耳,这时应勿起厌烦心,勿去分别它,不去理睬它,听如不听见,这是最妙的对治方法。

  坐时有二种病:一散乱,二昏沉,大凡初坐的时候每患散乱,故用数息法对治它,坐稍久妄念较少时就易患昏沉,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端,使精神振作。倘昏沉己去,仍当凝心脐下,使心息相依,自然凝然徐徐入定。

  坐到极静的时候,有时会发生种种幻境,要晓得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我只凝然不理睬它,幻境自然会消灭的。

  静坐时须放弃一切的期求心。不独求却病、求健康的念头不可存,就是无念的境界,也不可动念去求,因念头一动,就是妄念,有了妄念,怎么能进入无念的境界呢?

  饮食后须隔一小时方可静坐,正在静坐的时候,倘遇急事发生,切不可骤然起立行动,必须将气从全身毛孔放出,身体前后摇动,足部抚摩柔和,才可起立,否则气息不调,容易致病。

  学习静坐的人平日对于怨恨、嫉妒、忿怒、懊悔、悲哀、忧虑等等,要尽量放下,这些念头能障碍静功的进步。

  静坐日久,下腹膨而坚,非常适意,全身骨节松软,神清气爽,令人获得健康快乐无穷佳趣。

  静坐时肉体上所发生的现象,有很多在生理学上是认为不可能的,可见现阶段的科学并未达到理想地步。

  对于人身的生理卫生,尤其是精神活动况状,尚未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静坐念佛,只须默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历历分明,这就是止观双x法门,对于身心,有不可思议的益处。

