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历史文章   »论题组:1527  »上层 »主题组:2  2001.12.13 12:56:49   法华微信 注册
 只要你能发菩提心,就能学习佛法。(内空)〖李忘适〗(11.29 19:15) (6043)
 光有菩提心,不能叫佛法,还要有般若智(内空)〖扑鼻香〗(12.1 18:07) (7239)
 自己兄弟还争?!〖大精灵〗(12.7 21:46) (8459)
 我爱你。〖李忘适〗(12.8 19:10) (8564)
 我也爱你!(内空)〖钱昭〗(12.8 19:26) (8479)
 发了菩提心之后还要做什么才能行?(内空)〖求学〗(12.11 16:54) (9470)
 先看书,把道理搞清。若有老师最好,可快速上路。〖李忘适〗(12.11 22:43) (10637)
 《清净道论》此书对入门者相当适宜〖大精灵〗(12.12 3:07) (11805)
 多谢指教!(内空)〖求学〗(12.12 16:04) (11922)
 多谢指教!我没有老师,自己也看了一些有关的书,对书的内容似乎明白,但是,也说不清楚什么意(内空)〖求学〗(12.12 16:11) (11718)
 我开始也和你一样。〖李忘适〗(12.12 20:05) (12009)
 三、在家居士如何学佛(转载自须摩提家园)〖李忘适〗(12.12 20:07) (12106)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只要你能发菩提心,就能学习佛法。(内空)

李忘适  2001.11.29 19:15:18    QQ:27737237  

(1527-2)  显示次数:6043(5086+957)     查看李忘适的所有文章 给李忘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光有菩提心,不能叫佛法,还要有般若智(内空)

扑鼻香  2001.12.1 18:07:35    

(1527-8)  显示次数:7239(6314+925)     查看扑鼻香的所有文章 给扑鼻香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自己兄弟还争?!
涅磐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云只要发菩提心,就算不遇善知识、佛、菩萨也能成就佛果。

我爱你们所有的人,你们爱我嘛?

大精灵  2001.12.7 21:46:34    来自:一棵大树  

(1527-20)  显示次数:8459(7493+966)     查看大精灵的所有文章 给大精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我爱你。
六祖说:一念向善便生智慧。
慢慢来,智慧会有的。

李忘适  2001.12.8 19:10:47    QQ:27737237  

(1527-21)  显示次数:8564(7693+871)     查看李忘适的所有文章 给李忘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我也爱你!(内空)

钱昭

钱昭  2001.12.8 19:26:36    来自:北京  

(1527-22)  显示次数:8479(7664+815)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发了菩提心之后还要做什么才能行?(内空)

求学  2001.12.11 16:54:42    

(1527-27)  显示次数:9470(8617+853)     查看求学的所有文章 给求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先看书,把道理搞清。若有老师最好,可快速上路。
若有老师最好,可快速上路。我就吃了没老师的苦头。
功夫上,念咒可能最容易。条出入息也行。

李忘适  2001.12.11 22:43:45    QQ:27737237  

(1527-28)  显示次数:10637(9740+897)     查看李忘适的所有文章 给李忘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清净道论》此书对入门者相当适宜
觉音菩萨在此书里详细从戒、定、慧三方面描述了佛法。读后可以对佛学有系统了解,此书是南传上座部的最重要的论书,极为权威。另外宗喀巴菩萨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极为不错,对佛法有比较全面精确的概述,但是翻译的太艰涩,如果文言水平不好,那么还是bye!!

我爱你们所有的人,你们爱我嘛?

大精灵  2001.12.12 3:07:36    来自:一棵大树  

(1527-29)  显示次数:11805(10838+967)     查看大精灵的所有文章 给大精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多谢指教!(内空)

求学  2001.12.12 16:04:57    

(1527-33)  显示次数:11922(11026+896)     查看求学的所有文章 给求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多谢指教!我没有老师,自己也看了一些有关的书,对书的内容似乎明白,但是,也说不清
( 多谢指教!我没有老师,自己也看了一些有关的书,对书的内容似乎明白,但是,也说不清楚什么意(内空))

求学  2001.12.12 16:11:26    

(1527-34)  显示次数:11718(10841+877)     查看求学的所有文章 给求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我开始也和你一样。
我是用毛笔慢慢抄写,不琢磨字面意思。时间久了就能知道含义。这里要注意,静下心来看,必须静下心来看。否则没有感应。

