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论题组:355  2014.3.6 8:29:07   法华微信 注册
 <佛性论>节选〖iamfisher〗(2.25 0:44) (9319)
 恒而非审,这里是从恒的角度讲,〖善护念〗(2.26 15:14) (9415)
 <大智度论> 巧说因缘法〖iamfisher〗(3.4 19:06) (3.4 19:56) (9767)
 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iamfisher〗(3.4 19:14) (10325)
 立了一个实体空实法空,与有为相对。〖善护念〗(3.5 9:30) (10830)
 或无,若与有相对,则靠近断灭见。或有,若与无对立,则近于常见。〖iamfisher〗(3.5 20:39) (11357)
 断常都在起〖善护念〗(3.6 8:26) (11551)
 一切法空,可以没有,总归无体。〖善护念〗(3.6 8:29) (11626)
 有初、无初〖iamfisher〗(3.4 20:00) (10504)
 时间的本质就是标记差别变动过程的线型参照系。〖善护念〗(3.5 9:58) (11027)
 标题中添加“局部”二字可能更清楚。〖林广〗(3.5 12:33) (11578)
 相对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观察者的作用。〖iamfisher〗(3.5 20:46) (3.5 21:14) (11474)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佛性论>节选
佛性论
http://www.fodian.net/11-zhongguan/31/T31n1610.zip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
外曰。若不取无生为涅槃者。云何佛说无生灭尽为涅槃耶。答曰。道依涅槃能使烦恼未来不生现在者。灭因中说果故。名涅槃为无生灭尽。外曰。何故果说因名。而不直取果体自名。答曰。极微细故。一切法中无有能细涅槃之者。是故若得此法。一切欲等诸惑灭。不更生故。假此粗名。显以细理。理相可知。故此经中作此说也。问曰。云何知此涅槃极微细耶。答曰。大仙不乐说法故。无分别圣智所知故。大师观涅槃。极微细故。观众生根性。不相称故。是故佛心回向寂静。入于涅槃。不欲说法。故经言。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故。无分别圣智所知者。如摩健持经说。世尊。若涅槃是有。我今自有聪明利智。云何不见。佛言。涅槃实有。汝今未得无分别圣智故不得见。以微细故。非闻慧所得。以真实故。非思慧所得。思慧双能通达真俗谛故。不得周于妙理无思之界。以甚深故。非世间修慧所得。修慧但得浅理。未能通达甚深之理。以此微细非言语能说故。借粗名显于妙理。由无分别圣智所见故。故言微细得成。外曰。若涅槃是修道所得者。与未能修道之人不得相应。既不相应。是故不共。若不共则是无常。答曰。若从此向前是无。向后是有者。可说无常。无此义故。前际无有故说无生。若汝说未修道时不能得故。无无生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非道所生故。此法必须因道得至非道能生。是故未修时不得言无。是故无生义立。无后际故。是故无灭中际。无业烦恼等故无变异。以无生异灭等三失故说常住。不同外道以无因故一名常住也。正义者不取因为常住法。如涅槃不由因故有。汝谓邻虚等亦不由因故有。无如是义。何以故。涅槃离有离无。四谤不及。以不由因故得是常。汝计邻虚既有有故不得无因是有因即无常故。若汝说涅槃无三失故常住邻虚等亦无三失故。常住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证义相不成就故。涅槃常住不与邻虚同相异相。邻虚等是有分别故。无有证义。得成涅槃。是无分别故。涅槃常住。邻虚等常住则不得立。复次邻虚等亦不成就。何以故。以独聚不成故独者义不成。以四大不相离故。若聚者亦不成就。以相粗故。并非邻虚尘故。若离涅槃。无有一法。是常住故。以涅槃实有常住依方便得解脱故。修道不空过故。故有涅槃前际等无故。故知。常住过色等相故。故说非色不离清凉等色相故。故说非非色大功用。无分别智所得故。故说真有因出世大精进所成就道佛所得故。故知实有。如经中说。比丘。是法实有。不生不起。不作无为。故知涅槃实常住。此法是如来转依。是故名总摄竟。亦云相应。