wise  1999.8.20 9:10:50    

(12-2)  显示次数:3001(2435+566)     查看wise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各种禅定的差别,简介修习禅定的方法。(转贴)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绩来,那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么,什么是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既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观”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Samatha)和“观”(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人修任何的禅定,一定离不了止和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种种欲望,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八定,乃至进入灭尽定。
  我们要进入四禅八定之前,必须先修习一些在欲界里的基本的定,真正来讲有欲界定和未来禅两种。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再坐禅的过程中,我们可依心态的不同而分成几个步骤:
  ㈠、粗心住:
  开始静坐的人,心很散乱,越做杂念越多,控制不了;同时坐得腰酸骨痛,身体不正直,歪来歪去,因为平时我们的身体弯曲惯了;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他用精神去控制,把身体矫正,这是有心去造作(故意去做)的;呼吸又不大顺畅;我们得用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等方法使心定下来。过了一个时候,身体会慢慢调好,呼吸也渐渐顺畅起来,心念也就越来越细幼。这种定称为粗心住。进入粗心住时,杂念减少。然而,杂念少并不等于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罢了,但是心念还会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门头跑来跑去。
  ㈡、细心住:
  这时候的心念已经很微细,身体不必用心力调正,自动平衡,已经习惯了,而且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所有有静坐经验的人,如果静坐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后身体就很疲倦,那就是还没进入粗心住,当进入粗心住,在进入细心住时,身体就自动的调正,而且坐久也不疲劳。如果继续坐禅,深入定的话,就能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欲界定。
  ㈢、欲界定:
  平时我们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生起,而且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心力去调整它,此时心任运不动。进入这种定后,就能够整天坐禅。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
  ㈣、未来禅:
  进入欲界定后,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你感觉到失去身体的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体,感觉到整个身心不见掉。这种感受是在静坐时发生的,而不是打开眼睛来看。有了这种感受之后,身体就不会因失调而生病。因此,一个坐禅的人,若要身体没病,至少要达到第四步骤,既是进入未来禅。
  但是,有些人静坐时,心无所知地昏昏沉沉,他也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掉,这不叫做未来禅,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哪里?若要达到未来禅,必须达到欲界定,既是心不必控制,自动的静下来;在这之前,必须完成第二步--细心住,就是身体不必调整,自动的平衡,所以我们修习禅定要从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一步一步地进入。
  为什么第四步骤称为未来禅呢?因为他就要进入真正的禅定了。由于此未来禅尚在欲界,所以又称为欲界未到地定。所谓真正的禅定,既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①、初禅:
  一个人进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继续修出离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来越深,原本静下来的身体,慢慢地会感觉到又再动起来。这种动触有八种不同的感觉,即冷、暖、动、痒、涩、滑、轻、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觉到身体动起来。这时候,他的心已离欲界,那就要进入初禅了。
  有此感觉之前,必须先要静坐几天,或是坐禅相当久时间后,有很深的定力,在定中感觉到身体不见了;满满地又感受到身体再度动起来,就会产生一种触的快乐,也就是身心内外感受到很舒服,很宁静。初禅以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有眼、耳、身、意四识。进入初禅者没有鼻、舌二识,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气味;舌头也感觉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这时候,他已舍离欲界里的五欲,不再贪财、色、名、食、睡。他也能除掉贪、瞋、睡眠、掉悔和疑,这五种烦恼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生起坦、瞋、痴,所以被称为五盖。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