李忘适  2001.12.12 20:05:11    QQ:27737237  

(1527-35)  显示次数:12009(11070+939)     查看李忘适的所有文章 给李忘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三、在家居士如何学佛(转载自须摩提家园)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
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
难。即使是专门以研究佛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几位精通全部佛学而了无疑
问的人来。因此,佛学两字,对于一般人来讲,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其实,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宣讲的佛法,是将他亲自体证到的如何成佛
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他的目的是希望一切的人,都能依照他教的方法来修学,
他没有希望他的教义,被视为一派哲学的体系,当然不会希望学者们把他所证得
的佛法,看作一门学术,放到研究室和图书馆里去,让人家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它。
所以,从佛教的根本之理而论,只有学佛,没有佛学。学佛,是信仰佛教的目的,
唯有学佛,始有转凡成圣而至成佛的可能;佛学,是研究的一门人文科学,它能
告诉我们佛教在形态和地域上的演变,以及在思想上的发展,也就是将佛教的教
团史和教理史,作各种角度的分析和考察,而视之为佛教的考古学、社会学、文
学和哲学,它并不负有劝人信仰和实践的责任。

一般人所说佛教的难懂,应该是指的佛学,而不是学佛。因为,释迦牟尼佛
当时向弟子们宣说的佛法,如果是难懂的话,他的教化,便不可能普及到各阶层
去,即使现在,我们从比较原始的佛经中,仍可体味到,释迦佛陀的教义,相当
朴实,与一般人的生活行为有密切关系。所以,我敢向诸位肯定地说,学佛很容
易懂,大家以为难懂的,是指佛学。凡一桩事物,历史久了,在它上面堆积的东
西,必然越来越多,清理这些堆积物,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假如要想从这些堆
积物里,找出最简单、最根本、最平实的方法,来让大家实行,便是学佛的工作,
可是,要做这番找的工夫,也非普通的人能够办到。这就是我们身为法师者的责
任,法师们应从难懂的佛学之中,找出易懂的学佛的方法,来告诉广大的群众及
佛教徒。

因此,我们要弄清,佛学虽难,学佛却易。佛学的研究,虽非释迦佛陀设教
的目的,站在文学的立场,对佛教作学术性的研究,仍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对
于广大的信众而言,佛经不是让你研究的,而是教你照著去实践的,实践佛的教
义,便称为学佛。

学习成佛的方法

佛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不像其他一神论的宗教,
虽然也有各种对于道德生活的教训,那是为了求得神的眷顾和救济,信徒们才去
遵守那些所谓神的启示,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信的经典中记载的神,是宇宙间唯
一的、至高的、至大的、至尊的,人们除了接受神的启示,没有别途可以选择。
所以,他们是为信仰神有权威,而遵守道德生活的教训,他们无权因为遵守道德
生活而求达到与神同等的地位,甚至也无权向神要求,非把他们救济到天国去不
可。

这在佛教,颇不相同,佛教以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我们生活在这
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业力感得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无数生死之中,造作
了相同相类的行为,结果,便形成一个让我们共同来接受和生存的自然环境。所
以,佛教不承认宇宙间有任何绝对权威的神。

佛教,同样强调信仰的重要,那是信仰释迦佛陀所说的法──成佛的方法,
绝对正确,绝对真实。可是在你信仰之后,便该照著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实行于
你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教徒虽将佛陀视为崇拜的对象,与他们的生活有密
切关系的,宁可说是佛陀的教法。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方式来做,渐渐地,便能
达到解脱一切身心苦恼的目的。佛陀,是从一切的身心苦恼中得到了解脱的人,
也是至高、至大、至尊的超世界和超宇宙的伟大人格,但是,佛陀的伟大,虽充
满于时间与空间,却不占固定的时空位置,所以,人人可以成佛。

释迦佛陀在世的时代,随缘开示,应机教化,所说的佛法很多,归纳起来,
不出戒、定、慧三个项目的范围,我们学佛,其实就是学这三项。世间可学的东
西很多,那些都是苦乐相对的、有限的、得失交替的,变动无常的,所以佛教称
其为有漏之学。戒、定、慧名为三无漏学,学这三项东西,可以防止所得成果的
漏失,继续学到佛的程度为止。戒、定、慧虽分三个项目,事实上有连锁的关系,
如同一物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要想求得智慧,须先有禅定的工夫,如希望得
到禅定工夫,须先有持戒的宗教生活;持戒的宗教生活越清净,越可助成高深的
禅定,在深定之中,便能产生超人的智慧;回转头来,再以智慧的判断和选择,
来指导持戒的宗教生活,来监别禅定工夫的深浅和邪正。