--------
 译文 龚隽释译

  外道难曰:如果不以烦恼无生为涅槃境,那为什么佛说烦恼无生灭尽是涅槃呢?
  答曰:为了证得涅槃而修道,能使烦恼未来不生,现在烦恼断灭。从修道断烦恼这一角度来说涅槃之果,才说涅槃之境烦恼无生灭尽。
  外道难曰:为什么要以烦恼无生之因来说涅槃果境,而不直接以涅槃自体境界来说名涅槃?
  答曰:因为涅槃境界极其微细难名,一切法中没有能比涅槃之境更微细。所以,如果证得涅槃,开始欲望等惑都会断灭而不再生起。只有假借烦恼无生这一概念,去勉强指喻涅槃极境,便於众生了解,所以佛经中才作如此说法。
  外道难曰:怎么知道涅槃之境其微细呢?
  答曰:佛并不乐於说涅槃之境,此境唯有无分别圣智才能证契。佛观照到涅槃之境极其微细,观照众生的根性、智慧还不足以了违涅槃极境。所以,佛愿妙入寂静,证入涅槃之境,而不乐说法。所以佛经中说:我宁可不说法,速证入涅槃。涅槃为无分别圣智所证契,如《摩健持经》上说:世尊,如果说涅槃之境存在,我现在有聪明慧智,为什么不能证见?佛说,涅槃之境确实存在,你尚未修得无分别圣智,所以不能证见。因为涅槃之境极其微细,所以依见闻经教所生之智慧不能了达。因为涅槃之境真实不虚,所以依思惟道理所生之智慧不能了达。这种思惟所得之智慧,只能了达真、俗二谛之理,而不能契入行思路绝的涅槃妙境。因为涅槃之境极其深入,所以通过修习世间的各种禅定智慧不能了达。禅定所生之智慧只能证得浅近理境,不能通达甚深妙境。由於涅槃之境极其微细难状,非世间言语所能说清,所以,假借无生这一概念,勉强指喻其胜妙之境。此境由无分别圣智所证得,所以谓之极微细难知。
  外道难曰:如果说涅槃必须假借修道而成,未修道之人不能证得涅槃,所以涅槃不为二类人所共有。如此,则涅槃是无常。
  答曰:如果说涅槃修道前不存在,修道之后才有,则可以说涅槃无常,但实际并非如此。所谓修道之前无有,并不是说涅槃在修道前不存在,而是指其尚为烦恼所覆,没有彰现出来。如果你说未修道时不能证得涅槃,并据以否定涅槃的存在,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涅槃并不是通过修道才产生,而是通过修道才彰现出来,不是修道能生。所以,未修道时,不能说涅槃不存在,因而涅槃无生之义可以成立。因为涅槃永远存在,没有生存的边限,所以谓之不灭。其中间亦无业障烦恼等苦,所以谓之无变异。以其具有无生、无变异、无灭三义,而说其常住,这同外道所说无因是常住之法不一样的。正理应当是,有能以修道之因为常住之法,因为涅槃并不是通过修道才产生、存在。
  外道所谓「邻虚」这样本来不存在的现象也不假借一定的原因根据而存在,故也谓之为常住,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涅槃之境离有、无二边,不是以有、无等存在或不存在的现象就可以说明的。因其不假借修道之因而本来存在,所以谓之常住。如果说「邻虚」是有,那么它就不能无因自有,这样的有也就不是常有。如果说涅槃没有无生、变异、断灭三义,因而是常住,「邻虚」亦无此三义,所以也谓之常住,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外道所谓「邻虚」之法,不能为无分别智所证得。相反,其为分别智所缘之妄境,所以说,「邻虚」与无分别智所证得之涅槃不同,涅槃是常住,「邻虚」则非常住。
  再则,「邻虚」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不能成立。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从地、水、火、风四大分开或缘合的角度说,「邻虚」之义都不能成立。如果从分开角度说,因为四大元素本身就不可能分离,所以不能从这一角度来说「邻虚」的存在。如果从四大缘合的角度说,因为由四大缘合之现象都有一定色相可知,而「邻虚」没有,所以也不能从四大缘合而说「邻虚」的存在。涅槃之外,没有任何一法是常住法。由於涅槃是真实的存在,其必须假借各种修道才能证得,所以说修道并非无用,假此而证涅槃。由於涅槃本来无生,所以谓之常住。其非世间色相所可拟喻,所以谓之非色。其境有清凉之义,故又谓之非非色。其境有清凉之义,故又谓之非非色。其由修习正道证得无分别智而契合,故谓之真有。其由修习出世之道,通过精进修行,证契佛果而得,故知其实有。如佛经中说:比丘,涅槃实有不虚,不生不起,不作无为,故知其实有常住。涅槃是如来转依所得极境。这些就是所谓总摄之义,也可谓之相应。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2.25 0:44:06    

(355-1)  显示次数:9319(8607+71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恒而非审,这里是从恒的角度讲,
跟古代朴素唯物论辩论,破彼显此恒。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6 15:14:56    

(355-2)  显示次数:9415(8660+75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大智度论> 巧说因缘法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 鸠摩罗什译
http://www2.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1509