  觉:身体接触外境的感受。此时的知觉是初禅的心态,并非欲界的知觉。
  观:内心的观察。觉与观也翻译成“寻”与“伺”。它们的差别是:觉是对境比较粗的心念;观是内心比较细的观察心念。
  喜:内心欢喜的感觉。
  进入初禅者,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进入初禅,出了欲界,全无欲界的烦恼,在定中内心很欢喜,那就是喜。
  乐:身体的五根所感受的快乐。
  比如:冲凉后身体感受到舒服的感觉;在坐禅时,进入初禅的时候,身体会有很舒服的感觉,那就是乐。所以进入初禅也称为“离生喜乐”,意思即是因为出离(欲界)的心生起喜欢与快乐的感觉。
  一心: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动。一心也翻译成“心一境性”。
  ②、二禅:
  当一个人进入初禅后,继续修下去,就会发现觉、观的心念很粗,所谓“觉”就是对境物的感受;“观”就是起种种的思想。比如说你感觉到身体上有发生变化,你生起思想,知道它在坐什么,这就是觉、观。这种觉、观就是我们的心念在想东西;这样的想念很粗,他又想把这个粗的心念舍弃,因为它也是一种烦恼。当他把觉、观的心念(寻、伺)舍起后,就会慢慢进入无觉无观(又称为无寻无伺)。这时,他的心静如水,处在清明的状态,内心一片平静,很清净,这叫内静,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
  由于二禅是无觉无观,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判断所接触的境界,不起语言的分别,因此这种定也叫“圣默然定”。一个人进入二禅之后无眼、耳、身识,唯有意识。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
  内静:内心平静,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再也没有语言的构思了。
  喜:离开了觉、观,离开了语言,内心欢喜。
  我们内心一念一念的想,虽然口没说,但是,是以语言的方式来想东西:印度人用印度话来想;华人用华语或其他方言来想。初禅有觉有观,是用语言来想东西;而二禅离开了语言的想象,发现没有语言的烦恼,他觉得很高兴,称为“喜”。
  乐:身体宁静与内心平静,他感觉到很快乐。
  喜与乐的差别:身体感受乐后,内心起欢喜。
  一心:也就是“定”。进入二禅(定)的人,定在二禅的定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③、三禅:
  当他继续修到三禅,心远离喜的躁动,就会进入更深的定,他会感受到另一种乐;初禅是舍离欲界而快乐,故称为“离生喜乐”;二禅是默然之“定生喜乐”,三禅之乐称为“离喜妙乐”。此定中之乐是与外境无关,是由内心发出的快乐。由于三禅以上没有乐受,故经中常说世间之最乐是在三禅。
  当一个人进入三禅后,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
  舍:舍掉喜心。
  念:念念分明。
  智:有正知。“正知”即是以真正的智慧观察事物的真相,又称为“智”。四禅中的修行者,都能很正确的观察到这个世间,称为正知;而我们凡夫是靠过期的回忆来判断事情。
  乐:因舍离二禅的烦恼而感受快乐。因三禅以上没有乐受,故世间最乐是三禅乐。
  一心:他定在三禅的定境中。
  ④、四禅:
  进入三禅后,修行者继续修下去,就会发现三禅所感受到的快乐还是一种苦患,他要心无牵挂,连快乐都要舍离。如此,他的意念清净到极点,呼吸完全停顿,心完全不动,因此四禅也称为“不动定”。初禅至三禅的心念一直处在动中,进入四禅后,心如明镜不动,清净明朗;心念不动并不表示心没作用,而是它能停留在一个境界里,观那个境而心不动。在四禅中,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
  这四种定都还在色界,没有舍离色身。如果一个人进入四禅,他所修学一切事皆随意成就,乃至他要修神通,立刻就能够修成五神通;定能发神通,然而在四禅中修学是最快有成就的。这里的神通并不是象一些人与鬼神的感应,这是内在自发的能力,因为心定,所以能够发通。
  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
  不苦不乐:内心不是喜,也不是乐。
  舍:舍掉三禅的乐。
  念清净:已经没有妄念,但动起念头也可以,全由个人做主,称为念清净;我们凡夫的妄念纷飞,它时时刻刻生起;妄念生起后,我们的心随境转,做不了主。
  一心:心定在四禅的定境中。  
  有些外道,想要修行证得涅盘,但是没有智慧,以邪见的智慧,用心把“想念”压住,使它不生;当他真正修成“无想定”后,把烦恼心压制住,色界的烦恼还在,所以他死后就生到色界的无想天。进入无想定后第六识(意念)的心就没生起,他不知道还有更微细的心念在作用,所以他以为这就是涅盘。佛弟子都不要修学这个“无想定”,因为他们都不要进入无想天,所以进入此天者都是外道。
  以上四种禅定还是没有舍离色界。如果修行者觉得有色身很麻烦,想舍弃它,那么就要修习更深的禅定,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①、空无边处定:
  一个人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须把种种色想灭掉,既是灭掉色想与有对想;色想是因眼识而生起的;有对想是由鼻、舌、身与耳识而生起的。在四禅中做“空”想,既是没有色(物质)与欲(欲望),而把一切都观空,当他这个“空”想完成后,他就远离色地而进入空无边处定--出色界。他感受到没有色法,故空;没有所谓的边沿,所以称为“空无边处定”。进入此定,并不表示他的心没有任何作用,反之,他还有受、想、行、识的作用。
  ②、识无边处定:
  修行者继续修习禅定时,他会发现空无边处定的空想也是一种苦,因为他是一种想,表示他还有心念。要减少这种想,他需要思维现前的心念,观察现前的心识作用,保持心识的知觉,念念不离知觉的心,而一心缘识。这个心识也会产生作用,使他发现无量无边过去和未来的心识,这就是所谓的识无边处定了。进入此定者抛弃了“空”想,只保持现前一念知觉的心识,实际上,识无边处定还是有想,只是这种想很细微,与空无边处定的空想不同;它们之差别是:空无边处定中的想是故意作“空”想;而识无边处定中的想是抛弃“空”想,进入另一种定--识无边处定;因为它观察现前的心识作用,是有细微的想,并非无想。(注:识与想的区别:五蕴中的色、受、想、行、识中的识是心的知觉作用;想是法尘,既是心的念头。)