戒的定义是:有所不为,有所不得不为,它含有训诫、规劝、警告、指导等
意思。通常的人,仅以为佛教的戒是消极地防止犯罪,事实上,那只是就有所不
为的一点而言。这点固然重要,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有所不得不为的积极态度,
更为重要。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佛教徒不可有,此为消极的要求;自
利利人乃至损己利人的行为,佛教徒不可没有,此为积极的要求。一个初信佛教
的人,当做到第一点要求,信佛学佛较久的人,必须从第一点进展到第二点,第
一点是止恶,第二点是行善;止恶是自利,行善是利他,有了自利的基础,而不
推展利他事业的话,便无从达到成佛的目的。因为,戒的内容,是从「贪」、「
嗔」、「疑」的凡夫行为,净化复转变为「喜舍」、「慈悲」、「智慧」的圣者
行为。

佛教的戒,虽因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
共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条,称为五戒。此与其他
宗教一样,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从开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时,便也接受了作
为佛教徒行为标准的五戒。因为这五戒是「贪」、「嗔」、「疑」三种心理行为,
藉身体四肢及口舌行为所作的具体表现,故其虽为在家戒,实际上也是一切佛戒
的基准。佛是人格的究竟完美者,没有完美的人格作基础,便无从成佛,因此,
佛教的五戒,也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共同要求。

(一)不杀生:

佛教的戒杀生,虽与素食主义有关连,却并不等于素食主义。佛教鼓励少吃
动物的肉乃至不吃动物的肉,是基于戒杀的要求。如果不是我亲手杀的,不是特
别为了我想吃肉而教他人杀的,不是他人为了我想吃肉而杀的,便不禁止。而且,
佛教的戒杀,固然是为了对一切有生命的,施予爱护的慈悲心,最主要的是不可
杀人。假如你不预备将来杀人,希望将来不犯杀人罪,这条杀戒是应当受持的。

(二)不偷盗:

除了以正当的谋生方法,取得合法的利润报酬之外,不贪取不义之财,乃是
不偷盗的定义。为了警策我们,勿要从贪图小便宜,在金钱方面与他人纠缠不清,
而演成吞没公款、收受贿赂、侵占他人财物等的罪行,这条戒是应该受持的。

(三)不邪淫:

除了正式夫妇之间,正常的性关系之外,不乱伦、不破坏他人的家庭、不沾
污他人的妻女、不妨害社会的风化。总之,把男女的性关系,视为夫妇之间的责
任和义务,乃是不邪淫的定义。为了维护家庭的和乐、子女的幸福、社会的安宁、
自身的健康,这条戒是必须受持的。

(四)不妄语:

此可分为大小两类,通常的说谎、戏笑,是小妄语。为了名闻利养,自己不
是圣者而妄称是圣者,是大妄语,在家居士冒充圣者的不是没有,可能性却很少
的。因此,诸位居士也能受持这条戒了。况且,为警惕我们不要变成搬弄是非的
人,不要被人看作不可信赖的人和口不择言的人,也应该受持这条戒的。

(五)不饮酒:

酒的本身并没有罪恶,饮酒的人也不一定是坏人,甚至世界上有很多宗教,
以酒来作为人和神之间的媒介。禁酒乃佛教的特色之一,原因是饮酒能使人的心
智浑浊,过量则能使人趣于狂乱如兽或愚疑如泥的状态。佛教是个强调求智慧的
宗教,酒性与智慧的原则背道而驰,所以主张禁酒。事实上,也唯有不饮酒的人,
能够经常保持头脑的清明。在今日的社会中,多一分清明的头脑,便多一分成功
的可能性,既然要求在驾驶交通工具之前不可饮酒,在有重要的会议之前不可饮
酒,在重大的决策待考虑之前不可饮酒,又何妨乾脆把酒戒掉呢?

与戒、定、慧的三无漏学,对照起来,贪、嗔、疑被称为三毒,由于这三种
毒物为害,不易行善,纵然行了善,也不能持久、不会达到纯洁的程度,三毒好
像是三个大漏洞,能把善行的功德漏掉,为了补好这个大漏洞,唯一的方法,便
是修学三无漏学。最初著手修学之处,便是持五戒,能持五戒,至少能将三毒的
毒焰压住,然后再用禅定和智慧的水,来把三毒之火彻底熄灭。

五戒是戒除五项恶行,五项恶行与三毒的相互关系,即是身、口、意的相互
关系,可用一张图表来说明:

由贪、嗔、疑的三种心理行为,表现为身及口的动作,便成为五种恶行。五
戒的功能,是从外表的身及口的动作,加以禁止,使三毒的心理活动,得不到向
外表现的机会,同时用禅定的工夫使它平静,又用智慧加以观察、分析,渐渐地
使之转变为喜舍、慈悲、智慧的活力。这便是戒的定义:从「有所不为」而做到
「有所不得不为」的地步了。其前后的关系,也可用图表加以说明:




贪、嗔、疑的特性是由心理活动,而表现于身及口的动作,再藉身及口的动
作,发泄于人、事、物等的对象。戒的功能,是约束身及口的动作,定的功能,
是将向外散漫的种种心理活动,拉回到内心,并且使之安静而至于物我合一,乃
至物我双亡的心理状态。但是,定的功夫,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因此,定的
修学,可分为九个要点和两重层次来加以说明。

第一重层次-在平常生活中用功

(1) 坚固的信念:无论做任何事,无信则不立,当在对自己的立场和能力了解之
后,也会明白何者能做与何者不能做了。不能做的事,不要动妄念,能做的
事,应该建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地做去了。同时要考虑到那件事的本身,是
否值得去做,是否有去做的必要,也当听听他人的忠告。如果对那件事的了
解已够深切,那么,对于那件事的一定要完成,一定可以完成,建立信心。
有自信和信他的信念之后,便可冲破一切难关,百折不挠地来进行你的事业
了。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坚固的信念,可产生无比的力量。

(2) 冷静的思考:凡在从事一项工作或任务之前,应当多作准备,孟子所说:「
豫则立,不豫则废」,通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开始得顺利,
必须多作事先的准备。在准备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实行的步骤,和可能发生
的情况。到了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则要随时审察、检点缺陷、纠正错误。好
的情况要设法使之更好,坏的情况要设法使之改善。这种判别力和决断力,
均系来自冷静的思考。

(3) 安详的言行:一个人如果希望被人视为有品德的、可让人尊敬和信赖的人,
他就必须谨慎他的言论和行动,一个轻言狂语和轻举妄动的人,他是得不到
好评的,当然也不可能促成伟大的事业、博取崇高的社会地位。

(4) 专注的精神:不论做任何事,如果精神不专注,纵然做成了,也不会是杰出
的。中国有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工作和职
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如果你能在你从事的那一分工作或职业上,全心
全力,将整个的身心投注进去,便可能使你成为你这一门行业中的最杰出者。

第二重层次-坐禅的原则和要诀

(1) 坚信修行的方法:在你实际进行坐禅之前,对于你所学到的方法,一定要有
绝对的信心。你要相信佛陀不会骗我们上当,也要相信指导你坐禅的老师,
是从亲身的经验中过来的识途老马,你是一匹小马,跟著老马走,绝对不会
有问题。当然,谁是值得被你信赖的老师,是重要的,如果你对他的信心不
够,对他指导你的方法,半信半疑,你就不要跟他学,否则那将对你有害无
益。

(2) 思考修行的情形:修行禅定,不能没有检点和考察的工夫。要留心每次坐禅
时,发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有的使你觉得轻暖舒畅,有的使你疼痛难
受,有的使你欢喜,有的使你恐惧,这些很可能发生在一个初学坐禅者身上
的情况,如果你自己能够明白其原因,是最好,否则,你当随时请教你的老
师,他会帮助你,使你安下心来继续修行的。

(3) 调身:定的工夫的表现,是在身、口、意的三方面,也可以称为身定、口定、
心定。要达到这三定的目的,便得从调理它们著手。调身,是使身体完成一
种适合于坐禅要求的正确姿势。

(4) 调息:坐禅时的呼吸,要细、要长、要均匀。

(5) 调心:把向外冲击、浮动和散乱的心念,收摄起来,最初的方法,是以念头
看住念头,最后做到被看的念头不起了,能看的念头也不见了,清清楚楚有
一切外在事物的存在,内心却是寂寂静静地不波不动,好像镜子的镜面虽映
现出镜外的各种或动或静的景物,镜面的本身是静寂不动的。但是,这样的
工夫,说来容易,得来却颇不容易。

一般的人,从第二层次的坐禅工夫,可以得到第一层次的四点功力。不从第
二层次中下工夫,第一层次的功力,便强不起来。我虽把它们分作两个层次来说
明,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时,我也常向跟我学禅的人强调,静坐有三样好处:
(1) 能使身心健康,(2) 能使头脑清明,(3) 能使人开悟。入定与开悟,当然不
是容易的事,至少它能强健你的体魄,坚实你的心力,助成你所努力的事业。

现在将我为美国佛教会周日坐禅会所拟的「坐禅须知」,抄录如下,以供有
心学习静坐的读者参考。


坐禅须知

(一)、坐禅的准备:

(1) 坐垫:四方形宽大松软及圆形高约四寸的坐垫各一个。

(2) 场所:整洁、寂静、肃穆神圣的室内。

(3) 时间:精神饱满之每晨,起床漱洗之后最佳。每日定时进行,每次二十分乃
至四五十分钟。在饱食、暴饮、性行为、激烈运动之后,以及疲倦欲睡、正
午中夜之时,不宜坐禅。

(4) 饮食:每餐以八分饱为佳,食后暂作三十分钟休憩,开始坐禅。

(二)、坐禅的方法

(1) 调身法

1.坐法:

a 结跏趺坐 (Ⅰ)吉祥坐-右足架于左腿上再以左足架于右腿上。(Ⅱ)金刚坐-
左足架于右腿上再以右足架于左腿上。
b 半跏趺坐-右足置于左腿下,左足架于右腿上。
c 交足坐-左右二足随意交叉平放。
d 椅子坐-整正坐于椅上,两足自然垂直。
e 日本坐-两膝长跪、两足向后伸直足尖相叠,腰干伸直,坐于两足跟上。

2.手式:二掌向上左掌置于右掌上,二拇指轻轻相接,中间成圆形。

3.身姿</font></strong>:左右摇动数次,以确定坐姿的平稳,背脊骨伸直颚
向内收。

4.视线

a 闭目-精神饱满时。
b 注视正前方一公尺处或壁之一点-略感昏沉时。
c 闭目及注视交替使用。

(2) 调息法

坐下后作数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吸入丹田(下腹部),便恢复平常呼吸。

(3) 调心法

数息观,调息后即由一至十,反覆地默数呼吸。a 出息观;b 入息观




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
知识可以升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
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间的知识之外,更著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获得智
慧,智慧便是由悟而得的超知识的「认识心」和「检择力」。不过,慧的获得虽
在于悟,慧的寻求,仍不能离开知识,它有「闻」、「思」、「修」的三个连环
性的步骤:

(一)闻慧──虚心学习:

佛教徒修行成佛的方法,称为学佛,在烦恼没有断尽以前的人,称为住于「
学地」的「学人」,并且每天应该记诵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
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成佛的愿望,
你当断尽一切的烦恼,救度无数的众生;如何断烦恼?怎样度众生?那就非得学
习种种方法不可了。因此,对于佛教徒而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学习,
假如最初你是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当你对佛教产生信心之后,你便不会不学
了。

闻慧的学习方式,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听人开示佛法,讲解经论,是
用耳朵;自己阅读佛教的经论,看佛教道场的庄严神圣和僧尼的威仪齐整,是用
眼睛。凡此种种,只要能够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乃至少许益处的,均称为闻慧。
进一层,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学佛法有了相当工夫的人,他们可以从与自然界各
种现象的接触之中,学习到佛法,也能从人与人的平常应对接谈之间,学习到佛
法,尤其在中国禅宗的记载,这种例子特别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之中,世
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才是真实的佛法。不过,人们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
过佛经的说明而已。

(二)思慧──缜密研究:

对于已经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应该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来消化它们,将你从
各方面学得的东西,当作没有经过处理的原料,然后,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类
研判,把你觉得适合你程度及当前用得到的,接受下来。被你怀疑的东西,你尚
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便把它们搁置一边,作为参考,当
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阶段之时,现在以为没有用,不合理的东西,也正是那个阶
段觉得最有用、最合理的东西。因此,佛教徒的学习态度是精密而且客观的。

(三)修慧──实际体验: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出来。慧的表现,是全部身心
的实际体验,它与知识的最大不同者,知识可以贩买,可以现买、现卖,一般的
知识分子,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慧则不同,慧是身心内在的体验,无
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传授如何获得慧的
方法,慧的本身乃是无法传授的。又所谓「大智若愚」,正因为慧不是知识,无
从说明,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很可能是不善于辩论的人,但他必定是有完美人格
的人。如果要认识「慧」是什么形态,也许可以从考察一个有道之士的实际生活
中,得到若干印象。

修慧,修什么呢?修习如何获得慧的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己告诉了诸位:
从闻、思所得的慧,指导我们持「戒」和习「定」,便是修慧的具体内容,再由
持戒和习定,产生更强的慧力,如此循环不已,最后,便是最高、至尊、无上人
格的完成──佛陀。

一九七六年五月九日讲于美国佛教会佛诞法会

李忘适  2001.12.12 20:07:53    QQ:27737237  

(1527-36)  显示次数:12106(11132+974)     查看李忘适的所有文章 给李忘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AAA?久经堂药浴??云南?邢大运觊(史)?Lumières ??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