龙树菩萨以“一句[经],一段[论]”方式选取经文解说《摩诃般若经》。

------

  【经】
  
  巧说因缘法。
  
  【论】
  
  十二因缘生法,种种法门能巧说烦恼、业、事,法次第展转相续生,是名十二因缘。是中无明、爱、取三事,名烦恼;行、有二事,名为业;余七分,名为体事。
  
  是十二因缘,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前世摄。
  
  是略说三事:烦恼,业,苦。是三事展转更互为因缘:是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苦烦恼因缘,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是名展转更互为因缘。
  
  过去世一切烦恼,是名“无明”。
  
  从无明生业,能作世界果,故名为“行”。
  
  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故,名为“识”。
  
  是识共生无色四阴,及是所住色,是名“名色”。
  
  是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
  
  情、尘、识合,是名为“触”。
  
  从触生“受”。
  
  受中心着,是名“渴爱”。
  
  渴爱因缘求,是名“取”。
  
  从取后世因缘业,是名“有”。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是名“生”。
  
  从生五众熟坏,是名“老死”。
  
  老死生忧、悲、哭、泣,种种愁恼,众苦和合集。
  
  若一心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集皆尽。
  
  是十二因缘相,如是能方便不着邪见,为人演说,是名为“巧”。
  
  复次,是十二因缘观中,断法爱,心不着,知实相,是名为“巧”。如彼《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品》中,佛告须菩提:“痴如虚空不可尽,行如虚空不可尽,乃至众苦和合集如虚空不可尽。菩萨当作是知!作是知者,为舍痴际,应无所入。作是观十二因缘起者,则为坐道场,得萨婆若。”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14.3.4 19:06:13    修改于:2014.3.4 19:56:53  
iamfisher  2014.3.4 19:06:13    

(355-3)  显示次数:9767(9165+60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
  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释论第十一(第六卷)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论】
  
  是十喻,为解空法故。
  
  问曰:
  
  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
  
  若实无所有,不应有可见乃至可识。
  
  复次,若无而妄见者,何以不见声、闻色?若皆一等空无所有,何以有可见、不可见者?以诸法空故,如一指第一甲无,第二甲亦无,何以不见第二甲,独见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实有故可见,第二甲实无故不可见。
  
  答曰:
  
  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
  
  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
  
  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
  
  如《德女经》说:
  
  “德女白佛言:‘世尊!如无明内有不?’
  
  “佛言:‘不!’
  
  “‘外有不?’
  
  “佛言:‘不!’
  
  “‘内外有不?’
  
  “佛言:‘不!’
  
  “‘世尊!是无明从先世来不?’
  
  “佛言:‘不!’
  
  “‘从此世至后世不?’
  
  “佛言:‘不!’
  
  “‘是无明有生者、灭者不?’
  
  “佛言:‘不!’
  
  “‘有一法定实性,是名无明不?’
  
  “佛言:‘不!’
  
  “尔时德女复白佛言:‘若无明无内,无外,亦无内外,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真实性者,云何从无明缘行乃至众苦集?世尊!譬如有树,若无根者,云何得生茎节枝叶华果?’
  
  “佛言:‘诸法相虽空,凡夫无闻无智故,而于中生种种烦恼;烦恼因缘,作身、口、意业;业因缘作后身;身因缘受苦受乐。是中无有实作烦恼,亦无身、口、意业,亦无有受苦乐者。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
  
  “答言:‘不!’
  
  “‘外有不?’
  
  “答言:‘不!’
  
  “‘内外有不?’
  
  “答言:‘不!’
  
  “‘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
  
  “答言:‘不!’
  
  “‘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
  
  “答言:‘不!’
  
  “‘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
  
  “答言:‘不!’
  
  “佛言:‘汝颇见颇闻幻所作妓乐不?’
  
  “答言:‘我亦闻亦见。’
  
  “佛问德女:‘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
  
  “德女白佛:‘世尊!是幻相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
  
  “佛言:‘无明亦如是,虽不内有,不外有,不内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实性,无有生者、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乃至众苦阴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无明亦尔,无明尽,行亦尽,乃至众苦集皆尽。’”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4 19:14:10    

(355-4)  显示次数:10325(9721+60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立了一个实体空实法空,与有为相对。
于是矛盾就出来了,不能缘起了。
毕竟空好比地球,实体实法空,好像东半,实体实法有,好像西半。
所以,毕竟空了,一切万法从空缘起,否则无论偏哪半边,都是相互碍事,不是方便缚,就是慧缚。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5 9:30:03    

(355-6)  显示次数:10830(10260+57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或无,若与有相对,则靠近断灭见。或有,若与无对立,则近于常见。
如论中说,无与无性,二义不同。有与有性,二义亦不同。
无,意思是没有。无性,意思是无自体。有,意思是如幻有。有性,意思是独自有体而不依他。

所谓一切法空。不是没有,只是无体。
不是没有,远离断灭见。只是无体,远离自性常见。
虽有,却依待他起,别别法一一无实义。

诸法如幻,远离常断。不同于或有或无之论。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5 20:39:14    

(355-9)  显示次数:11357(10797+56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断常都在起
断是消除,常是建立,不破不立,有一破法,总有一立法。
比如唯物主义是常是断?又常又断,只要有破立,总有断常。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6 8:26:47    

(355-11)  显示次数:11551(10852+69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一切法空,可以没有,总归无体。
没有也是一切法之一种。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6 8:29:07    

(355-12)  显示次数:11626(10844+78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有初、无初
  问曰:
  
  《般若波罗蜜.如相品》中,“三世一相,所谓无相”,云何言佛智慧知三世通达无碍?
  