  ③、无所有处定:
  如果继续修下去,修行者会发现心识还在那边产生作用。而生起讨厌之心,因此想舍弃它,想进入无所有处定。那就是他认为:如果有一个地方完全没有心识作用,这种定才是最安稳,最快乐的。它就观想这种定,并非作“空”想,也不是依识,而是他一心念无所有。在定中,他或认为他没有想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他的心念非常细微,意识中的法尘就是无所有的法尘。
  在无所有处定中,其他的想不生起,没有种种的心想的相,不分别所有的东西,只是分别无所有,一心定在无所有的法尘中。第六识还在产生作用,集中在观想无所有法,所以称为无所有处定。
  ④、非想非非想处定: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又会发现这个心念很粗,他不要一切有、无所有,既是有想、无想他都不要。因为空无边处定是空想;识无边处定有作识想;无所有处定他认为无想,实际上是有很微细的想;他以为在无所有处定之前的定都是有想,而只有无所有定才是无想。他是要进入没有“想”,也没有“无想”,既是非想非非想处定。在无所有处定时,他还有一个定境,但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连定境都消失了。但是第六识还有非常细微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乃至他有第七、第八的心识在作用。
  南传佛教中,认为我们只有六个心识,当一个人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第六识还有很微细的作用,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识。一般上这很微细的第六识心执著第八识称为第七识--恒行的心识。
  进入四禅定者,只是降服眼、耳、鼻、舌、身识,并没把它们灭掉,而是进入那个定境时,粗重的烦恼当时不生罢了。
  灭尽定: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弃这个我,那就是说,他想舍弃第七识的恒行心。(唯识宗说,我们有八种心识的作用,第七种叫第七识--末那识,他执著第八识为我。我们的前六识是可以停顿的,在还未解脱之前,末那识却一直在作用,所以称为恒行,依司机是永恒的造作,念念生灭不已。)。如果他能使恒行的心识暂时不生,就能进入灭尽定,弃除了“我执”。“灭尽”之意既是灭尽了一切六识的心,乃至灭尽执著第八识称为“我”--“我执”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圣者能进入此灭尽定,它的特点既是无“我执”,断除了一切烦恼;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第三果的圣人还待降服一些微细的烦恼,只能够暂时进入灭尽定,在定中没有“我执”,但是当他出定后,我执之心再度生起;阿罗汉果圣者破除了我执,在灭尽定中无我执,出离此定后也没有我执。所以只有佛、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
  至于大菩萨是否也能进入此定呢?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有些经纶说可以,另一些却说不可以;大乘唯识宗等都认为修菩萨道者绝对不能进入灭尽定,因为能进入此定者出定后没有烦恼,过去的“业因”没有烦恼为“缘”引发,就再也不来三界受生,不能继续修集福德因缘,乃至成佛。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种定都是要一层一层的进入,已经出了色界,称为“无色界定”。在佛法中我们将这个世间分为三界,又称为九地,既是欲界称为散地;色界和无色界称为定地,要进入此二界,必定要依靠禅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进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须靠定力,只要积极努力的修集各种的福德因缘即可。
  二、简介修习禅定之方法:
  根据南传的《清净道论》中共有四十种修习禅定方法,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量心)、四无色、一想和一差别。修习禅定应从数息入手,比较稳当;因为各种禅定的修行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比如修不净观,能够破除淫欲,但是有些人瞋心重,修不净观到一个时期后,会对身体产生厌恶的心理,结果想自杀,这种人就不适合修不净观。所以修习各种禅定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人的烦恼所在而修,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修习相同的方法。但是其中两种禅定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的众生,它们是不净观与数息观。
  我们的心很散乱,坐禅时数呼出吸入的气息,慢慢降服我们的散乱心而进入定;我们是烦恼重的欲界众生,要修禅定进入色界,就要舍离欲界的种种欲望,而在此中最严重的烦恼是色欲,所以我们应该修不净观来对治它,所以数息观与不净观被和称为二甘露门,它们是要修学禅定的初步。比如说一个人修慈悲观,但心散乱,想动想西,这是很难有成就的,所以他应该先修数息观把散乱的心定下来;又如一个人的心已经有相当的定力,但是他的瞋心重,那他就应该修慈悲观。
  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参访有学问得导师以解除疑问,请给予援助和开导或启示,亲身体验一段时期,适合我们根器的方法就是好的,不适合的就应该放弃;除非那个教导者有宿命通与他心通,他知道我们过去业的因缘,与现在贪、瞋、痴心烦恼之所在,能以正确和适合的方法教导我们,这样修习禅定就会很快有成就。如果遇不到这类导师,最好是从数息观、不净观那儿着手,然后再修四念处。

wise  1999.8.21 3:39:06    

(12-3)  显示次数:3219(2600+619)     查看wise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杜可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