  答曰:
  
  诸佛有二种说法: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
  
  若说三世诸法,通达无碍,是分别说;若说三世一相无相,是说毕竟空。
  
  复次,非一切智人,于三世中智慧有碍;乃至观世音、文殊师利、弥勒、舍利弗等诸贤圣,于三世中智慧皆有碍。以是因缘故,说佛智慧于三世中通达无碍,不为空事故说。
  
  复次,有人于三世中生邪见,谓过去法及众生有初、无初。
  
  若有初,则有新众生;诸法亦无因无缘而生。
  
  若无初亦无后,若无初、无后,中亦无。
  
  初名有中、有后,无前;后名有初、有中,无后;中名有初、有后。
  
  若众生及诸法无初,亦无中、无后,若无三世,则都无所有。
  
  复次,若无初,云何有一切智人?
  
  破如是等邪见故,说三世诸法一相,所谓无相,不为破三世佛智慧。
  
  问曰:
  
  无相是为有边!
  
  答曰:
  
  若无相,即是无边!不可说、不可难法,云何言有边?若无相中取相,非是无相。是无相名为不可得空:是中无相亦不可得,空亦不可得,是故名不可得空。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4 20:00:32    

(355-5)  显示次数:10504(9740+76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时间的本质就是标记差别变动过程的线型参照系。
当本无差别,涅磐常寂时,时间线型概念就没有意义了,当然,也不妨碍说三世,一个圆圈,也可以从中截取一段,说这是前,那是后,前后之间是中间。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5 9:58:42    

(355-7)  显示次数:11027(10265+76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标题中添加“局部”二字可能更清楚。
这个问题,古人是很难理解的。现代有相对论后,大家才稍微容易接受点。

林广  2014.3.5 12:33:45    

(355-8)  显示次数:11578(10797+78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相对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观察者的作用。
据一份不知道靠不靠谱的资料说,爱因斯坦提出光速不变假设,不是靠理论推导,而是在他的思维观想空间模拟运作的观察结论。类似尼古拉特斯拉那种。

我最疑惑的是,如果光速不变不是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事先的假设,那么光速不变到底是他这个思维观想空间“物理特性”的呈现,还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看了 http://tieba.baidu.com/f?kz=196481411 ,也没弄明白。

---下面这个两位科学家的矛盾更让人无法理解---
http://tieba.baidu.com/p/196514629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首次在1881年所做的实验(镜式干涉仪)表明,当十字型的一臂转过去90度后,未见干涉条纹的明显移动,而本来其期待这个值是0.4,而结果几乎是零.1887年,二者又继续做了若干次,结果仍然一样.后来以有许多实验者接着做,但结果都是无结果.
那么解释这人结果就成了关键,一种解释如果地球绝对静止,则观测结果是0.可这不可能,然后有洛仑兹的解释,这就是当物质运动时,其长度缩短,所以观测不到条纹的明显移动.但是这得假定有绝对空间和以太的存在.而0的结果本身就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所以也解释不通.
这时,爱因斯坦的解释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接着其产生了两个著名的假设,由此,狭义相对论诞生了.
补充一点,迈克尔逊是波兰人,美籍实验物理学家,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其是反对爱因斯坦的,其在逝世时,还非常悔恨自己的实验竟然成了爱氏理论的依据,其百思其解.
现在,有谁能对这一实验进行新的合科逻辑的解释?如能,则与其创造新的理论就为期不远了.
供大家参考.


回1:
爱因斯坦假设光速不变时不知道迈莫实验...
他是因为电磁学和牛顿理论的不相容才作出这样假设

回2:
赞同。爱因斯坦假设光速不变时不知道迈莫实验... ,不过这是爱因斯坦自己说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爱因斯坦假设光速不变是仅限于惯性系的,第一假设和第二假设的内容很清楚,对于非惯性系,相对论没有做光速假设。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14.3.5 20:46:03    修改于:2014.3.5 21:14:25  
iamfisher  2014.3.5 20:46:03    

(355-10)  显示次数:11474(10858+61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fl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